试论艺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c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在当代大学生中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本文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明确目标与开展教育相结合、注重引导与发展个性兼顾,专业教学与教师濡染相统一等一系列对策和方法,对加强艺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价值取向 正确引导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22-02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人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对该时期特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许多综合性大学相继成立了艺术设计、音乐表演、舞蹈学等艺术专业。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其价值取向也呈现出许多特殊性,并渗透在其生活、学习和思想道德的方方面面。艺术类大学生给人的印象很“另类”,是各类大学生中最不容易掌控的群体,“艺术生难带”这在高校是一个众人皆知且无法回避的难题。因此,要想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就要不断地分析和研究艺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征及其引导途径,进而促使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1、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分析
  高校艺术类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和周围艺术氛围的熏陶,既具有其他专业学生的共同,点,也有自身明显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良的影响。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1 追求独特的个性发展,个体自我意识强烈
  艺术专业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要求较高,主张学生们在专业学习中塑造具有个人特色的风格。对于他们而言,有个性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有创新意识才能使专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艺术类大学生在注重个性的同时,过多地关注自我,眼睛里看不到周围的其他人,集体意识薄弱,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不愿服从集体统一的安排,对老师的监督、学校管理部门的规章、家长的成才设计和引导容易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具体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寝室卫生脏、乱、差,夜不归宿现象时有发生等等。
  1.2 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功利和攀比心理较强
  以我校艺术生为例,除了每年需缴纳一万元的学费。学生们的日常花费也要比其他专业学生高很多。比如中国乐器演奏专业的学生买一件乐器的花费就几千甚至上万,有的专业则需要高配置的电脑和数码摄像机等。因此,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较好,学生在上学期间穿名牌、出入打车等现象十分普遍。而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学生,为了面子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攀比摆阔的现象随处可见。物质需求的增强使他们轻视精神方面的需求,他们的职业理想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具有功利性,他们只想到经济发达的地方去工作,而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
  1.3 成才进取意识牢固,社会政治意识淡薄
  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他们几乎每天都要与名师、名家、名曲、名作相联系,在他们的头脑中牢牢的融入了立志成才和成名成家的进取意识。艺术家的光环和成名成才后带来的种种现实利益对于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他们对成名成才所带来的各种利益充满向往……但是艺术类大学生对于自身内在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并不重视,他们思想虽然很活跃,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对于国内外时事和国家大事不很关心,对于政治问题热情甚少。他们热衷于自己毕生所追求的艺术事业,理想信念和社会公德意识都很冷漠与淡薄。
  1.4 心理设防能力差,是非观念弱化
  外出写生和拍片、到特定的场所体验生活、参加国内外的各种专业演出和比赛是艺术类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学习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和图书馆,而是延伸到了整个社会。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日益发达,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信息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迅速地涌入到社会中。因为艺术类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多,因此他们受到的影响也更大。他们由于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阶段,有时对于各种信息的影响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和处理能力,因此更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
  1.5 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文化基础的加强
  艺术类大学生开始进行专业学习的时间一般较早,他们有的从4、5岁就开始学习专业技能,上学后,他们的大部分精力也都放在了专业学习上。为了追求在艺术上的创新,往往忽略对公共文化的追求,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了很强的专业精神,为了排练一场舞台剧或舞蹈,他们可以通宵不睡觉。但是,由于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想以及影视歌坛大腕明星的影响较多,部分同学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个人成名、致富。他们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赢得了课余兼职的机会,大量涌向娱乐场所串场“淘金”,追求高消费成为部分艺术类大学生追求的时尚。
  2、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特殊性给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当代艺术类大学生要想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本人对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想法:
  2.1 明确目标与开展教育相结合
  与所有大学生一样,艺术类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与定型阶段,这时的教育和引导十分重要。通过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重视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应不定期地开展有关价值观教育的讲座,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价值观是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又是世界观的主要内容,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从而冷静、妥善地分析和认识客观事物,避免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保持心理状态的平衡,从而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2.2 注重引导与发展个性兼顾
  共性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应该是符合正确培养目标的发展。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在很多方面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学生有所不同,其相应的价值观教育工作也要体现出艺术专业自身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具有当代高校学生所共同具有的时代性特征,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又必须遵循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和原则。真正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只是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更要注重过程引导,对于正确的道理,要让他们有思考的过程。同时应当肯定其个性化的作品,即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自己的风格和个性,而不应抹杀其自身的艺术风格。应鼓励其个性流露于作品之中。
  2.3 专业教学与教师濡染相统一
