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问题引领式”教学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问题引领式教学”的一般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自主练习,巩固拓展→梳理小结,当堂检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有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问题越明确、针对性越强,学生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就越高。
  1.问题情境要设在关键处。所谓关键处是指知识的起点处、转折处、延伸处、重点处和学生思维受阻处。要使问题设在关键处,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把握学情,找准教学的关键点。
  2.问题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提出核心问题。所谓核心问题是针对知识本质的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达成某一项目标。比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如果能引导学生提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能不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等问题,就能为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奠定基础。
  3.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要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为核心。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感受问题、生成问题、提出问题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实践证明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问题激活得越好,学生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越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给定的生活场境,尽可能多地让信息窗中的每一条信息都能还原生活场境,促使学生尽快地提出数学问题。
  (2)创设揭题提问的情境。即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一能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二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师课始便问:“今天我们学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关于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简单而直白的引导,却能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利于教师找准学生的问题和教学的起点。
  (3)创设尝试提问的情境。要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问题,有利于组织起具有针对性的合作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知识难度不大的内容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要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落实“三个还给”,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权力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时,要善于运用以下策略:
  1.根据问题的难易选择恰当的探究流程。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按照“独立思考——班内交流”的流程去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开展学习活动,当学生有了想法的时候,及时组织班内交流。对于那些学生独立探究有困难的问题,可按照“独立思考——小组(同桌)合作探究(交流)——班内交流”流程去探究,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组内意见基本统一或者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及时组织班内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不仅要考虑形式,也要讲究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并逐步掌握这些探究方法,学会学习。
  操作——发现,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小学数学中几何形体的特征多数是通过学具操作发现的;猜想——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合理论证;观察——归纳,即让学生通过大量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学生对问题的归纳过程,就是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也是发展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类比——联想,即让学生通过类比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求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自主练习,巩固拓展
  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达到巩固拓展的目的,教学时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策略:
  1.巧设练习。在弄清每一道习题的设计意图之后,要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一定的主线有层次地设计练习,帮助学生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建认知结构。
  2.组织练习。引导学生解答习题的目的不仅是要找到答案,更要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提高数学素养。在组织练习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精心设计问题。恰当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建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及时反馈信息。“先做后讲”是练习教学的基本策略,当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了解情况,为组织交流、点拨评价做好准备。
  四、梳理小结,当堂检测
  要及时引导学生梳理小结。主要梳理以下两点: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通过梳理,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总结方法规律。要针对教学目标当堂进行检测,可以采用书面检测,也可以采用口头检测,并尽量做到当堂检测,当堂反馈。检测要做到面向全体,可以采用全班统一检测、小组内统一检测、同桌互相检测等方式,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达标。
  “问题引领式”教学策略是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以“类似科学研究或探究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能动性,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的话题在语文界经久不衰,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让许多语文老师感到棘手的事。目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同的学术观点,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快乐作文教学、模仿—创造作文教学、观察思维作文教学等。这些不同观点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在此,我重点探讨“沟通师生感情,激活学生思维源泉”的情感作文教学策略。  一、鼓励和欣赏是学生写作的动力  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使教师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此,激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良好的发挥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激发其的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的潜力,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激励不等于奖励,激励不仅要有具体有针对性,而且应建立在客观的评估之上,避免不切实际、不
喜欢画画是幼儿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个形状和每种色彩都传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每幅画都是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结果。其实,幼儿画画就是在“玩艺术”,他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情和幻想的美好世界都在纸上画出来,他们大胆用笔,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全无雕凿痕迹。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让幼儿无拘无束地想象与创造  对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意味着被信任。教师要让他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中考备考工作要本着“求真务实,以生为本”的原则,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全面的因素参与到复习中。  关键词:新课程;中考备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生为本  中考百分之八十的试题都是初中教材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抓住了教材也就等于抓住了中考百分之八十的分数。然而,初三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不能再像初一、初二一样,课上
摘要:文章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论述了现代蹦床项目的形体特征和蹦床运动员的形体的特点以及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我国蹦床运动的少儿基础训练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蹦床;形体特征;训练方法;手段    蹦床运动以它高难惊险的翻腾,复杂多变的转体,优美矫健身姿被誉为“空中芭蕾”,给人以美的享受,在高水平的比赛中,不但要强调动作难度,更为注重的是运动员空中动作的正确技术、身体姿态的规范以及动作
摘 要: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重视,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课堂互动;教学情境  参与式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一种
实施素质教育,既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又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要求评价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传统的学生评价是一种功利性评价,由此造成评价内容片面,忽视学生
语言是基本的交流沟通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人们清楚的了解自身的想法和需要求,也能够让人真实的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和思想。作为学习语言的启蒙阶段,在幼儿教育中加
在一次单元测试中,一道很简单的有关同步卫星的多项选择题竟成了全卷失分率最高的题。学生的错解是因为不能在较为复杂的题设情景中明确研究对象,不能正确运用规律和乱套公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