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各大城市在国家总体人口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得到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常住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增长较快,重心转移的幅度较大,随之产生的各项问题也日益显著。其中由城区人口密度过高造成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交通基础设施拥挤不堪、城市公共安全问题,还包括城市管理方面的压力都引起人们普遍关注。人口作为经济系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个变量,它的分布和管理影响人地关系,人口管理问题作为各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采取怎样的调控手段和积极措施解决城市人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关键。
关键词:城市化 城市问题 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管理的特征
城市人口管理涵盖了城市内所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所进行的多是基础性的管理工作,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情况,并且在工作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此具有涉及范围广、基础性强的特点;由于城市人口管理工作需要城市内多个职能部门及社会团体协调合作,自上而下完成管理工作,所以参与部门众多;城市人口流动性大,像人口普查这样需要掌握准确的数据资料的工作,就必须以一个确定的时间来进行调查,时间性强;城市人口管理工作需要多种技术方面的支持;信息变化快,管理难度大;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等特征。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1.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管理压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多“归功于”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的一部分,是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数量的增多,其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增加了管理难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多对城市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增加,城市交通、电力、水气等需求压力大。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社会参与感较低,大多没有基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关心自身经济效益的增加,对社区和公益活动态度冷漠,这也造成了一系列社会不公的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步伐较缓,实际效果不明显,农业人口在城市很难获得与当地人平等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并真正定居下来。最后,由于社会管理方式的粗放化,习惯于突击式和运动式的管理手段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2.公众参与城市管理不足。在城市人口管理的实际中,由于城市政府为公众提供参与的合法性资源不够充分,公众参与只是对政治过程中民主参与的模仿,并不等于直接的民主决策,行政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依然很脆弱。公众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本应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工作中,这也是市民意识的体现,但由于多方原因,当前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较少,并未参与城市管理决策、实施及监督的全过程,属于低层次的参与,存在各种问题。
3.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与机制存在弊端。流动人口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也难以避免的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流动人口犯罪等,究其原因是现行管理制度和模式无法适应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使得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特别是理念上的偏差,即相关部门对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造成外来人口权益得不到保障现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协调不到位,使外来人口在行使相应社区自治与管理权利方面困难。最后,组织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信息的不及时,管理滞后现象明显,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4.政府管理存在缺位现象。城市建设虽进入成熟稳定阶段,但城市管理相对滞后于城市建设和市民需求,当前城市人口管理不仅依靠专业化部门自上而下进行的指挥管理,还需要各部门间进行统合协调。但政府在管理中也面临行政成本高的问题,在人口管理与服务方面存在缺位现象。专业管理部门由于机构众多出现职责不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现象,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部门间易出现管理越位和相互扯皮推诿责任的问题。政府缺位整体表现为,管理方式的相对落后和政策制度安排上缺乏可操作性。
三、完善城市人口管理的有效对策
1.改革完善户籍制度。完善城市人口管理,首先在积极落实政策性迁户、技术技能和投资纳税迁户的现有渠道外,进一步拓宽现有入户渠道,可以根据流动人口在城市逗留时间的长短和不同群体对城市需求的差异,分阶段的推行户籍制度改革,提供差别化、层次性服务和福利提供方式使其逐步融入到城市体系中。其次,要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主要体现在社会关注的医疗保险待遇、教育均衡化发展等方面的公平问题上,是外来人口与城市当地人口和谐融洽的相处。最后,为保证人口信息的流通性和准确性,实现人口智能化管理,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来提高人口管理的服务水平。根据新型城市化要求重视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尤其是外来人口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参与管理权力的行使,积极探索和实践新思路。
2. 建立参与式的城市治理框架。城市管理中建立参与式城市治理的框架目标就是促进管理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建立伙伴关系,共同管理公共事务,解决城市公共问题,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因此,一方面要从城市人口管理的多元化主体出发,结合合作形式、围绕具体问题、找到每一阶段设计的参与点,最终在实际管理层面达到政府与社会的融合。另一方面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组织流动人员参与式管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约束的功能,建立新型组织管理方式,增强社会稳定,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
3.充分发挥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城市人口的规模由城市规模决定,如果城市人口规模超越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就会带来城市问题。城市人口管理的目标归根到底是有效控制城市人口增长,提高城市人口生活质量,最终达到人口增长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人口问题本质上属于经济问题,人口调控战略必须实施重大改变,加强经济手段的指导与调控,逐步由过去以行政制约为主的直接控制向以利益导向为主的间接调控转变。具体做法可积极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来引导城市人口转移;通过有意识改变城市总体及各地生活与发展成本来减少市民的居住成本,引导城市人口合理流动。
4.完善城市政府作用。人们对城市政府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城市政府不仅提供基本的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而且通过寻求地方收益积极拉动城市发展,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城市政府的作用有限,多是对城市事务的管理、仲裁和调解,在收入分配活动上难以起到真正作用,实际发展中城市在协调上存在矛盾。針对上述问题,要求城市政府从城市治理观点出发,合理界定与人口管理的界限,在保证政府指导与人口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的前提下,从政策制度安排以及资金投入上推进城市人口管理。不断创新管理职能,不仅要继续承担城市公共服务的功能,更要在新形势下承担如战略规划与管理和强化社会冲突管理等新职能,最终实现人口管理战略的服务化、法制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四、结语
城市人口问题是城市化加速发展期间的必然现象,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是实现社会管理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人口在城市中从事着各项职业活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享受着城市提供的各项服务,城市人口的发展与管理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客观分析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的现状、了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通过有效对策及时创新地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王春兰,杨上广.从上海看大城市人口政策调整[J].中国经济报告,2013(03):75-79.
