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如何在诵读训练中启蒙语感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zzf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和2017年“部编本”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的出版使用,意味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又上了一个台阶。其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更加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儿童天性的保护,重视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阅读加强了课内外沟通,倡导自主、鼓励创新,致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语感,怎样从儿童阶段启蒙?本文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以新教材为依托,重树低年级语文教学理念,从低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出发,就诵读中启蒙语感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积累了阶段性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在诵读训练中启蒙语感要做到“趣、美、巧、实”,并阐述了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诵读;启蒙;語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195-02
  语感是言语到思想意念的逻辑转换能力。语感通常表现在具备通过言语表层意义理解言语深层意义的能力。低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起步阶段,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通过有意识的语感训练活动,可以促进儿童形成更自觉更高效的语感。诵读字面解释为:熟读、背诵。关于“诵”,孔颖达《周礼.大司乐》疏曰:“以声节之曰诵”。所谓‘以声节之’,即有节制地念出字词之间的抑扬声调和徐缓节奏[1]。诵读就内容而言,用于指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和文言文等特殊文本的阅读,其目的、功能侧重于感悟、体验。诵读可以让阅读者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诵读的过程就是把文字作品具体化为生动的言语,这个物质形式即是由诵读者所表现出来的文本声音形态,它是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能实现文本言语情味的整合体[2]。
  小学低年级(6、7岁)是入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学生刚踏进校门接受系统的学习,对新生活充满好奇,对教师亲近且善于模仿,这时正是培养语感的黄金时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中也提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文深入贯彻新课标要求,结合部编教材的使用教学实践,就低年级学生在诵读训练中启蒙语感做了深入探索。通过大量尝试与思考,总结出低年级学生在诵读训练中,切实有效达到启蒙语感的效果,应遵循四字原则:趣,美,实,巧。
  一、趣:文本有童趣,学生有兴趣,形式有乐趣
  (一)文本有童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对象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和动力,能使整个认识活动积极起来。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的优秀作品极其丰富,包括童谣、儿歌、现代诗歌、韵律国学、古诗词、浅近文言文等。一年级的拼音教材中排编了《月儿弯弯》《绕口令》等多首儿歌,复习字母、音节、巩固汉语拼音,可以用以初步训练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课外精心选择儿童诵读教材《日有所诵》和同步阅读《小猫种鱼》《月亮船》等,都是中外经典的优美、有韵律的诗文,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3]。
  (二)学生有兴趣
  一些儿童喜闻乐受的手段的运用,会使学生透过文本形成自己的感受,培养语感。如教师生动的点拨、文中图画的阅读、动画课件的展示、音乐的配合、甚至动作的辅助等手段。在古诗《江南》的诵读训练中,学生边诵读教师边用课件演示画面,学生在直观理解画面的基础上,感受江南采莲人的欢乐场面,从渔船穿梭、人鱼嬉戏的画面里,学生也似乎看到了游鱼,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声,再跟着歌曲唱《江南》,学生的热情达到了高潮。
  (三)形式有乐趣
  根据内容、情境等变化,组织生动有趣的诵读训练形式,如比赛读、拍手读、表演读、集体读、个人读等,让学生的诵读热情持续下去。如在诵读一年级下册的《谁和谁好》时,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诵读,问:身边还有“谁和谁好”的呢?学生纷纷说了“鞋子和袜子好”“老师和同学好”“大树和小花好”“铅笔和笔盒好”从而学生热情高涨,在阅读活动中理解了故事,感受到了儿歌的趣味。
  二、美:把握韵律美,品味思想美,感受形象美
  (一)把握韵律美
  儿歌、童谣、韵文、配图的诗文等都是6、7岁儿童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这些文本富有韵律,朗朗上口。如一年级上册的《对韵歌》,下册的《动物儿歌》,《日有所诵》的《粽子香》,《月亮船》里的《看新娘》,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语言形式的美,喜闻乐见,便于积累,更助于以后的运用和创作。
  (二)品味思想美
  2016部编教材的编写思路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融合教科书,激发学生美好思想感情的培养。如二年级下册的《彩色的梦》,表现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又如一年级下册的《夜色》,在诵读中,指导品味“我”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过程,学会欣赏夜色,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就能收获美好。
  (三)感受形象美
  诵读能借助声音展开想象、产生感情、传达感情。如在诵读一年级上册的《古朗月行》一诗中,透过“呼作白玉盘”想象孩童的可爱,“又疑”想到了儿童特有的不稳定的、好奇的内心。在诵读训练中稍稍提供思路:“诗里的小朋友怎样呼的呢?”学生在想象中感悟了诗句表现的儿童对月亮诗意而美好的认识。在诵读中展开想象,能体会出其中的美好。
  三、实:扎实打基础,示范加实操,体验得实效
  (一)扎实打基础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文章。从汉语拼音、识字、句读停顿开始,到读好长句、感叹句、对话等,无不是为诵读打基础的。拼音和识字基础、句读停顿、语调语速等都是诵读的入门训练。
  (二)示范加实操   在学生对文本的表现出现偏差时,营造平等、轻松的氛围:“我能读读给大家听吗?”“我也想读读,可以吗?”等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如在一年级上册的古诗《画》中,用不同的语速、语调展示了诗中春天美好的意境。又如在指导课外诵读一年级下册同步阅读《兰花草》这首小诗时,给学生创设谜语:“你说它是花,可它不开花;你说它是草,可它名字又是花。”(打一植物),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交流着,再把《兰花草》唱给他们听,他们听着听着纷纷跟着唱下去,余兴未尽。
  (三)体验显实效
  学生主动投入到诵读,把文字反复以声音的形态演绎,加上教师的点拨,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容易“共情”,然后把脑海中想象到的画面、心中产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声音的处理上。如在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北京、新疆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直观感受距离的遥远,再出示相关风景图片,加深对两地的认识,激发学生跟文本“共情”。学生很自然表达出一种渴望达成美好愿望的感情。
  四、巧:安排精巧,诵中生巧,巧借合力
  (一)安排精巧
