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设计的灵魂——创造性,往往能够在优秀的设计作品中予以体现。在高校招贴设计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维,将原先只注重图形设计的思想转变为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重点探讨和分析了创造性思维过程在招贴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以此推动高校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招贴设计 实践教学 创造性思维
在开展招贴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创造性思维对主题效果表达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还要将创造性思维培养贯穿在具体的招贴设计教学实践中。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在具有创造性的环境中体会创造作品的乐趣。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招贴设计专业的学生存在相同的问题,即过于依赖电脑,且在思维上也囿于电脑中的相关模块和素材。这就使得学生在相关知识掌握上过于单一化,对有关哲学或材料学少有涉及。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开展招贴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体现创造性思维过程,以便能够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一、招贴设计实践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招贴设计教学中,多数高校主要参照西方设计思想。简单来说,就是将理论讲授与作品分析作为招贴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能够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不同流派的风格和设计理论。但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习惯性地去模仿设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招贴设计课程体现出的精神内核。
招贴设计的精神内核就是创造性思维。而在西方教学理论中,教师只是注重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和经典作品,忽视了学生在想象力、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训练,这导致学生的作品设计逐渐呈现固化的一种模式,即使形式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没有突破过去思维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当前知识和文化相互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只有具备博采众长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素材和源泉。因此,高校招贴设计教师在应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应合理地将相关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教材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有效打破了学生思维上的限制,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目的。
分析现代学生创作的招贴设计作品,我们能够发现,大多数学生创作的作品的艺术价值都不太高。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只是堆砌一些图形和文字,或者是模仿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教师还能够看到有的学生创作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说教意味,这种作品的呈现,不仅不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还会引人反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需要在招贴设计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设计出具有一定新意和内涵的作品。
二、招贴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应用基础
招贴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主要是对作品创意设计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在招贴设计课程中进行创意设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另外,面对当前学生思维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多数高校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敢于尝试,突破原先固定的思维,创造出极具特色的设计作品。
为了能够完成该教学目标,学生要不断努力,将线性思维转换为发散性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要全面地分析和思考遇到的问题,以便在思维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交互运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课程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提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在教学上,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充分、全面地认识招贴设计这一课程,让学生明白招贴设计不仅仅只是艺术的范畴,也不是图形符号简单的罗列,是属于复合学科,招贴设计思考与社会具有紧密的联系,其中包含多种元素。由此可见,招贴设计主要通过视觉形式来传递和表达相关信息,并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必须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以满足招贴设计教学的需要。具体包过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招贴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联系较为密切,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练把握时代发展的气息,及时捕捉社会发生的热点和潮流趋势,审时度势地设计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招贴作品。
第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相关文化和知识上的扩充。招贴设计教学不要只局限于艺术和相关的美学领域,而要使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提升跨学科复合设计能力。这样一来,能为创造性思维在招贴设计的具体运用做好较为基础性的辅助。
比如,对传统佳节——元宵节进行招贴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元宵与水墨畫进行适当地结合。之后,学生可以在其中书写有关“元宵佳节”的字样,让元宵节流出的“芝麻馅”逐渐过渡到“墨汁”中。在完成这些工作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合理利用一些传统元素,点亮所呈现出的画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整幅画面更具有复古的美感,还在色彩上的浓淡程度比较适宜。
三、招贴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过程的运用
在不同高校所开展的招贴设计教学中,其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方法会有不同,主要有:同构联想法、发散思维法和逆向思维法,这些方法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重要载体和体现。下面,笔者主要分析这三种方式。
1.同构联想法
同构联想法,是赋予不同元素的精神内核,能够将设计作品中的不同图形在艺术表现上相互联系,虽是常见图形,但是具有深刻的意义。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日常事物的展示,将原先作品中图形间比较普通的联系延伸到深层次的关联中,以便能够更好地挖掘出相关事物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这种形式下,简单的表现就能引起观众对作品的兴趣和关注度。
如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陈幼坚设计了一幅“融”主题的招贴,这幅画的主题形象非常简洁,画面中只有一根木质筷子和一根金属筷子,将这两根筷子并置在一起,就充分展示出“一国两制”的方针。这个作品的设计就是借助最常见的事物,通过不同的组合赋予了新的生命,即同构联想法。 2.逆向思维法
