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贺廷俊的材料

来源 :延安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r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1938年春,农历三四月,成立绥蒙工委,从延安各学校各机关抽调干部。从陕北公学的学生中,调得贺廷俊等十余人。由延到定边,随蒙汉骑兵支队及工委,到达桃力民一带。1939年,绥蒙工委改组为二,一为绥远省委,赴大青山开展绥东抗日游击战争。一为伊盟工委,领导伊盟及绥西地委,仍在中滩(包头西门外百里处)桃力民一带。贺廷俊在桃力民学校当校长,教员,并参加桃力民动员委员会工作。
  二、贺廷俊在伊盟工作,主要做群众工作,教育工作,受伊盟工委领导。主要在汉人地区,汉人中工作。同蒙旗、蒙人有往来有关系,主要责任在学校和动委会。他在当时,是青年知识分子,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一般干部。在工作中表现积极,能完成任务,能服从党的领导。同群众关系很好,得群众信任,群众也很听他的话。没有犯什么错误,也没发生过什么问题。同他一块去的其他人,或不服组织,或嫌苦,或嫌职位小,或嫌穷。他没有,比起来他是优秀分子。
  三、记不清是1940年秋冬(他本人记得确实。应由他谈。我1939年年底已回延安。)或1941年春夏,他从伊盟回延安。1940年起伊工委由刘瑞森、杨一木负责。撤退两次。一次撤到母肯淖一带,一次撤到张家畔(靖边)。不知他是第一次、第二次回延的。撤退的原因,是由于1940年起,全国蒋介石的“反共”“摩擦”高潮,国民党企图投降日本,出现汪精卫降日,皖南事变,胡宗南要进攻延安。绥境,傅作义吞并新三师,挤走八路军。有些人在这之前,或这时候,发生动摇,开小差,如马大肚子、田××、谭××等人,从桃力民一带逃到绥西或回老家四川、南方去了。贺廷俊毫未动摇,坚决同部队,同工委人员,退回延安。贺在退回中无任何问题。
  四、贺回延安后,先在边区文协工作,任秘书,归白彦博领导他。1941年,边区政府成立民族事务委员会,我任主任,要辅助工作人员。我从行政学院,调到王耀卿,从边区文协调到贺廷俊,到民委任秘书,助我处理蒙回民干部、学员的问题。1945年起,他又兼任边府秘书处秘书。在机关党委过党的组织生活。1947年解放军围攻榆林,他同抬云梯战士、民兵一起到城下,准备爬上城墙,首先入城找寻我或我的尸体。战争中,人人称他勇敢、坚决。1948年收复延安后,他任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民委秘书(杨明轩任民委主任)、边府秘书处秘书三职。1949年,西安解放,随边府入西安。西北大区的西北军管会成立,陕西省的军管会成立,他由边府调到陕西任交际处副处长,至修建人民大厦,调任交际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事务工作)。到1958年后,才交际处长兼省人委秘书长(还是事务为主)。
  五、在1943年整风时期,我到他家去过不记一(?)二次,了解一下他的家庭情况。知他在榆林中学,同学中有高凌云(为国民党22军军长高双城的儿子。那时高凌云尚未任22军的团长。1953年后任陕水利厅副厅长)。
  关于贺廷俊的党籍是在延安,或在桃力民解决,我不记了。问他自己。我只记得,他同我往来,已是党员或团员了。调他们时,是由工委组织部长李衡经中央组织部或学校的党组织给转关系的。
  1943年以前,兄嫂对他参加革命工作,不挣钱,不能养活父母、妻、子女、小妹妹等有意见。认为他自己穷苦,还累妻、子、女、父、妹也跟上受穷受苦。1943年后,尤其1947年延安失,复,西安解放,全国解放,家中再无对他有不满言行了。
  关于贺廷俊的材料
  (一)贺廷俊,延安人。父亲弟兄二人,一在南门外三十里堡住家务农。他父在延安城内住家。1938年日本飞机炸延安后,房屋皆被炸毁,他家迁出城外,在南门外七里堡山下打了两个土窑洞住着。贺廷俊弟兄二人。哥哥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小商。姊妹不知几人,我只知他有个妹妹,在抗日后期与革命干部结婚,不在延安了。
  (二)延安在中国历史上,从秦汉唐宋已很有名,尤其宋、元、明、清數代,在军事政治方面出人不少,但总不及中共中央毛主席在延安十年多,领导抗日胜利,解放全国,伟大光荣,真正名扬全球,振奋人类。同治年,回民暴乱,延安几乎人烟断绝。辛丑条约后,各帝国主义利用天主教,进行文化侵略。延安为陕北天主教中心,外国传教士,不啻当时中国政府的太上皇。因此,辛亥以后的十多年,延安,在传统的“孔子”和“天主教”统治之下。1924年冬,由绥德四师,中共领导的反基运动,开始打下了“洋人”“洋教”的威风。