  评价方式巧妙。如自动报名诵读的,给机会向教师或同学展示诵读;家长微信群上,展示优秀学生的背诵语音或视频等。表现形式巧妙,把诵读文本编成小游戏,让大家在课间边诵读边玩,把诵读文本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听教师或同学诵读时画下画面……时机安排巧妙。每天选取《论语》里短小精悍的浅近的名句或者古诗名句作为积累诵读;寒暑假,选取《诗经》《论语》或者其他古诗中的名句,让学生诵读,并还选取其中易于展开想象画面的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
  (二)诵中生巧
  如在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学生饱含激情地诵读文本后,让学生也用“我多想……”开头,说说自己的愿望,并在交流讨论,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是一次很好的语言运用训练。又如在《荷叶圆圆》的诵读中,让学生模仿“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形容苹果,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事物,用叠词形容其他事物。
  (三)巧借合力
  利用家长会、微信群、校讯通等形式對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做一些具体的指导,引导家长关注孩子阅读情况的同时,鼓励家长在与孩子阅读交流中发现、学习孩子纯真的童性,享受跟孩子共读共情带来的快乐。当然,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要选取合适的时机和内容要求家长与孩子共读。
  【参考文献】
  [1]张本义.吟诵拾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家栋.阅读课型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学更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语感及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章丘区实验小學结合学校“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以活力课堂为依托,通过课程整合、单元教学、快乐识字启蒙、随笔作文突破、海量阅读支撑、综合素养提升等多方面进行生态语文构建,打造语文教学的新生态。  【关键词】课程整合;单元的整体教学;生态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时代,阅读日益成为人们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组织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探讨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的初步思考和措施,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213-02  阅读是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
期刊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席之地, 也成为近年中考的必考题。如何通过有限的复习课,让学生系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在考试中赢得较好成绩,已成为现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固然知识的重复、巩固对复习课而言,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复习课决不能因此变成无谓而无味的“炒旧饭”。为此,教师应用心思考、匠心设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朗读作为语文四要素之一,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朗读的教学重视度还不够,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抑制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小学生朗读教学的现状入手,重点探究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朗读
期刊
【摘 要】礼仪文化教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必须关注礼仪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从礼仪教育概念、目标和内容这几方面概述了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英语课堂中落实礼仪文化教育的策略,以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礼仪教育;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 【
期刊
【摘 要】勤劳既能够体现个人的自尊以及文明程度,同时也彰显着中华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老师普遍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勤劳品格的培养则有些欠缺。调查结果显示,1/3的小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因此,作为教育者,需要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勤劳品格,帮助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小学生;勤劳品质;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
期刊
【摘 要】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以书法、美术、音乐为代表的学科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其教育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在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将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融入主体教学其中,“看、画、摹、临”四步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此,本文以小学书法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四步教学法”在书法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及要求,以期为实现书法
期刊
【摘 要】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的所有活动都是紧紧围绕教学展开的,而校长是教学活动的首要领导者,为了确保本校教学工作高效开展,校长必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管理水平,让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更加顺畅。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观念;校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221-02  学校管理活动越来越向“科学化”“
期刊
【摘 要】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创造智慧学习环境已成为当前小学课堂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将网络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能改善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完成课堂改革工作。因此,创设智慧学习环境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效率的基础。创立智慧学习环境是当前小学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  【关键词】智慧学习环境;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落实,我国教育教学体系发生了巨大改变,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语文是基础学科,其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想提升学生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