经过实际调查,笔者发现,在招贴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已经形成思维定式,使得教师难以打破学生的单向线性思维。
逆向思维法主要就是突破限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开辟出新的招贴设计新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反面、结果或者对立面入手,为学生在作品设计上展示不同的视觉表达。
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提问:“该如何在设计中展示M厂汽車轮胎所具有的强大性能?”在通常情况下,多数学生都会从降低油耗、保证车辆安全等比较正面的角度来设计,而有些学生则会借助逆向思维进行设计,从反方向突出轮胎的优势。具体来说,就是从M厂轮胎的刹车痕迹与实际使用的普通轮胎车辆被撞的程度进行对比展示。这样一来,通过视觉冲击效果的招贴设计,全面展示了M厂汽轮胎的安全性能。
3.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主要是以一个目标作为基准,通过不同思路来探寻相关答案。这其中探寻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发散性思维又被称为多向思维和放射思维。
作为招贴设计课程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该课程设计中的发散思维,首先要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拓宽思维广度。这样,能够使得学生通过自身积累的相关知识,来联想相同课题的多种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设计作品。
在招贴设计中,教师不能局限于一个主题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人物和时代特色等,而是要在创造出的作品中展示出各种各样的思维火花。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角度越多,则越能够充分表达该课题,同时也使得自身的作品蕴含思想与他人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在对整个设计作品设想创意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会闪出意想不到的小点子。这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鼓励他们将想出的点子及时记录下来。另外,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四、结语
综合上述,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招贴设计专业人才,高校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在招贴设计中的实践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在开展招贴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完成该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教学环境;其次,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创造性思维过程适当地融入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同构联想法、逆向思维法和发散性思维等方式,进一步创新招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还极大地满足了当前社会发展和市场对招贴设计方面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丁剑欣.图形语言与文化创意在招贴设计中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5,(11).
[2]黄朝伟.招贴设计中悖理图形创意语言研究[J].装饰,2015,(8).
[3]申飞.抽象表现性绘画形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卓思乐作品为[J].艺术评论,2017,(4).
[4]张丹丹.传统水墨绘画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J].今传媒(学术版),2017,(2).
[5]肖攀峰.浅谈高职院校广告招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J].教育现代化,2017,(29).
[6]王禹.以广告设计竞赛为导向的招贴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
[7]赵起.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中海报与招贴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7,(3).
[8]张莎.创造性思维过程在招贴设计中的实践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6,(19).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关键词:招贴设计 实践教学 创造性思维
在开展招贴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创造性思维对主题效果表达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还要将创造性思维培养贯穿在具体的招贴设计教学实践中。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在具有创造性的环境中体会创造作品的乐趣。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招贴设计专业的学生存在相同的问题,即过于依赖电脑,且在思维上也囿于电脑中的相关模块和素材。这就使得学生在相关知识掌握上过于单一化,对有关哲学或材料学少有涉及。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开展招贴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体现创造性思维过程,以便能够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一、招贴设计实践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招贴设计教学中,多数高校主要参照西方设计思想。简单来说,就是将理论讲授与作品分析作为招贴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能够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不同流派的风格和设计理论。但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习惯性地去模仿设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招贴设计课程体现出的精神内核。
招贴设计的精神内核就是创造性思维。而在西方教学理论中,教师只是注重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和经典作品,忽视了学生在想象力、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训练,这导致学生的作品设计逐渐呈现固化的一种模式,即使形式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没有突破过去思维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当前知识和文化相互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只有具备博采众长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素材和源泉。因此,高校招贴设计教师在应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应合理地将相关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教材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有效打破了学生思维上的限制,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目的。
分析现代学生创作的招贴设计作品,我们能够发现,大多数学生创作的作品的艺术价值都不太高。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只是堆砌一些图形和文字,或者是模仿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教师还能够看到有的学生创作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说教意味,这种作品的呈现,不仅不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还会引人反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需要在招贴设计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设计出具有一定新意和内涵的作品。
二、招贴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应用基础
