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我赴日考察,拜访了日本爱媛大学附属高中的校长。访谈约在中午,我提前10分钟到达学校。在会客室等待期间,我听到隔壁校长室传来吸尘器工作的声音。打扫卫生不是在早上吗?正当我纳闷的时候,校长打开日式移动门进来,我这才看清在校长办公室打扫的是两名学生。女生在擦拭座椅,男生正用吸尘器吸尘。
访谈结束时,我向校长表示感谢。校长忙说:“不用谢。刚才隔壁有些嘈杂,学生们正在打扫我的办公室,不好意思。”
“是他们碰坏了您房间里的什么东西吗?”我好奇地问了一句。
“没有,刚刚来办公室打扫的,是我们学校的值日生。”校长解释道,“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清扫教育’,每天午饭后都要抽15分钟的时间进行全校的大扫除,每个班级都排值日表,不仅要打扫自己的教室,还要打扫老师和校长的办公室、操场和洗手间。”
中国的中小学每天有值日生打扫教室,校园会被规划为多个包干区分到每个班级。把教室和包干区打扫干净,为的是得到学校的卫生流动红旗,这是很多班主任教育中国学生打扫教室的理由。而日本的学生居然连洗手间和办公室都要清扫,是不是学校太会使用“免费劳动力”了呢?
“为什么连洗手间都要让学生们打扫呢?家长们不会有意见吗?”我忍不住问道。
校长笑了笑,说:“日本的‘清扫教育’背后有一个理念,就是要让学校里所有的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我们让学生自己打扫学校,甚至是厕所,是有深刻的教育内涵的。”
是什么教育内涵呢?我正想问时,校长看了看手表说:“不好意思,我马上要去上课了,只能跟您聊到这里了。”
走出校长办公室,“清扫教育”的内涵久久盘旋在我的脑海。在后续的行程中,我通过考察和查阅资料,终于对日本“清扫教育”的来源和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
“清扫教育”的起源和社会基础
日本“清扫教育”有两个起源,剑道和佛教。
日本文化中有很多的“道”,比如茶道、花道、剑道、柔道,都非常强调练习场所的清洁。其中对清扫最为重视的,是剑道。剑道认为,做好一般人觉得麻烦的事,就能打败自己的怠慢之心,锻炼心性,进一步体会人生,才能有所成就。
“清扫教育”的第二个起源是佛教。僧侣的修行首先是做让身体出汗的工作,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庭院和房间的打扫;其次是坐禅,诵读经书;第三才是学习。因此,在僧侣的世界里,打扫要比学习更重要。看起来跟人格教育没有关系的“扫除”,被看作是磨练身心的重要修行方式。
剑道教育是武士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日本的平民教育源自日本寺庙里的“寺子屋”。因此,这两个历史渊源让日本的学校继承了清扫的传统。在现代教育中,又对清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日本喜爱清洁的传统文化也给学生家长支持“清扫教育”带来了基础。日本有一个专门关于清扫的非营利组织“使日本变美协会”(事务局位于东京都世田谷区),该协会从1993年自日本岐阜县起步以来,至今已有10万人以上会员,还建立了像“从扫除中学习”等这样的支部,其支部组织遍布了日本及123个国家,甚至扩展到了中国台湾、巴西等地区。
“清扫教育”的相关制度和课程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于1947年颁布《基本教育法》,开始实施9年义务教育。战败后的日本百废待兴,学校不可能利用国民的税金来雇佣专门的保洁人员打扫学校,因此,由学生打扫教室并作为教育内容的制度存续至今。对日本学校教育起纲领性作用的《学习指导要领》把“清扫教育”也作为重要一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己所处的地方,能够知道整理和清扫的办法”。
日本的学校将“清扫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加以开发,而日本清扫用具最大的企业得斯清公司不仅开发了课程,还推出了讲座、工作坊、讲评等培训活动,向教师和学生讲授清扫的知识,其课程内容还被东京都品川区应用到了新教师培训中。
比如富山市市立大广田小学针对“清扫教育”要培养的意志力、创造力和社会性,相对应地开发了四个阶段的课程。准备阶段,教会学生扫帚、抹布、簸箕等清扫工具的使用方法,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清扫知识,比如哪些地方用湿抹布擦更好,有电器插口的地方一定要用干抹布擦防止触电。用扫帚时要把垃圾从一个方向扫到另一个方向,左右晃动是扫不干净的。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鼓励学生把承诺的清扫任务坚持做完。第三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寻找别人没发现的、需要打扫的地方,并思考如何用最好方法将其打扫干净。第四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社会性,通过清扫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相合作的能力。
