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安排,有记叙性的文章也有说明性的文章,在教学中学生更喜欢记叙文,而部分学生很厌烦说明文,一提到分析说明文就怵头,这样以来说明文教学的效率越来越低。为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提高说明文的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加强说明文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中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这就告诉我们说明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事实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总感觉说明文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好教好学,发现学生学起来有些枯燥、乏味,甚至丧失对说明文学习的兴趣,无法提高课堂效率。面对这一现象,初中语文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和说明文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创设适合说明文的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说明文感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说明文,把学习说明文当做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甚至会孜孜不倦地去学习,这样才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说明文的效率呢?我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体会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说明文遵循客观事实,对语言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做到准确、简明和严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吴冠中的《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作者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感染力。如“矛盾故乡的乌镇的小河旁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的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围环境已融为一体。教学时调动学生想象力,以欣赏的眼光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发现和感受桥之美,说明文也就不枯燥了。
二、借助多媒体的艺术形象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说明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制作了一个课件“苏州园林一日游”。首先在一曲优美的江南小调中,配乐朗诵“江南园林甲水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接着动画展现四幅苏州园林风光“亭台轩榭图”“假山池沼图”“花草树木图”“门窗图”,一下子学生仿佛置身于“图画中”,立刻对苏州园林有了图画美的直观感受,领略了我国园林的建筑美。学生一边欣赏苏州园林独特的艺术美的同时,一边惊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审美情趣,并从心底产生了共鸣。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中,针对课文谈到的云的形态的八种变化来识别天气情况。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一表格归纳,课堂气氛沉闷。而我在教学时,根据课前的彩图制作了一组动画,并配上一曲动听的钢琴曲,要求学生根据动画展现的变化无常,姿态万千的云,口头描绘,并分别表达,各云彩暗示了什么樣的天气现象,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仿佛就在广阔的大自然,欣赏美丽无比的天空。讨论中学生并且还用“云交云,雨淋淋”等谚语来归纳有关的天气情况。这样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把一篇抽象性、知识性很浓的说明文,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了。
三、利用课内外活动的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明文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实践性很强,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比如,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点,并印发《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作为参考,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着重说明一至二种影响生活和生产韵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又如学习《中国石拱桥》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所以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后来笔者还为此开了专题报告会。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说明文时,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设符合说明文特点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的说明方法,引用古典神话典故,采用打比方、作比较等手法;让学生在写说明文时,可以恰当运用一些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在电化教学活动中参与,并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等等,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准确的写实能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这就告诉我们说明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事实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总感觉说明文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好教好学,发现学生学起来有些枯燥、乏味,甚至丧失对说明文学习的兴趣,无法提高课堂效率。面对这一现象,初中语文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和说明文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创设适合说明文的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说明文感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说明文,把学习说明文当做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甚至会孜孜不倦地去学习,这样才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说明文的效率呢?我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体会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说明文遵循客观事实,对语言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做到准确、简明和严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吴冠中的《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作者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感染力。如“矛盾故乡的乌镇的小河旁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的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围环境已融为一体。教学时调动学生想象力,以欣赏的眼光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发现和感受桥之美,说明文也就不枯燥了。
二、借助多媒体的艺术形象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说明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制作了一个课件“苏州园林一日游”。首先在一曲优美的江南小调中,配乐朗诵“江南园林甲水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接着动画展现四幅苏州园林风光“亭台轩榭图”“假山池沼图”“花草树木图”“门窗图”,一下子学生仿佛置身于“图画中”,立刻对苏州园林有了图画美的直观感受,领略了我国园林的建筑美。学生一边欣赏苏州园林独特的艺术美的同时,一边惊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审美情趣,并从心底产生了共鸣。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中,针对课文谈到的云的形态的八种变化来识别天气情况。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一表格归纳,课堂气氛沉闷。而我在教学时,根据课前的彩图制作了一组动画,并配上一曲动听的钢琴曲,要求学生根据动画展现的变化无常,姿态万千的云,口头描绘,并分别表达,各云彩暗示了什么樣的天气现象,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仿佛就在广阔的大自然,欣赏美丽无比的天空。讨论中学生并且还用“云交云,雨淋淋”等谚语来归纳有关的天气情况。这样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把一篇抽象性、知识性很浓的说明文,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了。
三、利用课内外活动的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明文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实践性很强,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比如,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点,并印发《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作为参考,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着重说明一至二种影响生活和生产韵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又如学习《中国石拱桥》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所以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后来笔者还为此开了专题报告会。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说明文时,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设符合说明文特点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的说明方法,引用古典神话典故,采用打比方、作比较等手法;让学生在写说明文时,可以恰当运用一些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在电化教学活动中参与,并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等等,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准确的写实能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