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0051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一方面要注意灵活运用几种提问方式,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提问艺术日趋完美。
  【关键词】 激发 点拨 因文而异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要求:“阅读教育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诵读、质疑、探索、讨论”,“教师在必要时予以释义解惑,并从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点拨。”用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1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去“索取”知识,在学习中感受求知的乐趣。例如: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①文章写了几个人?主人公是谁?(老贝尔曼)②老贝尔曼是主人公吗?③请你想像一下老贝尔曼画叶子的情景。④作者为何把主要内容当成暗线来写?⑤苏艾仅仅是一条线索吗?(苏艾也是一个爱心天使)⑥你学了本文,在语言上有何收获?(如拟人手法等)这些设计注重了从小说的特点,从人物、情节与环境的角度设题;重点突出了两个人物的分析,特别是既是线索人物、又是爱心人物苏艾的设问,这肯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祝福》,关于作品的题旨这个大问题,可以分几步来提问,逐层剖析:①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祝福时她有怎样的表现和精神状况?②祥林嫂第二次进鲁家,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又如何呢?③祥林嫂在捐门槛后,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怎样?④祥林嫂最后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中惨死在祝福声中的?这样提问,让学生抓住“祝福”这个特殊时节,把握课文的线索,认识到祥林嫂“舒畅愉快——疑惑苦闷——痴呆麻木——凄惨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进一步认识到“祝福”所寓含的主题及社会意义。
  3 提问要能激发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的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激起感情上的波澜,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例如:《祝福》的教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小说写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什么却以“祝福”为题?学生为之一震后,就急于通览课文去寻找答案,看后不仅了解到小说的全篇情节是始终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四次年终祝福而展开,情节集中,结构紧凑,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鲜明,而且深刻理解了作者以“祝福”为题,实在是立意深远,独具匠心。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4 提问要掌握好时机,适时点拨引导
  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提问,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那些应该想一想,求得答案的地方,就宜用提问;不用思考就可以知道的地方,就不应该提问。例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有学生提出,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消极避世的情感,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有的学生还提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和“天生我材必有用”互相矛盾,前者消极后者积极,是不是作品本身有问题?学习当中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许多有见解的问题?这种敢于怀疑大家,不迷信大家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的,也是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所以,我首先肯定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的精神,并予以大力的表扬,然后才引导大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由此点入手加深对文本对作者的理解认识。
  5 教师要给以恰当的评价和引导
  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更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想的碰撞,帮助学生产生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意的观点。为了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评价就应该做到。
  5.1 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若遇到“会说不想说,不会说抢着说”的现象,教师也不应“怒形于色”,而应循循善诱。如学习《雷雨》时提问:周仆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还是虚假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剧本中找答案。教师既要依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又要尊重保护学生的解读积极性,最后得出相对一致的看法,使学生体会到人性的复杂性,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5.2 鼓励求异。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的结论,即使课堂时间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有所交代。如讲《离骚》时讨论:面对屈原自投汨罗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死价值观”做出自己的回答,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应包容鼓励。
  5.3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然后请他复述一遍。这种评价的做法对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5.4 鼓励学生积极评价。不要把评价变为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和评价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到“教师在教”,也要感到“自己在学”;不仅是教师“要我学”,而更多的是“我要学”,可以说对课堂提问的衡量评价也是师生双向参与、进行积极教学活动的好形式。
  6 提问的方式灵活变化,因文而异
  6.1 比较式。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讲《我与地坛》时这样设问:①地坛作为内容展开的背景,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如何理解这一矛盾?②“地坛与母亲”两个节选部分有无必然联系?再如讲《江南的冬景》时这样设问:题目是江南的冬景,但作者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6.2 创造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象,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讲《最后的常春藤叶》时这样设问:请你想象一下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的情形。要求:①有适当环境描写;②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此外,还有直问式、逆问式、层进式和搭桥式等。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一方面要注意灵活运用几种提问方式,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提问艺术日趋完美。精心打造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思考的课堂、一个展示的课堂、一个收获的课堂!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创设情景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并已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实施。特别是在各种公开课、观摩课上,都花费了很多时间,想尽办法创设有新意、有特色的情景,希望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好的课堂效果。所以设计一个好的情境是能否激发学生产生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的关键性问题,作为教师应当想方设法给学生
期刊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实际效果也更为显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头戏。笔者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必须进行三方面的转变。  1 教师内涵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
期刊
通过把几年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总结的一些经验和从他人那里借鉴来的一些阅读教学方法进行融合,总结出了“三点三路”的教学法。  1 理解“三点三路”是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基础  弄清“三点三路”的意思,是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前提。何谓“三点三路”,三点就是重点、难点、特点;三路就是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  “重点”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着重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及其关键部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
期刊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它从科学上借鉴了现代心理学的暗示、移情、角色学等研究成果。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
期刊
计算在小学教学中是一个“重头戏”。计算题的解题思路明晰,易于掌握,且对思维灵活性的要求不高,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基本上就是“依葫芦画瓢”。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到了中高年级,计算反而成了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作为老师,一方面对此情况的产生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拼命地布置练习,希望学生在广阔的题海中多体会一点,熟能生巧。不过这种办法的效果如何呢?——事半功倍。这时候我们把原因又归
期刊
体态语也被称为态势语,它涉及人体各部分的动作和姿势,包括手势、身姿、表情、眼色等诸多方面。在有声语言产生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体态语和有声语言相比,有声语言主要靠听觉,体态语言主要靠视觉。有声语言表达的清楚明白,体态语比较朦胧含蓄。任何人讲话都不能像木头一样,必然伴随着体态表达,如果只靠语言表达,任何语言都会显得枯燥无味。  1 体态语的功能  1.1 交流思想。在不便说话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一所学校只有课堂教学具有竞争力,学校才真正具有竞争力。新课程标准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在的素质、素养的养成上,为人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做准备。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学
期刊
【摘 要】 当前,很多学生误解、恐惧数学,上数学课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其中当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在里面,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自己的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感到有趣,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数学史 兴趣 教育 价值    数学史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较高的教学价值。但有很多
期刊
常言道: “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更是难上加难。十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高效导入方法。  1 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是数学课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就是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 “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
期刊
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功底薄弱,很多学生刚踏入中学大门时,一句“Good moning”都不会说,甚至有的同学连26个字母都背不下来。针对这种现象,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英语教学,而促进英语成绩的全面提高。  1 上好入学第一节课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英语老师首要任务是设法管理好学生,让学生喜欢你,听从你。入学第一节课虽然同学们不会说英语,不会写英语,但他们对英语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