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寄畅园造园手法的艺术特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锡寄畅园是明清之际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江南四大园林之一,在园林布局、筑山理水、借景营造等方面均有独到的审美意境,成为后世造园艺术的典范。从造园手法的角度出发,探究寄畅园造园的艺术特征,着重分析寄畅园的园林理水、掇山置石、建筑营造等造园艺术。
  一、寄畅园的历史沿革
  寄畅园始于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的“凤谷行窝”,第一任园主秦金初建时的凤谷行窝面积小,仅一墩一池。第二任园主秦瀚以白居易《池上篇》之境修葺园林,园内形制意境皆与白园“神似”。第四任园主秦燿将凤谷行窝更名为寄畅园,“寄畅”二字出自王羲之《答许椽》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并在原基址上大规模改筑,确立了如今寄畅园的基本园林格局。王穉登的《寄畅园记》对寄畅园作了归纳:“兹园之胜,故其最在泉,其次石,次竹木花药果蔬,又次堂榭楼台池籞 。”
  清代顺治十二年(1655年)前后,秦燿卒后,园居一分为二,再析为四。后传至秦德藻中,遂归并合一寄畅园,在原有格局上,精心经营,对寄畅园进行了两次修复。第二次修复请来了松江叠石大家张涟改筑园中西部泉石假山,后由其侄张鉽完成“八音涧”。改筑后园遂益胜,康乾两代皇帝屡次临幸并题写御笔。
  二、寄畅园的基址环境
  计成在《园冶》开篇“相地”中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理念。“相地”是规划设计的第一步,包含基址的地貌、地形、水源等基本信息,影响了其后期园林的空间营造。
  寄畅园位于江苏无锡西郊惠山之麓,面积约一公顷,南为惠山寺,东临京杭大运河,与“天下第二泉”遥相呼应。寄畅园东西窄、南北长,地势西高东低,园林以水景作为构图中心,东面游廊,西侧假山。寄畅园风景可谓“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全园布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风格融合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精神,更显古朴清旷。
  三、寄畅园造园手法的艺术特征
  1.园林理水
  造园先理水,有水才有园。陈从周《说园》中的山水间的联系为:“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和“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在寄畅园的造园中,恰是因理水手法而使园胜。寄畅园引天下第二泉之水汇入“八音涧”而出“飞泉”入池。园林中心的水面锦汇漪,面积约三亩,与周围曲尺形的游廊结合,形成了园内开阔辽源的空间。
  王穉登的《寄畅园记》描述道:“秦公之园,得泉多而取泉又工,故其胜遂出于诸园上。”寄畅园之水,源于惠山泉,因水尤清冽而被唐代陆羽品为“天下第二泉”。园中最大的水面是位于寄畅园中部的锦汇漪,因汇集园内锦绣之景而得名。水池南北长,东西窄,因水池形状过于狭长,所以在平面上进行了分割和收放。锦汇漪东岸伸入水面的知鱼槛和西岸的鹤步滩对峙收束,将水面分为似断又连的南北两个水域。
  2.掇山置石
  寄畅园是山地园林,得山之利,补山之不足。寄畅园中最精彩的地方便是园内西部的黄石大假山,起伏有势,把假山拟作惠山余脉。寄畅园的黄石假山位于园林西侧,首迎锡山,尾向惠山,把假山筑成惠山余脉与惠山峰峦雄伟的气势相呼应。池西假山在视觉感观上既与锡、惠两山融成一体,又与水池相互衬托,山景倒影入池,显出映山浮水的景象。
  3.园林建筑
  建筑在园林空间中有两个作用,一是点景观景,二是组织园林空间。寄畅园属于中型的别墅园林,明人屠长卿评寄畅园为“兹园之胜,得之天者什七,成之人者什三”,由此可以得出寄畅园是以山水林木为重点,亭堂楼榭仅点缀园林,沿园散布。寄畅园内的建筑稀疏,主要分为生活区和园林区,园林建筑位于园林东侧,沿池分布,自北向南分别为:嘉树堂、大石山房、涵碧亭、七星桥、知鱼槛、鬱盘游廊、蔚霞书斋、凌霄阁与南端的先月榭,其间有如梅亭等零星建筑作为点景。
  4.造景意境
  寄畅园以惠山的重岩叠嶂为背景,把园内假山做成惠山余脉,把水池当做天地缩影来处理,疏泉立石,园景益胜,传达了《园治》中“借景无因,触情俱是”的意境,在园林布局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达到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效果。寄畅园园林入口的处理十分巧妙,乾隆每次临幸,都由黄埠墩摇曳泛舟入园,乾隆在《寄畅园叠旧作韵》留诗“双河舟溯林壑闲”,把在壑间泛舟的惬意传神地表达了出来;在锦汇漪西北角,八音涧的出水口利用高差形成层叠的水瀑,乾隆在《寄畅园》中描写到“不尽烟霞飞瀑潺”峡谷景色伴随山水轻音,宛如自然天籁。
  四、结语
  从上述寄畅园四点艺术特征来看,寄畅园体现的是园主的文人雅致与隐逸思想,通过对园林的筑山理水表达园主寄情山水的意境。通过运用传统的造园手法,借景、掇山、叠石、动静、疏密等手法,完美的体现出了江南园林的山水意境,充满了文人意趣,同时也将自然、建筑和人文之美相互交融。独特的造园手法,宛如天开的意境是今后风景园林师在规划设计中值得學习的。
  作者简介:杨子涵,1994年生,性别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南阳市,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2016级风景园林专业。学历:硕士。职称:无。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之间的桥梁;道德情感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是人产生善的道德行为的力量和源泉,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激励和强化的功能。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道德情感在道德塑造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德情感;道德认知;行为;道德意志  一、人格塑造中的道德情感  人格塑造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人格内在的包含了需要、动机、理想、气质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正呈现相互融合的大趋势,在我国乐坛上激起了大波浪,推进了音乐领域一次新的变革。本文就“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为什么会结合”,“结合后的特点是什么”,“针对结合后的发展前景,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结合;特点;发展前景  在中国这个乐种百花齐放的大花园里,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们也在不断的结合蜕变,出现了新的作品,为我们带来了新