  (三)由1924年到1927年,延安的大革命,由两支力量领导形成。一支为1924年秋绥德四师学生中,中共党团员罗百福、张赓飏、吴鸿藻在中共绥德地委领导下的各种革命活动。一支为1925年,由李子洲为后台,呼震东、田伯英为前台的延安陕西省立第四中学校为中心,其中当然是中共延安特支、延安地委领导的各种革命活动,汇合而成1927年春夏,延安的大革命高潮。四中被封闭,是大革命的结束,土地革命的开始。
  (四)罗百福,四师三班学生。1924年秋加入S·Y,为四师学生参加最早的十人之一。从1924年搞国民会议促成会,反基,“五卅”后援,学联……为活动分子,积极分子人物。1926年夏秋之际,未毕业,随史可轩、李子洲、杨明轩、呼震东等入西安,参加西安的大革命。一直未回陕北,闻抗日战争中在国民党某军队中任团长,被特务暗害,暴亡。1943年,我调查,罗为贺廷俊姑表哥哥。罗与我同岁,生月大。张赓飏、吴鸿藻,与罗同入四师。两人在1925、26年先后入党。1927年春二、三月毕业。回延安,在延安县教育局任局长、视学员。在延安县第一高初小学(完小)任校长、教员。担任延安城内支部书记,城区区委书记。县委委员,书记。1933年前,1932年陕北鼠疫流行病中,张、吴先后病死。按年龄计算,张、吴二人皆给贺廷俊当过小学校长和教员。张、吴与我同班同毕业,他们入党都经过我。1928年后,陕北特委成立,他们又在特委领导下工作数年。(1928年至1932、33年死)估计罗、张、吴对贺廷俊不会毫无影响。而且,延安四中在1925、26、27年春夏,很红,次于四师,比榆中还红,故被封闭。1927年到1935年,延安四中,发生学潮,敌军搜查学校,对延安人不能毫不知觉。1934年起,尤其1935年,红白对战,延安屡受红军打胜仗的影响而城内敌人恐慌。1936年起,延安四中,又到张光远同志手中(中共党员,任校长)。1937年,“双一二”事件后,毛主席,党中央,红军,陕甘宁特区党委,特区政府,八路军留守处,都在延安。党校,马列学院,抗大,陕公,女大……延安成为抗日中心,革命中心。妇孺老幼都知中共。党和革命的影响对延安人,格外深厚。因此,贺廷俊,生长在延安,是“天时”“地利”和“人缘”三者合一的。   (五)贺廷俊住榆林中学,当在1936、35、34年。1937年不知是春天或暑假回来,参加了抗大(?)陕北公学(?)的抗日救亡、革命学习。他在榆林中学,同我三弟赵仰概为先后同学。我弟初中在榆中毕业,高中到绥德师范。他们同学大约在1934年前后。榆中的校长虽反动,学生中党与团的工作,我的关系,1933年、1934年还有。教员,个别党员或同情分子也有。个别叛徒也有。学生中,国民党党员并不多。
  (六)国民党搞三青团是抗战后期,兵源缺乏,蒋经国同陈诚勾结搞的,在1939年之后。陕北、榆林国民党从1930年后,才向井岳秀打主意,1932年才拉井“入党”,井部旅长团长1934年尚未全是“党员”。1934年正月,井部的营长尚非“党员”。青年学生在学校中有三民主义、遗嘱、党义、教材、教员。每周有纪念周(对孙中山)。教课本为南京伪中央教育部所审定之教材。教员中有国民党员(也不占大多数)。学生,初中多在十六岁至十九岁,高中多在二十岁上下。按国民党党章,只能在十八岁以上,成年,才可加入。在未有三青团之前,国民党吸收十六、七岁青年入党的事,没有听到见到。1930年至1935年,北京,国立、私立大学中的大学学生,年在廿岁以上,卅岁左右,加入国民党的,还不到百分之一、二十。不能把国民党看的太多太大。国民党滥吸收党员,在1939年后,也有条件、年龄、职业等限制。国民党坍,也坍在党员太多,控制和领导、照顾不了。上下脱离,甚至相背太甚。
  (六)延安第四中学,从1925年到1935年,培养了不少青年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大多为延属各县学生为多,延安本地人并不太多。绥德、米脂、榆林,立中学后,各县学生不少,本县本地学生占很大数目。四中,只留得姚安吉等三、五人在学校当工友的中共党团员,坚持了1930年到1937年中央、毛主席入延安。
  (七)我调贺廷俊到民族事务工作委员会任秘书时,本来从伊盟回延安的,还有一位延安人,名叫李耀华,同贺廷俊的情况差不多,家中比贺家富有一些,年龄小一点。我原来想要李也来工作。结果,调时,李不来。后闻李退伍回家,当老百姓去了。1935年到1940年,做蒙古工作,最苦。不只同日寇、国民党、蒙奸、汉奸斗,而且衣、食、住、行、用,件件困难,医药缺乏,天灾、人祸,自然灾难很多,风俗、习惯,无一无难。1940年到1946年,在延安,搞民委工作,更无人愿搞,嫌“搞不出名堂”。蒙文,未学,不学,难学,蒙古解放更不知在何年月。尤其调当秘书,做事务工作,要同很落后的不懂汉话而且吸食鸦片的蒙兵蒙官来往招待他们。蒙人都有马骑。延安,人多,粮草困难。干部分大、中、小灶吃饭。蒙人吃饭,不要求中灶、小灶,但要“牛奶”,“肉”,“熟米”,与汉人不相同,而且“肉”要多。每马每日要二升料,十斤草。草要在数十里外运。一般干部,大灶饭,一人一天才斤半小米或一斤小米,而一马一日便须二升。至少一天要十多匹马。料也要从数里、数十里外运来。给高级首长当警卫员,当勤务员,还有不愿意干的,伺候蒙人、回民,“将来落什么结果?”很多人不愿干。都为“今日伺候蒙回民族,他们革命胜利,成功,认不认人,难卜,难定,难保!”“谁干这种傻事?!”
