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要求中学培养出敢于创新、勇于承担、善于沟通、乐于学习的学生,实验教学在这四个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应该遵循以直观教学为主,以解决问题为主等基本原则。同时要注意探究的选题要注意适度,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具有可操作性,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是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原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让学生畅游在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中,融入知识的海洋,充分吸取知识的营养,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能使学生对化学保持持久、有深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保证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化学学科的教学。
1 实施原则
新课程要求中学培养出敢于创新,勇于承担,善于沟通,乐于学习的学生,实验教学在这四个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应该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1 以直观教学为主
中学化学实验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老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甚至可包括视频实验,这些实验教学形式都是直观教学。
1.1.1 分组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活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的良好习惯,对学生参加各项工作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1.1.2 演示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是形象、生动、直观地创设问题情境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形成概念。演示实验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力,让学生善于在事物和现象中注意到各种极不显著,而有非常重要的属性和特征,使学生在观察中建立准确的第一印象。
1.1.3 视频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特点,编制的系列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学习。
这3种直观实验教学的关系是:能够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就不进行演示探究实验,能够进行演示探究实验就不进行视频实验教学。当然在完成分组探究实验或演示探究实验后,可通过视频实验教学,对学生的错误观察和结论进行纠正和解释,也是非常好的辅助手段。如果其它实验手段无法实验,只能采取视频实验教学,也要求老师组装好实验装置,比较对照学习。
在直观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技能,首先,学生要独立完成分组探究实验,就要依据实验进行仪器的安装准备工作,必须学会绘图和识图。其次,在高考实验题中,学生要完成实验识图能力,平时就要先解决好绘图技能,只有具有很好的绘图技能才能真正掌握识图技能,充分理解高考实验题的题意,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第三,识图和绘图技能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是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高考就要求学生能简单绘出常见的玻璃仪器。
1.2 以解决问题为主
高考30年来,经过很多化学老师的共同努力,越来越多新颖的化学实验装置被搬到实验习题上,老师解题时,就题论题,将只会授之以鱼,而不会授之以渔,实验习题解得越多,碰到的五花八门的实验装置就越多,不自觉的将学生引入题海,把学生拖入了疲惫的解题中。实际上,形形色色的新颖的实验装置,其化学和物理原理是相似的,平时教学从实验原理上突破,就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如气密性检查。
1.2.1 简单仪器的检查。第一种方法,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第二种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则气密性好。
1.2.2 带有长颈漏斗的反应装置。第一种方法,将导管放入水中,长颈漏斗用水液封,加热反应容器,如果有气泡产生,冷却后能形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带有活塞的容器,如长颈漏斗,只要关闭活塞,就不要进行液封。第二种方法,将导管用橡皮管连接,用止水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如果在长颈漏斗内和容器内能够形成一段液面差,说明气密性良好。导出气体导气管装有活塞的,如启普发生器,将活塞关闭相当于止水夹作用。
1.2.3 多仪器的组装装置。气密性检查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常常造成知识的混乱。
实际上,气密性检查的根本原理是利用各种手段使装置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促进内压的变化,由于内外压的不同而形成可观察的现象,就足以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重视化学实验原理的描述,使学生面对化学实验习题,不会束手无策,能够从原理出发,将题目分化瓦解,得到很好的解决。
2 要注意的问题
2.1 探究的选题要注意适度,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具有可操作性
第一,选择的探究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对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是可以进行探究并能得到结果的,但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决不能毫无疑问、不费努力即可解决。适宜的难度要求探究的内容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其变量的多少要以学生能够掌握和控制为限度,过多的变量使学生产生过多的疑惑。第二,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这也是当代科学教育把目光转向学生生活、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内容的原因之一。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倾向,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喜欢探究问题的答案。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同时感受到了成就感,这些成为他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所在。第三,探究教学的特征决定着探究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即探究内容是可以通过有步骤的探究活动得到答案的问题。一是探究的结果与某些变量之间具有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通过演绎推理是可以成立的。二是这种因果联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通过探究活动而证明。所谓现有条件,即是一方面是指现有的物质条件,如学习材料、实验设备等,另一方面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技能准备等。
2.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是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探究教学在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具体说来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材料、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等,而且这些材料是围绕某个知识主题来安排,而不是杂乱无章,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少感到有压力,能自由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作种种设想、以自己的方式检验自己设想。总之,这种环境要使学生真正有独立探究的机会和愿望,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这种指导和帮助的形式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安排有一定内在结构,能揭示各现象间的联系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在关键时候给学生必要的提示等。实验的成功,结论的得出,将使学生初步尝试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主动探究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逐步认识和熟悉科学思维的一般规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由于实验、讨论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任务,使他们真正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应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意见,必要时要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去,最后还要进行点评。
总之,通过以上实验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实验操作和实验内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化学成绩。通过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分工协作,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形成,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带领学生快乐学习。
