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回归课堂,把精彩留给学生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ed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抛砖引玉,以求指正。
  
  一、 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是情节简单、语言朴实的文章本身还是活灵活现的课文插图,都会自然而然、有意无意地唤醒孩子们的某些生活体验,很容易被孩子们读懂, 课文中人物的言语似乎就是孩子自己的言语,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理应是孩子自己的情感。这种来自于自己生活的文本是富含生活浓汁的蜜,学生走入其中,细细品味,便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媒介,联系生活创设“文中人是我,我是文中人”的情境,让学生把课文中人物换成自己进行朗读,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和文本中的人产生共鸣,体验生活的喜和乐,感受生活的真和美。当学生发现解读文本就是解读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在与文中人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融中实现了升华。带着这种极为珍贵的体验,孩子们更加积极地开始观察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的火苗在他们的大脑中被点燃,创造的火焰升腾而起。当他们明白语文就是生活的时候,就把观察的目光投向身边的生活。课堂结束了,生活继续着,从课堂中来的情感也在生活中继续着。于是,生活,便在一首首诗、一幅幅画中再现了。
  比如,在《掌声》一课的教学中,我就是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生活中的掌声切入,引到课堂上的掌声,再到课文中的掌声。给学生情感的阶梯,让他们很自然地进入课堂,与文本展开对话,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课堂实录] 《掌声》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特别热闹,有这么多的老师跟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肯定想得到两个字。(掌声)
  师:是呀,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会在什么时候响起?
  生:颁奖的时候掌声会响起。
  师:这掌声表示——
  生:表扬,鼓励
  师:你是第一位发言的,我们给勇敢者以热烈的掌声。
  生:回答问题很好的时候。——表扬
  生:校长在晨会上讲话的时候。——礼貌
  师:是啊,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掌声所代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热烈的,令人快乐的掌声背后更需要我们静下心细细的品味它。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板书:掌声)
   还比如《春天的雨点》这一课,当乌汉娜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达丽玛变得专心学习后,激动地说:“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这一情景中的“激动”,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激动”是什么意思,再问乌汉娜老师的激动的情绪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作者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并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语文与生活是连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为生活服务的一种工具。学生的生活体验是语文发展、当然也是精神成长的源泉和土壤。
  
  二、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首先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气象学家竺可桢》一课,同学们都清楚,如果躺在病床上的话,就要好好休息,但当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提出:正躺在病床上的竺可桢,为什么不好好休息却硬要支撑身子坐起来,拧开收音机的旋纽,收听和记录天气预报?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它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课堂效率成倍提高。
  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 以生活的辐射 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例如《神笔马良》一文在师生的对话与朗读体验中接近尾声,课文最后说“马良又回到村里,给穷人画画”。学生的思维到此好象停止了,但“马良到底给穷人们画了些什么画呢?”老师的疑问立即得到同学们的回应,个个跃跃欲试,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都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由于本文故事性强,又切合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因此学生说话热情高涨,想象奇特,感情深刻。在他们的续文中,既有补出“给光头画头发”等一些成人思维的漏洞 ,又有“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 ,还有做人应劳动致富、勤俭节约的认识。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孩子们显示出来的善良已经不再是麻木与幼稚的了,而是一种审视生活的睿智和对人情物理的洞察。
  再以《比金钱更重要》为例。当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这篇文章很感人,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请你就“诚实和信任”我想对_____说(可以对商人、同学、老师、爸爸妈妈、骗子、课文中的“我”、资料中的男孩……) 写一段感想。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我惊喜万分地发现:我的学生正在长大。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不买伪劣假冒产品;有的学生以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发表看法: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应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家长只顾赚钱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发出了内心的呼声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引入生活的活水浇灌语文课堂,必将能迎来“语文因生活而更开阔,生活因语文而显诗意;生命因语文而显活力,语文因生命更添色彩”的动人局面!
