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棵树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87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外在的生活加上内在的生活,都是一片土地。我们的作文,则应该是一棵树,扎根于生活这片热土。凡是从土地里结结实实生长出来的,就会长成大树,譬如好看的柏树、巨大的榕树、高耸的橡树;而凡是虚插于土中、一拔就出土的,就只能是弱苗。
  【分类点评】
  近年来,中高考流行一种所谓的“文化作文”,从阅读中取材,以名著、诗词、历史人物为题材,这类作文,闪耀着名人、名著、诗词的光辉,读者容易被这熠熠之辉迷惑,觉得凡是这么写都是好的。其实大谬不然。
  如何判断“文化作文”的优劣?文化含量的多寡是一个指标。笔者以为,是否接上了生活的地气是另一个指标,而且是更重要的指标。
  试以这个指标衡量下面三篇今年中考的“文化作文”。
  例文一
  漫步在诗畎王国巾
  2010年厦门一考生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诗文奇奇丽丽美,待我认认真真游。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漫步在林黛玉的诗歌里,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绝望:看到的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愁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漫步在杜甫的诗歌里,读到的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豪壮;悟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真情;看到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和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漫步在李白的诗歌里,读到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悟到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看到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伤。
  漫步在诗歌王国中,我不仅看到了“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杜甫,“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的李白;我还看到发“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的屈原,“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的白居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蒲松龄:看到了……
  漫步在诗歌王国中,我看到了屈原遭放逐。却依然故我。“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看到了陶渊明辞官回家,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到了李白被贬,依旧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到了……
  漫步在诗歌王国中,我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悟到了生命短暂,世上没有永恒的侥幸让我们沾沾自喜,也没有永恒的不幸让我们痛不欲生;悟到了要不为金钱名誉所惑,要做真的自己。善的自己,美的自己:悟到了……
  人生曲曲折折弯,世事梦梦幻幻云;诗文真真切切情,我已完完整整游。
  点评
