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视野下的宋代社会史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是一部考察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内在动力的历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从城市、社会、衣食住行、生命周期、文化教育、宗教信仰、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对南宋末年的临安城及其皇帝、高官、商人、平民的等状况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南宋临安生活百景图。与以往的政治史不同,该书是在区域视野下用社会史视角所写的一部宋代社会史著作。社会史注重普通群众的大众生活,注重多方面、全方位地研究历史。故此,正确理解社会史的含义,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史学研究视角,在区域视野下去全方位的关注政治、经济、文化、阶级、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并将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考察,以探究历史的真相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区域视野 宋代 社会史
  社会史是近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史学研究视角。近代以来,社会史研究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大有占据史学研究主流之趋势,但是有人认为社会史是历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与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思想史等并列,具体来说就是社会行为史、社会生活史、生活方式史等等,这种看法将社会史的含义狭窄化。因此,本文重在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一书。从区域史的视角下去分析谢和耐为什么会选择临安作为研究对象。目前,学界关于这一书的探讨较少,闫婷婷认为这本书开创了史学“小事件,新视野”的研究方法,董敬畏则从日常生活视野和文化视角分别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此,本文将从区域视角下探讨这本书,希望能对此有所补充,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内容概述
  全书共七章,前六章分开论述蒙元入侵前临安地区的城市、社会、四时节令和气象以及百姓们的生命周期、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最后一章总结性的描绘。是作者在用社会史的视角研究历史的具体践行。
  在第一章中选都杭州是作者城市论述的第一个问题,主要探讨为何把都城选在临安,作者从地理位置和行政原因进行了思考。其次从人口的大量集中以及人口大量集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住房问题、火灾与消防、交通与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以及人们的生活乐趣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在第二章社会中,作者首先从变迁的社会这一视角来看待晚宋社会,接着又对不同阶层进行了探究,包括上流社会、商人、普通的百姓和农民。在第三章中作者主要交代了人们的衣食住等三个方面,比较详细的再现人们的生活。第四章中作者考察了晚宋人们从出生到死亡所必须经理的生命周期,从家庭背景、出生、教育与抚养、结婚与妇女地位、以及生病与亡故等方面再现了晚宋人们的生命周期。第五章从节令、历算、节庆与宗教信仰等方面讲述了晚宋人们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以及民族习俗。第六章主要讲述的是晚宋人们的文化生活,首先是城市文化生活、其次是娱乐和文学艺术。最后第七章对整个晚宋社会进行整体性的描绘。七章内容将整个晚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给读者呈现了一遍,不仅包括上层社会中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富商乡绅更包括了社会底层的苦力、小贩、娼妓、农民等的生活图景都再现了一遍,内容非常生动详实,读之让人手不释卷的,是一部典型的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著作。
  二、本书的评价
  全书在题目选择、史料选择、研究视角等方面都有具有独特的创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史研究的视角和典范。
  (一)题目选择
  首先在题目选择上作者可谓匠心独具,作者选取了晚宋时期临安城及其附近地区。从时间上来说这段时间处在蒙古入侵之前,就像作者在导言中说的中国早已经开始了近代化的发展,只不过这一发展被蒙古入侵打断了,我想作者的选题就是基于自己的这一观点之上,作者是宋代史研究的著名学者,自然对中国历史有一个非常清晰明了的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在漫长的历史中由被少数民族入侵过,但从未被少数民族完全征服,直至元代整个中华大地被蒙古人入侵,至此中华文明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继续发展了,纵使元代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汉人,但是因其本身的落后性,对于文化不可能全部继承,我们不能说中华文化从此就断了根基,但也极大减缓了其发展速度。作者选择这样一个时段也就是选择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顶峰阶段,至于选择杭州城,自然是因为其是国都,是国家文化的中心,有着丰富文化资源以及历史记录。这启示我们做历史研究要以小见大,从小的历史事件透视大的时代背景,要有选择性的、代表性的研究历史,这样就能较为全面的认识历史事件。
  (二)史料选择
  其次在史料选择上,作者选取了很多不被人关注的,但是极具史料价值的材料进行研究,主要有《宋史》、《东京梦华录》、《梦梁录》、《夷坚志》、《武林旧事》、《都城纪盛》等,这些材料既由正史、也有一些生活琐记、笔记小说、地方志等。从作者的这些史料选择也可以看出作者很有创意,通过对非正史的仔细研读,将许多正史中没有描述的史事尤其是如今历史研究越来越讲求需要眼光向下,我们可以在这些宋人的笔记中获得更加贴近古人生活的事实描述,来佐证历史在本书中,作者的视角选在南宋的临安城,而南宋的山川景物、市民生活、节日风俗本就大量地出现在当时人们的笔记、志传中由此可以得出,史料的来源可以是多種形式,多种类别,并不是非要局限于正史当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尝试用‘以图证史”和‘以诗证史”等新的方式去研究历史,史学研究的视野会变得越来越宽,历史研究的道路也会越来越长远通过对细节生活的描述揭示出来的大道理,会让我们觉得原来一些耐人寻味的哲理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人间百态中当然,对于类似笔记小说这些史料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全然否定,也不能尽信其中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提取与整合这些史料的能力,从非正史的史料中找到为我们提供充足证明的论据。