  价值观教育不是干涩的说教,而要融会到专业教学中去。由于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课主要采取一对一辅导和分组上课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加密切。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思想波动、道德素质等情况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因此,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脉搏更容易了解和掌握。专业课教师不应该忽视在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他们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加上学生对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的崇拜感和钦佩感,教师的言行能对学生产生深入影响。所以,专业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充分利用古今中外艺术家正直、坚强的真实事例教育学生,不断吸取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
  2.4 文化素质提升与艺术实践锻炼并重
  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与他们长期轻视人文知识的积累有关。这种状况会使价值观教育工作由于内化环节薄弱而减低效能。要在抓好他们在校期间开设的文化课的同时,适当增加美学和哲学等人文课程,从文化内涵上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其在吸收人文精神养料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践是艺术专业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反响强烈,如:文化下乡、义务演出等等。通过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把自己的价值认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2.5 因势利导与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时并用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也是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工作方法。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者来说,在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上应坚持因人而异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要经常与学生们沟通,特别是一些特殊需要关爱的群体,如单亲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等。另外,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辅导,对他们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到找准问题所在。因为每个人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不同,每个人生活的方式和阅历不同,因而就会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价值观教育中一定要有针对性,注意正面教育和心理疏导相结合,帮助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和情绪调节等方面产生的问题。
  总之,对待艺术类的大学生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教育工作方法。除了上述的对策和方法以外,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与努力,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艺术类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自英语作为中国第一外语,随着全民英语学习水平显著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如何在~专业知识过硬的基础上,再另辟新径,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是我们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必须直面思考的问题。随着中国同世界它国在各领域交往的加深,非英语的其他外国语应用也愈加广泛,如果能作为同时掌握两门甚至多国语言的外语人才,其就业前景必然乐观。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具备事半功倍的语言学习能
期刊
【摘要】班级失群儿童是一个日渐被关注的群体,其形成原因有学校教育,家庭社区和儿童本身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对策,关注和转变失群儿童,是失群儿童个体一生健康发展的需求,更是整个班级和谐进步的呼声。  【关键词】班级失群儿童 成因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51-01  班级失群儿童长期被其他班级成员排斥
期刊
【摘要】本文对当代大学生作弊手段、作弊原因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出了只有加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加强诚信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 作弊 手段 成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16-01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大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如何提高教学速度,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就成了现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增大了课堂容量,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生机,也给师生们带来了诸多方便与学习中的乐趣。但是,多媒体教学技术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在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地实现和优化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多媒
期刊
【摘要】有爱才会有教育。小学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他们的心理还很幼稚,人格也不完善,这个时候做好对小学生的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培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他们培养成国有用人才奠定基础。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班主任真诚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就会让他们内心深处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也是促进学生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关键词】班级管理
期刊
【摘要】研究生的扩招,学校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统一分配的就业格局。研究生人数的剧增,给研究生就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率下降和择业困惑越加明显。如何解决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已经成为高校的一大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 就业 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 2(2012)12(a)-0014-01  1
期刊
【摘要】依据学校办学定住和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钢要》实施三级课程;依据地方特色和学校优势开发校本课程t依托人力资源,确保课程实施。  【关键词】普通高中 艺术特色 三修一团 两类一专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5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增长,望子展现多方面潜能,以适应社会和国际激烈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结合本校的实践经验及成效,对英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分层走班教学 必要性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23-01  1 提出分层走班教学的背景及其含义  1.1我校的实践经验及成效  今年,我校在2012级新生中进
期刊
【摘要】校史是一个学校办学历程的回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珍贵的历史记录,具有独特重大的育人功能。本文从如何充分利用校史的育人功能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加强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中职生的整体素质有所帮助。  【关键词】校史教育 素质 途径  【中图分类号】GO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21-01  校史是学校校园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新课程的理念引导下,让学生做自己班级的主人,使学生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我国新课改制度的深入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其教育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如何使学生在正确地引导下健康地成长起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是现如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应努力探索的新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