  这一篇乍一看,有目眩神迷之感,乖乖,这么多人物和诗文啊!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到《红楼梦》女主角林黛玉,再上溯到屈原,下探到蒲松龄。诗文名句更是句句为营,多达十九句,想绕开都难。按理说,足够文化了,初中生也就十五六岁,能知道、记得这么多。确实难能可贵。但,且慢,读了一气,都是说别人。作者自己呢?他的生活呢?倒数第二段,似乎是写作者的感悟,但细读下,什么“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悟到了要不为金钱名誉所惑。要做真的自己”,从前文找不到出处,前后没有联系。读到这里,终于醒悟,这是一篇典型的“混搭”式文化作文,这样的作文,完全可以提前准备,然后考试时,把准备好的文化油漆往题目身上涂抹,不管抹得怎样,只要亮丽、炫目即可。这一篇,可借用古人一句评语形容:“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例文二
  书西作伴
  2010年盐城一考生
  因为书香作伴,四季之动情才跃然纸上;因为书香作伴,四季才显得华美而充实。
  ——题记
  春天,书香飘散。最喜欢独捧一杯清茶,坐在门前的小树下,听着鸟儿悦耳的呜叫,吮吸着花儿芬芳的气息。此时,最喜欢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在柔和的阳光下,畅游那爱的海洋,温暖注满全身。
  ——书籍让我在春天懂得了爱与奉献。
  夏天,书香弥漫。最喜欢坐在操场树下的青石板上,看阳光透过树叶间隙的斑斑点点,嗅着麦子成熟的清香。这时最喜欢捧一本《海底两万里》,在炙热的阳光下,纵身跃入作者想象的海洋,随着那奇异的潜水艇。去探索那两万里海底。去观赏海底特有的宁静与祥和。与作者一起在海中驰骋,去探索知识的宝藏。
  ——书籍让我在夏天懂得了探索与回报。
  秋天,书香诱人。最喜欢爬上那高高的枫树,触摸那遍野红透、成熟的果实。此时,最喜欢读唐诗宋词,在落叶的帷幕中,吟诵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朦胧中,仿佛看到了那“长河落日”下的将士流下的两行思乡的眼泪,又仿佛看见了一颗颗保家卫国的炙热之心。
  ——书籍让我在秋天懂得了珍惜与爱国。
  冬天,书香悠长。最喜欢在雪上踏出一串串的脚印,去接触那一份洁白,去感受那一份清纯。这时最喜欢捧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那一份特有的洁白中,去感受保尔火的意志和不懈的精神,学会那一份顽强。去融化冰雪。
  ——书籍让我在冬天学会了坚强与自信。
  点评
  这一篇,写阅读名著诗文的四季感悟,与前一篇比较,略微接上了点地气。一是再现了生活场景,如春天“捧一杯清茶,坐在门前的小树下。听着鸟儿悦耳的呜叫,吮吸着花儿芬芳的气息”,夏天“倚在操场树下的青石板上,看阳光透过树叶间隙的斑斑点点,嗅着麦子成熟的清香”,所写确实是春夏季节的情景。二是写了“我”阅读时的感受,如阅读《海底两万里》时,“纵身跃人作者想象的海洋,随着那奇异的潜水艇,去探索那两万里海底,去观赏海底特有的宁静与祥和”。但老实说。没有往生活的土壤里扎根,所写内容是虚浮着的。譬如每个季节阅读后,都有这么一句话:“书籍让我在()天懂得了……”,但为什么在“春天”懂得爱与奉献,而不是在夏天、秋天?感悟的内容与季节没有内在联系。再譬如,阅读感受都是大路货式的,缺少个性化的独特的感悟。这一篇,可算是“肤浅”式的“文化作文”。例文三
  扣开一扇宙
  2010年厦门一考生
  他,被贬了!
  一纸圣谕便让他离开了纸醉金迷的京都。此后,“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他的人生注定要在羁旅中度过。
  然而。殊不知他曾是少年成名的才子,才气纵横而不可抑制。一时骅骝长嘶,奋蹄蹴地,有随风飞驰、征服四野八荒之势。面对那狗苟蝇营的官场,他不平则鸣,针砭时政,“如蝇在食,吐之方快”,他强烈的名士本色。坦直无畏的言论早已触怒了朝廷众小。于是,不可避免的,“乌台诗案”的暗流褪去往昔所有繁华,突如其来的落差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曾经博得欧阳修“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的赞美,享誉文坛;曾经赢得仁宗“今日我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称许,前程万里。然而此刻,只能住在破旧的定惠院感叹“拣尽寒枝不肯栖”。于是。他彷徨了。悲伤了,迷茫了。他的心灵囚禁在昏暗的小屋里, 不见天日。
  而当那天,当他推开了那陋室的敝窗,那一刹那间,他发现自己的周围不仅只是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在那窗外,是“晓夕有变。江南堵峰在几席,此幸未如有也”的盛景。
