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金岳霖“译意译味说”中的问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enl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岳霖在其巨著《知识论》中针对文学翻译提出的“译意译味说”是其主要的翻译思想,他以哲学的角度,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但也因为他分析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在其翻译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和漏洞,本文主要从存在于“译意”和“译味”的关系、对“译意”的认识和文学形式的翻译上的问题三方面论述。
  关键词:译意;译味;金岳霖;文学形式;翻译目的
  作者简介:王小浪,四川达州人,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2
  引言:
  作为哲学家的金岳霖在翻译方面也是造诣颇深,他首次摒弃传统“直译、意译”的说法,提出了“译意”和“译味”两种翻译类型的概念,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角。这为后来人奠定了一种“新的翻译模式和思维方法”。但从文学翻译出发,仔细考究,会发现当中存在一些漏洞,值得再斟酌、补充,而这跟他以哲学的思维方式分析文学翻译有很大关系。
  一
  金氏的“译意”指“把字句的意念上的意义,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示出来。”而“译味”更麻烦,因为“味包括种种不同的趣味与情感。”他认为:“字与句子既有情感上的寄托和意念上的意义,这二者当然有关系。我们在本条所注重的关系是它们底冲突。大致说来,意念上的意义愈清楚,情感上的寄托愈少; 意念上的意义愈不清楚,情感上的寄托愈容易丰富。” 可见,金氏从理论上直接把意义和情感寄托剥离了。实质上造成了译意与译味的二元对立,此增彼减,一方可以离开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此说法也受到一些异议,被视为“一对对立的概念”。从学理的角度看“译意”与“译味”是属同一范畴即理解,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再者,“译意”和“译味”都以语言为载体,传达原作意念和意象。其最终目的都是帮助读者尽量接近原作,同时在意念和意象两个层面上理解原作。乔治·斯坦纳甚至提出过“理解也是翻译”的说法,突出翻译的最终目的。只突出某单一层面,都不能真正实现原作思想文化的传达,丢失了翻译的交际功能。而金氏认为在文学翻译中,意味不能兼得时应偏重于“意”,这种不公平对待则会导致读者对原作理解残缺。有学者认为要解决两者二元对立问题,需实现“从译意到译味的层级超越”,而这本质上也是变向把两者视为不同层级区别对待。当然,“意”是基础,若连原作基本意思都不能理解透,何谈“味”。而“译味”是在“译意”的生成中实现的,金氏把原本应共同生成的两者完全划分开来分析,是不合理的。
  金氏强调“译味”时的再创作,若意味不能兼得,则“舍味取意”。笔者认为通过再创作使译文有味,也不是“原味”,而是一种新的创作。但只有“意”没有“味”的文学翻译,实难体现作品的文学性。如朱光潜强调的文学翻译的“信”,认为“对原文忠实,不仅是对浮面的字义忠实,对情感、思想、风格、声音节奏等必同时忠实”。故只求“意”而不求“味”也是不“信”。金氏自己其实是提出过“译味也有达也有信的问题”的,这似乎反映出了他在“译意译味说”上存在一定的自相矛盾之处。
  二
  另外,金氏相信“译意”只是一种技术困难,总可以实现,而“译味”是不一定能实现的。这等同于说语言文字的含义是有一个终极意义的,译者是能穷尽的。而语言文字本身是具有任意性的,因此意义有不稳定性,它会随着时间、历史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如所说的“世界上所有文字,它的确切意义都是当代人给的。”故译者是没有办法弄清原文每个字句经历了怎样的意义变迁,而完全契合原作者的使用意图。因此,可以说意义是个变量而不是定量,原文意义也就不是终极的。这样,译者其实不可能完全透彻原作的意思的,金氏认为“译意”总可以实现,是有失偏颇的。笔者认为译者只能在“意”和“味”上无限接近原作,而不可能把原作完全再现。当然,这不是承认文学的不可译,而是作品的“抗译性”。德里达认为“抗译性”就是可翻译性,不理解的才需要解释和翻译,这就实现了翻译的交际功能。另一方面,许钧在其《翻译论》中给翻译的定义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表明翻译就是在两种符号系统间的转换,而在这个过程中,符号意义不可避免会有增减变化。因为自然、文化、习惯、历史等一系列因素的不同,各自符号系统的形成过程中,必有一些不等值的符号出现,甚至完全没有对应符号。钱钟书曾提出过“喻之多边”说,他认为同一喻体可以有一个以上的边。以“镜”为例,在汉语里它可用来喻“圆”、“光”、“平”,英语里对应的mirror则多用来喻“平”。蒲松龄笔下的崂山道士用纸变月亮,“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如镜”在此指镜之圆,而这恰是英语的mirror不具备的意义。因此,杨宪益夫妇、丁往道等不约而同地将“圆”的含意直接表述出来:The master cut a piece of paper as round as a mirror and stuck it to the wall.译者们巧妙地把原文隐性的意思显性化了,这跟原文作者的想法、强调的重点多少存在出入,有增译之处,但能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可见,“译意”也不只是技术难题,也存在客观语言条件的限制,并不总是能实现的,译者往往只能像上述译者一样无限接近原作。
  三
  如果翻译文学作品到达了金氏所说的“意味兼得”,是不是就算完美的译文呢?笔者认为,虽然金氏的“意味兼得”是很好的翻译标准,但其确实还不够系统全面,它忽视了文学翻译中很关键的形式审美。作为文学作品,文学形式本身也是很重要的创作成分,帮助构成作品的文学性。原文作者用眼睛观察,借语言思考,再用语言表达内心所思所想。该表达过程必通过一定的文学形式才能呈现于读者眼前,这一充满创造的过程,理应属于原作者的创造成分,文学翻译自然也要体现出这一创造。通常来讲,修辞技巧和叙事安排是体现文学形式的主要内容,如排比,头韵和行内韵。在现当代一些诗人中,部分诗人还使文学形式体现在特别的文字外观排版上,例如美国现代主义先锋派诗人肯明斯(e.e. cunmmings),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奇特的形式外壳,如写猫的诗,文字外观看上去就是一只猫的画面;将词语任意组合与拆分,随意添加词缀以构成新词;通过刻意违背词语的常规用法来赋予一些词汇新的语义,经常把“I”小写为“i”,连自己的姓名也都全用小写;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寻常。这些个性鲜明的文学形式本身就承载了诗的许多意义,需要译者传达给读者,否则诗歌的“意”和“味”基本无法实现。所以文学翻译中除了字词的“意”、文章的“味”,它的形式也是翻译必须考虑的,不然很难称是合格的文学翻译。
  结论:
  综上所述,金先生的“译意译味说”,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从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文学翻译的“信”,否认了意义的历时性,而且忽视了文学形式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这跟金氏作为一个哲学家,在分析翻译时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他看重分析问题的纯逻辑性,而理解、翻译都关乎到译者的主观感受,是感性的范畴,纯理性的思维是不可能解释清楚的。此外,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理性思考和感性认识的共同产物,其翻译必然也是如此。再者,金氏的《知识论》是一部哲学著作,其中第15章专门论述语言和翻译问题的时,他所持的是一种工具论语言观,目的是“为了论证知识的客观性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文学翻译的难题。”这样,金先生对“译意译味说”持有如上观点就很容易理解了。但无论如何,金氏的“译意译味说”对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是很有用,并且在哲学的领域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参考文献:
  [1]许建平. 试论金岳霖在译学领域的建树[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14-17.
  [2]金岳霖. 知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魏汝,高金岭. 译味与译意——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的主要区别[J]. 上海科技翻译,2004(04):16-20.
  [4]斯坦纳. 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M]. 庄绎传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
  [5]陈大亮. 译意与译味的艰难抉择:金岳霖的翻译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4):38-44.
  [6]朱光潜. 朱光潜全集(第4卷)[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7]许钧. 翻译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8]李敏生. 李涛. 雪汉字百年冤案——安子介汉字科学体系[M]. 北京:社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9]德里达. 书写与差异[M]. 张宁译,北京: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2001.
  [10]钱钟书. 管锥编(卷1)[M]. 北京:古籍出版社,1979.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  肝细胞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高,是世界公认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5%左右。HCC发病隐匿,病程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对放化疗
摘 要:中国是由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各民族间自古以来便交往频繁,特别是汉藏两族间有着极为悠久的交往历史,最初汉藏交流以口头翻译为主,直至吞米桑布扎成功造出藏族文字后,才逐渐演变为口头、文字兼用翻译模式,迄今为止也长达1300多年之久,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大数据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文化多元化等因素,汉藏翻译范围日渐广泛,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主要分析汉藏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汉藏翻译;
我矿选厂是五十年代中期兴建的中型铅锌浮选厂,投产近三十年,现在面临矿物资源枯竭、设备老化、各种原材料和浮选药剂不断涨价等问题,给生产带来不少困难,经济效益受影响。
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理解这些人称代词的所指必须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语言在反映现实的过程中离不开交际双方的心理因素。人称代词在现代汉语实词中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只有代词指代的不确定性词还有意义的抽象性及概括性。在具体的交际中,根据不同表达内容,灵活的运用人称代词的活用,能收获极佳的修辞效果,让表达更生动形象。  关键词:人称代词;活用;  [中图分类号]:H14
摘 要: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由语言记载传承的,语言的发展反映着民族文明的发展进程和程度。语言文化、言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被列入文化生态学,需要把俄语标准语看作文化及文化的武器来加以保护。  关键词:民族;文化;历史;语言  作者简介:赵金红(1992-),女,汉,黑龙江省富锦市人,黑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
陈淞贤,男,汉族,1941年7月生,浙江省绍兴人。中国当代著名陶艺家、教育家。浙江省陶艺协会会长、浙江省美协理事,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督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
描写翻译学把翻译规范推上风口浪尖,遵守或违反翻译规范都有一定的奖惩。然而,过多地强调翻译规范,就忽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这时译者惯习又重新把译者拉回视野。本文主要分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有关饮食描写的内容进行列举,将其饮食描写的特点与作品主题进行结合分析,再从翻译的标准——忠实与通顺两个方面对詹奈尔与余国藩两个译本进行评述并指
对陕西关中棉区受控与自控两类棉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棉田系统的食物网结构、营养层、生态锥体、生态效率等基本特征相似,在能量分配方面有量的差
草地蒸散直接影响近地层大气和下垫面间的能量和水分交换,从而影响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气候。因此利用涡度相关技术测量北京市郊草地蒸散及气象因素数值,并利用相关分析、灰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