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在高考不等式中应用的新视角

来源 :福建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free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部分,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与重点.而如何处理不等式中“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成立”问题是不等式中常见的题型,在高考中屡见不鲜.本文通过两个命题的引入及例题探讨破解“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成立”问题的化归策略,供参考.
  1命题引入
  命题1 ①定义在区间[a,b]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k(k为常数)恒成立?fmax(x )≤k,x∈[a,b];
  ②定义在区间[a,b]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k(k为常数)恒成立?fmin(x )≥k,x∈[a,b].
  命题2 ①存在x∈[a,b]使得f( x )≤k成立(k为常数)?fmin(x )≤k,x∈[a,b];
  ②存在x∈[a,b]使得f( x )≥k成立(k为常数)
  ?fmax(x )≥k,x∈[a,b].
  2 典例剖析
  例1 已知函数f( x )=8x2+16x?k,g( x )=2x3+5x2+4x,其中k为参数.
  (1)若对任意x∈[? 3, 3],都有f( x )≤g( x )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2)存在x∈[? 3, 3],使得f( x )≤g( x )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3)对任意x1,x2∈[? 3, 3],都有f( x1 )≤g( x2)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4)对任意x1∈[? 3, 3],存在x2∈[? 3, 3],使得f( x1 )≤g( x2)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5)存在x1∈[? 3, 3],存在x2∈[? 3, 3],使得f( x1 )≤g( x2)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剖析 (1)这是“恒成立”问题,可以将“对任意x∈[? 3, 3],都有f( x )≤g( x )成立”转化为“h( x )=f( x )?g( x )≤0对x∈[? 3, 3]恒成立”,故hmax(x )≤0,x∈[? 3, 3].
  (2)这是“存在成立”问题,可以将“存在x∈[? 3, 3],使得f( x )≤g( x )成立”转化为“存在x∈[? 3, 3]使得h( x )=f( x )?g( x )≤0成立”, 故hmin(x )≤0,x∈[? 3, 3].
  (3)这也是“恒成立”问题,可以将“对任意x1,
  x2
  ∈[? 3, 3],都有f( x1 )≤g( x2)成立”转化为“fmax(x )
  ≤gmin(x ),x∈[? 3, 3]”.
  (4)这是“恒成立” 问题与“存在成立” 问题的交汇,可以将“对任意x1∈[? 3, 3],存在x2
  ∈[? 3, 3],
  使得f( x1 )≤g( x2)成立”转化为“fmax(x )≤gmax(x ),x∈[? 3, 3]”.
  (5)这也是“存在成立”问题,可以将“存在x1∈[? 3, 3],存在x2∈[? 3, 3],使得f( x1 )≤g( x2)成立”转化为“fmin(x )≤gmax(x ),x∈[? 3, 3]”.
  利用例1所采用的化归策略,可以极为容易地解决一些高考试题.
  例2(2011年高考浙江卷·文21)设函数
  f( x )=a2lnx?x2+ax,a >0.
  (Ⅰ)略;
  (Ⅱ)求所有实数a,使e? 1≤f( x )≤e2对x∈[1, e]恒成立.注: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剖析 (Ⅱ)是“恒成立”问题,可以将“对任意x∈[1, e],e? 1≤f( x )≤e2”转化为“fmin(x )≥e? 1且fmax(x )≤e2,x∈[1, e]”.
  由题意得,f(1)=a?1≥e? 1,即a≥e.
  由(Ⅰ)知f( x )在[1,e]上单调递增,得
  ???ffmm
  ia
  nx
  ((
  xx
  ))==ff((1e
  ))
  ==aa?2
  1?,e2+ae.
  要使e? 1≤f( x )≤e2对x∈[1, e]恒成立,需且只需 ??
  ???f
  fmm
  ia
  nx
  ((
  xx
  ))≥≤ee2?,
  1,x∈[1, e],
  解得a =e.
  例3 (2010年高考山东卷·理22) 已知函数
  f( x )=lnx?ax+1?xa?1(a∈R).
  (Ⅰ)略;
  (Ⅱ)设g( x )=x2?2bx+4,当a =14时,若对任意x1∈(0, 2),存在x2∈[1, 2],使f( x1 )≥g( x2),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剖析 求解(Ⅱ)关键在于对“若对任意x1∈(0, 2),存在x2∈[1, 2],使f( x1 )≥g( x2)”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在这里容易出错.
  为避免出错,可将这句话分为两个层次:
  其一,若对任意x1∈(0, 2),使f( x1 )≥g( x2),即fmin(x )≥g( x2),?12≥g( x2),这实质是一个“恒成立”的问题;
  其二,存在x2∈[1, 2],使?12≥g( x2)成立,然后分离参数使2b≥x+29x在x∈[1, 2]有解,从而化成2b≥?
  ??x+29x??
  ?min
  (也可转化为求g( x )=x2?2bx+4在
  x∈[1, 2]的最小值,但比较麻烦)这实质是一个“存在成立” 的问题,而高考就是将这两个问题交汇在一起对考生进行考查,以区分考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f′( x )=1x?4
  1?4
  3
  x2
  =?x2?44xx2+3=?(x?1
  4)x(2x?3).
