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qo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资讯更快、实践性强、富有意想不到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情导入,创设情境,以此来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的形式多样,都要做到:1.以兴趣为前提,有意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注意,引发积极思维;2.从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出发;3.根据教材内容导言要简而精,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但防止牵强附会;4.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全面可测,主次分明,力争向层次性发展,以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例如,在教学完《初识windows》后,在学生初步掌握鼠标五种操作方法后,就可以利用扫雷、纸牌、连连看等游戏让学生迅速掌握鼠标的各种操作。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使用,而且在不断的思考、总结游戏中的规则中,提高游戏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采用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讲授法:在讲授过程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的比喻、类推、对比等方法可以使得那些较为枯燥的知识易为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述计算机工作过程时,可将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电脑的信息由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入,相当于人脑的信息由眼、耳等感官输入;电脑的主机能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人脑对信息的记忆、分析和处理;电脑的信息由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相当于人脑中的信息要由口、鼻等感官输出。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较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在讲 “复制”与“剪切”时,可以先讲解“复制”的使用方法,而讲“剪切”的使用时,则主要向学生讲清“剪切”与“复制”的区别:“复制”后,原来位置上的文件依然存在;而“剪切”后,原来位置上的文件已经不存在了,相当于把文件从一个地方移动到了另一个地方;并将这一区别运用于文件中数据的“复制”与“剪切”。这样,学生在对比中,深刻地理解了“复制”与“剪切”的作用并作了有效的迁移。
  2.讨论法:与传统讨论法不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讨论形式是多样化的:既包括传统的口头形式的讨论,又包括信息技术支撑的电子形式的讨论,如BBS、聊天室、留言板、E-mail等; 有些教师喜欢从头讲到尾,总是担心自己这里没有讲到,那里没有讲够,完全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能力。例如一幅信息作品,教师讲的过多,反而会冲淡学生的审美情趣,感觉一直在门外看。事实上,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评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发表自己的观点,效果可能会更好。
  3.任务驱动法:它克服了以往计算机教材从软件说明到软件说明,只重视叙述的严密性、软件说明的系统性,忽视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的弊端,从完成具体真实的“任务”出发,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或技能。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能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法:就是指两人或多人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达到目的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运用合作法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它是一种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合作精神的学习方法。
  三、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设疑启思,培养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份。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
  2.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探究为主,在探究中获得新知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的尝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发现所学知识的不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去学习获得新知识的欲望,这样就使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3.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制作小报,用Windows画图程序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等。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教育撒谎的孩子,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原因区别对待。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多一些爱心、信心、耐心和恒心,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循循善诱、旁敲侧击,提供及时的教育和适当的帮助。  早自习时,一声“报告”打破了沉寂。循声望去,小宝低着头站在门口,迟到已非第一次了,且每次迟到他都以未搭上车为借口。为了不影响上课,我示意他进教室,等课后再找他问
期刊
通过学习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的道德课堂理念,我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觉得受益匪浅。我最初对“道德”的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里的道德,即做人要讲道德。但田局长在道德课堂里的“道德”则是两层意思,即“道”是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符合教育规律,否则,我们的教学注定是要失败的。德是我们的最高境界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教
期刊
学习应是学生的一种主动行为,任何人无法替代或强制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由于各种原因,教学实践中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替代或强制是常见的。对教师来说,替代或强制实行起来较为简单,因无须触动学生原有的与学习有关的各种主观条件,但是,到消极影响逐渐表露出来时再去改正不良方法就很困难了。  主导与主动二者并无矛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权,这在外语教学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
期刊
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一节可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必须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
期刊
電化教育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特别是运用其形、声、光、色等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型向德、智、体、美整体发展型转化。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电教手段,将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多媒体讲台、计算机结合使用,把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和数学教学联系起来,创设愉快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奥秘,以达到全面提
期刊
美术课的德育原则,即在德育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或一般法则。美术课是艺术教育课程,这是美术教学《大纲》引言中给定的性,艺术教育的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渗透性。我认为这应该是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什么叫形象和形象性?“形象就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离开形象的描绘。没有了形象,艺术本身就不存在了。”“形象性是作家和艺术家从他们的思想立场和美学观点出发,通过形象思维来对于现实生活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它是培养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的摇篮。笔者认为实施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开拓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教学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创新思维;初中语文教学  人类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每一个
期刊
无论是中招或高招,往往都是通过概念、规律的应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而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物理学科复习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教材,认真领会教材里的定义、定理,对教材里的例题、插图、阅读材料要仔细分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搞懂每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构建起物理知识的框架体系,同时发掘自己的知识漏洞或存在的疑难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弥补漏洞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的物理学科能力。教学实践表明
期刊
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要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要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还要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来进行。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应考虑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课堂教学导入,有时温故而知新;而有时开门见山,切中要点:有时设置情景,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时顺藤摸瓜,演绎推理。下面就本人的实践,粗略总结一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模式,以共勉。  1.直观教具导入法。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强“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