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热捧何家英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下,书画收藏圈内有句行话叫“路是对了,门进错了”,指的是收藏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选错了画家,或瞅准了画家,但购错了藏品。因为,收藏者大多善于购藏本地画家的作品,故造成目前许多画家在所在地火爆异常,换个地方无人问津的局面;又因为同一画家的作品,也有精品、妙品、神品、绝品之分,有瘟货、冷门货、洋装货、应酬货之别,所以其间价格相差甚大,稍微走眼,略微冲动,赔钱已成定局。笔者从风格和价格及收藏技巧等诸多方面向读者介绍深受藏家青睐和追捧的工笔画家何家英,或许能替你消除投资时的盲目性。
  在许多人眼里,何家英先生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一流水平。而他给人的印象:为人谦和稳重,双眸充满智慧,思维敏捷,谈话条理清晰,艺术修养深厚,隶属典型的纯情唯美学者型艺术家。何家英绘画技法全面,从国画的工笔、写意,到西画的素描、油画、水粉、水彩,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尤其工笔人物画的成就被当今中国画坛所公认,这种公认不分地域南北,几成共识,这在画坛和藏界是极为罕见的。他对当代中国画坛贡献最大的是把线的密和色的纯发挥到了极致,用理论家的话来讲,他将中外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融会贯通,融写实精神和东方诗意为一体,传承中国传统工笔画艺术精髓,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并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典雅、高尚、精致的中国工笔人物画作品。何家英先生求“美”,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他不是囫囵吞枣地吃进别人的“美”,再吐出别人的“美”,而是用他的心智,深入观察,敏锐发现,细心品味,将女性造化的美,经过他艺术细胞的转化,创造出作品人物既有古典美,又不失现代人的特征的何氏风格的工笔人物画。其作品多反映女性的生活。善于画成熟娴雅的少妇、沉思遐想的天真少女、气质高雅脱俗的白领、学生味十足的小女生、淳朴敦厚的村姑、精通女红的主妇,及古代的绝世美女,以超群的技巧,灵动的笔触,使作品中那些或静或动,或站或坐,或思或想的女性形象,无不散发着幻想、浪漫和抒情的气息,反映着诗的含蓄,乐的韵味,舞的节奏。他追求作品的力度、深度和厚度,造型准确,姿态柔美,逼真传神,作品像诗、像歌,给人一种清新纯洁的美的享受。在他的笔下甚至连女性婚否、有无生育都形神兼备,入木三分,一目了然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过目不忘。
  何家英作为当代中国工笔画的一杆大旗,长时间以来工笔作品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因其工笔画细费时,盈尺小画需时少则一周,多则半月,加之画家几乎不送画参拍,故市场无货可买。偶有一两幅露面,顿时成为海内外藏家竞相寻觅抢购的珍宝。1996年工笔《裸女》首次在海南上拍,便创下了16万元的好成绩,当时被好事人称之天方夜谭。1999年在北京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少女》被人以10.2万元收入囊中,此时每平方尺价格都在万元左右,这个价格仅维持了一年。2000年初至2005年上半年,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大幅度上扬,每平方尺已近五万元。2005年6月19日,《执扇少女》在广东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以126.5万元成交。2005年末其画价再度翻番,每平方尺画价突破了10万元大关。2005年12月,《四季美人图》在上海创下了363万元的好成绩。现如今何家英的名片上已印有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等五六项社会职务,其工笔画早已成“紧俏商品”。2009年11月8日,一幅四平方尺略大的工笔人物画,而且还是衣服尚未完全着色的半成品,在河南金帝拍卖会上,十余位买家轮番举牌,终以220万元易手,此时每平方尺价格已达50万元之巨,令人刮目相看。据笔者所知,时下在北京、山西、上海、浙江,拟每平方尺百万元购藏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高端藏家大有人在,有的甚至开出了两千万元购藏其《秋冥》的天价。他们认为,未来市场投资的主流,不是地产、不是股票、不是黄金、不是油画,而是何氏工笔。谁抢先掌握了何家英工笔画,就等于掌握了未来的生财资本。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张张精雕细琢,幅幅堪称国宝,欣赏、典藏、增值,三全其美,值得囤积。