  那一刻,他醒悟了。那一刻,他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
  于是,我们看见了在白日,与渔樵为伍,泛舟赤壁的苏轼。我们看见在夜晚,睡听晚街(应为“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的东坡。他亲手建起一间东坡小屋,开垦几畦菜园,吃着“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东坡肉”,乐享人生。
  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然而,让我们对此抱以一个淡然的微笑。试着学学东坡,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做飘渺的孤鸿横渡人世悲欢;做飘然的智者对蜗角虚名;做世外高人斜睨人生浮沉;做红尘过客,留下千古风流。
  点评
  跟前面两篇“撤胡椒面”式的“文化作文”相比,这一篇的题材要专一得多,只写苏东坡一人,只写他“乌台诗案”被贬之后的一段经历,作者将自己带人,将心比心,尝试着去理解苏轼由“彷徨了,悲伤了,迷茫了”到“醒悟”到安然自适的心路历程,从中领悟到面对人生不如意事需要心理调适,需要“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这样,解读苏东坡的过程,就是阅人阅世的过程,读苏东坡其实是读自己,写古人其实是写当代人。文化题材一旦跟作者的生活、生命体验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题材就不是故纸堆般死气沉沉了,就有了蓬勃的活力。
  综上,从题材跟生活的联系看,第一篇作文最差,第二篇略好。第三篇最佳。前两篇要想更进一步,就得把自己的生活带进去,以自己个性化的感悟去诠释古人,解读诗文,表现出古代题材对于当代、对于“我”的意义。
  
  写作指津
  
  一、题材要有生气
  在我看来,题材有活的和死的之分,接上生活地气的题材是活的,悬浮在生活之上胡编乱造的题材是死的。跟作者自己的生活、生命体验结合得越紧密,越生气勃勃;距离生活越远,越死气沉沉。
  死的题材,无论作者怎么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因为写的是跟自己无关的内容,事情是别人的事情,人物是编出来的“我”,情感自然是挤出来的。写的时候。除了厚着脸皮、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往下面编怎么骗取读者的好感,作者的精神、心灵是一潭死水,不起一丝涟漪,他不会有疼惜、激动、痛苦和遗憾。
  活的题材,是作者生活里、生命里长出来的,里面熔铸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感悟,有作者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有他的悲欢,他的爱与哀愁。写的时候,他需要沉入自己的内心,回到自己的记忆。随着文字的铺展。他的心扉也渐渐敞开,吹进缕缕微风,有时也会不自觉地触碰到伤疤,激起阵阵隐痛。
  
  二、如何接上地气
  
  1 接上地气。需要咀嚼生活。
  有些同学不习惯写生活,一到写作文就不自觉地锁闭生活,靠臆想、虚构,或者组合嫁接见闻和视听、阅读记忆,甚至靠抄袭应付。个中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平淡、乏味,就是那么两点一线,上课、读书、做题,吃饭、睡觉那点破事,有什么好写的呢?
  其实,只要学会咀嚼生活,就会发现平凡的日子也有很多趣味,平淡的题材也有很多意味。就以一日三餐的“吃”为例吧。
  先看吃什么。除了日常的米和面,你还吃过什么?譬如你去年在西安姑妈家度假,表哥带你吃了西北有名的羊肉泡馍,把白面烤饼掰碎放在牛羊肉汤里,你起初觉得这种吃法很“侉”,但吃过才感到别有一番风味。再如今年清明你回乡下奶奶家,奶奶家门前有一棵刺槐树,刺槐的花正一丛一丛地散发清香,奶奶说刺槐花可以吃,尤其里面的花蕊,脆脆的,甜甜的,奶奶还用刺槐花包了饺子。你看,能吃到在米面之外不一样的东西,如羊肉泡馍、刺槐花,就会刺激你的味蕾,吃出不同凡响的滋味。羊肉泡馍,是西北的特色小吃,从中我们还可以“吃”出地方民俗味;而刺槐花。是乡村特有的景观,里面传达的是乡村滋味。
