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及特点,及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的新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换教学设计理念;创建多样性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快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高中英语教学
  一、 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带动下,对基础教育高级阶段的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高中课程教学理念陈旧,课程设计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比较偏重于对语法知识的系统讲解,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及机械式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升学习兴趣。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使教与学之间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也难以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年来,高考英语科目也在实现着变革,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能力,新增听力考试,加强了对学生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因此,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国家教育部特别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使高中英语课程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二、 解读新课程标准的新特点
  1、新的课程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过去课堂教学重视语法、词汇知识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的运用能力,新课改后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加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2、新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积极交流互动,应有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新的词汇量要求。
  新标准增加了对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从原来的1800—2000个词汇增加到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的学生要求达到4500—5000个词汇。词汇量的掌握多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因此增加词汇量要求并不是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从近几年高考趋势看,掌握越多词汇量才足以应付高考。
  4、新的阅读要求。
  词汇量的增大,必然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课外阅读量,在高中学习阶段,要求达到36万词以上,即相当于要求学生每天阅读5篇阅读文章。其次对阅读的质量标准也有所提高,新标准要求高中毕业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求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5、新的评价标准。
  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6、新的课程任务。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英语的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助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高中英语课程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时代的高中学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具备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高中毕业后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愿望。《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尤其在当今信息社会,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高中阶段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终身收益,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交互作用的共同发展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室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在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活动的参与。
  1、 转变教师角色,转换教学设计理念。
  传统教学设计主要关心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学习的方法;注重的是教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过于强调认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控制课堂多,给学生实践和思维的空间少。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巨大转换,从单一的教授者变成多角色。
  (1)由教授者转向引导者。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导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活动,独立思考。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使用英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2)由教授者转向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向学生讲解课文、解释词义、讲解语法和句型,更多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关系,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好的学习氛围将会带动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将会更顺利的进行教学互动,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由教授者转变为开发者。传统教学过分拘泥于教科书,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密度性、条理性和层次性,忽略了依赖课本内容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的局限性,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开发者,正是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自身学识、经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和开发英语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展多样英语教学活动,开放教学空间,拓展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渠道,加强英语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4)由教授者转变为促进者。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设计上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时时鞭策、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并充当整个教学活动成果的检测者。
  2、 创建多样性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是学生活动的自觉动力。“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因此让学生对英语课程产生兴趣,好奇心必然引发求知欲,求知欲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者相互促进。
  因此,以贴近学生感受的话题入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首先,采用丰富多样的课堂导入形式,如事例导入、问题导入、妙语导入、自荐导入等,让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教学情景的展开做好铺垫。其次,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如音乐或电影、游戏、角色扮演、日常交际、分组讨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既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更准确的提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状态,因此应将教学设计重点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发展上。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发展。把解决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学生的自我探索、研究、验证、总结,才能更好的达到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才能更为灵活的运用到实际。
  4、快乐教学。
  传统英语教学是一种应试式教学,偏离了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应试,学习方法大多是死记硬背,并不能达到语言最基本的交流目的,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比较活跃,感官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丰富。把快乐引进课堂,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精神、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5、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最重要场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依托教科书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新意识。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积极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之处,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各自优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具有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更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通过恰当的创建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实践机会,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造性的交流活动,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文婕,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1日,;
  [2] 刘鑫,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3] 郭成主编,课堂教学设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北京;
  [4] 鲁子问主编,英语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1日。
其他文献
我所在的学校是城不城农不农的一所小学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英语成绩不好而影响其情绪,也造成其他学科的成绩下降。有些实践能力较弱。在英语的课堂上表现得也很消极,不愿开口说英语,影响了正常的课上活动,从而影响整个教学效果。若不及时想办法改变这种状态,情况会越来越糟,英语课堂教学就会成为一言堂,就会直接影响全班乃至整个学校的成绩,也会给学生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真对这一现象,我开始着
期刊
一位优秀的教师并不一定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因为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以及教学以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建立更是来之不易,它需要班主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的管理。下面我来谈谈这些年做班主任的几点心得:  一、建立开放民主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座右铭,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  “没有规矩,不成
期刊
数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数学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本文分析了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以及初中数学探究教学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即使不作数学研究,只是看看书与论文,要理解数学证明,也只有一步一步循着走,因为这一过程不只是确认证明没有错误,还是自己重新尝试进行思考试验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
期刊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感受,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在
期刊
[搞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多方面合作的特点。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进行的。合作学习是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观念;定向;讨论;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
期刊
数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使中学的好多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甚至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集中起来有两种心理表现:一是怕数学学不好,恐惧;二是对数学没有兴趣。而恐惧与兴趣又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如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那么恐惧感也就自然消失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数学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和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价值,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
期刊
[摘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独立思考环境,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人与人的差异是会不会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独立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
期刊
歌德有一句名言:“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人生的价值可以自己认定,然而更多的是为社会所认同,为公众所认同,只有当个人认定的价值与社会认同的价值得到和谐统一的时候,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而两者和谐统一的基础就看你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多少,就看你为社会的进步有多大的作用。人生的价值要是没有理想,不爱学习,得过且过,最终将一事无成,人生的价值来自于勤奋,来自于历尽艰难的拼搏,来自于
期刊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是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之一。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其育人功能显而易见,它对于小学生的一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极其重要的思想教育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同时也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需要。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