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语文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课本,还应该把目光投向生活。我们要本着“从生活来,到生活去”的原则,“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就说说如何学好语文。
  一、关注生活中的标语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只有从课堂走向生活,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课内习得的知识和方法,感受语文的魅力。在休息时间,我们可以多关注生活中的宣传标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寒假期间,正逢我国遭受新冠病毒的袭击,很多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少同学从援助物品的包装上发现了一些用语简洁而含意深刻的标语。
  日本捐赠给我国的物资包装上印有不少让人倍感温暖的句子,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千年前的鉴真东渡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也成为中日友好交流的象征,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岂日无衣,与子同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描写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场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意为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灵感应该来自于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中的:“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这表达的是手足间如同树枝相连,要友爱、共勉、互助的意愿。这些句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很好地传达出中日人民患难与共、共度时艰的真挚情感。相较于简单直白的加油鼓劲,这充满韵味的诗文更多了几分直击人心的柔软与人文气息。
  再看看大街小巷的宣传口号,如“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断”“不图一时热闹,但求平安健康”“抗击疫情,人人有责”等,就显得更加简洁直白,能让普通人时刻谨记。
  有同学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标语:“人√,从,众×”。通过讨论,大家发现这个标语的意思是“外出独行最好,同行要戴口罩,禁止多人聚集”,三个符号三层意思,很特别,很简短,很醒目,很有效。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同学们要在这个大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语文的美。
  二、多参加有趣的活动
  同学们可以定期参加“美文欣赏”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比如,一名同学有次发现一篇名为《卖米》的文章,讲述了一对母子卖米买药的故事,便发动大家一起欣赏、品味。在欣赏的过程中,不少同学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有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作者是来自湖南山区的一个女孩,才14岁。她用稚嫩的肩膀担着一担沉重的大米,走了十几里的崎岖山路,跟妈妈一起到集市上去卖米,为父亲抓药治病。2003年,她不幸患了急性白血病去世。作品获得了北京大学首届原创作品大赛一等奖。作者曲折的经历深深地打动了大家。
  《卖米》这篇文章的特点在于:文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纯朴的情感。虽没有高超技法,但它真实的细节让其依旧不寻常,没有亲身经歷之人很难写出如此逼真的细节。在这些细节中,有两个细节最让同学们难忘:一是米贩子开价一块零八一斤,母亲坚持卖一块一一斤,总共150斤米,也就相差了三块钱;二是回去的路上,琼宝不慎颠出了一些米,母亲的第一反应是回家拿簸箕,为那几粒米来回走七八里路也在所不惜。作者并没有刻意堆积苦难,而是通过细节来展现生活。在欣赏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欣赏能力也在提高。
  三、记录生活中的人、事、物
  同学们想要学好语文,还必须不断地写作,记录生活中的人、事、物。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给本该举国欢庆的时刻笼上了阴霾。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看到众生百态。面对疫情,大家又有怎样的感悟呢?
  同学们可以写一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例如,一名同学在《“疫”动的心》中写道:“夜深,微冷。远处的急诊大楼灯火通明,依稀能看见窗框里那一个个来回奔走的身影……感谢所有的逆行者,感谢那些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勇敢走上抗“疫”一线的人,他们是天底下最可爱的人。春寒料峭,惟愿君安。”
  只要大家做一个有心人,多给自己创造学习语文的机会,多在生活中发现美,就能学好语文,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古代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进行社交的重要媒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笔者就探讨一下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借鉴,让学生更加轻松、快乐地学习古诗词。  一、引导学生诵读诗词,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在古代,学生是在学堂里摇头晃脑地诵读诗词,几千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课堂上的读书声依然悦耳。古诗词具有韵律美,比如,《诗经·
期刊
阅读教学是高中生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老师应积极开展阅读教学,让高中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老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适时地播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和视频,展示图片和资料,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学习知识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各项语文学习能力,让他们的能力均衡发展。所以,学校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还设置了丰富的选修课程,《唐诗宋词选读》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在上选修课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呢?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  一、利用故事导入新课,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的古诗词大都是名家所作,背后往往都有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有序分布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下面,笔者就谈谈开展任务群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开展任务群教学的意义  1.开展任务群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
期刊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外部事物和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借助外物成为了一道难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存在方式单一、不会合理利用外部事物和工具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学会借助外物开展语文教学。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如何借外物开展语文教学,希望能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帮助。  一、借助课外书籍,开阔学生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必须进行学习与传承。开展古诗词教学可以陶冶高中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适时开展比較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就介绍两种开展比较阅读活动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比较阅读题材相同而主题不同的作品  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师可以发现一些古诗词的题材是相同的,而这些有着相
期刊
鲁迅先生的小说常常借助“疤痕”来展示现实生活,揭露社会弊端,如孔乙己的“疤痕”、阿Q的“癞疮疤”、祥林嫂的“伤疤”等,这些“疤痕”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下面,笔者就来谈谈鲁迅小说中的“疤痕”。  一、孔乙己的“伤痕”:封建教育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肉体上残害、精神上毒害的标记  《孔乙己》一文两次提到了孔乙己脸上的“伤痕”。他一出场便是“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这说明他经
期刊
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品三国》节目第一集里讲了一句话,说曹操虽然抢走了关羽的老婆,却也被别人抢走了“空城计”的“发明权”。此言一出,立即招致批评。  这就很有些意思了。既然有这么多人较真,那我也不妨来钻钻牛角尖。当然,我们还得把曹操那个故事再讲一遍。  先看《资治通鉴》怎么说。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和陈宫率一万多人从东缗(故城址在山东
期刊
散文是一种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形式灵活的文学体裁。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学认为散文晦涩难懂,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实际上,这是因为大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下面,笔者就以《故都的秋》为例,介绍阅读散文的两种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结合背景,通读全文  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
期刊
我曾询问一位种植香草的老人:“当一株香草被割伤后,为什么它的伤口会溢出香气呢?”老人說:“因为香草的茎是香的,它的叶也是香的,从伤口溢出来的当然也是香气了。”  当一个善良的人遭受伤害和欺骗时,从他心灵的伤口溢出的依然是善,因为他的本性是善。不管别人怎样对待他,不管他遭遇了多少不公平,他总是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并用发自内心的善带给别人芬芳。  一天,孩子问我:“羊是温顺、善良的动物,但它为什么要长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