  令f′( x )>0且x >0,由此可知f( x )在(0, 1)上是减函数,在(1, 2)上是增函数,
  所以对任意x1∈(0, 2)有f( x1 )≥f(1)=?12.
  又已知存在x2∈[1, 2]使f( x1 )≥g( x2),所以
  ?12≥g( x2),x2∈[1, 2].
  亦即存在x∈[1, 2],使g( x )=x2?2bx+4≤?12.
  由此得2bx≥x2+92,即2b≥x+29x.所以2b≥?
  ??x+29x??
  ?min
  .
  ∵x+29x∈??
  ?1
  47,1
  21??
  ?,∴2b≥1
  47,即b≥1
  87.
  故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
  ???1
  87,+∞?
  ??.
  3 其它命题的转化与化归
  不等式“恒成立”和“存在成立”问题是有本质区别的,以下命题的充要条件应细心思考,甄别差异,可转化为命题1和命题2,切不可混淆.
  命题3 不等式f( x )≤g( x )在x∈D恒成立?hmax(x )≤0(构造函数h( x )=f( x )?g( x ),x∈D).
  命题4 存在x∈D使得不等式f( x )≤g( x )成立?hmin(x )≤0(构造函数h( x )=f( x )?g( x ),x∈D).
  命题5 对任意x1∈D1,x2∈D2有f( x1 )≤g( x2)
  恒成立?fmax(x1 )≤gmin(x2),x1∈D1,x2
  ∈D2.
  命题6 对任意x1∈D1
  ,存在x2∈D2使得f( x1 )≤g( x2)成立?fmax(x1 )≤gmax(x2),x1∈D1,
  x2∈D2.
  命题7 存在x1∈D1,存在x2∈D2
  使得f( x1 )≤g( x2)成立?fmin(x1 )≤gmax(x2), x1∈D1,x2∈D2.
  综上可知,不等式“恒成立”和“存在成立”是有明显区别的,特别是在不等式中出现名词“任意的”、“存在着”就更要注意,“任意的”可以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而“存在着” 可以转化为不等式“存在成立”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常把导数问题融入到了不等式“恒成立”和“存在成立”问题之中,从而考查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因此在高三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主阵地,是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情境的概念及创设的有效性  所谓的“情境”,从教育学的层面上看,指的是“由特定要素构成的有一定意义的氛围或环境”.据此可
期刊
在立体几何中,有些求体积问题可以通过等积变换来完成,即将一个几何体的体积等价转化为另一个便于求体积的几何体来解决;求某些点到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通过等积法来完成;因为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回避寻找垂足点的具体位置,从而降低了思维难度,省去许多作图和论证过程,而将问题巧妙地得以解决;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时,若能求得斜线上的某点到斜足的距离及该点到平面的距离,便可快速求出该斜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从近几年
期刊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而且“倡导探究性学习”又是高中数学课标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之一,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是指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究适
期刊
我国传统的教学优问题是不自然、缺乏问题意识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讲逻辑而不讲思想等.基于《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标》)的课程改革坚持优良传统,针对问题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联系性、时代性与应用性.本文依据课标课程的改革重点,结合教学案例,对如何用《课标》的课程理念来考量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期起抛砖引玉之效.  1 加强“亲和力”设计,以自然、亲切
期刊
1 教学内容 中位数与众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通过结合具体情境,区别平均数、  .  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过程方法目标  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异,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情感态度目标 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将  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
期刊
数学的公式往往以两个量为基本元,将研究对象用基本元表示.如,三角公式以两个角为基本元,等差数列以首项、公差为基本元,平面向量以不共线的两个向量为基底,…….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常常根据已知条件,先确定基本元,再将所研究的代数式用基本元加以变换.只有掌握基本元变换,才能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使学习远离题海战术,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1 以已知量为基本元,将所求量用已知量表示  例1 已知锐角α,
期刊
1 问题背景  函数图象可以形象地反映函察图象可以确定图象的变化趋势、对称性、分布情况等,关系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  为研究数量  题的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函数图象的性质反映了函数关系,函数关系要重视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学片断  ()  教师引出与图象对称性重要结论:若 f bx?,x∈R恒成立,则的图象关于直线  ( )  =成轴对称图形.  师:
期刊
前不久,笔者所在的年级备课组统一布置的作业上有这样一道填空题:若命题“?x∈R,ax2?2ax+3≤0”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大多数学生和教师都认同以下的解法(不妨叫方法1)和结果.  解 问题“若命题‘?x∈R,ax2?2ax+3≤0’是假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等价于“已知不等式ax2?2ax+3>0对任意x∈R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于是有a =0或??  ?Δa
期刊
几多风雨,几多春秋,转眼间,福建省课标课程的第四次高考也已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回顾我省数学教学的现状,数学难学难教,数学是学生高中学习所用时间最多的一门学科,但学生怕学数学、怕数学考试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面对这一现状,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是应该欢喜,还是应该忧愁?4月7、8两天,我省的广大高三学子迎来了高考前的一次重要考试——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本文拟以此为载体,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与认
期刊
课标课程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尤其是在概念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概念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所能解决的,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下面就人教版必修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概念引入片段进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1 教学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