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呼唤生本课堂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向来被喻为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成效难显。初拿到课题“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时,我就犯了难,“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范围实在太广,有些离学生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太远,从何入手呢?思来想去,我选择了以“元宵节做汤圆”这一习俗入手,写体验作文。因为做汤圆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近,低年级学生应该大部分都做过,有实实在在的体验。
  接下来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磨课,在磨课中多番修改。一路下来,我在努力构建作文教学的生本课堂。
  一、创设生本情境,有趣与兴趣融合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作文。教师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往往让学生有一种被动压迫感,他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内心缺少驱动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呢?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我在课前设计了谈话环节:聊聊传统节日。谈话从学生了解的一年里的节日入手,引导他们进入传统节日和传统节日里举行的一些习俗活动。有趣的活动照片勾起他们鲜活的回忆和体验,师生之间轻松随意的谈话气氛让他们自然地走进元宵节,走进“做汤圆”。然后,抛出“你们做过汤圆吗?是怎么做的呢?”等问题,习作话题的引入水到渠成。
  但有的学生可能没有体验过做汤圆,无法讲述过程;体验过的学生凭以前做汤圆的回忆,也不能很具体地把做的过程介绍清楚。所以,切入做汤圆的真实情境就必不可少。于是,我站在学生的立场,给予理解:“一听就知道你肯定是做过了,但是要把做汤圆的过程讲具体的确是有难度的。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再看一遍视频你肯定会讲得很具体了。”然后播放做汤圆的视频,利用视频还原学生原有的做汤圆的生活场景,调动他们的原有体验,激发他们的表达
  欲望。
  这样,课堂的有趣和学生的兴趣完美融合,既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内驱力,又让他们乐于表达,勤于表达,何乐而不为?
  二、制订生本目标,保底与发展有度
  学习永远都是有起点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起点。所以针对本堂课,我制订了两个目标,一个为保底目标,一个为发展目标。
  我校三年级学生平时经常参加学校各类活动,事后也常写活动作文,把活动过程写具体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多少难度。因此,我制定的保底目标是“能抓动作、用连接词把做汤圆的过程写得具体有序”,这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本堂作文课里达成的最低目标。其实最低目标里也有基础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关注动作的丰富性,让他们发现:抓的动作越丰富,过程就描写得越具体。这样,习作能力强的学生就能捕捉到更为丰富、细腻的动作,描写出更为流畅、完整的制作过程。
  “同样是写做汤圆,他除了做到有条理,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学的呢?”在写得具体有序的基础上,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掌握更高一层的发展目标:加上想象把做汤圆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学生基础不同,掌握程度也不同,由一处想象到五处、六处,甚至七处、八处,每一处都是语言学习的契机,都是一种学习上的成长。
  当然,随着学生的变化,教师制订的保底目标和发展目标也将随之变化。例如:我曾到偏远的农村小学送教,事先了解了学情,发现那里的学生连一般性活动的动作过程都说不清楚,能用上连接词的只有个位数,而且即便用上了,也只有最简单的“先”“ 然后”“最后”。我原先的教学设计对他们来说,显然是要求过高了。要求的拔高会使教学内容变得空洞,学生学无所获,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那么课堂自然就沉闷、无趣,无论你怎么引、怎么导,都会如老牛拉车——走不动。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重新制订了保底目标“抓动作把做汤圆的过程写得具体”,发展目标“能用上连接词把做汤圆的过程写得有条理”。教学环节如下:
  1.抓动作,写得具体
  (1)(播放做汤圆视频)汤圆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做汤圆的流程图片,填动作。)
  (2)第一步干什么?在学习单上第一幅图右边的横线上用上刚才填的动词写一到两句话。(后面三个步骤同上)
  (3)抓住动作把做汤圆的步骤说清楚,就能把做的过程说得很具体。谁能把这四个步骤连起来说说?
  (4)写一写做汤圆的过程。
  (5)反馈交流:展示第一篇学生作文,抓动作,打星。
  2.用上连接词,写得有条理
  (1)展示第二篇学生作文。她也抓住了动作,三颗星。她还用了连接词:(圈出)先、接着……特别有条理,加一颗星。
  (2)除了这几个常用的连接词
  外,还有“过了一会儿”“没几分钟”“就这样”等,你看,连接词也可以有变化。
  (3)学生自评:用上了连接词的,给自己加一颗星。如果你的连接词还有变化,再加一颗星。没有用连接词的马上用一用。
  显而易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宜的保底目标和发展目标,才能真正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
  三、搭建生本支架,预设与生成共舞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常常用范文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句式、文段结构等。范文,可以是教师写的下水文,也可以是课堂中学生笔下的精彩生成。是采用预设的下水文,还是在课堂中寻找生成的优秀作文,来为学生搭建习作的支架呢?这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生定教,随机选择。
  第一次试教时,班级是外班,通过向语文教师了解和接触学生,我发现该班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强,所以就选择了以事先预设的下水文为范式,让学生学习、模仿其中的语句,降低习作难度。
  但是,我更喜欢在学生中寻找精彩的生成。身边的伙伴是最好的资源,来自同龄伙伴的文字是最真实的,也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更容易打动他们,激起他们的习作热情。
  四、注重生本评价,自评和他评结合
  作文课堂上,教师都十分注重习作评价,但评价一般以教师评价为主。为此,课标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而要让学生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慢慢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就需要更为注重生本评价,即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鉴于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评价水平较弱,教师需要有示范引领的作用。在评价抓动作、用连接词把做汤圆的过程写具体的习作环节,我先圈出动作和连接词,示范评价第一篇习作:“你看,她抓住了一系列的动作,有‘切’‘搓’‘摁’……还用上了连接词,有‘先’‘接着’‘然后’……这样就把过程写具体了。
