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是中学教育大纲规定的重要内容和目的,而地理思维能力的体现,依赖于地理思维品质的达到程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1.精炼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其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提问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知识→思维。
  学生在学习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后,教师可通过提问、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学生自己得出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大政方针。例如:针对我国林地、耕地人均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潜力不大情况下怎么提高农业生产等问题,要求学生作快速回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结构,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2.强调动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如果教学只凭老师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层兴趣。学生的地理思维也难以深化,达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时可创设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使他们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到正确的答案。
  以《中国的交通》一节教学为例,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并准备了1990年——2010年平顶山交通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阅读查找。上课时教师仅列出几道递进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询资料、加工、分析得出新数据,并寻求各个相关制约因素,设计解决方案,优选后提出自己的结论。
  A.平顶山道路建设中主要规划了哪几条交通干线?内环、外环长度各多少千米?
  B.根据1990年~2010年数据分析,到2015年平顶山交通会呈现什么状况?数量会达到多少?
  C.截止到2010年,平顶山的内环、外环上有多少立交桥?
  D.根据已有资料及你亲身的感受,综合分析平顶山交通自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发展中你发现了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对平顶山道路交通的现状有了较清晰的印象后,随之又产生了对1990年~2010年增长速度的关注,并激发学生估计到2015年平顶山市交通的状态、数量。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深化,教师抓住这一切入点,进而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对在中兴路和建设路、矿工路两个繁华路口建立交桥的利弊逐一分析,将书本知识活化、具体化,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这样,以动手、动脑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基础,在“寻幽探胜”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3.通过地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想象渗透于思维,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中学生的想象力很强,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不能很快向抽象的现实方向发展,形成创造性思维。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始终离不开的信息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对地图仅是强调能够会读图、分析图,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看图说话”,对地理思维的发展,也仅仅是初级阶段。中学阶段可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潜力,在专题地图的制作开发上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4.讲求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地理思维的深刻性,系指学生要善于深入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抓住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并预见其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善于把握各种影响因素间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如《地球的运动》是难点,教师在总结本节时,可先提出“形成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等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源,此时,教师再在学生已有零散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启发学生一步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大量感知中抽象概念,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从而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
  5.注重讨论,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动摇。如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过去评价我国特点的一词“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从人均考虑,联系我国的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丰”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褒义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教师在讨论之前首先要筛选出有价值的思维问题,要求学生预习,并发现问题,然后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最后教师总结。
  6.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渐入佳境
  教师每节课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批判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地理学基本思维方去联系——推导——评价实际问题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阳光阅读,是一种阳光的读书氛围;阳光阅读,是选择阳光的经典书籍;阳光阅读,是培养阳光少年的有力举措。“阳光阅读”是一种阅读观,它提倡我们的学生要爱读书,会读书,读书后有所得。那么,在阅读中,如何让学生的眼睛、嘴巴、双手与心灵一起跳动,让阳光阅读绽放美丽的生命之花呢?以下是我阳光阅读教学经验的几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资讯阅读,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它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和启迪,深受学生们喜爱。在壮丽的山河锦绣图中,溶进颗颗喜悦、自豪的心灵;把充满哲理的教导写进生活的画卷里;请枯燥的知识变成歌,牵着你的手走;让平平淡淡的生活释放光彩,犹如和着歌,迈着步,跳着舞,追着风。可它虽美,却是一枝带刺的“玫瑰”:其一,古诗由于语言高度凝练,加之古今汉语的差异,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至于体会意境,感受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在小学中年级时期,小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但是,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学习活动还比较被动,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体现得比较充分,所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较适合采用课堂学习环境下的“理解→运用→练习型”教学模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生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或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采用开放学习环境下的“问题→启发→
【摘 要】高中英语新课程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而教师使用科学、实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则是保证。具体地说,笔者从听读说写四大语言技能方面进行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教学方法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理解 听读说写 教学方法    一、对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的理解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设计思路  北师大王啬教授认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在人们的各种社交活动中,口语交际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交际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如电子计算机、信息传输、人机对话等。而且人机对话已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面对机器讲话,要求具有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语言更要准确、简洁,否则,就达不到人机对话的目的。因此,抓紧、抓好口语交际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史命。为此,自己就教学中的实施谈一些体会。  一、营
【摘 要】高三数学复习需根据学生实际和《考试大纲说明》进行准确定位,以便因材施教;通过及时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关注与鼓励相结合,加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复习 针对性 有效性    高三已进入全面复习阶段,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复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提高,让我们这些输在中考的学生赢在高考?经过多年的探索,有所收获。
回顾近五年来的高考文综试卷,咱们不难发现,试卷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在不断地更新,愈来愈鲜明地体现“以能力立意”为指导的命题思想。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一般都是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可是,一些考生在复习时缺乏针对性,只知道恶补自己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而忽略对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结果花费的时间不少,效果却不佳。因此,考生应在全面复习
有关圆的滚动问题,将其分为“圆在直线上滚动”和“圆在圆上滚动”两种情况来加以探索。同时就圆在直线上滚动和圆在圆上滚动之间的联系进行直观性的感受与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们常会听到诵诗文时那动听、感人的语言,令人如醉如痴;有时如发宏辩,使人激动情涌动;有时含蓄蕴藉,启人深思;有时幽默风趣,叫人捧腹,使听者感到的是一种美的享受是,因为它自然精粹,不瘟不火,或激情湃,或妙趣横生,或余音绕了不成功梁,或娓娓动听,象爱的春风,似情的细雨,使听者如坐春风,如饮甘露,潜移默化,弹性陶感染,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美化了的教学语言对学生领悟做人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