招贴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主要是对作品创意设计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在招贴设计课程中进行创意设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另外,面对当前学生思维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多数高校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敢于尝试,突破原先固定的思维,创造出极具特色的设计作品。
为了能够完成该教学目标,学生要不断努力,将线性思维转换为发散性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要全面地分析和思考遇到的问题,以便在思维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交互运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课程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提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在教学上,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充分、全面地认识招贴设计这一课程,让学生明白招贴设计不仅仅只是艺术的范畴,也不是图形符号简单的罗列,是属于复合学科,招贴设计思考与社会具有紧密的联系,其中包含多种元素。由此可见,招贴设计主要通过视觉形式来传递和表达相关信息,并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必须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以满足招贴设计教学的需要。具体包过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招贴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联系较为密切,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练把握时代发展的气息,及时捕捉社会发生的热点和潮流趋势,审时度势地设计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招贴作品。
第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相关文化和知识上的扩充。招贴设计教学不要只局限于艺术和相关的美学领域,而要使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提升跨学科复合设计能力。这样一来,能为创造性思维在招贴设计的具体运用做好较为基础性的辅助。
比如,对传统佳节——元宵节进行招贴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元宵与水墨畫进行适当地结合。之后,学生可以在其中书写有关“元宵佳节”的字样,让元宵节流出的“芝麻馅”逐渐过渡到“墨汁”中。在完成这些工作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合理利用一些传统元素,点亮所呈现出的画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整幅画面更具有复古的美感,还在色彩上的浓淡程度比较适宜。
三、招贴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过程的运用
在不同高校所开展的招贴设计教学中,其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方法会有不同,主要有:同构联想法、发散思维法和逆向思维法,这些方法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重要载体和体现。下面,笔者主要分析这三种方式。
1.同构联想法
同构联想法,是赋予不同元素的精神内核,能够将设计作品中的不同图形在艺术表现上相互联系,虽是常见图形,但是具有深刻的意义。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日常事物的展示,将原先作品中图形间比较普通的联系延伸到深层次的关联中,以便能够更好地挖掘出相关事物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这种形式下,简单的表现就能引起观众对作品的兴趣和关注度。
如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陈幼坚设计了一幅“融”主题的招贴,这幅画的主题形象非常简洁,画面中只有一根木质筷子和一根金属筷子,将这两根筷子并置在一起,就充分展示出“一国两制”的方针。这个作品的设计就是借助最常见的事物,通过不同的组合赋予了新的生命,即同构联想法。 2.逆向思维法
经过实际调查,笔者发现,在招贴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已经形成思维定式,使得教师难以打破学生的单向线性思维。
逆向思维法主要就是突破限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开辟出新的招贴设计新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反面、结果或者对立面入手,为学生在作品设计上展示不同的视觉表达。
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提问:“该如何在设计中展示M厂汽車轮胎所具有的强大性能?”在通常情况下,多数学生都会从降低油耗、保证车辆安全等比较正面的角度来设计,而有些学生则会借助逆向思维进行设计,从反方向突出轮胎的优势。具体来说,就是从M厂轮胎的刹车痕迹与实际使用的普通轮胎车辆被撞的程度进行对比展示。这样一来,通过视觉冲击效果的招贴设计,全面展示了M厂汽轮胎的安全性能。
3.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主要是以一个目标作为基准,通过不同思路来探寻相关答案。这其中探寻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发散性思维又被称为多向思维和放射思维。
作为招贴设计课程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该课程设计中的发散思维,首先要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拓宽思维广度。这样,能够使得学生通过自身积累的相关知识,来联想相同课题的多种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设计作品。
在招贴设计中,教师不能局限于一个主题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人物和时代特色等,而是要在创造出的作品中展示出各种各样的思维火花。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角度越多,则越能够充分表达该课题,同时也使得自身的作品蕴含思想与他人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在对整个设计作品设想创意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会闪出意想不到的小点子。这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鼓励他们将想出的点子及时记录下来。另外,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四、结语
综合上述,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招贴设计专业人才,高校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在招贴设计中的实践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在开展招贴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完成该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教学环境;其次,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创造性思维过程适当地融入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同构联想法、逆向思维法和发散性思维等方式,进一步创新招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还极大地满足了当前社会发展和市场对招贴设计方面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丁剑欣.图形语言与文化创意在招贴设计中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5,(11).
[2]黄朝伟.招贴设计中悖理图形创意语言研究[J].装饰,2015,(8).
[3]申飞.抽象表现性绘画形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卓思乐作品为[J].艺术评论,2017,(4).
[4]张丹丹.传统水墨绘画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J].今传媒(学术版),2017,(2).
[5]肖攀峰.浅谈高职院校广告招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J].教育现代化,2017,(29).
[6]王禹.以广告设计竞赛为导向的招贴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
[7]赵起.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中海报与招贴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7,(3).
[8]张莎.创造性思维过程在招贴设计中的实践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6,(19).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