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放我心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80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作文是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应如何开展想象作文教学呢?这个问题颇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尝试和探究。
  
  一、与课本相结合,务求创新
  
  想象离不开阅读。借助课本,把想象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是想象作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我们应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充分阅读的过程中去感悟人生,放飞思想。读了林嗣环的《口技》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则可以抽出时间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想象。学生听到的也许是铁骑兵突出抑或惊涛拍岸,也许是长河落日抑或梧桐细雨,也许是间关莺语抑或幽咽泉流,反正学生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把想象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稍事加工,就会是一篇佳作。读了冰心的《谈生命》或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不妨让学生发挥想象,给一个因事业受挫而正想跳楼自杀者写一封信,通过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规劝他应该如何敬畏生命,善待自己。这样的想象作文,学生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有了一定量的情感储备、知识储备以及技能储备,所以动起笔来往往言之有物,得心应手。
  一般说来,想象和阅读有三种结合方式:一谓“联想阅读”,就是由阅读感知的某一事物回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譬如,就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写篇《生命畅想曲》,畅谈对于生命、对于人生的看法和感受,这是一种联想。二谓“假想阅读”,即创设一个假定的条件从而重新安排课文中事物的命运和结局。比如:学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不妨来个逆向思维训练,指导学生写篇《于勒荣归记》,假想一下于勒腰缠万贯衣锦还乡,“我”的势利父母竭尽谄媚巴结的情形。这种换位假想极易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三谓“推想阅读”,即根据文本中提供的信息推想出事物发展的起因、经过或者结果。如读了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引导学生推想出最后一片不凋的叶子的来历,想象老贝尔门为了挽救病危的琼西,深夜在凄风苦雨中画树叶的动人一幕。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要在“新”字上做文章。要鼓励学生克服思想惰性,打破思维定势,写出新意。记得沈复的《幼时记趣》有这样一句话:“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他的想象很新奇。古今中外,有几人把蚊子想象成白鹤呢?不附和前人,独树一帜,这就是有新意。有一篇以“克隆”为话题的文章《恐龙再生》,学生想象自己成为一名著名的生物学家,从曾经咬伤过恐龙的巨蟒的化石中,提取出恐龙的DNA,并且利用克隆技术让远古时代就已绝灭的恐龙获得新生。这些新奇大胆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蕴藏着强烈的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理当极力鼓励和标榜。
  
  二、在形式上灵活,务求激趣
  
  想象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灵活运用,尽可能地创造时机、创造意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他们动手动脑出灵感。只要我们引导得法,就不怕学生写不好想象作文。
  记得在一次作文教学观摩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A、B、C等26个英文字母,正当学生为语文课改讲英语而感到诧异时,教师一番非常煽情的开场白诱发了学生的兴奋点:“大家请看,字母A就好像我国神舟六号飞船,它正以横空腾飞的雄姿向奥妙无穷的太空进军!再看字母B,从同一起点到同一终点,有的人由于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而走了捷径,有的人却因为方法不当走了许多弯路,从中我们不难悟出这样的人生哲理——读书光靠埋头苦学还不够,还应该讲究方法。再来看字母C,你或许会联想到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名句吧,还会想到苏东坡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还有毛泽东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同学们,你们能否按这样的思路给每个字母写一句话呢?”
  这样的作文教学新颖独特,三个例句精妙无比,将学生带进“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意境中去,令他们不得不入其彀中啊!在学生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中,一堂题为“26个字母的联想”想象作文课正以竞赛的形式盎然开展起来了!
  再看这一则半命题作文《假如我是_________(齐天大圣、哪吒、林冲、成龙、家长、市长……)》,学生一看就会来劲,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浮想联翩,文思涌动。这是因为生活中每个人总是在不同的场合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总有人不满于自己现有的角色,而想去尝试别人的角色。这些角色有些是自己喜欢的,有些是自己向往的,也有些则是自己讨厌并希望改变的。学生的情形往往就是这样,你让他们写这样的文章,他们自然是正中下怀,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两例分别属于想象作文最常见的训练形式:符号想象和换位想象。此外,还有童话想象、观察想象、推理想象、语词想象、配图想象、音乐想象等形式,这里恕不赘述。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喜欢做,并且有常做常新的感觉,就应该在训练形式的新颖性和多样化上下工夫。
  
