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有效欣赏音乐需要在聆听中创想音乐、体验音乐、想象音乐、升华音乐。
【关键词】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欣赏即课标文本的“感受与鉴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人文内涵。实际教学中,对于音乐中的情感及人文内涵小学生很难通过听旋律、节奏等来准确理解。音乐欣赏很难真正触动孩子的情感体验,音乐欣赏也就形同虚设了。鉴于此,笔者近年来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的探索。在如何让小学生感受音乐内涵,通过聆听来创想音乐、体验音乐、创想音乐、升华音乐,将从音乐中听到的旋律、节奏、声音整合成画面、文字、动作进行表达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做法,形成了一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助力想象音乐。
“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等一切活动的源泉”。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他们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插上想象的翅膀,对音乐的情感及内容展开充分想象。这样的想象可以帮助他们将抽象的音乐旋律、节奏、情感等和他们的直接生活经验相联系,可以更为有效地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进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提问、图片或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创设音乐情境,引导他们去展开丰富联想,在大脑中形成对音乐的新认识。如在欣赏《水上音乐》时,教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先了解这首乐曲创作的背景和内容,并播放夜晚的泰晤士河风景,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内容,看着画面展开想象,想象英国贵族们乘坐豪华游轮夜游泰晤士河的情景,然后根据不同乐器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情绪畅所欲言,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宏大场面。
又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唱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以熟悉旋律。再聆听乐曲主题,让学生想象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是由左右手交替弹奏。学生脑海中浮现音乐家左右手交替弹奏场景。灵巧轻快的动作仿佛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在欣赏最后一个乐句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个人们欢呼的画面,激烈的旋律可以让学生想象到犹如人们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聆听乐曲,并根据听到的旋律、节奏等展开自由想象,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听后对音乐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欢快、轻松的感觉,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生活中的场景,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主人公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学生可能会更加轻松地理解乐曲的内涵。乐曲尾声教师可以加入小狗的叫声,给学生无限的遐想。
二、情景体验,用唱感受音乐
乐曲的主题体现了乐曲的情感、风格等,是乐曲的核心。学生对一首乐曲的认识、赏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这首乐曲主题的感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把握好乐曲的旋律主题是增强学生音乐体验的有效措施。如何才能使学生较好的把握旋律主题呢?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唱的方式来感受音乐。演唱乐曲主题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走进音乐”,提高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伦敦德里小调》是由一首古老的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乐曲。在欣赏第一乐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用“lu’哼唱,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当唱完后,学生告诉老师“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告别的画面,感受到了离别的伤感”。当学生在哼唱第二乐段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听辨音乐在音区、旋律、节奏、情绪方面有什么变化。通过哼唱,学生较为清晰的感受出了音乐的各种变化。在欣赏奥芬巴赫的《船歌》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跟着琴来哼唱它的主旋律。通过唱,让他们感受船在水中飘荡的感觉,亲自体验了乐曲的音乐形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乐曲的情绪。
又如在欣赏《春节序曲》的B乐段时候,引导学生演唱陕北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想像一下春节人们载歌载舞的场面,并聆听这段旋律在整首作品中出现了几次。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通过演唱,他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氛围。这比起教师反复讲述更为直接,更加能让学生接受。学生在跟着音乐演唱时,大脑中会不断的展開想象,仿佛在亲身体验音乐中的情景。唱调动了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学习信心。唱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进行了一次愉悦的音乐之旅。
三、情感迁移,用画创想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来完成。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是以具象思维为主。如何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的呈现他们。绘画应该一种很好的呈现方式。小学生对情感的表达也比较直观,除了语言文字外,他们更喜欢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象的、直观的视觉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音乐主题。
如在欣赏《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把音乐中感受到的春天用画笔描绘出来。学生对乐曲《春》的情感体验,无法直接表达出来,但通过画,他们将音乐感受和生活经验进行了有效结合,形成了对乐曲的新理解。一根根线条、一块块色彩、一个个形象仿佛一个个音符在画纸上演奏着孩子心中的春。在欣赏《牧童短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从音乐中听到的节奏、旋律用高低起伏、粗细不同的线条表现出来。当音乐结束时,让学生仔细观看自己画的线条,体会音乐中旋律和节奏。学生看到线条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粗时而细、时而急时而缓,一下就可以感受到这首乐曲的婉转悠扬。
画是小学生进行音乐体验、感受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画,他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主题,也可以实现他们在音乐体验上的再创造,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情境再现,用演升华音乐
音乐教学中,教师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会跟着音乐情不自禁的去做动作。这种不经意的动作正是学生沉浸音乐中的表现,是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最直接流露。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点,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如在欣赏四川民歌《螃蟹歌》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表演。当孩子们开心的跟随音乐去模仿螃蟹的各种动作时,他们就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歌曲的诙谐、幽默。又如在欣赏外国器乐曲《三只小猪》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对乐曲内容简单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小猪的各种幽默、轻松、憨态可掬的样子,像翘鼻子、扇耳朵、模仿小猪走路等。在欣赏音乐《玩具进行曲》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去跟着音乐模仿各种玩具走路的样子,并启发他们“这段音乐的旋律是在告诉我们玩具会怎样走路呢”?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一下就可以体会到乐曲所表达的情绪了。这样的课堂氛围是轻松的,学生也愿意参与其中。通过表演,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感受到了音乐的乐趣,获得了音乐表现力、创造力的提升。
总之,音乐欣赏需要学生用心去聆听,并在聆听中去感受、体验、想象、升华。同时,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感受,通过听、想、唱、画、演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中去,用音乐这道光将学生的耳朵叫醒。