  (八)贺廷俊当省人委秘书长,是由做事务工作,由延安起当交际处长,西安修建人民大厦,招待外宾,招待住交际处的往来干部。一句话,从伺候人,得相信,被提拔的。他经1943年整风。经过解放战争。省人委的修建工作,有他的力。政治上,组织上,由于他做的事务工作出不了领导“首长”,省长、秘书长和机关党委(延安时代,边府党组)的指使范围,他不能有单独的意图或做法。伺候的人,都比他“位”高,“权”大。当然,开会的劳动英雄们,人民代表们,政协代表们,援朝时代的战斗英雄,来西北的国际友人,他认识了很多,招待过很多,在国内外都有不少关系。陕西,政权的性质,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的走资修正主义路线,主要应由省委书记们、省长们负责。我的看法,贺廷俊不能负担责任。他招待任何人的送往迎来及支费,都是经过事先领导布置及事后检查总结的。他只是谨慎勤劳地工作,并无额外享受的。他的开支权也不大。
  (九)据我所知,他的历史、出身,并不复杂。榆林高初中一共才是六年。初中只三年。从十三岁到十九岁,或十六岁到廿二岁。初中也有十五岁到十八岁的。而且,由延安到榆林,是寄宿校内,榆林城内风俗虽腐朽,没有亲友,青年学生还有“校规”约束,也不易胡作非为。抗日日期,延安很繁盛,市面小商小贩极易得利。他家中兄嫂,不大赞成他参加革命工作。工作人员既“穷”又“苦”,家中父母妻子也跟着穷苦。兄嫂表示“父母妻子也养活不了,全要我们负担,能干得个啥?”胡宗南进攻延安,西安解放,全国解放,革命在全国大陆胜利,改造了他兄嫂的思想。1949年以后,再未听到他兄嫂对他再有什么闲言。
  (十)总计起来,他今只50岁上下。1937年至今已三十年。小学六年的校长、教员,为中共党员。家在延安。受大革命及土地革命的影响多。延安是东北军、张学良“双一二”后让给我们中共的。他在榆林上中学最多六年,少才三年。他的榆中同学中最突出的为高凌云。高于复员后任陕水利厅副厅长。也到革命中来了。其他更无论矣。
  估计,他不会也不可能反党反中央反毛主席,不可能是党内、政内的走资路线、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他连一个副厅长的职权也不及。省人委的大权在省委书记兼省长的人手中,在时逸之那样的秘书长手内。各位副省长,政协副主席,各厅厅长的权,都比他大。他实际只是事务工作的秘书长,主要还是交际处长的工作为主。交际处长是他顶戴过许多其他人,别人升之后,因他年久,事熟,才任交际处长的。論实权,他不及地委第一书记、专员及县的第一书记“权”大。名,当然,比厅长也大些,由于交际处给人吃、穿、住、车,供应了别人,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之故。我意应从本质上认他。
  只供参考。他的职位、工作,我是旁观者。
  赵通儒  瓦窑堡
  栏目责编:魏建国
其他文献
2000多年,  你走了多远?  2000多岁,  你是否走得十分辛苦?  2000多个日月,  你是否已身心疲惫?  2000多个春秋,  你心是否还在楚国?  你知道吗?  我是大秦的子民,  你曾经的仇人的后人。  我居住的地方,  名字叫“秦头楚尾”。  而今,  我来到这你捐躯的地方,  凭吊你的遗址,  寻觅你的足迹,  追寻你的灵魂。  我看到了,  你纵身一跃的汨罗水,  已汇入滚
期刊
无声的世界  从人海中抽身  没有一滴水尾随而来  我带着自己的影子  穿过一条又一条街区  太阳走下天空  如同世界走向末日  一座城市的岛屿  在风中摇摆、漂移  夜色围剿记忆,仿佛海水  收复失地,我使劲扔出石子  打捞一片回声和涟漪  看啊,玫瑰在水晶中诞生  夜的发丝透亮,呼吸急促  依稀大海起伏的潮汐  窗户已经打開  在有你的后花园  一尾鱼追逐着另一尾鱼  穿过珊瑚之门  洞 口 
期刊
这条路  从长安到罗马  这条路,追赶八千里的  云和月,以及太阳的下落  一个个马帮和驼队  踏上征途。东风和西风  在柔软的丝绸上碰撞  火花四溅。烧红的蹄铁  夯实陷阱和墓穴  历史的二维码,次第生成  从汉代到今天  这条路,承载两千年的  兴与衰,以及冰凉的碑石  一个个朝代和国家  被边界线纠缠。战争与和平  由此翻来覆去  多次历险的经卷  桑叶般飞舞。长安城  甘做一只吐丝的蚕  
