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浅论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n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
  
  第一、教师转变职能,课堂交给学生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教师自身的职能。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只要满足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了要满足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
  
  第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新课标新教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第三、民主兴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第四、教授方法。授之以渔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前提的。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突出表现出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甚至让学生走出政治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选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其他文献
一、有效教学的意蕴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而有效教学是一条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指: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
期刊
任何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对教育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根本无法苛求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差生,千万不要责备他们,应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和鼓励,多了解他们的一些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对他们进行施教,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尽量的发挥他们的长处,给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谈一下本人的一点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管理工程系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系统性特点和其所开设的商务谈判在课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提出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模拟谈判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即利用各种渠道训练学生在概括、判断、分析、综合、推理和比较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商务谈判;案例;模拟;实践    商务谈判是一门综合学科,也是近些年新兴的学科,属于财经和管理类范畴,商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逐步改变了以教师、课堂或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一、给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不可能是自觉行为,也不可能是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下面,笔者谈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和建议。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是一个合作探研,纵向发展的过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
期刊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因此,教师要对自己已有的做法、观点重新审视,及时调整。    一、素质教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活动课应把活动的自主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活动课给予学生自主,学生各自的喜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喜欢运动的运动,喜欢比赛的比赛,喜欢欣赏的可观赏比赛,喜欢散步的可以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师生关系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速度;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所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的理想。那么,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爱洒向学生,用爱浇灌;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一、
期刊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工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姆霍林基有句名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加强教师的语言训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教学语言的思想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为实现
期刊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罗杰斯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