  再看在哪儿吃。比如胡萝卜,冬天,胡萝卜炖羊肉;夏天,胡萝h山药排骨汤,这些吃法你都不陌生。但如果哪一次你跟着家人去“农家乐”,在地里拔出一根带泥的胡萝卜,在衣服上揩下,到小河里洗下,拿起来就啃,味道肯定不一样。再如那一年冬天你住宿在学校,爸爸给你送御寒的衣服,也带了你最喜欢的胡萝卜炖牛肉,你们就坐在学校凉亭里吃,走过的同学都投以好奇的眼光,外面虽然冷,但你的心被焐得温温的。在田野里吃,吃出的是童年的趣味;在户外凉亭中吃,吃出的是暖暖的亲情。
  最后再说说“怎么吃”。俗话说“吃有吃相,睡有睡相”,有人吃相很斯文,有人吃相很豪放。你的小表弟就属于豪放型的吧,每次去肯德基,你看他左啃右咬、上吮下吸,两个手上全是油,一转眼工夫,就风卷残云一般,把整整一桶鸡翅、鸡腿全塞进肚子里。吃完还不用纸巾揩嘴,而是吮吮手指,顺手袖子一抹,好似猪八戒再世。而你的小姨就很文雅,食不露齿,嚼不出声,慢慢地用筷子挑起那么一点,轻轻地往口里送,米“可历历数也”。你看,小小的吃相里折射出的,是年龄、性别、性格等诸多因素。
  总之,学着去咀嚼生活,看似平凡的人、事、景、物、情,有不少有滋有味的地方,都是可以人文的。
  2 接上地气,需要理解生活。
  生活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不是童话,总在上演王子公主的美丽故事,生活里有很多冲突、矛盾,也有很多苦难、残缺,这些是生活本真的一面、底里的一面,跟生活的美好、和谐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丰富的生活。如果你不能理解生活纷繁与复杂的那一面,你就会自觉回避、屏蔽这些内容。不会把它们写进作文里。
  譬如,不是每位同学都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拥有优裕的家庭条件。对这些生活内容,如果缺乏辩证、深入的理解,就会觉得这些是不光彩的事情,是内心的隐痛和伤疤,是不能向别人言及的,更何况写进作文弄得众人皆知呢?其实,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怎样对待生活,却完全操之在我。即使我没有健康的身体,但我也可以有阳光的心态;即使我没有富裕的物质条件,但我也可以有富裕的精神世界。生活里的不如意、不美好,未尝不是一种残缺的美。我们完全不必自怨自艾,低着头做人。我们一样可以昂起头,沉重的生活会让我们的写作更具深度,血和泪的浸润会让我们的文字更震撼人心,只有沉入到生命的湖底我们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和本真。以家境贫寒为例,你们家没有敞亮的厨房,厨房里也缺少漂亮的一体化橱柜、高科技的抽油烟机。你一回家,扑鼻而来的可能是一股油烟味,爸爸正在烧饭,炽热的火焰映红了他的脸,汗水像一只只可恶的虫子,爬满了他的脸庞,顺着脖子流下来,浸湿了衬衫,妈妈在呛人的烟雾中不断地咳嗽,围裙被滚烫的油溅出个个斑点。这些,非但不是不可示人的家庭秘辛,恰是蘸着生活朝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清新隽永,闪烁着生活的光彩。
  再如,用语文课本里那些父母之爱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你可能觉得自己的爸爸整天忙于应酬,常常酒气熏天地回家,没有朱自清的父亲体贴;自己的妈妈一有空就坐到麻将桌上,几乎没辅导过你的作业,跟邹韬 奋的母亲也没得比。但爱有千千种,有细腻的爱,也有粗犷的爱;有唠叨的爱,也有简洁的爱;有灵巧的爱,也有笨拙的爱;有丰富的爱,也有拮据的爱。试着换位思考,用同理心去体察,你会发现爸爸整天忙于应酬,或许是生活所逼不得不然,其实他最讨厌的就是酒桌上的觥筹交错。但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全家人的幸福,为了你的前程,他只能憋屈自己、改变自己。妈妈爱打麻将,或许是她缺少文化、兴趣单调所致,但她总是在照顾好一家人的早餐、午餐之后才去棋牌室,而且没有一次耽误了一家人的晚餐。这里面需要多少自制,包含多少爱的责任啊。
  某种意义上,理解生活,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理解生活的过程,既是拓展写作疆域的过程,也是增进真善美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
  《新民晚报》刊载了上海市今年的两篇中考佳作,其中一篇正好可以例析这个问题。
  
  黑板上的记忆
  2010年上海一考生
  
  “今天是谁擦黑板?”班主任一进教室便盯着黑板皱眉道。同学们的目光都向我扫来,我从座位上跳起,迅速奔向黑板,拿起黑板擦,用尽我最大的力气拼命地想擦去上节课化学老师留下的笔迹。
  完工!我微笑着走向座位,谁知刚坐下,老师便说:“不够干净,等会儿让同学们怎么看啊?”