  何家英先生大色块粗线条的写意人物画自成体系,影响巨大,在收藏界也具有较高的投资和收藏价值。近十余年,他为了拓宽画路,潜心致力于写意人物画的创作和探索,由于他在工笔人物方面修炼得炉火纯青,对现代女性气质、形体的谙熟,使他笔无枉下,一笔一划,细致考究地概括出了女性特有的阴柔美姿,赢得了极高的艺术品位。凡是热衷投资书画的人,无论是鉴赏专家,还是入道不久的新手,都会被他笔下意境深远、色调典雅、灵秀满纸、清新逼人的作品所吸引,就连各大拍卖行每次都会不约而同地推出何家英的写意人物画作品,争夺海内外藏家,故其市场价一涨再涨,有时甚至一年之内每平方尺上涨三倍以上。1992年12月,何家英写意人物画在香港首次上拍,以2.2万元落槌,当时每平方尺价仅为4000元。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至2003年,何家英写意人物画参拍93件,成交69件,平方尺均价约7000元左右。2004年至2006年三年间,曾经连续两年上涨50%,一年上涨140%。2007年至2009年,何家英写意人物画《圣水湖畔》《醉眠花荫》《余韵》《丹巴丽人》《春到阿坝》《九寨沟少女》《夏夜邀凉图》《花语默默》《秋水》《溪涧野趣》等十余幅作品相继以百万元以上的理想价位易主。几乎每件作品每平方尺均突破了十万元,有的甚至逼近每平方尺20万元关口。特别是其精品《春光词意图》以224万元成交,创下了何家英写意人物画的拍卖最高价。何家英的画作驰骋拍卖场,18年来一直是同龄画家上拍作品最多、100%成交次数最多、高出估价倍数最大、卖画最多纪录的保持者,几乎场场出现许多藏家轮番争夺同幅作品的盛况。
  何家英先生的作品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颇高,但对书画投资者而言,更应讲究收藏艺术。随着画家社会职务日渐增多,琐事缠身,一月绘制一幅工笔人物画精品已不太现实,加之他年过半百,远视加散光的视力,画工笔时至少需要准备散光眼镜和老花眼镜轮番交替使用,实属不易。因此工笔人物画已属凤毛麟角,弥足珍贵。笔者认为,实力雄厚的藏家此时投资工笔人物画,日后肯定升势如虹。他笔下的仕女题材画作,别有一番韵味,时下书画市场价仅为其现代女性题材画作的一半,甚至更低,笔者建议予以关注,此类作品适宜短线投资。假如你是一位工薪阶层的书画爱好者,何家英所画的背影人体作品可择机建仓;假如你属于鉴赏和研究型者,无妨集藏一些何家英签名的《何家英木板水印画精品》《画集》《挂历》之类的印刷品,如果你纯粹是为了陶冶情操、美化居室,或许小尺幅的册页、扇面恰好合乎你的意愿。时下,许多中小拍卖行拍卖的估价在20万元以内冠以何家英工笔精品《秋冥》《红苹果》《绣女》《酸葡萄》等拍品,皆为赝品。购藏时敬请选择嘉德、保利、翰海、荣宝等信誉好的大拍卖行竞拍,或直接从画家手中索取。
  
  (责编:唐陌楚)
其他文献
1    1987年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上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6000年,堪称为“中华第一虎”,其后河南历代关于虎造型的青铜、玉雕、石刻、陶瓷、绘画更是屡见不鲜。本文就洛阳地区一些有关虎的文物择其精要,介绍给读者。  西周。长16.5厘米,宽3.8厦米。1964年10月22日洛阳北窑家村出土。虎为圆雕,曲腿爬卧、行背微隆,尾粗壮,尾尖上卷,身部纹饰柔和自然,背和腹部阴刻平行波折以表现虎身
期刊
滇南名城建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元、明时期的建水(即临安府),不仅是滇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被誉为“滇南邹鲁”,而且还是云南乃至于全国著名的青花瓷器产地。  明代建水窑是典型的民窑,以烧制青釉青花瓷器为主,兼烧灰陶、青釉、酱釉、黄釉、绿釉、白釉等陶瓷品种,产品有罐、碗、盘、杯、炉、瓶、盆、壶等日用器皿。其烧制的青花瓷香炉器形丰富,造型古朴,装饰华丽,玲珑典雅。其器形有鼎式、簋式、筒式等款式;
期刊