  三、给表达以自由,务求放胆
  
  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关键是要让学生打开思路,放胆去想象,而不宜讲太多规矩,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而使学生邯郸学步似的,不会写文章了。
  首先,从选材的角度看,应让学生自由选材,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学生选材的广泛程度和命题的丰富多彩会令我们耳目一新:《乘着UFO旅行去》《寻找外星人》《月球聚会》《八戒历险记》《对话楚霸王》《假如我是校长》……林林总总的题材,只要我们想象得到的,都不会从学生的笔端溜过。广阔的题材,琳琅满目的标题,闪现着强烈的现代科技意识、自主精神和个性化色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风貌。
  在命题上,切不可越俎代庖,生拉硬拽塞给学生一个题目了事。比如前文提及的,读《最后一片叶子》让学生推想最后一片不凋叶子的来历进行想象作文时,文题可以是《最后一片叶子的诞生》《在凄风苦雨夜》《老贝尔门的杰作》等等,这些题目不应由教师和盘托出,而是在教师启发、点拨下,学生参与讨论,自主拟出,自主选定,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再看表达形式。在思想的风筝自由放飞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说的话以文字形式恰当地表达出来,是想象作文形成的标志。我们应该激励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童话、故事、传奇、历险记、科幻小品、课本剧、书信等等文体都可以,但求表达具体生动,语言有个性,敢于自出心裁,异想天开。这样做免除了许多写作形式上的条条框框,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一吐为快,甚至下笔千言,妙语连珠。
  当然,想象作文并非不要生活。要让学生懂得:不管你的想象多么新颖,多么奇特,它都必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做到立足生活,合乎情理。
  驾一根魔棒环宇观光,乘一枚彩贝海底探宝;钻进历史的隧道与先哲对话,飞临未
  来的星空和梦想约会……借得想象的东风,让学生心灵的风筝自由放飞吧!
其他文献
白日沦西河,素月岀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知,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陶渊明《杂诗》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竹
期刊
《蜀相》是杜甫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安史之乱以后,公元759年,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抵达成都,在当地朋友的资助下,在浣西沙的西边,盖了几间茅屋,暂时得以歇脚。就在草草安顿的余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一座诸葛武侯祠堂瞻仰凭吊。四川原是古代蜀国的地方,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史称蜀汉,而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所以人们称他为蜀相。《蜀相》是诗人初谒武侯祠时
期刊
传统观点认为,害死祥林嫂的罪魁祸首是四条封建绳索,即政权、神权、族权、夫权。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认为,不管哪个时代的妇女,如果没有独立的经济权,那么往往难以逃脱被歧视被抛弃被扼杀的命运。在《祝福》的讨论教学中,我们分析课文中有关金钱的五次描写,不难发现,勒死祥林嫂的四条绳索上条条都刻有深深的金钱烙印。我认为,祥林嫂是被四条封建绳索完全剥夺了经济权以后才导致惨死的。生活在旧中国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妇
期刊
《神奇的极光》《空间和时间的旅行》是收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二版)第一单元的两篇自读课文。虽然是两篇旧课文,但金龙老师对这两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却时时处处体现着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尤其是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方面,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很好的思路。今不揣冒昧,试作点评如下。    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第三部分“
期刊
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食物》之节选),是一篇独具审美意蕴的优秀散文,其“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引导学生品味和鉴赏散文语言,充分开掘散文教学的审美意义,在新课程理念下,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1},实现语文教学人文回归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理解《端午的鸭蛋》的语言艺术之美?如何深层诠释“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呢?鉴于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对本文语言的粗疏概
期刊
郁达夫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曾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怀着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说到朱自清散文的“文字之美”,《荷塘月色》堪称典范。每次仔细品味,不难发现,这篇文章中的“渐渐”“田田”“亭亭”“粒粒”“缕缕”“脉脉”“静静”“翁蓊郁郁”“迷迷糊糊”“曲曲折折”“远远近近”“隐隐约约”等等许多叠词,
期刊
元人小令是元代散曲的一体,时称“叶儿”。它是有别于散曲另一体——套曲而言的。近四千首现存元人小令中,有一部分系“无名氏”所作。这些无名氏作者有的可能是些艺人,有的可能是不愿写其姓名,他们不少都处于社会的下层。我们觉得这些无名氏作品,反映社会更直接、更真实,更具有民间小令那种直率、爽朗、朴直自然的风格,因而更有价值。本文拟就其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方面略抒浅见。    一    同署明姓氏的及其他元人小
期刊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的转变,成就了田园诗人陶渊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艺术关系的深化,更赋予了他的田园诗以物我交融的意境和平淡醇美的风格。而诗人的纯正心地,贵真秉性和出语的自然,使得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景与意会、物我合一的境界。而更深层中,陶诗还蕴含着深邃质朴的哲理,其《饮酒·其五》最能说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期刊
读过戴望舒的《雨巷》的读者,一定会被诗中弥漫的凄清、惆怅情调所感染。抒情男主人公“我”撑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和着雨中愁肠百结的丁香花,实在是一首“雨的哀曲”。  要探讨这种忧伤缘何而来,首先可以来考察作者戴望舒的个人遭际。雨巷创作的那一年——1927年,戴望舒被反动派通缉,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另外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施蛰存家。这期间他爱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雨巷》可能就源于作者的这段感情际遇
期刊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一些提到了他的故乡,所谓S城者也是,有的作品似乎是专门为故乡而写的,如著名的《故乡》。鲁迅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是一种交织着伤感的怀恋和惆怅的离弃的近乎矛盾的心情。因为故乡毕竟是他童年记忆中的一个乐园,虽然儿时的幻梦很快就因家道破落而失落,但回忆起来总还是有那么一点淡淡的哀伤与留恋。不过,在鲁迅的内心深处,温情的回忆却无法最终使他忘却故乡所加给他的打击和耻辱,特别是他所深刻记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