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一池三山”理论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一池三山”理论在神话中的起源、发展状况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文化根源和审美功能。举例说明了传统“一池三山”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继承与应用。第一章简单叙述了传统“一池三山”理论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第二章主要说明了传统“一池三山”理论的文化根源及审美功能。第三章介绍了传统“一池三山”理论在中国和日本应用的例子。
  【关键词】:“一池三山”;现代;景观设计
  一、传统“一池三山”理论的源起、发展及影响
  (一)传统“一池三山”理论的源起
  秦汉时期, 在统治阶层中神仙方术活动开始繁盛起来变得更加风行。据 《史记》记 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于是方士徐市就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有仙人居住。
  于是,秦始皇派徐市带领数以千计的童男童女,去尋找长生不老药。但是都没有结果,就想通过挖池筑岛在海上建三山,达到自己永恒的形象,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章建宫的皇家园林,在宫内建立了不朽的液池,池中堆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模仿仙境。这是后来的王朝皇家园林的基本模式——“建山”。
  (二)传统“一池三山”理论的发展
  中国传统园林的纂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成为中国山水园林的基本造园模式,成为历代皇家园林造园的标准。
  从现有或者可以考证的一些园林来看,有诸多“一池三山”的典型代表如圆明园、清漪园( 后颐和园)、隋朝的西苑、元代的大内御苑、明皇城西苑、西藏的罗布林卡等。到目前为止, 北京还有很多湖泊、河流甚至水潭被称为“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曾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和中南海。这片水域被称为海, 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对皇家园林的影响有重大关系。皇家园林在园林营建时追求东海三仙山、“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表现。因此,水域和岛屿在布局形式上都体现出刻意模仿“瑶台三仙山”的意境,这可以从历代皇家园林的建造看出。虽然没有皇家园林的规模,但在取义或布局上,私家园林同样体现了“一池三山”的模式, 如扬州曾有“ 小方壶园”,苏州留园有“小蓬莱”等。
  (三)传统“一池三山”理论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国园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魅力,在东亚、东南亚、南亚、中西亚和欧洲、北美洲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影响。英国风景式园林、法国中英式园林都是受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才形成的,这是公认的事实。
  纵观历史,日本庭园的演变,不难看出日本园林深刻的被中国园林所影响,尽管在某些方面的成就独特,甚至影响到中国的园林,但它在根本上并没有脱离中国园林体系。
  日本园林是中国园林体系的核心成员,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从汉代在隋唐时期的日本园林,主要是在纯粹的模仿中国园林的布局和风格。像奈良古代的宫殿,大昭寺提寺的建筑和桥梁,亭台楼阁等。但五代,日本通常利用搜索的一些特点,认真思考,强调个性,逐步深入,使日本园林个性逐渐突出,形成独特的风格。同时产生了一些激进的艺术形式,这是著名的“枯山水”和“茶花园”。
  二、传统“一池三山”理论的文化根源及审美功能
  (一)传统“一池三山”理论的文化根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学,佛教并称为三大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的道家思想,在哲学上,“道”是宇宙的起源,也指出是一切存在的根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倡导“地以自然为运, 圣人以自然为用, 自然者道也。”后来,庄子继承和发扬老子思想中的“自然”。从自然,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是最美的本质,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认为,大自然是美丽的,因为他是“无为而无不为”,“道”,自然本身并不是刻意的去创造什么,但它实际上创造了一切。之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并不是在于对自然的模仿,而“道”与“儒”在自然之中的探索。由此可见, 道家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精神表现。于是, 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 以自然仙境为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为“ 一池三山” 园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在“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人文观和美学理想的追求。“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主要文化原因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但这种模式的发展后来受到“诸子百家”的影响。总体来看,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等思想。“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古人大都喜欢山水、寄情山水, 把山水视为仁义与智慧的象征。所以“无山水, 不成园”,这正是“一池三山”这种园林模式经久不衰的原因。从布局来看, 以一座池为底, 三座山体体量不一、高低也不同,往往都是最大的山体在中间( 但不在正中)、次大的山体都离得比较远、最小的山体都是在最大的山体附近 ,一般呈三角形的布局, 均衡稳定, 符合传统审美心理。
  (二)传统“一池三山”理论在审美功能的体现
  传统“一池三山”理论符合人们在审美上的需求,作为景观中心,起到了点睛的作用,而且起到了调和的作用。同时对周边的景观起到了对景、障景的作用。“一池三山”的运用大都是在山、石、水组合应用,其形状、分布没有固定的模式,却浑然一体,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三、传统“一池三山”理论应用的例子
  道家推崇神仙思想, 崇尚与自然共生。道家的自然观体现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上, 就是崇尚自然, 追求自然。于是, 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上林苑是秦汉时期最早的建筑。建章宫是上林苑中大型宫苑建筑, 太液池在建章宫的北面, 太液池中有三山, 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建章宫的园林区是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影响深远, 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如果说,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那么,颐和园便是最后一座、也是硕果仅存的一座了。
  颐和园的造园手法更加细化,将“一池三山”艺术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清漪园的做法是不重复该岛的建设,但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水(昆明湖)方法和路基分为三个小水(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各有一岛, 西湖中有治镜阁( 阁岛), 养水湖中有藻鉴堂( 山岛), 南湖中有南湖岛, 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颐和园在塑造三大岛的同时, 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一一知春岛、小西伶和凤凰墩。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是高超与奇妙的。
  参考文献:
  [1]顾颉刚.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9.
