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归纳,系统整理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年级的小学生较少接触知识点的复习,缺乏相关经验,因此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教师要全程参与到每个学生的整理复习过程之中,耐心讲解,把复习课的重点难点都规划出来,把握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保证复习过程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以期通过复习整理,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并且初步具备自主复习能力.
  【关键词】情境;综合;归纳;整理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7—78页第1—5题.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复习为主,对学生前段时间所学习的“10以内加减法”进一步巩固,使学生能够更加熟悉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形成完整的学习思路,更好地构建加减法学习的知识脉络和体系;在复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当中总结规律,掌握算式排列规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探索、思考、表达和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更深刻地体验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观察表格找规律,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排列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
  教学目标确立分析:以上教学目标设计: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串联能力,形成正确加减法运算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探究加减法算式的排列规律,能够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在上一阶段的学习当中,学生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一些基础的运算逻辑,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教师在学习内容的层次上可以进一步加深,集中带领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进行探索,着重发现运算过程当中,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算式与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更加有信心.
  与此同时,有关于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也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展开引导和讨论,这样能够在更深层次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整理加、减法表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发现和描述加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智慧王国的国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智慧城堡,开启一段有趣的复习之旅吧!
  【说明】教师通过课堂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堂状态,回忆起之前所学的内容,渲染课堂氛围.
  二、看图列式,明晰加减意义
  提问:走近城堡,卫士们列队欢迎(PPT展示),看图可以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3 5=8,5 3=8,8-5=3,8-3=5.
  追问1:3 5=8的意思是?8-5=3的意思是?能结合图片说一说吗?
  追问2:进入城堡,国王拿出了丰盛的食物来招待我们,有美味的蛋糕(如下图),小问号在这儿,告诉了我们什么?要问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已经知道左边盘子里有5个蛋糕,右边盘子里有4个蛋糕,问一共有多少个蛋糕.
  追问3:怎样列式?问号换位置之后,又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追问4:两幅图的小问号跑到这儿,又跑到这儿,想一想,还可以跑到哪儿?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问号放在不同的位置所代表的含义不同?“ ”“-”两个符号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
  小结: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知道了和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说明】在第二部分,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明晰“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这个数”;其次通过图示表达算式的含义,使学生理解相同的算式在不同情况下表达的不同含义;最后,通过一系列10以内加减法的列式,引导学生辨析加、减两个符号,使学生领会到“加”“减”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形成表格,小结规律
  (一)解决问题,引出加法表
  提问:国王又给小朋友拿来了苹果(PPT画外音提供提示,苹果总数为10个),求解两个问号都可以填哪几组数字.
  引导学生回答:两数之和等于10的组合.
  提问:怎样一个不落地将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说出来呢?
  按照顺序明确答案,证实学生的回答.
  提问:这些加法算式住在城堡的同一层楼里,它们的得数都是10.如果一共有9个苹果呢?请同学们按照顺序说一说.
  引导:这些得数为9的算式住在第二层楼里,第三层楼里住着得数为几的算式?由8继续往上.(7、6、5、4、3、2)
  总结为下图的10以内加法表.
  追问1:横着看,我们发现同一横排的算式得数都一样,再竖着看看,观察同一列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追问2:再斜着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得出结论.
  【说明】第一阶段,教師首先给出两数相加之和,让学生回答有多少种满足这样条件的情况;其次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好奇,使学生发现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最后根据加法表,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发现规律.
  (二)唱反调游戏,引出减法表
  谈话:这些算式想和我们玩游戏啦!
  追问:以“9 1”为例,找出与其“唱反调”的减法算式.
  引导学生回答:有10-9、10-1.   追问1:8 2的后面可能藏着什么?7 3的后面藏着什么?
  以此引出减法表.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7 3后面就是10-3、10-7.
  引导学生按照观察加法表的方法,从三个角度分别来观察减法表.
  【说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问题,让学生试着发现一件事情的不同方面,做到主动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四、应用规律,比较大小
  打地鼠游戏:运用在上一阶段学习到的规律,进行两轮打地鼠游戏,说得数,打地鼠,小锤子准备好!
