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崛起及对美国影响

来源 :金融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34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面临来自国内外的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面临的挑战及中国崛起对美国的影响。本部分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方向及中国经济崛起对美国的挑战。
  关键词:中国;美国;改革;结构调整;挑战
  Abstract:Currently,China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second only to US. However,it is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economic rise,challenges it faces and its influence on US. This section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with China’s economic rise,direction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the challenges China’s economic rise poses to US.
  Key Words:China,US,reform,structural adjustment,challenges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11-0044-04
  收稿日期:2013-10-15
  本文是美国国会研究署于2013年7月发表的报告。
  作者简介:作者为美国经济学家韦恩·莫里森(Wayne M. Morrison),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亚洲贸易;译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王宇博士;因为本文篇幅较长,分三次将译文刊出,本期为译文的第三部分。
  六、中国经济面临挑战
  经济学家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不过,中国政府必须加快改革开放,否则,经济增长进程可能中断。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导致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比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商品出口、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不公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还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并且,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不考虑成本的做法导致宏观经济失衡。
  (一)中国还未真正走向市场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4年,但是,在许多领域中,中国政府并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政府依然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1. 产业政策和国有企业。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产业政策最积极的使用者。”据估计,中国国有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不包括农业)。近年来,尽管国有企业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它们在许多领域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包括石油和矿业、通讯、公用事业、运输等。在中国500家最大的工业制造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到50%;在中国服务领域最大的50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到61%。到2008年,中国仍然有15.4万家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1%,却拥有制造业和服务业资产价值的30%以上。在2011年全球财富500强名单中,有58家中国企业,其中54家是政府控股。据世界银行估计,有1/4以上的中国国有企业存在亏损。
  2. 银行系统。中国的银行系统主要由中央政府控制,以保障资金流入到政府需要发展的产业。国有企业可以得到银行的信贷优惠,而私人企业常常必须支付较高的利率。据估计,2009年,发放给中国国有企业的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的85%(1.4万亿美元)。中国政府曾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使其低于通胀率,以维持国有企业较低的资金成本。一些国有企业通常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此外,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向商业银行大量借款,也有可能推升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国银行系统的最大弱点之一就是金融机构无法根据市场原则来发放贷款和配置资金。
  3. 人民币汇率。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国政府大规模购买美元。尽管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0%左右,但仍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产品便宜,进口产品昂贵。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目标,中国政府不得不通过扩大货币供应购买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央行关于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国的产业政策人为降低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如资金、水、土地和能源),使之低于市场水平,限制了市场竞争,导致产能过剩和市场机制扭曲。这样的政策也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其他领域,包括服务领域。
  (二)中国经济的“不平衡”
  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将经济快速增长放在首位。相关数据表明,在过去34年中,虽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但中国的家庭似乎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还造成了许多其他问题,可能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
  1. 过度依靠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从2001年至2008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净出口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60%以上(1990—2000年为40%),远远高于7国集团(16%)、欧元区(30%)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35%)。与其他较大的经济体相比,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其重要性也不断上升。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25%上升到了2012年的45%(见图14)。与其他较大的经济体相比,中国私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低,2012年,私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48.8%下降到36.3%(2011年为35.4%)。此外,在过去10年中,中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从2000年的48.8%下降到2012年的46.8%(见图15)。2012年,中国总储蓄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5%(2011年为49.2%),与其他较大的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比重最高。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造成私人消费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金融政策;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由于限制资本出口,中国家庭将其大部分储蓄放在国内银行。在政府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的情况下,存款利率通常低于通胀率,结果是降低了家庭收入,将财富从家庭部门转移到企业部门,影响了家庭消费。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中国家庭将大部分收入用于储蓄。据估计,2009年,城市家庭相对于其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储蓄率从1995年的18%上升到29%。企业也是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贡献者。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支付年息,保留其大部分收入所得。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要求中国国有企业支付年息,将会扩大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
  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00—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不过,2012年,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私人消费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大贡献者(见图16)。
  2. 环境污染。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其中,大多数为能源密集型高污染工业,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的报告,在世界上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根据中国政府2006年的评估,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中国政府每年花费2260亿美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一些经济学家预测,到203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翻一番。虽然如此,中央政府常常会发现很难促使地方政府遵守环境法,尤其是当这些官员觉得这么做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冲击时。
  七、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
  2007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中国经济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所谓不稳定,就是投资增长率过高,信贷投放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大,外贸和国际收支失衡。所谓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所谓不协调,就是一二三产业不协调,投资与消费之间不协调,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商品出口。所谓不可持续,就是我们还没能很好地解决节能降耗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在第11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和第12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中国政府都强调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将目前由投资和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转变为由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带动的经济增长。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深化经济改革。