  临近上课,同学们都已陆续地回到教室,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子弹一样向我射来,我仿佛已被击得遍体鳞伤。我低着头,咬着牙向讲台走去,拿起一旁湿漉漉的抹布,就向黑板扑去。刚擦了小半块,老班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你下去吧。不用擦了,你这样擦我等会儿还怎么上课?”
  我可是真心想把黑板擦好而不是和你作对呀!我生平最讨厌被A,-i~解。受了委屈,眼泪就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读到这里,估计能唤起不少同学的共鸣:对啊,老师就是这样,经常误解我们、冤枉我们。往下面猜想,一定是作者直抒胸臆,抒发对老师的不满,抒写自己的憋屈,呼吁老师不要太霸道。我们接着往下看:
  而你却又轻轻地拿起黑板擦,轻轻地拍去上面原有的粉笔灰,轻轻地擦着黑板。一声咳嗽在耳畔响起。你捂着嘴。眉头微蹙,却只一心想把黑板擦干净,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你的板书。
  又是两声咳嗽。时光的碎片慢·陧向我飞来,渐渐地,渐渐地拼凑在一起。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也曾是一名教师。那是我很小的时候,很偶尔地听到母亲轻微的咳嗽,起先没有注意,后来她的咳嗽愈发严重起来。问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没事。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母亲又咳嗽了,略有些愠意地向父亲抱怨了什么。当时我听得分明,父亲让母亲不要再做老师了,但母亲仍坚持着自己的事业。那夜母亲的低语,随着时光一起散去。
  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仍是年轻时的模样。而我眼前的老师,二十年如一日,面对着这扬起的雪花。阳光洒在你微蹙的眉上,乌黑的发丝被白色的粉尘染成了霜。她只是希望我们能够看得更加清楚些。
  她一定也曾在家中轻轻地咳嗽过。她一定也曾笑着说没事。她一定也曾经可以选择其他更健康的工作。可她选择了我们。
  后来,再擦黑板,我也是轻轻地,轻轻地,想要拂去那被黑板染白的双鬓上的雪片。
  一块黑板,一位老师,还有我的母亲。那便是黑板上的记忆。
  读完全文,你一定也佩服作者,没有在委屈的思路上滑下去,而是由老师的咳嗽联想到了母亲的咳嗽,因为对自己母亲的理解和疼惜,也同理理解了老师,疼惜起老师。于是这部分内容没有出现预想的戾气,反而氤氲着母性的光辉。这篇佳作最值得推崇的一点就是作者出众的理解生活的能力,将本来一个冲突的题材升华到对为师者默默奉献青春年华的礼赞。
  3 接上地气,还需要旁观生活。
  要把作文写好,主要靠多写、多读。多写是投入自己的生活,磨砺、熟悉对自己生活的表达,多读是旁观别人的生活,看别人如何咀嚼、理解、表达他的生活,学习、借鉴别人成熟、高妙的做法。
  旁观的别人,既可以是成人,比如作家——我们的教材里全是这一类“别人”,平常翻阅的文摘类杂志里,也多是这一类“别人”;还有就是同龄人。大家年龄差不多,见识、水平也大体相当,本来没多大分别,高手所以为高,一般是写作上更用心。下面请出海峡两岸的两位同龄人高手,写“家庭破裂”的残酷题材。请旁观的你好好琢磨,最好能提炼出两三条可资借鉴之处。
  在乎
  2010年扬州一考生
  “谨!”
  “嗯?”
  “如果我和你爸离婚了你会跟着谁啊?”
  “哦,随便,我不在乎。”
  我不在乎吗?爸,妈,我真的很在乎!