  第一轮:找出得数比较小的地鼠.
  第二轮:找出得数比较大的地鼠.
  【说明】比较两组算式得数的大小,不一定需要计算,学生可以通过规律直接就比较出两组算式得数的大小关系.10以内的加减运算量小,通过规律来比较大小在速度上或许并不占有优势,但此处应当着眼于学生思维的提升.从长远的目光看,孩子的思维方式不是一下子习得的,而是通过计算、观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后体悟到的.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更应当通过有趣的形式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五、总结全课
  提问:通过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课后指导:“智慧国王”的礼物——课后练习建议.
  【说明】对课堂内容的整体总结能够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准确的思维网格,对学生构建整体知识体系也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对学生课后的复习和演练提出建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在本节“复习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主要以创设情境开展,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做到了紧扣课堂主題,与课堂教学内容互相呼应,相得益彰.
  作为一节以复习学过的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教师首先要明确复习课的意义——综合归纳,系统整理,使学生形成简洁全面的知识体系;做好知识的迁移,起好过渡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在课程设计的结构上,教师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多次提问,摸清学生对知识掌握得较为薄弱的地方;在例题和练习题的选择上,教师通过题组的形式来呈现题目内容,将前后的知识串联在一起,通过对比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与此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为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当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面向的学生群体具有哪些特点、学生更容易接受怎样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合理等问题.比起单纯的知识讲授,教会学生学习才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更高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晔.小学数学开学第一课的困境与突围——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的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7(09):54-55.
  [2]周丽.微课程教学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最佳路径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的变化》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2):58-62.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立足于本年级的教学,还要为学生的终身数学能力成长所服务,即常规数学公式、题型解法之外,充分利用教材開拓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本文基于“自学—互研—自省”教学法,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为例,首先简要介绍这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分别从自学、互研、自省三个阶段探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  “提纲式教学”“微课教学”等
【摘要】数学课培养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数学的思维,学习数学素养、数学文化,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教无定法”,要依据教学的对象、环境和内容的需求来选择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有效性”是“数学三维目标” 的实现.  【關键词】有效性;开放性;数学教学  有效性、开放性是数学课程教育领域全新的指导纲要的内容,也是实现高效课堂合理创设的重要目标导向
【摘要】许多面临高考的学生,都会由于数学思想的抽象性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望而生畏的心态,十分不利于其在考场上的高水平发挥.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许多教师都会将数形结合作为一种化解数学抽象性难题,提高其直观度的有效手段,并以此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答数学客观题的能力.这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函数等问题的时候效果尤其显著.因此,以这一思想在高考数学客观题解答过程中的應用为出发点进行深刻探究,以期为高中生数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也赋予了初中数学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众多初中数学教师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手牵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非常适用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能够充分地激发出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是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中,使学生树立起较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高等数学课程为立足点,深入挖掘高等数学中的思政元素与素材,探讨将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高等数学  1 引 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结合多媒体技术和数学学科特点,可以增强教学表现形式的视觉化、多样化和形象化,有利于把数学概念的形成、发展和数学思维的实质与过程中充分揭示出来,呈现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到:“实践教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明确将数学建模列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章从教师的教学角度出发,着重强调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章节引言的导入、知识推演情景的设计和数学语言的培养等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养成优秀的数学思维品质,从而为培育学生的建模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以“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为例,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建模;教学方式  【基金项目】受到“省级大
【摘要】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我校《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分 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介绍了该教学模式,分析了其优缺点,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对分课堂;数学分析;线上教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JAT160467), 福建省本科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FBJG20190257),三明学院教改項目(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本文主要以“探索与表达规律”一课为例探讨培养符号意识的方法,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关键词】符号意识,培养符号意识,探索与表达规律     一、符号意识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
【摘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互动环节是师生、生生对问题或重难点知识进行交流讨论的环节,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梳理学习思路,确立学习方法.合作环节则是解题或突破重难点知识的环节,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完成学习过程.因此,互动与合作是课堂学习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文立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互动与合作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互动与合作在词义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