  (三)研究视角
  最后作者的研究视角也很独特,从晚宋人们的日常生活着手,涉及到晚宋历史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交通运输、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文化教育、娱乐休闲、城市建设等个个方面,这正是社会史所言研究的内容。社会史就是研究历史上的社会,就像我们当下的社会一样,包含方方面面。作者从一个点出发,将晚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给我们呈现出来,就是让我们全面的了解晚宋社会,当然这也为我们研究其他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研究范式,有小见大,最后形成整体的全面的认识。   三、区域视角
  在导言中,作者就说他本想写一本涉猎更宽的书,但是鉴于中国的面积广、各地区差异又大、历史又特别悠久,所以他不得不对于所研究的领域进行限定,进而选定南宋末年(1227年-1279年)的中国国都地区,尤其以临安城为主。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说到他认为中国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历程,只不过这种历程被蒙古入侵所打断了,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城市中心而且城市商业化也迅速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城市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在谈到第二个选择这一时间地点的原因时作者说到由于这一时期的考古资料极其短缺,但是却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料记录了那一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细节,不仅包括当时人们的生活琐记、轶事汇编、笔记小说、地方志,还有马克波罗的游记。由此可见社会史的研究应该具备以下要素:时间地点的有代表性,可见材料丰富可信。因为历史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十分之广阔,历史材料又十分有限,所以概不可统而言之,只能取具有代表性、史料丰富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对具体的某一时段的某些历史事件月历史人物以及人们的生活进行研究,通过这些勾画出衣服历史图景,以此来透视同时代的其他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阶级、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作为一种新的史学研究视角,是与“政治史”史学视角相似的。甚至包含“政治史”史学视角,在“政治史”史学视角中“政治高于一切”,强调突出政治事件和政治任务,侧重描述帝王将相和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对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赋予政治性解释,或者说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政治史”史学视角,使一些人侧重于制度、事件,而自动忽略了那些对历史发展“无关紧要”的史料。而社会史更多关注民间的和社会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阶级、社会生活等,将以往政治史所忽略的东西重新拾起来,加以研究。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一书中作者从临安城及其附近的城市、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生命周期、文化教育、宗教信仰、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对南宋末年的临安城及其皇帝、高官、商人、平民的等状况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南宋临安生活百景图。
  结语
  总而言之,谢和耐先生把一个有着高度的文化与文明的南宋王朝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情不自禁地认为这种灿烂的文明会持续永恒。然而现实就是如此绚丽精巧的文明会在不久以后彻底毁坏在蒙古人入侵的铁蹄之下然而,我们经过仔细思考不难得出,真正打败南宋的并不是蒙古铁骑,而是南宋王朝自己,蒙古人的入侵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正如译者刘东所说正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即一种以追求‘无压抑境界”为其终极旨归的审美文化,与在审美快感中的‘一晌贪欢”,最终使得南宋王朝的崩溃。谢和耐先生写道:“有关13世纪中国南方之安定繁荣的印象只不过是幻象,在此幻象的背后却是国库之连年悲剧性的空虚,农村之贫困和不满,以及统治阶层内部的党争。这座大厦已是十分脆弱了,只要蛮族用力地推它一把,就会倒塌下来”事实证明,外边的精致优雅并不代表着内部的强壮稳定和拥有极强生命力,要想长久的生存下去,坚实的内部往往比华里的外表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法)谢和耐,刘东译:《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闫婷婷:《史学新视野的开创——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黑龙江史志》2015年第1期。
  [3]董敬畏:《一种日常生活史的视野——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2期。
  [4]董敬畏:《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内在张力——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文化学刊》2011年第去期。
  [5]方美美:《刍议从社会史到區域社会史》,《淮海工学院院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7期。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在小学生所有的学习科目里,是最难学习最难掌握,最难理解的,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且还不健全,所以学习起来就有些吃力,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老师需要更加接近生活实际去讲解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们才可以充分的理解学习的内容,掌握学习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打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尽量多的和学生们接触的日常生活练习起来。  关键词:生活化 小学数学  引言:  为了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在