  1996年,中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将中国从技术制造中心转变为创新中心,到2050年,将中国建设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头羊。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描述的那样,中国正在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努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提出了关于2020年“自主创新、优选领域交替前进、促使发展和领导未来”的定量目标:科技进步将为中国经济贡献出60%或更多;国家对外国技术的依赖降低到30%以下(目前为50%);研发经费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2005年为1.3%)。研发优先领域包括航天项目、航空航天发展和制造、可再生能源、计算机科学和生命科学。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中国必须以结构调整、改变增长模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为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建立一个创新型国家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选择”。
  八、中国经济崛起及其对美国的挑战
  目前中国面临着一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可能对美国经济构成挑战。一是中国是否有责任维护国际贸易体系。现行国际贸易体系对中国的经济崛起功不可没。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维护国际贸易体系秩序。二是中国是否应当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应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国内居民消费,并允许人民币汇率升值,以进口更多商品。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其他国家经济复苏,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取消贸易壁垒有利于更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不过,一些经济学家担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可能出现更多的政府干预,比如,出口补贴、贸易壁垒和投资限制等等。这些可能会对美国企业和就业产生较大影响。的确是这样,如果中国不能实现再平衡,就有可能增加与其贸易伙伴国家之间的紧张状态。近年来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再平衡,比如,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7年10.1%的峰值降低到2012年的2.3%(见图17)。2012年,中国私人消费首次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大贡献者。不过,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滞销,而不是中国政策的变化。
  关于如何处理目前中国经济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崛起对美国的挑战,理论界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一些经济学家将中国视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贸易体系的潜在威胁,提出要利用各种论坛来批评中国的经济政策,包括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来解决中国的不公平贸易政策问题,还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要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以强迫中国“遵守游戏规则”。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实力不断强大,中国正在大步走上国际舞台,就国际经济合作、全球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与国际社会进行讨论。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以及如何解决与美国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
  中美关系正处在快速的发展变化中,本文将通过以下提问来结束讨论。美国能够通过“温和外交”或公开交锋来改变中国的行为吗?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而减弱吗?新一届中国领导人是否会继续推进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呢?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GX)
其他文献
摘 要:借助突变点检验和数据生成结构分析等方法,本文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差数据在2011年发生突变,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出现转折性变化所致。而在研究期内,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利差则日渐缩减。分析表明:经济因素是利差变化的主导因素;大银行利差对经济发展指标较为灵敏;中小银行利差持续收窄;不同规模的银行利差有趋同的态势。我国实施价格型调控的基础已经具备,应继续进行利率市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Z市担保圈的大量调查材料为基础,从四个圈层逐步剖析了担保圈的生成与演变。研究认为:由于“柠檬市场”效应、道德风险、市场失灵等现象存在,造成了担保关系实质上的无效性。对此,本文从政府、银行、企业、监管等多方面入手,提出化解区域性、系统性担保圈风险的新途径。  关键词:“柠檬市场”效应;市场失灵;担保圈风险;担保无效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
期刊
一、山东省农村支付服务风险管理主要做法  2012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全覆盖,由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所主导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已经实现预期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对农村支付服务的风险管理是确保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在这方面,山东省的基本做法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鼓励创新与严控风险相协调,确保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创新  在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吉林省2006—2011年五大产业的产业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引入脱钩偏离度概念对其中的四大产业与基准产业的脱钩状态进行了偏离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五大产业的产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较为乐观,尤其以第一产业最为理想,各产业处于“脱钩四阶段”的后两个阶段;四大产业中与第一产业的脱钩偏离度大小依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工业,批发、零售、
期刊
摘 要:在现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土地及依附于其上的各类生产要素不具有充分交易的条件,进而因缺乏合格的交易客体而使农村金融交易呈现非对称状态。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立足于满足枣庄流转土地和寿光蔬菜订单的需求,在谋求对称农村金融交易主体上寻求突破,较好顺应了农村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主流趋势,对破解农村金融交易困境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信贷;对称性交易;土地流转;订单融资  Abstract: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了最近10年东南亚国家的汇率政策和汇率变动趋势,并且估算了东南亚国家货币篮子中的主要货币的权重。结果显示,在东南亚国家的汇率政策调整中,人民币已经变得比美元更加重要。这主要是由东南亚国家自身的偏好决定的,而其偏好则取决于国内政治经济关系及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东南亚;汇率;偏好;实力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1
期刊
摘 要:本轮美国经济衰退被认为是自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衰退后就业复苏迟缓,就业远未回到正常水平。建筑业就业改善迟缓拖累了整体就业复苏。尽管美国就业市场面临重大挑战,但就业增长疲弱的主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这意味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就业问题。美联储的复苏政策是以刺激就业增长为导向的,在中短期通货膨胀预期低于长期目标值的情况下,美联储采取了较为激进的非常规政策以刺激就业增长。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2012年底这一时间段,以山东经济转型和银行业发展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探讨银行业对经济转型的推动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探索银行业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转型的有效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转型;银行业;政策效果;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12-0074-05  一、引
期刊
摘 要: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传统的融资变现渠道是分散型的零售交易模式。某银行设计应用票据池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将点状随机的市场交易纳入理性预期统筹的范围,通过“池化”市场存量票据,打包质押,开展信贷融资业务。这种新模式创造并利用了“集约担保”与“或有担保”的理念,灵活桥接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实现了信贷市场营销关系的渠道化创新。  关键词:票据市场;集约质押;或有担保;效率激励  中图分类号:F830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汇改后中国对6个主要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确导致了中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但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并不是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唯一变量,中国的实际收入增加也会导致我国贸易收支恶化,中国实际GDP上升1%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减少0.0835%;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的增加则会改善我国贸易收支,贸易伙伴国GDP上升1%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增加0.138%。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