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文化阐释在对外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82894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瓶颈”——汉字教学难的问题展开论述,通过分析文化解读在汉字学习初期的笔画、部件、结构三方面的重要作用,肯定了文化阐释在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文化阐释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历经字形的演变发展至今三千年未中断。不同于其他古老文字,汉字并没有沿着“象形—表意—表音”的发展规律发生改变,而是停留在表意文字阶段,只进行了相应的简化、丰富。正因汉字这一表意特点的延续,使得汉字与中华民族这种独特的文化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若仔细观察,每一个汉字的演变都无异于是一部中华文化发展的画卷。因此,在教学生学习汉字之初,就该引导学生进入汉字展示出来的文化世界,对汉字的每一个部件都有最准确、清晰、理性的认识,就有利于学生更加理性地理解汉字构造,把握汉字的精髓,做到今后听、说,尤其是读、写汉字的准确、流畅。下面,笔者就根据崔永华教授对汉字从字形上所分的三个级别,即:笔画、部件①、整字,这三个方面来分别研究文化的阐释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必要性。
  一、汉字学习之初——笔画教学中的文化阐释的重要作用
  唐代张怀瓘曾说:“案古文者,皇帝史仓颉所造也……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子,是曰古文。”[1]由此可观,汉字产生之初是以“比类取象”为基本的出发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许慎《说文解字·序》)的结果,从象形文字中的随体诘屈发展到楷书的横平竖直的方块结构,汉字中的一撇一捺并非是古人完全的随性所致。相反,笔画正是学生全面了解汉字及其文化的一个契机。“中国的学问并非纯粹的知识传授,而是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的德性提升,历来在汉字的教学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这种既传授知识、又塑造人格的传统。”[2]要让外国学生了解汉字的笔画并非随意的线条,让他在下笔之前感悟汉字背后的中国特有的价值观念(初期可借助于中介语解释给学生),这是开始接受汉字文化从而正确对待汉字的关键一步,即使起初他不能理解全部。
  以基本笔画中的横为例,老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个例字如“木”,并给出其古字的相应字形(用图片或手写都可呈现甲骨文、金文、楷书木),让学生自己发掘其字形变化。汉字起初的“随体诘屈”是象形的体现,然而这样一种对外物“复制式”的象征描摹随意性太强,不利于沟通和交流,是有悖于中华民族统一和谐的审美观念的。就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平直的一横的规范就显得格外的必要和趋时,也就由此定型了汉字的基本笔画。这种讲解就强化了学生对横平竖直的重视,自然会加强其书写汉字中的行为监控。再如,基本笔画中撇和捺的解读教学,其中的文化渗透更是精辟。中国古人向来重视中和之美,这是一种虚与实、刚与柔的完美结合。而对外国学生而言,一撇一捺就只是简单地改变了线条的方向,因为他们缺少对文化的体悟。要想把这一点讲明白,就可以借助汉字中独特的书法艺术。笔者此处所讲并非毛笔字的教学,而是仅仅把毛笔字拿来作为一件道具演示。以“丿”为例加以详解,老师可以亲自用毛笔演示这一笔画的写法,过程尽量放慢,向学生充分的展示从轻落笔开始折向顿笔,到中锋行笔后到末尾用力收笔的全过程,这样的演示之后,学生再不可能会把这一笔画当做线条的简单倾斜了,就自然能够领会中国古人造字时倾注的独特的心灵感受。而在此時,教师便可适当的向学生讲解,中华古人在这一撇中所寄予的一种刚柔、虚实的中和之美。虽是以毛笔字为蓝本讲解,可其中的内蕴在硬笔书写中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然而,并不是说汉字笔画都必须要从文化的视角一一讲解,那样也显得本末倒置。此处强调的文化解读,重心在于让外国学生(尤指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通过基本的笔画感受中华文化的内在的独特性,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宁静、内指外化的品性,是中华古人对世界的独特感受。
  二、文化阐释在汉字部件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崔永华在其《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一文中,基于对记忆规律和教学实践基础上的假设,曾提出并讨论了汉字部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构想,对突破“瓶颈”有帮助。此处,我们在此基础上来看文化阐释在汉字一层部件中的教学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识字数量作为汉字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汉字千变万化的形态面前显得格外艰巨。面对这种情况,汉字教学中针对汉字部件的文化解读就显得更加重要。依照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的划分,汉字由来于四种造字法加两种用字之法,其中象形和指事两种方法所造之字,其形体带有很大的“比类取象”的意思,因此在讲解中用文化的视角进入讲解,势必会对其理解有很大帮助。正如“日”、“月”和“上”、“下”,这一点在很多对外汉语论述中都已做出肯定,此处不再赘述。而面对两个或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会意字,以及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的形声字时,部件的一层划分会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汉字是一种意合的文字,因此,若能引导学生对汉字部件深入到文化的理解,势必能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举例来说,“休”字,可拆分为两个部件——“人”和“木”,可以展示古字形,然后对其加以解读,像人靠着树木休息之形,从而也就能够使其在解释图画般的轻松语境下掌握两个部件,后在学习与这两个部件相关的汉字时候也能够驾轻就熟。
  最后要说的也便是占汉字数目最多的——形声字,对于形声字这一由声旁和形旁组合而成的汉字来讲,部件的文化解读就显得更加必要。形声字的部件拆分显而易见,如“枫”“龄”等。此处我们主要针对其部首这一方面展开对形声字部件的文化解读。