期刊
摘要:《道德经》为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大思想家老子所著,故又名《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道德经》全书共81章,虽仅五千余言,却因其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的治国理念、“柔弱胜刚强”的处世理念等哲学理念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据称,在被译为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全球著作排行榜中,《道德经》仅次于《圣经》。  关键词:《道德经》;哲学;理念  一、“无为”哲学  老子《道德经》中的“
期刊
摘要: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具有生源复杂的特点,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给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才能在当前信息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有效地创新、改善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工作方法和教学内容,就成为摆在广大中职院校思政教师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鉴于此,本次调查研究,拟通过对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在校学生问卷调查,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查找当前中职思政课中存
期刊
摘要:对于高中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途径有很多,而对高中生进行数学教学中的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之一,只有不断教会高中生在数学方面如何总结方法和规律,培养他们在高中数学中的反思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帮助高中生去解决和掌握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要求每一位高中数学老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重要性;培养途
期刊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知法守法用法等等为主的课程,对于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不过初中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忽略这方面的重点学习,并且一些不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很枯燥,本文就针对于微课在道德与法制中的运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制作;运用  微课是一种新
期刊
摘要:应用数学和经济学本身具有紧密的联系,加强应用数学和经济学的关系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寻找相应的衔接点,从而不断提高经济学原理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关联性,为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探索等提供更多的指导。本文对应用数学和经济学相关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探讨了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应用数学和经济学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探索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数学;经济学;關系;内涵;意义  应用数学是一
期刊
摘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作文批改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批改作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作文批改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也可享受作文教学的轻松和快乐。  关键词: 激发自改兴趣 示范评改 自主修改 互批互改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已逐渐成为共识。就语文学科来说,又是“得作文者得语文”,所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势在必行!培养
期刊
过去,我总以为当班主任只要把班级的学生成绩提高就可以了,然而,在我接受了这个班级,接触到了一些特殊的孩子后,我的班主任理念拓宽了:班主任不仅仅是教学生提高成绩,还应当做一个能给每个学生都带去幸福的人。几年来,我都一直在力求做到。  2014年9月,我通过进城考试,分配到松港中心校。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班里有个叫朱立传的学生非常特殊,他穿的衣服有时大得与他瘦小身材很不相称,有时又短小的捉襟见肘。他基本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成为了各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掌握了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够全方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良好健全人格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理解、高中数学学科素养培养重要分析,提出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分析。旨在帮助精准性提高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策略分
期刊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是一个国家兴业安邦、长久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关键在教师;做好学生的育人工作,关键在思政教师。加强践行高校思政教师“六个方面素养”要求,对提高思政教师综合素养、理论水平、育人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思政教师 六个方面素养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