  [2]李泽厚.美的历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52,63-68,72-73.
  [3]巫鸿.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20.
  [4][清]毕沅撰、张沛点校. 关中胜迹图志[M].三秦出版社,2004:126.
  作者简介:路文燕(1991-),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设计,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创意摄影将文化艺术同科学技术融为有机整体,顺应了网络时代的发展,成为摄影爱好者施展才华,发挥想象力的平台。创意摄影的表现形式与创造性思维拓展了摄影的艺术价值,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摄影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意摄影;表现力;交叉互补  摄影从发明到今天不过才短短的一百多年,但它的发展及传播速度却是相当惊人的,特别是当摄影艺术步入广告这一领域后,它就具备了商业和
期刊
【摘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章法,结构,形式语言,从而使它成为一门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艺术门类。油画是西方的舶来品,书法和油画的历史相差甚远,把二者放在一起来说,真是有点异想天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一百多年从油画传入中国以来,它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在对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油画家开始用写的方式去画油画,各种以“写意油画”为主题的写生活动和展览层出不穷。  【关
期刊
【摘要】:现代设计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多元的设计时代,更多的优秀设计师开始重新审视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特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来引导着大众生活和审美趋向。 中国是茶叶的起源地以及茶文化对发源地,茶叶是象征中华民族文化的商品,故对茶叶包装设计的研究与推广既是追求着经济效益,又弘扬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茶包装;包装设计  一、国内外茶文化与包装设计调查  1、外国茶包装设计
期刊
【摘要】:平南杖头木偶,土话又称木甩戏或木碌戏。它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在民众的生活和精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当今大时代的背景下,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平南杖头木偶戏这种传统的地方小戏故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甚至濒临消失的状态。  【关键词】:杖头木偶戏;艺术特色;现状  一、杖头木偶戏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源流  平南县,古称龚州,属广西贵港市辖县,位于贵港市之东北,浔江中游,在邕、梧、
期刊
【摘要】:阐释了王澍先生对建筑设计的看法与解读,与其建造建筑的方式。强调时代感对建筑的意味,以及分析建筑是实用性跟艺术性的矛盾结合体。分析建筑跟社会的关系,并强调了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建筑;时间;环境;艺术  1.概述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最庄严的建筑之一——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建筑师王澍从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先生手中接受了奖牌。
期刊
【摘要】:我们生活的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互联网已经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在这个网络无处不在的社会中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和网络挂钩,学习也是如此。互联网在学习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上课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了解。互联网的应用使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本文将对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环境艺
期刊
【摘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之间的桥梁;道德情感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是人产生善的道德行为的力量和源泉,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激励和强化的功能。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道德情感在道德塑造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德情感;道德认知;行为;道德意志  一、人格塑造中的道德情感  人格塑造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人格内在的包含了需要、动机、理想、气质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正呈现相互融合的大趋势,在我国乐坛上激起了大波浪,推进了音乐领域一次新的变革。本文就“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为什么会结合”,“结合后的特点是什么”,“针对结合后的发展前景,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结合;特点;发展前景  在中国这个乐种百花齐放的大花园里,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们也在不断的结合蜕变,出现了新的作品,为我们带来了新
期刊
【摘要】:用典作为古典诗歌的重要艺术方式,对于诗歌研究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主要以王维诗歌用典为探究角度,借此分析王维的诗歌风格。  【关键词】:王维诗歌;诗风;用典  学界对于王维的诗歌风格多样,除了最为人所周知的禅趣诗风,还有作为田园山水派擅长的秀丽诗风,以及盛唐独特的豪迈诗风。本文主要以王维诗歌用典的来源典籍为探究角度,借此分析王维的诗歌风格。  一、《楚辞》、《文选》与秀丽诗风  “维诗词
期刊
【摘要】:舞蹈赏析是进行舞蹈创作的基本内容,在舞蹈中,通过鉴赏与表现舞蹈的审美活动,鉴赏者可以充分体验舞蹈的美感和蕴涵表达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舞蹈所表达的善美境界所吸引陶醉,引起内心震动,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并通过欣赏和分析的舞蹈作品,吸取其中的舞蹈创作手法,并可以在欣赏舞蹈作品的同时,从作品中汲取舞蹈的创作灵感和动机。本文就舞蹈赏析与舞蹈创作关系的解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