  现今对外汉语教学界虽没有进行部件教学,但部首教学在汉字教学部分还是受用,那部首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文化渗透当属部首的对比教学。例如,“亻”和“彳”两个部首,一划之差,单纯的强调记忆只会加强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阻力,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准确的向学生解释两个部首的不同文化内涵,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也会在学生习得文化的同时提高了第二语言教学的趣味性。(当然在初期教学中讲解的进行还是要借助于中介语,这是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的一个素质要求)“亻”部首是跟“人”字有关的,在古时其“亻”部都是一个典型的象形部件,随后在甲骨文中已有被省作的写法“”或“”(配合老师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可以给学生很好的展现)。它重在通过描绘人的一种特征来表现出它所要代表的这个字与人相关,后随着汉字笔画的统一,为了整体上的和谐就演变成如今的“亻”部。所以,“亻”部首组合成的字都必然是和人本身有关系的。如:住、依、位、体等。在教学中,老师应当引导这些学生感受字形中的那种抽象的意味(如前所描述的),达到一种可以意会其中内蕴的高度,从而把握住在汉语文化中部首的重要作用。而“彳”这一部首,则是和古时的道路相关的,其小篆字形形象有如道路上的十字路。老师可以出示这一部首的象形图片,以便给学生直接的形象思维,从而能够牢记这一部首的相关内涵②。如此一来,在今后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积淀铺陈作用了部件教学不同于笔画教学,它的侧重在于对部件的学习和运用,尤其是在面对形声字占大多数的汉字时候。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的文化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只有彻底懂得的东西,才能更好、更准确的运用。   三、以汉字结构中的文化内蕴看文化阐释在汉字教学中的功用
  除了汉字部件的学习,对于外国学生来讲,最主要、也是最难的应该就是汉字的字形结构学习。在这一部分,实际上对外汉语教学要解决两个文化问题:人文思维方面和文字空间意识方面。
  1、字形学习要掌握其构形中体现的人文思维
  西方拼音文字的本质是逻辑性,其词根、前缀、后缀的去舍存留和添加变化的前提是分析、推理;而汉字的本质是人文性,它是建立在具象性、表意性基础上的直觉感悟。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分水岭之一,也是学习汉字的最大障碍所在。[2]既是文化的分歧,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无外乎用文化的讲解来达到两者的理解和共存。首先,世界上古老的文字都起源于象形文字,这是人类文明在最初发展阶段的共性,他们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世界,拥有共同的“世界观”。但是随着语言文字的不断发展,不同民族生活环境的不同,最初的象形文字在演变中受自己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采取了不同的发展途径,最终演变成为表音和表意两种不同的文字形态。而汉字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开始,定型为今天的表意文字,与中华古民讲求的含蓄的整体感知思维有关的。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地产丰富,不需向外界要求太多,因此追求一种含蓄内敛的美感。也正因如此,中国古人是不辩的。因此,在一个辩证分析薄弱的国度,如果外国学生仍旧以他们的那种思维来定位中国汉字,势必会给其学习造成巨大的阻力。就如汉字的“休”字,其中的两个部件“人”和“木”的组合没有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仅仅就是两个部件意义上的拼凑,但可以根据我们的想象力意会其中的内蕴:一个人依着一棵树。那自然不难领会其中的内蕴,就是“休息”的意思。在每一种文化背景下孕育的文字,都必然是其族人思维的结晶,因此,在教授汉字字形结构时,就必须先给学生以恰当的文化补述,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负迁移。
  张岱年语“《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像尽意的思维方式”[3]。这种和西方文化迥异的思维方式注定了,汉字的组合不可能像拼音文字那样遵循屈折语的规则。相反,每一个汉字都必然有它自身的规则,虽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按照一定的结构划分推出它的读音,但却可透过每一个具体的形体,把握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讯息。掌握这一点对于汉字的学习是必要的。比如“和”字,它的意思多与一种比较和谐融洽的状态相关,这其中的文化渊源是耐人寻味的。除了其中约定俗成的随机性的外在原则意外,“和”的源词是“禾”,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文明下孕育的国度,农作物是关乎性命的事物,先民就认为禾苗是天地万物和谐的产物,冷暖中,刚柔适,阴阳调,内外平,上下通,才有禾的成熟,所以禾苗就是自然协调的象征。因此,人们用“和”来赞美世间的和谐状态。如果在对外汉语的课堂上,能够在讲解汉字的时候,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华农业文明的特质,感受到汉字的文化背景(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对于他们的汉字学习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文字的空间意识方面的解读在汉字学习中的重要性
  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建立起汉字是在汉文化影响下建立起的,一種区别于拼音文字的线形排列的独特的二维平面的构形。关于这一点实质上仍受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思维的影响,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西方思维是一种线性思维方式,字的组合依靠的是字母与字母之间的排列组合。然而汉字不同,它的形成背后依靠的是一种整合性的思维方式,需要人们意会其内蕴。最明显的就拿“人、从、众”这三个字来说,如果对照本意的英文应是“human、follow、many”,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三个词仅仅是由不同的字母分别拼接而成的。但在汉语文化背景下,三个字之间内在的有一种必然联系: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就是“从”,很多人在一起就是“众”(三在古代汉语中被人们用来代替许多)。因为空间上的关系,相同的部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意会了三个不同的意义。
  因此这种独特的空间意识为汉字构件的结合提供了许多区别的因素,除了常见的同一部件组合成不同的文字以外,运用同样类型的部件可以因为空间上的因素构成不同的汉字,如“旮”“旯”是构件的空间位置不同所造成的。因此,在汉字教学时必须让学生接受并且能够真正理解这种空间上的二维性,才能教他们写出真正的汉字结构,从而能够通过字形更好的理解记忆汉字的意义。同时,对于汉字这些方面文化知识的了解也有助于外国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的规范,以免出现书写上的错误。
  四、小结