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已经成为日本教师的共识。因此,日本教师在讲授清扫课程时,一般都是由学生们来讨论工作分配和工作方法,很少有教师会直接指派任务。
在教育的目标上,也因成长阶段而不同。比如小学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养成想清扫、喜欢清扫的意识,教会他们抹布和扫帚等基本清扫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时候,让学生们合作完成扫除,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初中阶段,则通过小组讨论来分配清扫任务、安排清扫的步骤、思考扫除的方法,并通过事后讨论来进行改善。
“清扫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日本学校的清扫教育,简单来讲,有以下几个目的和意义。
第一,清洁学校环境,营造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人舒心和清新,可以更加投入学习。这是“清扫教育”浅层次的教育目的。
第二,学习物品整理,统筹学习生活。在打扫过程中,势必要让学生整理自己的物品。学会物品的分类整理,并学会如何有效安排学习和生活。日本的部分学校,为了让学生学会整理,开发了专门的校本课程,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们学会哪些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培养耐劳精神,锻炼坚强性格。日本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甘愿吃苦的精神,有些学校下雪天还会让孩子们赤膊到操场上做操。而艰苦的清扫活动,也是日常教育中非常重视的,在冬天用冷水擦洗地板,夏天顶着太阳打扫操场。
第四,熟记凡事彻底,习惯万事完美。日本学校让学生打扫厕所,最想教育孩子们的是“彻底”二字。既然打扫了,就要把学校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到,那么每个人天天都要使用的厕所,也是必须打扫的。通过清扫厕所和教师启发,学生们熟记了凡事都要彻底完成,并且习惯了万事都要完美的原则。因此,在日本制作的显示屏,成品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在东亚部分国家,成品率只能达到50%。
第五,获得社会能力,成为合格公民。通过清扫教育,日本的孩子不仅获得了如何将自己身边的环境打扫干净的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会社会参与的能力,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日本学校里“清扫教育”的目的,不止以上几种。但这些目的,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全人”,一个既会学习,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
正如东京学艺大学副校长、日本家政学会会长大竹美登利所说:“如果孩子们感觉是被动清扫的话,就会失去对清扫的兴趣和意欲。所以不应该只把清扫作为普通的指导内容,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教育,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
访谈结束时,我向校长表示感谢。校长忙说:“不用谢。刚才隔壁有些嘈杂,学生们正在打扫我的办公室,不好意思。”
“是他们碰坏了您房间里的什么东西吗?”我好奇地问了一句。
“没有,刚刚来办公室打扫的,是我们学校的值日生。”校长解释道,“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清扫教育’,每天午饭后都要抽15分钟的时间进行全校的大扫除,每个班级都排值日表,不仅要打扫自己的教室,还要打扫老师和校长的办公室、操场和洗手间。”
中国的中小学每天有值日生打扫教室,校园会被规划为多个包干区分到每个班级。把教室和包干区打扫干净,为的是得到学校的卫生流动红旗,这是很多班主任教育中国学生打扫教室的理由。而日本的学生居然连洗手间和办公室都要清扫,是不是学校太会使用“免费劳动力”了呢?
