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z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其探究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善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素质教育虽然推行了许多年,但当前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仍不鲜见。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依然是常见的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成了断翅的蝴蝶,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放下架子,尊重学生,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自觉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二册《读伊索寓言》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钱钟书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你们是否也这样认为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我不同意作者这种说法,按作者这样说社会不是太可怕了吗,我们不是从小就要学得很狡猾吗?”我立即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同学自读课文,通过文中的词句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气氛异常活跃,经过热烈讨论,师生达到共识,我感到只要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就能实现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目标。
  二、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
  在课堂中,我们很多老师担心教学时间不够,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留时间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做很明显的提示。试想,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闪光呢?实际情况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作答,表面气氛活跃,实际上是“穿新鞋走老路”,又走进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如教学《鸿门宴》,我在总结课文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在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认为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你赞同哪种观点呢?。我没有立即让学生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组合,然后思考、讨论,最后分别请正反方派出代表进行辩论,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后来有同学这样说道: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得慷慨豪爽。他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暴烈急躁又优柔寡断;既有“妇人之仁”,更不乏“君子之度”。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这是探究学习的基础。
  三、给学生宽裕的自主探究空间
  从生疑到释疑是学生学有长进的历程。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还必须给学生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如教《我若为王》一课,我让学生读课题。再提问:“同学们,假若让你为王,你将怎样?”这一问题刚提出,学生的思维像开了闸的洪水,纷纷各抒己见。学生有了读和问的权利,有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主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这样变教师展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小组交流,然后推选一位同学归纳小组同学的发言,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本组交流获得好评,小组成员全力以赴,群策群力。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保证自主探究的时间,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只能盡量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英语,现在我结合我的实际教学,谈谈听说教学的情景化运用  【关键词】听说 情景化 趣味性 语言运用    听说练习可配合一定的情景,在学生听说的同时提供表示内容的形象,努力创设学英语的氛围,会降低难度,并使教学情景化,增加趣味性。  以下是我在听说教学中所采取的几项教学情景化的做法:  一、听说与图画结合 
【摘要】要搞好自主性学习首先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其次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包括:对比法、归纳总结法、联想法、交流一互动法、交际法,并指导学生作好课堂笔记。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育观念;学法指导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进行探讨,包括: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参与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突出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概念。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    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使用应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师教学的特点,本着“适应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原则来选择。我们认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应该以引导学生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21世纪的人才。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及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育要“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并提出“初中数学中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考试的改革和创新、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当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索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近几年数学教育工作
一次六年级的习作课堂上,当我们与孩子们交流自己成长中的烦恼时,学生们畅所欲言。有一个学生说她的烦恼来自于同学们的言论,就是大家都说她太“宅”。由于我不太了解什么叫做“宅”,就立即在课堂上让她谈谈。  她说,老师,这个你都不知道呀?“宅”就是呆在家里不出去,依赖网络生活的意思。  我说,呵呵,这有什么好烦的呢?  她在习作中这样写道:“偶可不想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宅女’,在网上,偶也总是‘潜水’,‘人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灵活的教学形式,采用多种诱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情景教学的适当使用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注重学生交际意念和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 学习兴趣 培养 拓展  对于农村中学的英语老师来说,教学中遇到的一个大难题就是学生对英语这门新学科的感知和认识不清楚,以致于学习兴趣往往
高中地理学科被公认为是文科中的“物理”,往往因其难度而打击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作为“副科”也很难引起家长及学生的重视,特别是高一大部分学生往往以通过会考为目的,很少会在课外花时间去研究地理、学习地理。因而,如何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扎实地掌握地理知识,解决绝大部分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学科能力,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有效的课堂学习,应是地理教师所追
名师是指名望高的教师、师傅。目前大多指教育领域公认的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学者、教师。我在本文中所说的“名师”其实可以分为多种:第一种名师是依靠精神传承、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如孔子、孟子、叶圣陶、陶行知……我们可以称之为教育家;第二种是江南江北的执教过几节优质课打拼或包装出来的名师;还有一种是一些教育机构从众多德才兼备的教师中评选出来的榜样型名师。后两种名师是当今最多的。  《小学语文教师》2011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理解和运用其实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解中强化运用,运用中提升理解,就这样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使语文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可见,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把教材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是敲开习作之门的关键。  一.精彩片段,仿一仿。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