  总之,汉字教学往往面对的是初级阶段的外国学生,但综上所述,自教汉字起,它就已经开始触及文化的最深层。因此,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并不像传统理论所说的那样,把文化作为一种在初级时候可有可无的辅助,正相反,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汉字教学中,就应当把握好文化阐释的重要性,让文化教学能够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同时,也能够让汉字教学达到应有的深度,在教学之初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持久兴趣。当然,针对于文化教学和汉字教学同步的进程,此处只强调其必要及必然性,本篇也仅仅做简单的设计,至于怎样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计中对两者进行合理的调配,并做到两者更好的齐头并进,为对外汉语教学所用,恐怕还需要今后对外汉语界更深层次地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刚纪.书法美[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2]欧阳祯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透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5]张德鑫.从“词本位”到“字中心”一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战略
  转移[J]汉语学报2006年第2期(总第14期)
  [6]崔秀兰,李光杰,朱秋佳.对外汉语教学之瓶颈———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的汉字教学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30卷
  第4期
  [7]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3期
  注释:
  ①崔永华教授对“部件”进行了层次的划分,而在此处,我们主要把它定位在与“部首”大小相等的层面,即他所定义的一层部件。
  ②此处的文化阐释并不是要学生死板地记忆汉字的发展史,而是借助这样的手段,老师有针对性的挑选汉字构型中的有趣的文化片段,从而达到对于汉字部件的深入理解。
其他文献
当前,各高校开展的班级主题团日活动是学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形式.正确而有效地开展主题鲜明的班级团日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主题团日活动的
为提高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的品质,本研究选用种子和分蘖芽两种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02%,0.05%,0.08%,0.11%,0.14%+1.5%二甲基亚砜)和氟乐灵(1,5,10,15,20μmol·L-1)处
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上网资费越来越低,网上交易也成为证券市场中散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易方式。网上交易具有交易快捷便利、不受地域限制、手续费较低、操作简单、获取的
【摘 要】 与外国人,尤其是与英国人的交往并非想象般简单,看似随意的表达往往会遭致不解,愤怒或敌意。在本文中,作者将从人类学角度,浅谈英国人的某些言行规则与衍生出的英语表达法,着重简单的天气、打招呼、请和感谢表达,目的是体察英国文化和英国人的性格特点,纠正以往我们耳熟能详的表达法,增进对于英国人的理解认识。  【关键词】 言行规则;天气;打招呼;请;感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
【摘 要】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在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极为重要。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体会,笔者时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辅导员大学生就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高校就业工作的
【摘 要】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针对大学生计算机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结合专业性质、岗位需求、就业渠道等方面来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并提出几个相应对策。  【关键词】 就业形势;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随着前几年高校扩招,网络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近610万人,全国2
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的彩色图像区域分析方法, 彩色图像的纹理用Markov 随机场表达; 为了提高纹理模型对纹理变化的敏感性, 随机场模型建立在Ohta 提出的3 个正交彩色特征量上。用此彩色纹理
【摘 要】 采用问卷和座谈形式对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体育持积极态度者占50.5%、一般态度者41.4%、否定态度者8.1%;体育需求选项中,对增进健康、休闲娱乐、增进交往、追求运动美、精神刺激、完成体育学习任务6种需要,表现出比较满意的程度,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未能在上述选项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喜欢体育的因素可以看出,体育对健康的功能有较高的认识;在不喜欢体育的因素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党校图书馆的现状、党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党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党校图书馆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党校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它仅包括读者信息、馆藏资源信息、特色数据信息、馆内人员信息,在运作中完成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其目
【摘 要】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书法更是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怀素是唐代的草书大家,他聪明、直率,为理想几十年如一日。他的书法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文化品格。所以,怀素书法体现的不仅仅是他的个性,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  【关键词】 隋唐;草书;怀素;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隋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