期刊
【摘要】:用典作为古典诗歌的重要艺术方式,对于诗歌研究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主要以王维诗歌用典为探究角度,借此分析王维的诗歌风格。  【关键词】:王维诗歌;诗风;用典  学界对于王维的诗歌风格多样,除了最为人所周知的禅趣诗风,还有作为田园山水派擅长的秀丽诗风,以及盛唐独特的豪迈诗风。本文主要以王维诗歌用典的来源典籍为探究角度,借此分析王维的诗歌风格。  一、《楚辞》、《文选》与秀丽诗风  “维诗词
期刊
【摘要】:舞蹈赏析是进行舞蹈创作的基本内容,在舞蹈中,通过鉴赏与表现舞蹈的审美活动,鉴赏者可以充分体验舞蹈的美感和蕴涵表达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舞蹈所表达的善美境界所吸引陶醉,引起内心震动,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并通过欣赏和分析的舞蹈作品,吸取其中的舞蹈创作手法,并可以在欣赏舞蹈作品的同时,从作品中汲取舞蹈的创作灵感和动机。本文就舞蹈赏析与舞蹈创作关系的解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舞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一池三山”理论在神话中的起源、发展状况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文化根源和审美功能。举例说明了传统“一池三山”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继承与应用。第一章简单叙述了传统“一池三山”理论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第二章主要说明了传统“一池三山”理论的文化根源及审美功能。第三章介绍了传统“一池三山”理论在中国和日本应用的例子。  【关键词】:“一池三山”;现代;景观设计  一、传
期刊
【摘要】:随着水彩画的不断发展,呈现在观众视野里的作品装裱与展示越来越被画家们所重视,成为水彩画家们不断挖掘创作的新内容和新方向,文章通过对比以往水彩创作作品传统的装裱与展示,并分析近几年大型水彩画展览中具有代表性作品的装裱与展示的新意义,从而打破人们对创作本身的原有认识,把装裱与展示提升到创作表达的高度,成为完整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表达着一定的创作思想,希望对水彩画创作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
期刊
【摘要】:本文以认识管弦乐队、认识长笛为出发点,探究长笛在管弦乐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管弦乐队中各种演奏乐器对长笛未来发展的重要提示。通过本次探讨,使长笛演奏者和喜爱长笛演奏乐的广大人士意识到只有演奏者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才能够将长笛的深刻内涵表现出来。  【关键词】:长笛;管弦乐队;演奏  前言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移到了音乐这一领域,在众多音乐中具有宏大
期刊
【摘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尽管科学的歌唱使声音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包含了我们审美的意识和追求,也体现了人类美的艺术价值,但歌唱情感表现的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经验是更重要的,本文主要论述情感在声乐教育中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情感;教育;培养途径  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异质同构论很好的解释了审美经验的行程,他们认为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思维组织活动{主要在大脑皮层中进行}以及内
期刊
【摘要】:休闲空间因经济文化的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又因休闲空间对个性的追求,使得受众定位更加明确并具有针对性。针对其平时自然的审美追求,归纳出空间设计的清新、质朴及混搭的独特风格,并立意于其生活态度的演绎与呈现。鉴于对装饰语言的归纳,本案室内设计中的风格主要侧重于软装饰方式,如沿用其热衷的棉麻织物、原木家具,搭配花草绿植以及自然风的陈设等,充分体现森特有的审美意趣。本方案即通过对装饰语言的收集、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人们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时代”,但是,对于“文字”来说,其依旧是现当代信息传播当中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如何对现在的字体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创新设计,成为了现代企业进行商业活动、知识传播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本文以视错觉原理在字体设计中的运用作为本文当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字体的设计原则入手,进而对视错觉的原理及规律进行阐述,最终探讨视错觉的在字体设计当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