在我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大家族里,有一种永不过时的收藏佳品,这就是剐舆特色的十=生肖系列金银纪念币。中国人民银行自1981年发行首枚“8克生肖鸡年纪念金币”起,至1992年猴年,贵金属纪念币已发行完一轮,受到了广大集币爱好者的称颂。1993年起至2004年我国又发行了第二轮生肖纪念币。而不久前问世的20lO年庚寅(虎)年金银币则属于第三轮生肖纪念币系列。    生肖系列尽显风流    因生肖系列题材
期刊
艺术简介    吴建堂,1936年出生,四川籍,国家一级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一绝吴氏捻条画”大师级传承人,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功勋书画家),文化部中国德艺双馨书画院特聘荣誉院长,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香港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爵士,中华名人协会书画院院士,中国捻条画研创院院长,中国水墨江团鱼第—人,北京京华兰亭书画院副院长。  4岁随父亲吴道悲习画,经与父亲齐名的
期刊
“承安宝货”是金朝的第七位皇帝金章宗完颜璟于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铸造颁行的。《金史·食货志》载:“(承安二年)十二月,尚书省议,谓时所给官兵俸及边戍军需,皆以银钞相兼,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民间或有截凿之者,其价亦随低昂,遂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两贯,公私同见钱用,仍定销铸及接受稽留罪赏格”。旧的泉谱曾载有几种拓图,均为真书顺读的方孔铜钱(图1)。但是据《金史
期刊
笔者于2006年下半年在山东一泉家处收藏到一枚“庆应通宝”背“京江究之府以贰枚当壹朱”阔缘火钱,该泉生坑,红锏质,直径43毫米,穿径8毫米,厚2.5毫米,重约20克,属狭穿型折五十大钱。  笔者刚收集到该泉时,还以为是一枚辽金时代的铜钱,回家后翻阅了几本泉谱均无记载,就连外国的一些泉谱工具书籍也难寻其踪,一时感到很困惑。后来翻了几本早年《收藏》杂志,得知是一枚早期日本天皇年号钱,有多种版别存世,均
期刊
我国古代货币的流通,自先秦以来遵循“子母相权”的货币理论。即是根据流通的需要,定出各款钱币的重量,轻重两种钱币,以一种为基础,确定对另一种的兑换率,轻币为子,重币为母,子母相权,同时流通。  宋朝以后,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为了克服大宗金属货币笨重而携带不便等问题,出现了本身并无价值却可用来代表金属货币的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与银两等货币同时流通,“子母相权”成为两种不同材质的货币同时流通的理
期刊
惊闻王世襄先生于2009年11月28日辞世,中国文物界、收藏界、学术界痛失大家。翻检出王世襄先生的手札捧读,领略到大家的谦恭和低调。  王世襄先生在2007出版的《俪松居长物志——自珍集》一书的“自序”开篇说:“人或称为收藏家,必起立正襟而对曰:‘实不敢当!实不敢当!’古代名家,姑置勿论。近现代允称收藏家者,如朱翼庵先生之于碑帖,朱桂辛先生之于丝绣,张伯驹先生之于书画,周叔弢先生之于古籍,学识之外
期刊
耀州窑以烧造上乘青瓷闻名于世,从晚唐经五代、北宋至金代前期,所烧的青瓷一直享誉天下。金代后期以降,青瓷日渐衰落,其中心窑场也从创烧以来的黄堡镇,东移到陈炉镇。  耀州窑的陈炉窑场,创烧于金代后期。金末元初的产品仍以耀州窑传统青瓷为主。但在耀州青瓷日渐衰落的形势之下,这个新建的窑场已无回天之力。到明清时只得改烧具有大众市场的黑、白、酱釉瓷和为民众所喜爱的白地黑花瓷。烧瓷品种的这一改变,挽救了耀州窑的
期刊
“咸丰通宝”铁母    “咸丰通宝”,文宗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铸币。其中铜质小平钱,应是比较珍贵的铁母。因笔者查阅多本图录,都只有铁母和铁钱的拓图,并未见其他铜质普品的记载。  笔者家传一枚“咸丰通宝”小平钱,黄铜质,直径22毫米。说它是铁母,除了上述推断之外,也是因为它还具备以下特点:  一、铜质细腻。该品铜质明显区别于普品,色泽金黄铮亮,质地细腻光滑。不仅放在普品中格外引人注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