  很好,给她三颗星。”然后,我指名让学生学着我的样子评价第二篇习作:“谁来当当小老师,像刚才这样评一评?你认为可以打几星?”最后让学生自评:“如果你也抓住了动作,用上了连接词,把过程写得具体了,就自豪地给自己打上三颗星。如果你抓的动作特别丰富,就给自己再加一颗星。”
  而在评价语言的生动有趣时,我在示范评价后给予学生自我修改的时间,然后同桌互评,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分享。
  教师评,学生学着评;自己评,同桌相互评;小组评,班级分享评。评价方式虽不同,但每一次评价都建立在语言学习的发生上,并致力于提升学生习作语言的质量。只有这样的实实在在有效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切实提高。
  整个磨课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习作教学呼唤生本课堂。教师不是搬运工,不能把整个课堂一成不变地从这个教室搬到那个教室;教师也不是复印机,无法将知识和能力分毫不差地复制给每一个学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不同思想、会思考的学生,我们执教的是有不同基础、习惯各异的班级。而成功的作文课堂,必定是以学生为主人的课堂,必定是在原有起点上成长的课堂,也必定是语言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最合适的生本习作情境,制订最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适度的生本支架,并加强生本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培养习作能力,切实提高习作水平。这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宁海县金阳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摘要】纪录片《圆明园》采用故事性加三维动画的手法和技术来结构、处理影片,成功地实现了用制作故事片手法制作纪录片,这是当今纪录片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影片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圆明园》 纪录片 故事性 动画 故事化    纪录片的故事化是当代纪录片创作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张谦在2002年1月发表的《记录与叙事之间的再现艺术——浅析纪录片的故事化=》中就提及了纪录片的
摘 要: 教学文本解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学生从会一篇到会一类的前提。篇章要素理论指的是De Beaugrande和Dressler(1981)提出的篇章七要素理论,包括衔接性、连贯性、目的性、可接受性、信息度、情景性和篇际性。本文以《太空一日》《大雁归来》和《敬业与乐业》为例,根据篇章要素理论解读教学文本,为文本的多样化理解提供一种可能的方式。  关键词: 篇章要素理论 教学文本解读
鲁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在第一册(下)第二章“图像的获取与加工”中引入Photoshop软件的应用,课本在编写过程中比较侧重于数码相片的修整,并在图片特效、图像合成方面引入典型实例,使学生对工具箱常用工具、“图像”菜单、“滤镜”菜单以及图层蒙版等有一定认识,从而掌握数码相片的一些常用处理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总会有学生问起这样一个问题:学了Photoshop这个软件,是否也能制作可以动的图片呢?  会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彰显了高中语文课程注重审美的基本理念,实在令人欣慰。因为在笔者看来,语文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是一门有关人文的学科,是一门具备审美特质的学科。而在这一片审美的天地中,诗歌阅读教学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倾听
近日,品读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的新著《行者》,着实感受到了他不甘平庸、努力攀升的猴王演藝之路。通过那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倾听那一句句质朴自然的人生感悟,我找寻到了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六小龄童,也找寻到了一个教师应该学习的成长秘诀。  秘诀一:一念一生,做一个目标明确的教师  六小龄童因自己的二哥病逝,成为父亲的“猴王”传人后,除了演戏,其实还有很多爱好。尤其喜欢体育,爱打篮球。因打篮球眼睛受
透过午后的点点阳光,我和孩子们又进入了每天最愉快的午读时间。步入一年级的短短一个多月,孩子们从笨笨的熊博士那里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从动物国际会议中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从不停打嗝的斑马那里知道了凡事都要试一试……每天的午读时间,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伴着艾莉丝爷爷的一句话,我带着孩子们一同走进了美国著名女作家芭芭拉·库尼的经典绘本——《花婆婆》。从扉页开始,孩子们被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经济新常态和就业新形势,师范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笔者调查师范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现一些师范生呈现如下特点:教师职业信念弱化、基层就业积极性不高、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因素、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不足、就业心理矛盾复杂等,由此提出措施,以期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关键词: 师范生 就业价值取向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指其在择业过程中
摘 要: 打造“魅力阜师”是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全方位立体构思与宏阔建设的重大项目版块,也是学校转型升级情势下发展路径的集中体现。其内涵由五大板块组成:历史文化魅力、核心价值魅力、专业特色魅力、社会责任魅力和科研创新魅力。“魅力阜师”赋予每一个板块以相应的目标定位,并基于对学校现状的精准认知和中长期发展定位的集体构想,结合转型升级的大背景而谋划出魅力阜师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转型升级 魅力阜师 建
教学思考  纵向梳理口语交际教材,在此之前涉及“辩论”这一交际活动相关的能力有:  1.倾听  2.应对  3.表达  4.交际素养  通过梳理教材,学生的起点和学情就能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在“辩论”这一交际命题中,需要考虑设定特定的主题情境;在构思阶段,帮助学生了解“辩论”的特定规则;在转换、执行阶段,通过语言实践环节的设计,落实、感受、尝试运用辩论的技巧。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建构输入“辩论”的初步
01  我找的人叫罗达讳。  童辛亚说,三十年前在那个北方小城,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什么东西都缺,像罗达讳这样整齐漂亮的小伙子也真是很少见。  罗达讳是南方人。他的父亲是个工人,工厂北迁的时候带着他从南方来到小城。父亲虽是手艺人,却很不愿自己的儿子将来也做粗活。罗达讳不负厚望,学习成绩很好,人也彬彬有礼,在学校里很受欢迎。  童辛亚第一次见他,是在学校的篮球场上。他和学校里的一群男生打球,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