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南昌:从试点走向示范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DAN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生态经济的发展,重要的是让城市“低碳化”可以耳闻目睹、触手可及
  
  历经2200多年的南昌,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唐代诗人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的《滕王阁序》就写于美丽的赣江之滨,文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千古绝唱,从此让滕王阁与岳阳楼、黄鹤楼并誉为“江南三大名楼”。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谱写了中国现代史上辉煌的一页,南昌又因红色革命根据地而驰名天下。
  今天,南昌正在书写新的壮丽篇章。近期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上,南昌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了《南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标志着南昌的低碳城市建设由试点迈向了示范,掀开了南昌低碳发展新的一页,同时对发展中城市实现低碳跨越具有重要的样本参考价值。
  长期研究低碳发展的南昌航空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谢奉军表示:“通过低碳城市建设,南昌将在三个方面提供‘中国经验’:一是通过加快发展方式,如何实现一个人口大市质的提升;二是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如何实现一个发展中城市的追赶之梦;三是通过加快融入世界潮流,如何实现一个内陆城市更大的开放。”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明确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并要求南昌切实增强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必须率先建立起生态经济体系。
  新的变革面前,南昌市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科学确定以低碳经济为突破口的城市发展新思路,提出打造“低碳城市”战略。
  “作为一个欠发达城市,如果还是重复传统城市的发展模式,南昌就只能永远在追赶别人。”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市低碳试点办副主任柳华表示,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而且南昌与国内外的其他城市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有可能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快速崛起之梦。
  2010年,国家发改委确定在五省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南昌是中部地区惟一一个被列为试点的省会城市。同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低碳经济合作项目动员大会上,南昌成为全国惟一一个被列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的省会城市。今年年初,南昌又被列入了交通运输部选择的10个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连续获得国家政策青睐的南昌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南昌以国家战略为契机,大胆实践,在全国城市中第一个做了碳排放摸底,开展了绿色政绩考核,大力实施公共交通绿色化,推出免费公共自行车,鼓励市民“低碳出行”。目前,南昌市已累计投放4000辆公共自行车,500多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一五”期间,南昌市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但是万元GDP能耗却每年下降4.6个百分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以上。南昌的低碳发展定位日渐清晰,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实施,低碳产业和低碳生活逐步推进,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绿色崛起景象。
  
  低碳发展产业化、制度化
  虽然自2009年,南昌的低碳试点才上升到国家层面,但南昌的低碳探索和发展已有近10年的锻造历程。从2002年开始,南昌市就着手产业改造和结构调整,政府部门先后投资20多亿元,分期分批对市区存在严重污染源的企业实施“退城进园”。
  通过连续七年整治,南昌市区40多家大中型企业均迁入工业园区,90多家各类违法排污企业被关停取缔,1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业企业的搬迁换来的是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2010年,南昌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2%,连续5年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
  南昌市市长陈俊卿在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上指出,“与发达国家后工业时期的低碳发展不同,中国需要探索的是一条工业化过程中的低碳发展道路。”
  按照“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支柱化”的思路,南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二产和三产“双业并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轮驱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高效农业和绿色建筑业,尤其是重点培育汽车、航空、光伏光电、软件和服务外包、生物和新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 “千亿产业集群”。
  城市要低碳,制度是保障。南昌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紧守“环保”底线不放松,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最具创新意义的是南昌的“绿色考核体系”。按照辖区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特色分类,南昌市对14个县级区划单位,根据“六大板块”的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考核,引导和鼓励各县区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板块定位、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竞相错位发展。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表示:“按照‘把南昌打造成为江西省核心增长极’的要求,南昌必须坚定实施‘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战略,切实把南昌建设成为有重要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有重大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辐射全省、支撑中部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具有‘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特色的现代文明花园城市。”
  
  低碳发展惠民化、可视化
  陈俊卿对媒体表示,“低碳生态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体现在枯燥的统计数据上,更重要的是让城市‘低碳化’可以耳闻目睹、触手可及。”
  为此,南昌着手建设了高新区低碳产业示范区、湾里生态园林示范区、红谷滩生态人居与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进贤军山湖低碳农业与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四个低碳经济示范区;建成了厚田沙漠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并成功并网发电;启动了“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连续三年投入巨资建设城乡绿色生态系统;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所有新建建筑均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低碳住宅小区悄然兴起,紫金城、新地·阿尔法等住宅小区被评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南昌市也被评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主要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是南昌决策者的豪气,更是对一座城市负责的宣言。南昌注重把低碳发展与市民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了“低碳体验”行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赣江两岸建成多条城市慢行系统,在城区积极推广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大力普及户用太阳能热水器。推行了“绿色照明”行动,在城市公共场所安装LED节能路灯1.5万盏、半导体照明景观灯100万盏,并通过财政补贴,为市民大规模换发节能照明灯。
  实施了“绿色门槛”行动,不仅在招商引资中坚持“三个坚决不搞”,而且先后查处环保违法企业800余家,关停严重污染企业29家。2010年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南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4.26%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均值控制在55.5分贝以下;交通干线噪声均值控制在69.6分贝以下。
  南昌还将低碳理念纳入城市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逐步形成“一江两岸、多中心、组团式、网路化”的城市结构,努力建设“半小时交通生活圈”,减少市民“钟摆式”的交通需求,从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碳排放。
  