  多久了,这个家清冷了多久了,我也不知道。依稀记得多年前和爸妈在江边野炊、垂钓,在马路上奔跑、欢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曾几何时,家的温馨抚慰过我,温暖过我。现在的家只是几块残砖搭成的空舍而已。家是一个冰冷、没有生命的枯燥词汇。但是,我在乎这个家!
  爸,您工作忙,经常有饭局,饭后还会和好友搓上两局麻将。我知道这也许是生存所需,但在假期里,您就不能抽些时间陪陪妈,陪陪我吗?几年来,您陪妈和我的时间加起来有多少,您算过吗?您有几次和我主动谈过话?不是我不和您交流,是我真的没办法和您交流!听妈说,您给我找了第二个妈妈,这是真的吗?您忙,您有自己的事业,可您还记得这个家吗?您说,有些事小孩子不要管,我是不该管的,可您就问心无愧了吗?爸,家里需要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您!我是一个男人,但眼下能顶住这个家的男人是您啊!爸,有很多事我很在乎!真的很在乎!
  妈,您也很忙,反正现在你们大人都很忙。您也经常不在家吃饭,您经常和奶奶吵架。确实有些事不是您的错,但有时您也有些过分。您和我所谓的交流只是想洞察我的思想中有没有您所不希望我有的东西。妈,您说您爱我,可这份牵强的爱我不要,您那只是关心罢了。妈,您现在要做的是好好辅佐我爸,共同支撑起这个家。您是半边天啊!妈,说不在乎只是伪装。其实我很在乎。
  如果错误的婚姻必将结束,那就好聚好散吧!别将你们的错误延续到我身上!
  爸,妈,也许我的看法你们并不在乎,但有一句话我必须说:“爸,妈,我真的很在乎你们。在乎这个家!”
  那一次,我自己做决定
  2010年台湾基测一考生
  (注:台湾基测,相当于大陆的中考)
  那一天,原本和谐的琴瑟出现了杂音;原本至死的宣示出现了裂痕。争吵,就像是一条涓涓的细流,缓慢地割蚀因婚姻而隆起的睦土,彼此再也无法容忍,甜言蜜语全成了互相伤害的利刃。离婚,就像深渊的恶魔缓缓地招手,而这一次我必须面对恶魔做出决定。
  爸爸,总在我最无助时给我经验;妈妈,总在我最孤寂时给我温暖。爸爸,总会为了我做牛做马;妈妈,则在分娩时尝尽苦楚。我到底该如何做出抉择呢?双方都是我的至亲,双方都是我的最爱。若我这一生少了任何一方:少了爸爸,就像少了给我勇气的阳光,就如少了给我动力的养分;少了妈妈,就仿佛少了滋润着我的水分,就如同少了让我生存的空气。不管何者都是我赖以生存的重要元素,我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我望着苍天。
  我心中激起的波涛仿佛可以吞噬天日,心中揪起的结,不管以多么利的刀刃也化不开。我是拔河绳最中央的准绳,踌躇在两方之间,但当双方都只在乎争夺的时候,有谁知道中间人的苦楚呢?那痛苦是足以毁天灭地的。然而,我仍必须做出决定。我千思万索。就在我苦无进路之时,我知道了——那一次,我自己做决定。我是峡谷间的溜索,我是琴瑟的调音师。我是和约的修复者。当我面对恶魔:他狰狞的面目软化,凶恶的眼神示出善意,黑暗的深渊成了光明的天堂,变成一位和睦的使者。
  那一次,我做出了抉择,我知道我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与其磺是选项,不如说是义务。因我是两者之间的交集,故我非得要让婚姻走下去。爸爸?妈妈?谁说这是唯二的选项?我两个都爱,我两个都要,报恩之时,我要两个一起报答,这就是我自己做的决定。
  借鉴之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鉴之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鉴之处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第九届江苏省中学生作文竞赛开赛啦!这可是今年江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的十项中小学生竞赛活动之一哦,初中组的竞赛组织工作由江苏教育报刊社《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具体负责。欢迎热爱写作的你积极参与!    一、竞赛流程    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初赛:2009年9月1日一10月31日为征稿及初评阶段,由各县、区(市、区)教育局组织评选,推荐优秀篇日报《初中生世界》编辑部;  11月1日一15日,由《
2007年8月8日晚上10点多钟,江苏省徐州市风化街53号院和往常一样宁静。  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了小区里的居民。  紧接着,位于小区1号楼3单元的402房间冒出了滚滚浓烟,浓烟瞬间笼罩了整个楼道,火势也在迅速蔓延!  此刻,小区居民的心里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因为发生爆炸、正在燃烧的402房间,住着一位84岁的老太太,更让人揪心的是,老太太不仅行动不便,眼睛也几乎看不见!  在这个被大火和
这是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一节课,教室里的我们微微有些躁动不安,不大的空间里充满了难以压抑的兴奋:要放假了啊!  好脾气的语文老师慢慢踱着的步子,慢条斯理的讲解,都像一把把干柴,使得我们心中“渴望解放”的火焰越烧越高。我两手伸到抽屉里摸练习本,双眼紧盯着语文老师,假装认真地听着她的分析,还在她看向我时紧锁眉头作努力思考状。终于,我成功地在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撕下一张练习纸来。我火速在纸条上写下“放学后去