【关键词】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欣赏即课标文本的“感受与鉴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人文内涵。实际教学中,对于音乐中的情感及人文内涵小学生很难通过听旋律、节奏等来准确理解。音乐欣赏很难真正触动孩子的情感体验,音乐欣赏也就形同虚设了。鉴于此,笔者近年来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的探索。在如何让小学生感受音乐内涵,通过聆听来创想音乐、体验音乐、创想音乐、升华音乐,将从音乐中听到的旋律、节奏、声音整合成画面、文字、动作进行表达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做法,形成了一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助力想象音乐。
“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等一切活动的源泉”。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他们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插上想象的翅膀,对音乐的情感及内容展开充分想象。这样的想象可以帮助他们将抽象的音乐旋律、节奏、情感等和他们的直接生活经验相联系,可以更为有效地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进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提问、图片或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创设音乐情境,引导他们去展开丰富联想,在大脑中形成对音乐的新认识。如在欣赏《水上音乐》时,教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先了解这首乐曲创作的背景和内容,并播放夜晚的泰晤士河风景,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内容,看着画面展开想象,想象英国贵族们乘坐豪华游轮夜游泰晤士河的情景,然后根据不同乐器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情绪畅所欲言,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宏大场面。
又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唱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以熟悉旋律。再聆听乐曲主题,让学生想象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是由左右手交替弹奏。学生脑海中浮现音乐家左右手交替弹奏场景。灵巧轻快的动作仿佛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在欣赏最后一个乐句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个人们欢呼的画面,激烈的旋律可以让学生想象到犹如人们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聆听乐曲,并根据听到的旋律、节奏等展开自由想象,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听后对音乐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欢快、轻松的感觉,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生活中的场景,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主人公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学生可能会更加轻松地理解乐曲的内涵。乐曲尾声教师可以加入小狗的叫声,给学生无限的遐想。
二、情景体验,用唱感受音乐
乐曲的主题体现了乐曲的情感、风格等,是乐曲的核心。学生对一首乐曲的认识、赏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这首乐曲主题的感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把握好乐曲的旋律主题是增强学生音乐体验的有效措施。如何才能使学生较好的把握旋律主题呢?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唱的方式来感受音乐。演唱乐曲主题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走进音乐”,提高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伦敦德里小调》是由一首古老的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乐曲。在欣赏第一乐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用“lu’哼唱,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当唱完后,学生告诉老师“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告别的画面,感受到了离别的伤感”。当学生在哼唱第二乐段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听辨音乐在音区、旋律、节奏、情绪方面有什么变化。通过哼唱,学生较为清晰的感受出了音乐的各种变化。在欣赏奥芬巴赫的《船歌》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跟着琴来哼唱它的主旋律。通过唱,让他们感受船在水中飘荡的感觉,亲自体验了乐曲的音乐形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乐曲的情绪。
又如在欣赏《春节序曲》的B乐段时候,引导学生演唱陕北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想像一下春节人们载歌载舞的场面,并聆听这段旋律在整首作品中出现了几次。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通过演唱,他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氛围。这比起教师反复讲述更为直接,更加能让学生接受。学生在跟着音乐演唱时,大脑中会不断的展開想象,仿佛在亲身体验音乐中的情景。唱调动了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学习信心。唱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进行了一次愉悦的音乐之旅。
三、情感迁移,用画创想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来完成。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是以具象思维为主。如何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的呈现他们。绘画应该一种很好的呈现方式。小学生对情感的表达也比较直观,除了语言文字外,他们更喜欢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象的、直观的视觉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音乐主题。
如在欣赏《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把音乐中感受到的春天用画笔描绘出来。学生对乐曲《春》的情感体验,无法直接表达出来,但通过画,他们将音乐感受和生活经验进行了有效结合,形成了对乐曲的新理解。一根根线条、一块块色彩、一个个形象仿佛一个个音符在画纸上演奏着孩子心中的春。在欣赏《牧童短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从音乐中听到的节奏、旋律用高低起伏、粗细不同的线条表现出来。当音乐结束时,让学生仔细观看自己画的线条,体会音乐中旋律和节奏。学生看到线条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粗时而细、时而急时而缓,一下就可以感受到这首乐曲的婉转悠扬。
画是小学生进行音乐体验、感受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画,他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主题,也可以实现他们在音乐体验上的再创造,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情境再现,用演升华音乐
音乐教学中,教师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会跟着音乐情不自禁的去做动作。这种不经意的动作正是学生沉浸音乐中的表现,是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最直接流露。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点,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如在欣赏四川民歌《螃蟹歌》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表演。当孩子们开心的跟随音乐去模仿螃蟹的各种动作时,他们就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歌曲的诙谐、幽默。又如在欣赏外国器乐曲《三只小猪》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对乐曲内容简单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小猪的各种幽默、轻松、憨态可掬的样子,像翘鼻子、扇耳朵、模仿小猪走路等。在欣赏音乐《玩具进行曲》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去跟着音乐模仿各种玩具走路的样子,并启发他们“这段音乐的旋律是在告诉我们玩具会怎样走路呢”?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一下就可以体会到乐曲所表达的情绪了。这样的课堂氛围是轻松的,学生也愿意参与其中。通过表演,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感受到了音乐的乐趣,获得了音乐表现力、创造力的提升。
总之,音乐欣赏需要学生用心去聆听,并在聆听中去感受、体验、想象、升华。同时,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感受,通过听、想、唱、画、演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中去,用音乐这道光将学生的耳朵叫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