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它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标志和综合表现。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受资源及学生阅读量的限制,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都很低下,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我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1、写自己了解的东西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往往容易写得生动具体。那么,我们的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也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写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都有写作的闪光点,比如:农村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有捕鱼捉虾的无穷乐趣;有春耕秋收的忙碌与喜悦;有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有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等等,这些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2、体验农村生活写日记
  农村孩子有他们玩乐的东西,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老师应该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后,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你做了些什么?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想到些什么?由于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事,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往往很高,写作起来就得心应手,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作文就产生了。
  二、精心安排,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精心安排写作素材
  学生生活在农村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去挖掘素材,就农村特有的风景、民风民俗展开,这些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所以他们就有参与的热情。教师就此去引导学生描绘、记录、思考、感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2、精心安排课堂结构,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只有良好的写作氛围,学生才会有写作的欲望。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写作,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3、指导观察方法
  教会学生留意身边的一些事物,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是很重要的。
  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①全面观察事物 只有观察全面,才能了解事物的全貌,看得细致,才能掌握事物的细节。②按顺序观察事物 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要观察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观察,可以是空间顺序,也可是时间顺序。③加入想象的观察 在观察的同时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能够通过丰富的表象获得更多的主观感受,充实作文的内容。
  三、利用范文,模仿走向成功
  仿写,对于作文经验缺乏的农村学生来说是一条提升作文能力的捷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入手。当然,模仿不能硬套,力求创新。事实上,很多作文写得好的就是最初借助摹仿的慢慢地摸着门道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摹仿能力强的这一优势,在结合课文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指导仿写练笔,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及时评改作文,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评改能力
  1、及时批改激发热情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是事实,但也是他们冥思苦想的结果,来之不易,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师在批改时首先做到的就是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的。
  2、学生参与评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改变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来,一来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二来明白自己的不足,培养了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老师总结点评等形式,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沟通见解以提高作文水平。这样反复训练,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很快就会提高,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其他文献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细究起来,何为“亲其师”之“亲”呢?一亲教师的知识,当教师在讲台上贯通古今、口若悬河之时,学生心生敬意,怎会不亲近这位教师呢?二亲教师的师德,还记得大学校园里的那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位教师纵使衣衫简朴,相信他身上若有浩然之气也会让学生亲之信之。的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无形的且有导向
期刊
普通高中教育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是它的重要任务。对于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且不谈“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功利价值,仅仅是其中蕴涵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便浸润着国人的思想,成为国人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  《论语》以选修模块的形式进入高中语文课堂无疑是一件好事,不仅有利于形成青少年正确的人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的难点,更是重点 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目前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头疼,尤其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空间小,活动空间小,在写作中总感到无“米”下锅,作文单调、枯燥、空洞、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好的文章。针对这一现象,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素材积累入手,让学生写作时有“米”,有东西可写。如何帮助农村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呢?  一、从生活
期刊
小学语文中的古代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意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代诗歌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为进行古代诗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
期刊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古诗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彩四射。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多彩的意境,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可谓字字珠玑。千百年来,古诗词代代相传,口口相诵,孩子在呀呀学语之时就开始背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古诗词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解诗题——知诗人——
期刊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对于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
期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真理,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教育虽然在大众化,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但是教育中的竞争从来都没有减弱。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成绩的差距逐渐在拉大;从初中到高中,只能一部分学生进入重点中学:从高中到大学,学生有的进入本科一批、有的进入本科二批、甚至有的直接离开学校进入社会。这些结果都是通过学生的竞争实现的,因此,在教育中引入竞争机制势在必行。同时,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们不难看出课外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一、转变观念重阅读  如果有人要问课外阅读是否重要,恐怕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回答都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有人要问:“既然课外阅读如此
期刊
一、塑造形象中理解“美”  文学是一种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提到古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离不开意象。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作的主体意蕴的艺术形象。通过形象去发现美,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体会形象,就是通过朗读和品味课文词语,使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去寻求和感受人物的形象美,让学生观察,受到形象的感知,进而产生审美趋向。从外到内去理解“美”。  《小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打造优质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了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与学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呢?创设愉悦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打造语文教学的优质课堂呢?  一、树立平等意识,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于绝大多数场合下教师忘记了上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间的互相关系来决定的。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