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们不难看出课外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一、转变观念重阅读
  如果有人要问课外阅读是否重要,恐怕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回答都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有人要问:“既然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么作为语文教师,你是怎样重视课外阅读的呢?”这个问题恐怕许多教师都不好回答。因为目前,课外阅读并没有引起语文教师的真正重视,或者说只是意识上很重视,但行动上却并没有重视。当然,这可能不是语文教师的疏忽,而是因为现在的教学任务很紧,对教学质量要求又高,教师的精力都花在钻研教材、钻研教法、给差生补课上。当然,还有就是观念上的问题。可能大家认为课外阅读只是学生课外自己阅读,与教师关系不大。而正是因为如此,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其实,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密切相关的,它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我们目前使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后面都留有课外阅读的要求,而且每册语文教材都配有一本语文阅读课本,编者的意图就是要求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把指导课外阅读当成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部份,使课外和课内互相补充,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开展活动促阅读
  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培养起来之前 ,学生对课外阅读是比较被动的,要想变被动为主动,必须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⒈ 用中自习,让学生朗读自己所喜爱的课外书的片断。教师可以把每周的中自习中的一次定为课外阅读介绍的时间。要注意让每位学生都有介绍的机会。并且可以适当地评选优秀介绍员,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⒉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在课前就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在学完课文后,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介绍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自己读了这本书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黄山奇松》一文前,我就布置学生自己去查阅了大量介绍黄山奇松的文章。在学文时,对于课文中讲到的松树,就让他们补充介绍自己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其它信息;没有提到的,就让他们自己上来介绍。这样的课外阅读,延伸了课文的内涵,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他们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⒊与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交流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所摘录的优美词句及段落的交流活动及读书活动。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而教师也能通过这样的活动检验学生的阅读质量,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阅读。
  ⒋定期开展有关课外阅读的知识竞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每月开展一次这样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能及时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进步,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就能使他们的阅读兴趣保持得更为长久。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督促学生积极地阅读课外书,长此以往,学生读的书多了,渐渐地,知识也积累得多了,在课堂学习和写作方面就会有所进步,也就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三、树立榜样激兴趣
  ⒈以教师自身为榜样,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对自己的老师一般都很崇拜,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种心理,在课堂上,充分显示自己知识的渊博,并可以告诉学生,自己所讲述的内容是从哪本书上读到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本书上还有些什么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会主动地去阅读这本书。
  ⒉在学生中树立读书的榜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在学生中,有部分学生课外书读得较多,知识面也较广,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较强,我们可以从中选择几位学生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让他们向大家现身说法,谈谈自己阅读课外书的收获。如我们班就有一位名叫谢哲的学生,他三年级时才转到我们班上。刚来时,他的语文成绩较差,可他并不气馁。课间其他同学玩耍时,常常看到他静坐在教室里。就这样,他读了许多的课外书,因而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尤其是他的写作能力提高得更快,在本学期的几次考试中,他的作文都得到了最高分。我在语文课上经常读他所写的作文和日记,让学生欣赏,并且让他介绍自己读书的心得。班上许多同学现在都开始向他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
  当然,要使课外阅读真正让学生感到快乐,从阅读到“悦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相辅相成的,真正地重视课外阅读,并能从教学工作中注意利用各种途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更是文化传承与精神传递的场所。倡导和谐文化,营造和谐氛围应当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基本理念。为什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文化呢?其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和谐成长提供平台,让学生在和谐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中得以和谐成长。作为女校,和谐目标更显时代张力。  一、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女生在和谐中成长  现实情形下,文化浮躁,多元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冲击力着实巨大,“超级女生”之类的选秀节目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灌输式为主,注重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今天,提倡进行素质教育,历史教学模式就应当从“授之以鱼”转为“授之以渔”,积极实行自学辅导式、讨论式等教学新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鉴于此,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实施自学辅导式教学。自学辅导式教学又称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教材和参考书,使学生加深理解并牢固地掌握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
期刊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识字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为学必先识字”。识字是小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基本环节,那么如何开启识字教学这扇窗,成了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
期刊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细究起来,何为“亲其师”之“亲”呢?一亲教师的知识,当教师在讲台上贯通古今、口若悬河之时,学生心生敬意,怎会不亲近这位教师呢?二亲教师的师德,还记得大学校园里的那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位教师纵使衣衫简朴,相信他身上若有浩然之气也会让学生亲之信之。的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无形的且有导向
期刊
普通高中教育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是它的重要任务。对于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且不谈“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功利价值,仅仅是其中蕴涵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便浸润着国人的思想,成为国人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  《论语》以选修模块的形式进入高中语文课堂无疑是一件好事,不仅有利于形成青少年正确的人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的难点,更是重点 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目前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头疼,尤其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空间小,活动空间小,在写作中总感到无“米”下锅,作文单调、枯燥、空洞、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好的文章。针对这一现象,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素材积累入手,让学生写作时有“米”,有东西可写。如何帮助农村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呢?  一、从生活
期刊
小学语文中的古代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意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代诗歌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为进行古代诗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
期刊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古诗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彩四射。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多彩的意境,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可谓字字珠玑。千百年来,古诗词代代相传,口口相诵,孩子在呀呀学语之时就开始背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古诗词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解诗题——知诗人——
期刊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对于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
期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真理,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教育虽然在大众化,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但是教育中的竞争从来都没有减弱。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成绩的差距逐渐在拉大;从初中到高中,只能一部分学生进入重点中学:从高中到大学,学生有的进入本科一批、有的进入本科二批、甚至有的直接离开学校进入社会。这些结果都是通过学生的竞争实现的,因此,在教育中引入竞争机制势在必行。同时,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