其他文献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教辅用书是教师的内部资料,一般书店是很难见到的。但看看现在,教辅用书随处可见,无论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孩子在课前可以通过教辅用书、网络等涉及到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及被教师视为“专利”的知识。知识的神秘面纱被揭开,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被动摇,传统观念中“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观念已经受到冲击。因此,我们的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也必将被新的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们将会卸去心理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潜力也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心理环境,将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极大的愉悦。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着学习中的欢乐,囚禁的灵感得到了新生,尽情展示着各自的风采和欢乐。    一 平等中自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向扮演的角色是“主宰
期刊
如何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学生的真实的体验,实现习作指导的有效生成?笔者在一次习作课中利用《国际儿童天才测试卷》举行了一次考试活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一、设置悬念,激发习作兴趣  课始,教师故意渲染考试的紧张气氛,严肃而又认真地说:“同学们,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最近在全世界儿童中进行一项测试,名为“国际天才儿童测试”。老师弄到了这一份试卷。试卷共有20题,要求在
期刊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们的阅读课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何实现根植传统,而又超越传统,使我们的阅读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使我们的学生接受良好语文能力的教导与熏陶呢?笔者认为,必须把目光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焦点之一:必须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作用于直觉的语文教学训练方法,它以一定的文字作品(书面语言)为基础。通过朗读加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依靠声音传达出来,可以使学生从文字符号中感知
期刊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注: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独立获取、自觉探索知识等多种能力的重任
期刊
笔者看来,语文教育应贴近儿童生活,与儿童生活体验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既是对真实生活的模拟学习、更是有真实情感的参与、个体精神的真实成长的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才会提升着孩子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在各种言语的实践中内化言语,培植对生活,对语文的新感情,达到人品与文品携手共近,共同走向丰妙的境地的活动。  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学习走进孩子的生活,使他们更好地习得言语呢?笔者在实践中曾做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期刊
在新课程推进之时,人们关注起“未预设的精彩。”笔者以为所谓“未预设的精彩”,凭借的是老师具有相当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相当的与同学同构共长的智慧。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更有了如下的想法:要想生成,要想精彩,精力还是要花在老老实实的“预设”上。“未预设”的精彩,毕竟可遇但不可常遇。有时的未“预设”可能就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或教学时的一种疏忽。如果课前老师多了几种猜测,多几种教学应对方案,那么可能会更精彩。
期刊
天很冷,但太阳仍旧肆无忌惮地射进窗子来,在地板上投射出无数细小如米粒的珍珠,教室左侧一片灿烂。来到太阳底下,有几个同学甚至脱下了大棉袄。阳光触摸着我们,每一个人都捧着一本书默默地看着,我们各自沉浸在自己在世界里。  阳光下,我们收获了一地的书香。——陈杭亮  今天下午,阳光撒在了地板上,暖洋洋的。可爱的阅读课是随着悦耳的铃声和章老师一起踏进教室的。老师允许我们在窗子边阅读,所以,那温暖的阳光下又多
期刊
在孩子们的心中课堂是充满灵性的,既美丽又奇特。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大人却因为太平常、太常见的原因而经意或不经意地忽视课堂,忽视对课堂内涵的深刻挖掘,将课堂简单化,程式化了。其实,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课堂就是我们的生活,应该如生活一般充满喜怒哀乐,厚实多彩。用心经营你的课堂吧,有时只是简单的改变,你会发现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洋溢着亲情与幸福,收获着真诚与智慧!     一、少些冷漠,多些温情与激情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巨人,从古到今,留下许多的文化沉淀使后人享用不尽,其中,大量的诗歌就是其中最璀璨的精品,透过这些文字呈现出立体智慧的内涵空间,其价值需重新认识和开发出来。为了培养儿童具有民族文化本色的儒雅,我们应该激活传统,实施以“读经教学”为核心的诵读教学,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通过反复熟读背诵最有价值的诗词。在长期的诵读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陶冶他的性灵,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