(责任编辑 王昕)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原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让学生畅游在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中,融入知识的海洋,充分吸取知识的营养,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能使学生对化学保持持久、有深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保证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化学学科的教学。
1 实施原则
新课程要求中学培养出敢于创新,勇于承担,善于沟通,乐于学习的学生,实验教学在这四个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应该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1 以直观教学为主
中学化学实验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老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甚至可包括视频实验,这些实验教学形式都是直观教学。
1.1.1 分组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活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的良好习惯,对学生参加各项工作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1.1.2 演示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是形象、生动、直观地创设问题情境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形成概念。演示实验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力,让学生善于在事物和现象中注意到各种极不显著,而有非常重要的属性和特征,使学生在观察中建立准确的第一印象。
1.1.3 视频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特点,编制的系列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学习。
这3种直观实验教学的关系是:能够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就不进行演示探究实验,能够进行演示探究实验就不进行视频实验教学。当然在完成分组探究实验或演示探究实验后,可通过视频实验教学,对学生的错误观察和结论进行纠正和解释,也是非常好的辅助手段。如果其它实验手段无法实验,只能采取视频实验教学,也要求老师组装好实验装置,比较对照学习。
在直观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技能,首先,学生要独立完成分组探究实验,就要依据实验进行仪器的安装准备工作,必须学会绘图和识图。其次,在高考实验题中,学生要完成实验识图能力,平时就要先解决好绘图技能,只有具有很好的绘图技能才能真正掌握识图技能,充分理解高考实验题的题意,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第三,识图和绘图技能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是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高考就要求学生能简单绘出常见的玻璃仪器。
1.2 以解决问题为主
高考30年来,经过很多化学老师的共同努力,越来越多新颖的化学实验装置被搬到实验习题上,老师解题时,就题论题,将只会授之以鱼,而不会授之以渔,实验习题解得越多,碰到的五花八门的实验装置就越多,不自觉的将学生引入题海,把学生拖入了疲惫的解题中。实际上,形形色色的新颖的实验装置,其化学和物理原理是相似的,平时教学从实验原理上突破,就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如气密性检查。
1.2.1 简单仪器的检查。第一种方法,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第二种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则气密性好。
1.2.2 带有长颈漏斗的反应装置。第一种方法,将导管放入水中,长颈漏斗用水液封,加热反应容器,如果有气泡产生,冷却后能形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带有活塞的容器,如长颈漏斗,只要关闭活塞,就不要进行液封。第二种方法,将导管用橡皮管连接,用止水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如果在长颈漏斗内和容器内能够形成一段液面差,说明气密性良好。导出气体导气管装有活塞的,如启普发生器,将活塞关闭相当于止水夹作用。
1.2.3 多仪器的组装装置。气密性检查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常常造成知识的混乱。
实际上,气密性检查的根本原理是利用各种手段使装置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促进内压的变化,由于内外压的不同而形成可观察的现象,就足以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重视化学实验原理的描述,使学生面对化学实验习题,不会束手无策,能够从原理出发,将题目分化瓦解,得到很好的解决。
2 要注意的问题
2.1 探究的选题要注意适度,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具有可操作性
第一,选择的探究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对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是可以进行探究并能得到结果的,但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决不能毫无疑问、不费努力即可解决。适宜的难度要求探究的内容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其变量的多少要以学生能够掌握和控制为限度,过多的变量使学生产生过多的疑惑。第二,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这也是当代科学教育把目光转向学生生活、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内容的原因之一。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倾向,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喜欢探究问题的答案。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同时感受到了成就感,这些成为他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所在。第三,探究教学的特征决定着探究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即探究内容是可以通过有步骤的探究活动得到答案的问题。一是探究的结果与某些变量之间具有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通过演绎推理是可以成立的。二是这种因果联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通过探究活动而证明。所谓现有条件,即是一方面是指现有的物质条件,如学习材料、实验设备等,另一方面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技能准备等。
2.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是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探究教学在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具体说来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材料、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等,而且这些材料是围绕某个知识主题来安排,而不是杂乱无章,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少感到有压力,能自由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作种种设想、以自己的方式检验自己设想。总之,这种环境要使学生真正有独立探究的机会和愿望,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这种指导和帮助的形式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安排有一定内在结构,能揭示各现象间的联系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在关键时候给学生必要的提示等。实验的成功,结论的得出,将使学生初步尝试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主动探究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逐步认识和熟悉科学思维的一般规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由于实验、讨论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任务,使他们真正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应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意见,必要时要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去,最后还要进行点评。
总之,通过以上实验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实验操作和实验内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化学成绩。通过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分工协作,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形成,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带领学生快乐学习。
(责任编辑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