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音乐课堂,感受轮唱魅力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有效的轮唱教学,不仅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演唱技能,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教学中可以采取聆听感受法、游戏导入法、由浅入深法、课间互动法、 声部模仿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关注音乐基础,注意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潜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轮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轮唱是合唱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多声部音乐,是指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又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一般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又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小学低年级轮唱教学是低年级感受合唱的开始,是中高年级合唱教学的奠基工程,因而抓好小学低年级轮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做法,谈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轮唱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 感知轮唱艺术形式
  (一)感受轮唱魅力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活动能力与注意力正处于发展状态。正如叶朗论述的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特点。7—9岁的儿童处在“写实阶段的高峰”,他们对任何艺术作品都以像和不像的刻板标准来评价。所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态度应该说是处于写实阶段,他们评价音乐作风的标准是音乐作品所刻画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形象是否相像。轮唱歌曲中的不同声部代表着不同的音乐特点和音乐形象,通过学唱,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认识不同的音乐形象,更加自然地接受不同声部的音乐旋律,以尽快达到或满足与实际形象相符的心理要求。因此,从审美心理的发展特点出发,有效的轮唱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加强音乐审美感受。
  (二)体验轮唱奥秘,提高音乐综合能力
  除了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学生的音准、节拍,以及声音的控制力、听辨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音乐轮唱课堂来说也尤为重要。学生在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学会了用心聆听不同声部的声音,体验轮唱的奥秘,从而提高音乐综合能力。
  (三)参与轮唱活动,增强音乐合作意识
  由于轮唱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就如滚动的车轮,在同一个旋律下分部唱,轮到哪部就哪部唱,结尾都要统一到一部才能结束,这就要求学生在轮唱中既要懂得分工又要懂得合作。相对合唱而言,轮唱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分工合作”,学生在训练中可以锻炼合作的意识,加强与他人的配合,使美妙的歌声更和谐,更富有表现力。因此,有效的轮唱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与同伴们的协调、合作能力。
  二、多元教学策略 丰富轮唱教学课堂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轮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努力实现多元适宜教学的最优化,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以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本下册中的《两只老虎》为例(文中除特别标明外均以此课为例),是以轮唱歌曲的要求出现的,最初给人的感觉难度似乎太低了,但是对于二年级初次接触到的轮唱歌曲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学会并掌握,教师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多元教学方法。
  (一)聆听感受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教学之前,运用聆听这种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轮唱所带来的独特美感。比如可以让孩子们聆听合唱团表演的轮唱,像《保卫黄河》。《保卫黄河》二、三部分采用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孩子们听了情绪激动,有的孩子边听边跟着音乐打节拍,还有些孩子能够很准确地划出第二声部轮唱的拍子。又如让孩子们聆听人音版第五册第七课《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是继《两只老虎》之后出现的又一首轮唱歌曲,这首歌在轮唱部分有比较严格的三度叠置的和声效果,较之前的《两只老虎》难度加大,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听听高年级的同学是如何进行轮唱的,先体会感受多声部旋律,为进一步学唱做好铺垫。
  (二)游戏导入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运用游戏导入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在森林中遇到两只老虎要过独木桥的情境,让学生模仿两只老虎的叫声,一前一后的过桥,引入轮唱的旋律。还让学生模仿老虎在山谷中吼叫,运用回声的原理让学生体验轮唱的奥秘。
  (三)由浅入深法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去感受和进行轮唱。可以先让学生齐唱歌曲《两只老虎》,在齐唱基础上让他们听轮唱形式的《两只老虎》,并引导他们思考“与我们唱的有什么不同?你听到几个声音在演唱?”等问题,让他们在仔细聆听后,回答出是两个声音在不同地演唱,一个先唱,一个后唱。演唱时可以先由老师和全班学生合作演唱,让学生能听出并慢慢地领会这种唱法,再由老师和一名学生合作演唱,让其他学生聆听,最后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让学生自己体会轮唱的声部特点。一开始学生可能会有大声喊唱的情况,这是为了不被另一个声部控制,这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轻声演唱,用心倾听,慢慢感受两个声部的存在。还可以现场指导两个学生单独轮唱,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会唱,这样一步步由浅入深,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轮唱的技巧。
  (四)声部模仿法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作品中不同的音乐形象而唱出不同的声部,如创设第一只老虎代表第一声部,第二只老虎代表第二声部,使学生如临其境,增强他们的形象感受力。
  (五)课间互动法
  进入轮唱复习阶段,可以布置课间互动活动,让学生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各分两声部,互相练习轮唱歌曲,在游戏中提高轮唱的学习效果。
  三、关注课堂细节,挖掘轮唱创造思维
  (一)关注音准
  音准问题是演唱形式中最重要也是较难把握的问题之一。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音准、咬字等都会有一定的局限,不同的孩子對音准的感觉也会有差别。教学中,要加强气息的训练和“单旋律”训练,以避免声部间出现旋律互跑的问题。对于音准不是很好的个别学生,教师可以运用手势提示,尽量让他们达到标准。
  (二)关注节拍
  节拍整齐是十分重要的,既要突出强拍,又要注意两声部的音量均衡。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在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倾听另外一个声部,切记为了盖过另一个声部而大声喊唱,抢拍,超敢速度。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唱得不好的地方,暂停,再重新开始,反复练习。
  (三)关注音色
  教学中,要提醒学生轮唱并不是机械地重复前一声部的演唱,而是要使歌曲表现更加丰富,所以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使用轻柔的音色,好听的声音,对比鲜明的力度等等。要教会学生把握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
  (四)注意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学生们已经熟悉轮唱的这种演唱方式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让学生们回忆、思考过去学过的哪首歌曲或者歌曲的哪个部分可以进行轮唱,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创编并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也能逐步提高。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轮唱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行之有效的多元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当然,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音乐素养的低年段学生进行轮唱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9).