摘 要:语文世界异彩纷呈、趣味万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开展语文教学的实际活动中挖掘语文学科特点,打造趣味课堂,让学生“乐”学、“善”学,进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建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结合教学实践,探析小学语文“乐”课堂的有效建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教学对策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语文学科便是这教育之楼的“地基”,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位置,其教
我的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透明的红萝卜》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
“文言文阅读题”是中考语文试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笔者抽样统计分析了2013年全国各地100套中考语文试题,充分感受到了与前几年相比,“文言文阅读题”不同的变化,现将其特征解读如下。  一、 “文言文阅读题”的分值  通过对100套中考语文试题进行的样本分析可以发现,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分值最高的为25分,来自四川成都卷;最少的仅8分,如湖南长沙卷、黑龙江哈尔滨卷等。从统计数据看,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写同一个命题,用类似的题材,有的立意平庸,有的立意脱俗,文章的优劣高下立见。归纳近两年中考作文立意“平庸”的表现,主要有下列三种:一是“老调重谈”;二是“人有我有大家有”,千人一面;三是浮光掠影,思维停留在表层,缺少深度。怎样使文章的立意胜人一筹呢?总的来说,必须注意三个“一”:深入一层,新辟一角,另立一面,做到新颖、深刻,亮人眼球。具体方法是:  一、明眸善睐,在题目拟制上闪出
花健,1990年10月22日生,现就读于南京市鼓楼中等专业学校三年级。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这位来自江苏盱眙的小伙子以一手令人称绝的烹饪技艺,勇夺中餐烹饪组果雕、热菜两项比赛一等奖。    见到花健时,他刚从实习的金陵饭店下中午班。眉目清秀、温和含笑的他看上去稚气未脱,还是一个大孩子,让人很难把他和厨房联系起来。说起为什么选择烹饪,花健显得有点腼腆。“一开始是情势所逼,后来便成为了爱
摘 要:体育作为一门强身健体的教学科目,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与运用,农村生本教育体育游戏生本课程的开展,增强了农村学生的体质,对农村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游戏;生本课程   体育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科目,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与运用。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较低,使农村的体育教育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当农村的体育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后,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生本教育
摘 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给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读书途径的同时,强化学生写作训练,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广泛开展语文再学习的活动,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拓宽学生的大语文视野,从而实现学生由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转变,由用语文到学做人的延伸。把读、写、听、说、思五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树立农村初中学生的“大语文视野”观。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大语文视野;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