期刊
草原之夜  我们燃起篝火,在某个  深夜的草原。饮酒,歌唱  谈论天上的星星,用一张  牧人达日诺赠予的皮袄  轮流取暖。有那么多善良的动物  在死后,还给我们带来温暖  我亲爱的兄弟,难道你们忘了  那晚的露珠晶莹  却迟迟不肯从草尖滚落  篝火旁围坐着四个灵魂,他们发誓  要做一个完整的人  星光为他们驱散了所有的雾霭  青草,倒映着他们清澈的脸庞  时至今日,我一想起那个夜晚  仍会悲从中来
期刊
张静,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草原》《湖南文学》等。出版散文集《散落的光阴》《以另一种方式抵达》。  1  上初中后,看書和下地干活总很矛盾。比如放学后,打猪草,锄地,拔玉米苗,上化肥,拉大粪等活路,没完没了。可我有时候是借别人的书,有归还期限啊,于是,就躲到婆住的土窑的里间偷着看,代价无非是回去被臭骂一顿,或者屁股上挨几个扫帚疙瘩而已。  土窑的里间比较昏暗
期刊
任大卫的诗  最后一日  我不再渴望转身  在夕阳的余晖里  在午夜梦醒之时  在机车狭小的空间  在某些瞬间,突然到来  像耳语和街道上的鸣笛  像碎玻璃在车轮下爆破  一切节奏被撕裂  像雨和干燥的空气  像那些山川在远处  毫无意义的起伏  我能想象有风吹过  摇摆的干草,那是他的节奏  我看不见的,也就不再相信  整个白天被埋葬  像被击碎的颌骨  直到夜里,直到深夜  直到人和野兽消匿 
期刊
摘要:术后谵妄(POD)是手术之后较为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之一,通常是指患者手术麻醉后数天出现意识、认知、记忆、睡眠以及定向等方面的紊乱症状,谵妄具有可逆性和波动性的特征。相关资料显示,手术后患者出现谵妄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如:精神类药物的服用、营养不良、感染、电解质代谢异常及其他医源性因素。本文就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综述,并探讨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期刊
范怀智,陕西岐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天津文学》《山东文学》《小说界》等。  1、卷阿  阿(wō)和阿(ē),方言无法理清两者的头绪,不论卷(quán)阿(wō)还是卷(quán)阿(ē),指的都是弯弯曲曲的山梁,这弯曲的山梁间,正是周公庙的所在地。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
期刊
带父母观灯     父母老了,老到了  孔老夫子没有定义过的年龄  父亲的老年斑,似一张古地图  而母亲残留的白发  仿佛刚经历过一场风雪的浩劫  他们趔趔趄趄,趔趔趄趄  摇晃在长安街上  小心翼翼,小心翼翼  生怕自己要摔倒  我们一起去看灯会  我的左臂挽着母亲,右手搀着父亲  在人群里艰难地挪步  那些花枝招展的灯,在父母的眼里  恍若隔世,绚丽的灯光  探照在他们脸上、身上  像发现两件
期刊
曹文生,河南杞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等。  山崖记  天高云淡,我站在黄土之巅。  也许,山崖对岸,仍是未知数,所以还是不动的为好。我无冒险精神,也无爬山的耐力,所以喜欢居于一隅。  中秋刚过,“月是故乡明”的路子,显得多余,倒是隔壁的鄜州,还有杜甫的气息,羌村,像一个坐标,扯出“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诗句。  还是居山说山好,入乡随俗的道理,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