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
  
  一、鼓励学生思维碰撞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扬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在学生明白了文中父亲是要“我”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后,我提出:“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选什么?”学生分成了“苹果、石榴”(以下用“反方”代替)和“落花生”(以下用“正方”代替)意见相左的两派,进行“实话实说”辩论。以下是辩论过程:
  (学生纷纷举手,想说理由)
  正方:我想做落花生的理由是因为要是太夸耀自己,有些人会妒忌你。
  正方:花生埋在地里很阴凉,苹果、石榴挂在枝头遭受风吹雨打。(学生大笑)而且苹果摘下来容易腐烂,花生保存时间长。
  师:好,我们听听“苹果、石榴”的意思。
  反方:苹果、石榴虽然挂在枝头,长得好看,炫燿自己,但它们确实很有用,有炫燿的资本。
  正方:我们落花生非常谦虚,同样有用,但不炫燿,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我落后。
  正方:毛主席就像是落花生,从农民当中走出来默默工作,做了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
  师:举了一个伟人的例子,毛主席正是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一位“花生”,多好。
  反方:落花生代表着旧时期的观念,苹果、石榴代表着现在21世纪的观念。如果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不讲体面,大家都瞧不起你。只有让大家都看见你的好处,你才能得到重用,所以应该像苹果、石榴。
  师:对,我们现在做广告,还要各种包装,宣传自己有道理。
  正方:现在公司招聘,看重的是知识、能力,而不是长相……
  正方:我认为现代社会是需要知识和能力。但如果不将知识和能力像苹果、石榴那样挂起来,让别人看到,也是没用的。
  师:好,辩论到此结束。同学们经过这次辩论,你们觉得现今时代应该做怎样的人?
  正方:既要像落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也要像苹果、石榴那样敢于推销自己。
  反方:不能过于埋没自己,也不要过于炫燿自己。
  师:现在我们的观点得到了统一,请“苹果、石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和“落花生”融为一体吧!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富有情趣的引导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课上,我指导学生读句子:“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我看到了红红的桃花,绿绿的小草,就把它们画了下来。”此时已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涣散,读书声无力。这可怎么办?我灵机一动,说道:“哎呀,我们怎么走错路了?这是一座荒山,无树无花,不美不美。”
  学生抬头,惊讶地看了我一眼,明白了,连忙拿起了书。第二次朗读声音响了许多,不过还是有点乱。我微微一笑,说:“呀,我们路过菜市场了!”不少学生笑了,但他们的心已回到课文中,书拿稳了,背挺直了。
  第三次朗读,流利整齐,但缺乏情感。读完后,学生看着我,充满了期盼。我挥了挥手,说“啊,公园门口到了,我们快进去瞧瞧吧!”
  这时,全班学生都捧起了书,神情专注。有的学生情不自禁为朗读配上了优美的动作。我翘起大拇指赞叹道:“好个美丽的大花坛!小红,你看到了吗?请你来读。”“小李,你呢?”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读得声情并茂。下课了,还有许多学生捧着书围在我身边嚷着要读。
  这堂课能有这样美好的结局,我惊喜无比。我想是情境式评价语言帮了我大忙。
  
  三、启发学生心灵交流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小珊迪》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朗读到珊迪一次次乞求“我”买他火柴,特别是第三次时,多少孩子的声音颤拌着,眼里含着泪,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可怜的孩子,可见他们已把自己当作珊迪;当读到珊迪身受重伤还让弟弟送回零钱,读到临死的他躺在破床上还在牵挂弟弟时,学生把那句“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读得是那么坚定。这时候,他们又俨然成了文中的“我”了。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
  在《草船借箭》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周瑜故意发难、心胸狭窄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有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同组伙伴的指点下,将鲁肃忠厚老实、惟命是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恰到好处。有一小组邀请老师演曹操,并指导老师用怎样的神态、语气、动作演,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其他文献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注: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独立获取、自觉探索知识等多种能力的重任
期刊
笔者看来,语文教育应贴近儿童生活,与儿童生活体验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既是对真实生活的模拟学习、更是有真实情感的参与、个体精神的真实成长的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才会提升着孩子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在各种言语的实践中内化言语,培植对生活,对语文的新感情,达到人品与文品携手共近,共同走向丰妙的境地的活动。  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学习走进孩子的生活,使他们更好地习得言语呢?笔者在实践中曾做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期刊
在新课程推进之时,人们关注起“未预设的精彩。”笔者以为所谓“未预设的精彩”,凭借的是老师具有相当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相当的与同学同构共长的智慧。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更有了如下的想法:要想生成,要想精彩,精力还是要花在老老实实的“预设”上。“未预设”的精彩,毕竟可遇但不可常遇。有时的未“预设”可能就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或教学时的一种疏忽。如果课前老师多了几种猜测,多几种教学应对方案,那么可能会更精彩。
期刊
天很冷,但太阳仍旧肆无忌惮地射进窗子来,在地板上投射出无数细小如米粒的珍珠,教室左侧一片灿烂。来到太阳底下,有几个同学甚至脱下了大棉袄。阳光触摸着我们,每一个人都捧着一本书默默地看着,我们各自沉浸在自己在世界里。  阳光下,我们收获了一地的书香。——陈杭亮  今天下午,阳光撒在了地板上,暖洋洋的。可爱的阅读课是随着悦耳的铃声和章老师一起踏进教室的。老师允许我们在窗子边阅读,所以,那温暖的阳光下又多
期刊
在孩子们的心中课堂是充满灵性的,既美丽又奇特。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大人却因为太平常、太常见的原因而经意或不经意地忽视课堂,忽视对课堂内涵的深刻挖掘,将课堂简单化,程式化了。其实,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课堂就是我们的生活,应该如生活一般充满喜怒哀乐,厚实多彩。用心经营你的课堂吧,有时只是简单的改变,你会发现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洋溢着亲情与幸福,收获着真诚与智慧!     一、少些冷漠,多些温情与激情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巨人,从古到今,留下许多的文化沉淀使后人享用不尽,其中,大量的诗歌就是其中最璀璨的精品,透过这些文字呈现出立体智慧的内涵空间,其价值需重新认识和开发出来。为了培养儿童具有民族文化本色的儒雅,我们应该激活传统,实施以“读经教学”为核心的诵读教学,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通过反复熟读背诵最有价值的诗词。在长期的诵读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陶冶他的性灵,开
期刊
我们知道,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抛砖引玉,以求指正。    一、 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活动与感
期刊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书香校园”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回顾我们走过的路,我们欣喜地发现,阅读之花在一小开得格外灿烂,自由写作也成了孩子们真情表达的新天地!在校园里,在工作日志上,我们都能发现新教育实验的光点在闪耀!    光点一:阅读氛围别样浓    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活水之源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创作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要发展学生独特的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善于表现真我,写出个性鲜明富有创意的作文。教学中要注重一下几个方面:    一、细致观察,触发想象联想    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实践证明,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是不合理的胡思乱想。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
期刊
有位青年老师在《琵琶行》的公开教学课上,像演示理化实验那样让学生在同一高度分别将大小两把珠子撒向瓷盘,让大家明白“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不同听觉效果;还有一位教师则让会口技的学生当堂表演,以理解“间关莺语花底滑”。这几位老师的敬业精神十分可贵,但他们的这些力气化得并不值得,甚至是弄巧成拙,和教学目的南辕北辙。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征,“模糊美”正是诗歌最普遍的特征。不可能也不必要把这种“模糊美”的意境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