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两种检测方法的比对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方法:将198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 A组(0~3岁,n=75)、B组(3~12岁,n=123),分别取咽拭子用PCR法测MP-DNA,取血清用IIFA法测MP-Ig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MP-DNA阳性率48.00%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分别为62.60%、6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与IIF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法; 肺炎支原体抗体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并可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1]。MP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很多,近年来发展的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法均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的优点[2]。为了客观评价这两种方法的异同,本研究对198例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采集咽拭子和血清同时用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MP,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疑似MP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98例,年龄0~12岁,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12岁,n=12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试剂 杭州博日line gene PCR扩增仪,ZEISS型荧光显微镜。PCR法试剂盒由凯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提供;IIFA法检测试剂盒由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提供。
  1.3 方法 用灭菌棉签采集受试者咽部样本用PCR法检测MP-DNA,同时采集患儿静脉全血,常规分离血清后用IIFA 法检测MP-IgM。操作方法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持续剧烈咳嗽;全身症状比胸部体征明显;X射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胸片可见两肺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成似大叶性肺炎改变,肺门阴影增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血沉多增快;应用大环内酯类效果好,其他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无效[3-4]。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P-DNA和MP-IgM检测阳性率比较 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113/198),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94/1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MP-DNA和MP-IgM检测阳性率比较 A组MP-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在无活性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可达2~3周[5]。近几年来,MP感染所致的呼吸道疾病逐年增多,非流行年份占小儿肺炎病因的10%~20%,在流行年份可达30%,并且每隔4~6年发生1次地区性流行[6-8]。学龄儿童及婴幼儿普遍易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等,病程长,易反复,肺外并发症较多见[1]。因其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经验用药易延误病情,增加患儿痛苦和加重经济负担,因此早期诊断对临床的治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用于MP感染早期检测的实验室方法有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MP-DNA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测MP-IgM,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客观指标,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198例患儿,咽拭子PCR法测MP-DNA阳性率57.07%,IIFA法测血清MP-IgM阳性率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是因为血清MP-IgM检测受病程影响较大,MP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发病后约7 d可在血清中检出,3~6周达高峰,之后逐渐消失。PCR技术检测MP-DNA的方法,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新技术,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极微量的核酸片断扩增至数百万个拷贝[11-12],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简便快捷的优点,检测结果不受病程影响,在疾病早期即可检出,从而明确诊断。
  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0~3岁)中咽拭子PCR测MP-D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 MP-IgM的检测(P<0.01)。这是因为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完善,不能对病原体产生正常免疫应答,在MP感染情况下也可不产生MP-IgM抗体或者感染MP后因MP-IgM抗体效价较低不易被检出,导致漏诊。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则受年龄的影响小[13]。本研究中0~3岁患儿MP-IgM阳性率仅25.33%,远低于MP-DNA阳性率48.00%。对此年龄段患儿应首选咽拭子PCR法检测MP–DNA,不仅取样方便,无创伤,且检出率较高。B组(3~12岁)中咽拭子PCR测MP-DNA阳性率62.60%,MP-IgM阳性率60.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方法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如实验室质控不严易出现污染导致假阳性,同时由于目前MP在呼吸道的携带状况尚不明确,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域值可以区分MP在呼吸道的携带与感染,因此仅依据PCR阳性结果进行诊断可能高估MP的感染率[14-15]。相对而言IIFA特异性很高,检测结果阳性基本可以确定为MP感染。   综上所述,PCR法和IIFA法检测MP各有其特点,如能联合应用两种方法用于MP感染的早期检测,不但有利于疾病的诊断,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漏检,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快速可靠的检验依据。
  参考文献
  [1]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4-308.
  [2] Morozumi M,Ito A,Murayama S Y,et al.Assessment of real-time PCR for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pediatric patients[J].Can J Microbiol,2006,52(2):125-129.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8.
  [4]刘群,袁成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7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5):91-92.
  [5]邱细梅,丘海轶,张育娟.深圳市光明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81-82.
  [6]吴晓明,王小燕.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醮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58-59.
  [7]杨春.儿童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和感染状况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55-56.
  [8]石利,杜雪飞,洪镭,等.一起聚集性肺炎疫情病原的快速实验室诊断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90-91.
  [9]柳文菊,汪功文,刘学政,等.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与DNA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63-64.
  [10]王涛.肺炎支原体不同检测方法的比对分析[J].检验医学,2008,23(2):137-141.
  [11] Pitcher D,Chalker V J,Sheppard C,et al.Real-time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respiratory samples with an internal processing control[J].J Med Microbiol,2006,55(2):149-155.
  [12] Nilsson A C,Bj?rkman P,Persson K.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s superior to serology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 reveals a high rate of persistent infection[J].BMC Microbiol,2008,8(1):93.
  [13]方红,杨雪香,陈冬莲.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IgM与DNA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8):1024-1025.
  [14]赵阅,孙红妹.肺炎支原体实验诊断技术现状及发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5):304-308.
  [15] Ursi D,Ieven M,Noordhoek G T,et al.An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for the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respiratory samples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J Microbiol Methods,2003,53(3):289-294.
  (收稿日期:2014-01-13) (本文编辑:欧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评价主动脉阻断后经主动脉根部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主动脉根部注射; 心肌损伤;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体外循环术中,心肌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发生心肌顿抑现象,甚至发生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体外循环下心肌损伤及心肌保护的研究仍是心脏外科的热点。研究表明,葛根素预处理-主动脉阻断前静脉输注葛根素注射液可减轻心肌损伤[1-2]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ICP)的变化,探究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进行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应用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颅内伤情、脑水肿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8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7例再次手术;ICP越高,GCS越低;ICP越高,预后越差,6个月后有6例患者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联合碎石钳碎石治疗,治疗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碎石时间、碎石成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MRF和IPSS评分。结果:结石直径0.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本院老干部患者疾病发病谱的变化,为老干部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思路。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2013年收治入院的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干部患者的疾病构成和病种分布,比较疾病的发病率的变化及疾病谱的变化。结果:老干部患者疾病构成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营养代谢、泌尿系统为主要疾病。结论: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多宣传,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
期刊
【摘要】 目的:对宫颈细胞学诊断TBS(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cervical cytology)分类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ASC)的结局的分析,提高对TBS分类中ASC诊断的认识, 以及ASC及时明确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TCT标本中的1346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AS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行阴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1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3例患者手术后取得满意疗效,置入支架13枚,支架一次性到位12枚,通过调整后到位1枚,放置位置满意;即刻血管造影致密栓塞10例,大部分栓塞2例,不全栓塞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瘫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每周连续5次针刺治疗,治疗组每周穴位埋线1次。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粗大运动量表(GMFM)中的C、D、E区的总分值、肌力和主动足背屈角度进行比较。结果:GMFM量表C、D、E区总得分,初评时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评时
期刊
【摘要】 神经再生作为医学难题之一,其相关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已达细胞分子水平。本文将近些年来与神经再生相关的信号通路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深入认识神经细胞对损伤的应答机制,为不同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积极的理论指导,并为发展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 神经再生; 信号通路; 机制研究; 综述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elated Signaling Pat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寻找围手术期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干预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7月本院普外科住院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术前饮食、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进行胃肠功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小于40岁、缩短术前全流饮食以及手术时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有利于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结论:胃肠功能恢复是腹部术后快速康复的基础,患者年龄等4项观察指标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前瞻性管理在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重症手足口患儿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科治疗的110例重症手足口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前瞻性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96.4%,对照组为8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