“为什么连洗手间都要让学生们打扫呢?家长们不会有意见吗?”我忍不住问道。
校长笑了笑,说:“日本的‘清扫教育’背后有一个理念,就是要让学校里所有的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我们让学生自己打扫学校,甚至是厕所,是有深刻的教育内涵的。”
是什么教育内涵呢?我正想问时,校长看了看手表说:“不好意思,我马上要去上课了,只能跟您聊到这里了。”
走出校长办公室,“清扫教育”的内涵久久盘旋在我的脑海。在后续的行程中,我通过考察和查阅资料,终于对日本“清扫教育”的来源和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
“清扫教育”的起源和社会基础
日本“清扫教育”有两个起源,剑道和佛教。
日本文化中有很多的“道”,比如茶道、花道、剑道、柔道,都非常强调练习场所的清洁。其中对清扫最为重视的,是剑道。剑道认为,做好一般人觉得麻烦的事,就能打败自己的怠慢之心,锻炼心性,进一步体会人生,才能有所成就。
“清扫教育”的第二个起源是佛教。僧侣的修行首先是做让身体出汗的工作,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庭院和房间的打扫;其次是坐禅,诵读经书;第三才是学习。因此,在僧侣的世界里,打扫要比学习更重要。看起来跟人格教育没有关系的“扫除”,被看作是磨练身心的重要修行方式。
剑道教育是武士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日本的平民教育源自日本寺庙里的“寺子屋”。因此,这两个历史渊源让日本的学校继承了清扫的传统。在现代教育中,又对清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日本喜爱清洁的传统文化也给学生家长支持“清扫教育”带来了基础。日本有一个专门关于清扫的非营利组织“使日本变美协会”(事务局位于东京都世田谷区),该协会从1993年自日本岐阜县起步以来,至今已有10万人以上会员,还建立了像“从扫除中学习”等这样的支部,其支部组织遍布了日本及123个国家,甚至扩展到了中国台湾、巴西等地区。
“清扫教育”的相关制度和课程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于1947年颁布《基本教育法》,开始实施9年义务教育。战败后的日本百废待兴,学校不可能利用国民的税金来雇佣专门的保洁人员打扫学校,因此,由学生打扫教室并作为教育内容的制度存续至今。对日本学校教育起纲领性作用的《学习指导要领》把“清扫教育”也作为重要一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己所处的地方,能够知道整理和清扫的办法”。
日本的学校将“清扫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加以开发,而日本清扫用具最大的企业得斯清公司不仅开发了课程,还推出了讲座、工作坊、讲评等培训活动,向教师和学生讲授清扫的知识,其课程内容还被东京都品川区应用到了新教师培训中。
比如富山市市立大广田小学针对“清扫教育”要培养的意志力、创造力和社会性,相对应地开发了四个阶段的课程。准备阶段,教会学生扫帚、抹布、簸箕等清扫工具的使用方法,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清扫知识,比如哪些地方用湿抹布擦更好,有电器插口的地方一定要用干抹布擦防止触电。用扫帚时要把垃圾从一个方向扫到另一个方向,左右晃动是扫不干净的。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鼓励学生把承诺的清扫任务坚持做完。第三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寻找别人没发现的、需要打扫的地方,并思考如何用最好方法将其打扫干净。第四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社会性,通过清扫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相合作的能力。
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已经成为日本教师的共识。因此,日本教师在讲授清扫课程时,一般都是由学生们来讨论工作分配和工作方法,很少有教师会直接指派任务。
在教育的目标上,也因成长阶段而不同。比如小学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养成想清扫、喜欢清扫的意识,教会他们抹布和扫帚等基本清扫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时候,让学生们合作完成扫除,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初中阶段,则通过小组讨论来分配清扫任务、安排清扫的步骤、思考扫除的方法,并通过事后讨论来进行改善。
“清扫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日本学校的清扫教育,简单来讲,有以下几个目的和意义。
第一,清洁学校环境,营造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人舒心和清新,可以更加投入学习。这是“清扫教育”浅层次的教育目的。
第二,学习物品整理,统筹学习生活。在打扫过程中,势必要让学生整理自己的物品。学会物品的分类整理,并学会如何有效安排学习和生活。日本的部分学校,为了让学生学会整理,开发了专门的校本课程,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们学会哪些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培养耐劳精神,锻炼坚强性格。日本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甘愿吃苦的精神,有些学校下雪天还会让孩子们赤膊到操场上做操。而艰苦的清扫活动,也是日常教育中非常重视的,在冬天用冷水擦洗地板,夏天顶着太阳打扫操场。
第四,熟记凡事彻底,习惯万事完美。日本学校让学生打扫厕所,最想教育孩子们的是“彻底”二字。既然打扫了,就要把学校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到,那么每个人天天都要使用的厕所,也是必须打扫的。通过清扫厕所和教师启发,学生们熟记了凡事都要彻底完成,并且习惯了万事都要完美的原则。因此,在日本制作的显示屏,成品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在东亚部分国家,成品率只能达到50%。
第五,获得社会能力,成为合格公民。通过清扫教育,日本的孩子不仅获得了如何将自己身边的环境打扫干净的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会社会参与的能力,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日本学校里“清扫教育”的目的,不止以上几种。但这些目的,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全人”,一个既会学习,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
正如东京学艺大学副校长、日本家政学会会长大竹美登利所说:“如果孩子们感觉是被动清扫的话,就会失去对清扫的兴趣和意欲。所以不应该只把清扫作为普通的指导内容,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教育,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