  低碳发展品牌化、国际化
  2009年12月12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开幕。大会上通过的《南昌宣言》,吹响了南昌低碳发展的号角。“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提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响彻南昌大地。
  近年来,南昌精心培育低碳发展的两大品牌:第一个是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已经成为全球低碳合作、技术交流、理论研讨的一个重要平台。第二个就是南昌独特的城市形象品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森林、清水、湿地是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低碳元素,也是低碳生态城市的三大核心元素。南昌不仅拥有梅岭国家森林公园,还有一江两河八湖,水域面积达到28%,湿地面积达到55%,为南昌打造低碳生态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低碳也是南昌实现内陆城市扩大开放的有效途径。南昌借助低碳的东风,积极与英国碳信托基金、美国能源基金会、奥地利国家联邦交通创新部、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开展了低碳产业、低碳城市、低碳规划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南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就是由南昌市与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使南昌市低碳城市建设由一个个领域和项目的试点,转向了全面的区域性示范建设,迈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一步。
  规划提出,南昌将与奥地利在南昌合作建设一平方公里的大型国际低碳社区,采用国际低碳理念进行设计和建造,综合展示奥地利在低碳领域的技术成就,让更多南昌人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同时,还将合作推进南昌的畅通工程——智能交通,共同建立一座中国一流的低碳医院,在垃圾分类领域开展合作等。
  日前,中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个主要项目是岩棉生产项目,建成后南昌将成为规模全国最大、技术全球领先的岩棉生产基地。低碳发展国际化,不仅为南昌引进了技术、资金和项目,也极大地提升了南昌的知名度,使南昌在更高的平台上融入低碳发展潮流。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南昌将投入817亿元打造低碳城市,涉及建筑、能源、产业、交通、城市结构、生态等多个领域,推动形成“四区八地”的低碳发展示范体系。包括打造低碳产业示范区、生态园林示范区、生态人居与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低碳农业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LED绿色照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建材、低碳建筑与设计、低碳创意产业、现代农业、低碳生活设施等八大示范基地。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38%。
  如今,南昌市民也自觉兴起了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新潮流,网上购物、循环使用、骑自行车上下班、绿色照明、垃圾分类、绿化家园……南昌,正力争成为全球低碳实践的标杆城市。
  
  南昌
  又名豫章、洪城,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鄱阳湖,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人口502万(2010年)。南昌是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制造业基地,是惟一一个和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三个三角洲(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被誉为中国“未来都市,绿色之都”。
  
其他文献
在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会结束,只不过是退出的方式、步骤和组合拳的问题。  由于货币流向流速流量的不断变化,给企业家在做投资决策时造成了很大困难。我们需要注意三个层次:  中国人经过多年的收入增加,真实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货币会推高物价总水平,在做商业模型的时候特别要注意;  货币推高带来的相对价格变动,影响资本的流向。    经济速度不会有大
这个身处困境的世界又一次把自己的失意和怨气出在中国头上。最近几个月来,美国已经对中国轮胎、铜版纸制品、钢管和钢格板施加了贸易制裁。欧盟也对其他一些中国产品采取了同
迷人的低碳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南昌这样的后发城市,揭开了从低碳试点城市向低碳示范城市迈进的序幕    这样的画面绝不是偶然:早晨一觉醒来,窗外满眼灰霾,见不到灿烂的阳光;上班路上,俨然流动的停车场;新装修的房屋充满刺鼻的气味;蜿蜒的河流或干枯或污浊,散发着恶臭;春天遭遇沙尘暴,夏季高峰缺水断电;还有远在北极的雪豹,融化的冰雪让它在精疲力竭中沉没下去。  有科学家说,如果气候不断变暖,有一天,海平
B2B起家的宅急送为何将市场转向B2C,并声称要专注在这惟一市场?    在凡客被裁员工刚发出“三问陈年”的邮件没多久,京东上市“强行军”的传闻就被解读成多个版本,而窝窝团也被贴上了“最危险的团购网站”标签……当互联网B2C企业还在为盈利挣扎,并承受着资金链吃紧的煎熬时,B2B起家的宅急送却将市场转向B2C。  这不是飞蛾扑火式的自残,更谈不上雪中送炭。因为,宅急送并没有离开其最擅长的快递业务,而
<正>管理永远是权变的,管理模式在不讲应用环境的前提下没有对错之分不久前,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副合伙人陈果在其微博中说:"我说过我不太赞成集团管控这种‘伪管理理论’,
到了21世纪,中国经济面临两种前途,即社会公正的市场经济和权贵资本主义。这两方面都有所发展,并出现了一种“赛跑”状态。这两种去向、两种力量在“赛跑”,其估计是胜负难分。也许,我过分焦急了。  这种担忧,我可以重新拿出10年前在《中国改革20周年感言》中引用的狄更斯《双城记》一段话,来描述中国所面对的情况: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
随着网络用户快速增加,众多网络用户形成了以网络为纽带、具有虚拟性和互动性等全新特点的新社会形态。在此情况下出现了网络推手,在深入了解网络公众心理的前提下选取合适的人
中国旅游企业应抓住这次机遇,推进商业新变革,创新产业价值模式。  据国家旅游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游客超过17亿人次,2009年则有望达到20亿人次,实现收入1.2万亿。  这足以证明,中国旅游业正逐步迈入黄金时代。  在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进程中,中国旅游业将凭借其自身独有的功能与优势,成为最为重要的领头军之一,并有望带动或促进相关行业、乃至全球旅游的逐步复苏。    堪当复苏大任?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学家曾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经济发展靠外延粗放式增长,还是靠内涵集约增长的问题。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这个问题,但在提法上有变化,提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跟“增长方式转变”有所不同,前者概括了更多问题,旨在把人们的思想关注点引到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即考虑经济增长的一系列问题。    中国模式的基础    中国如何
现在,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怎么增加需求上。从短期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政府的投资去增加需求,结果就使得经济结构里投资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抑制消费需求的增加。  也有人说,政府支出用来增加居民的消费。当然其中有一些办法,比如说用政府的支出把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来改变居民的预期。不过,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政府没有太多直接的办法去直接增加居民消费。而且,政府自身并不创造物质财富,它的收入不外乎两部分: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