其他文献
摘要:2000年以来,台湾青春电影突破了台湾传统青春成长主题影片固有的模式,在青春主题之下已出现和形成独具风格特点的母题,校园爱情题材、青春励志题材、同性恋题材等青春母题的出现,推动和完善台湾青春电影的广泛发展。台湾青春电影逐渐以类型化的发展模式,弥补和创新了台湾电影产业创作样式,为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其中爱情、励志以及同性母题尤为凸显台湾新青春电影特性,本文通过这三大母题作为切入点
期刊
日出一  喷薄一出乱云散,  霞光万道映满天。  莫让美景等闲度,  萧瑟秋风又一年。  日出二  一轮金乌驻碧宫,  出巡先遣祥雲同,  喷薄一出山河壮,  借问天地谁为雄。  云  任意飘游无有根,  敢蔽日月与星辰,  若无狂风来激荡,  我为主宰尔为臣。  九一八祭  铁蹄一踏山河碎,生灵涂炭骨成堆。  倭贼侵我耻辱日,天地呜咽血泪垂。  前世不忘后世师,同仇不让敌意随。  常以此耻教万代
期刊
摘要:作为台湾新电影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杨德昌电影对于台湾社会现实的捕捉尤为深入。其电影极具鲜明的个性化美学特征,将错综复杂的现代台湾社会艺术而真实地呈现出来。主题上,他对于现代都市有着深刻的思考并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并将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或轻或重地融入作品中,透露出本人强烈的使命感及忧患意识;电影语言方面,更是独创了一整套属于他个人的影像风格,将纪实美学贯穿始终,通过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探讨现实生活
期刊
摘 要:《达洛维夫人》是英国现代主义意识流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代表作。意识流小说的理论来源之一便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中共有两个平行主要人物——克拉丽萨和赛普蒂默斯,这两个人承受着来自于生活不同的压力和精神的压迫,他们的心理呈现不同的变化,本文将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角度分析克拉丽萨和赛普蒂默斯的心理变化,通过分析两个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他们最终面对人生所作出的最终选择来
期刊
一、文化身份理论  (一)文化身份理论概述  文化身份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美国精神分析家Eriksson首次提出。最初,文化身份被描述成“心灵的归属感”,强调特定民族的价值、背景、看法。并指出它“是在不同的时空顺应民族、族群的需要被构建和塑造出来的。” 该说法下的文化身份跟倾向于“民族身份”。  荷兰学者瑞恩·赛格斯扩展了这个最初的界定,认为某一特定族群和民族的文化身份只是部分地由那个民族
期刊
摘 要:A·H·奥斯特洛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是俄国最著名的戏剧家,其剧作最早介绍到中国的是《大雷雨》,1921年出版了耿济之翻译的《雷雨》﹐1937年改名《大雷雨》﹐在上海演出。曹禺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其作品《雷雨》在上海曾轰动三年,茅盾赋诗曰:“当年海上惊《雷雨》”。曹禺《雷雨》发表八十多年以来,它的借鉴
期刊
【摘要】本文以合唱排练中钢琴部分的作用和角色为切入点,首先阐述了钢琴在合唱中与多声部合唱的融合甚至互动;然后结合了笔者自身的演奏实践,总结了钢琴部分在合唱各个声部的排练过程中,对于其他声部的构建和单声部的伴奏。通过辩证的讨论,能使演奏(唱)者更科学地认识到自身的作用。  【关键词】四声部合唱;钢琴部分;单声部;互动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獻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纵观当前音乐教材不难发现,合唱教学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可以说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到了中高年级,音乐课本中有超过半数的合唱歌曲。因此,要提高小学音乐多声部的教学质量,从低段起就要不断给学生营造多声部的感受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多声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逐步建立多声部的概念。为中高段合唱的教学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概括和阐述了低段多声部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
期刊
【摘要】 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艺术实践环节改革是深化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改革与推广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以高校民族声乐的传承作为切入点,论述如何将其融入到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艺术实践环节改革之中,如何在高校中推广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声乐,并深入探讨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艺术实践环节改革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改革;民族声乐;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
期刊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锻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锻炼裴炎和学生的节奏感,提出了几点完善课堂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和提升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借助音乐培养的方式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