[2]张圣友.以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市人口管理[J].学习月刊,2012(06):36-38.
[3]陈丰.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研究[J].求实,2008(12):43-45.
[4]杨宏山.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01):109-113.
作者简介:李新秀(1990.01—)女。民族:汉,山东省滨州市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城市化 城市问题 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管理的特征
城市人口管理涵盖了城市内所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所进行的多是基础性的管理工作,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情况,并且在工作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此具有涉及范围广、基础性强的特点;由于城市人口管理工作需要城市内多个职能部门及社会团体协调合作,自上而下完成管理工作,所以参与部门众多;城市人口流动性大,像人口普查这样需要掌握准确的数据资料的工作,就必须以一个确定的时间来进行调查,时间性强;城市人口管理工作需要多种技术方面的支持;信息变化快,管理难度大;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等特征。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1.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管理压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多“归功于”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的一部分,是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数量的增多,其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增加了管理难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多对城市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增加,城市交通、电力、水气等需求压力大。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社会参与感较低,大多没有基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关心自身经济效益的增加,对社区和公益活动态度冷漠,这也造成了一系列社会不公的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步伐较缓,实际效果不明显,农业人口在城市很难获得与当地人平等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并真正定居下来。最后,由于社会管理方式的粗放化,习惯于突击式和运动式的管理手段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2.公众参与城市管理不足。在城市人口管理的实际中,由于城市政府为公众提供参与的合法性资源不够充分,公众参与只是对政治过程中民主参与的模仿,并不等于直接的民主决策,行政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依然很脆弱。公众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本应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工作中,这也是市民意识的体现,但由于多方原因,当前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较少,并未参与城市管理决策、实施及监督的全过程,属于低层次的参与,存在各种问题。
3.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与机制存在弊端。流动人口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也难以避免的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流动人口犯罪等,究其原因是现行管理制度和模式无法适应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使得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特别是理念上的偏差,即相关部门对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造成外来人口权益得不到保障现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协调不到位,使外来人口在行使相应社区自治与管理权利方面困难。最后,组织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信息的不及时,管理滞后现象明显,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4.政府管理存在缺位现象。城市建设虽进入成熟稳定阶段,但城市管理相对滞后于城市建设和市民需求,当前城市人口管理不仅依靠专业化部门自上而下进行的指挥管理,还需要各部门间进行统合协调。但政府在管理中也面临行政成本高的问题,在人口管理与服务方面存在缺位现象。专业管理部门由于机构众多出现职责不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现象,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部门间易出现管理越位和相互扯皮推诿责任的问题。政府缺位整体表现为,管理方式的相对落后和政策制度安排上缺乏可操作性。
三、完善城市人口管理的有效对策
1.改革完善户籍制度。完善城市人口管理,首先在积极落实政策性迁户、技术技能和投资纳税迁户的现有渠道外,进一步拓宽现有入户渠道,可以根据流动人口在城市逗留时间的长短和不同群体对城市需求的差异,分阶段的推行户籍制度改革,提供差别化、层次性服务和福利提供方式使其逐步融入到城市体系中。其次,要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主要体现在社会关注的医疗保险待遇、教育均衡化发展等方面的公平问题上,是外来人口与城市当地人口和谐融洽的相处。最后,为保证人口信息的流通性和准确性,实现人口智能化管理,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来提高人口管理的服务水平。根据新型城市化要求重视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尤其是外来人口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参与管理权力的行使,积极探索和实践新思路。
2. 建立参与式的城市治理框架。城市管理中建立参与式城市治理的框架目标就是促进管理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建立伙伴关系,共同管理公共事务,解决城市公共问题,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因此,一方面要从城市人口管理的多元化主体出发,结合合作形式、围绕具体问题、找到每一阶段设计的参与点,最终在实际管理层面达到政府与社会的融合。另一方面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组织流动人员参与式管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约束的功能,建立新型组织管理方式,增强社会稳定,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
3.充分发挥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城市人口的规模由城市规模决定,如果城市人口规模超越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就会带来城市问题。城市人口管理的目标归根到底是有效控制城市人口增长,提高城市人口生活质量,最终达到人口增长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人口问题本质上属于经济问题,人口调控战略必须实施重大改变,加强经济手段的指导与调控,逐步由过去以行政制约为主的直接控制向以利益导向为主的间接调控转变。具体做法可积极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来引导城市人口转移;通过有意识改变城市总体及各地生活与发展成本来减少市民的居住成本,引导城市人口合理流动。
4.完善城市政府作用。人们对城市政府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城市政府不仅提供基本的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而且通过寻求地方收益积极拉动城市发展,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城市政府的作用有限,多是对城市事务的管理、仲裁和调解,在收入分配活动上难以起到真正作用,实际发展中城市在协调上存在矛盾。針对上述问题,要求城市政府从城市治理观点出发,合理界定与人口管理的界限,在保证政府指导与人口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的前提下,从政策制度安排以及资金投入上推进城市人口管理。不断创新管理职能,不仅要继续承担城市公共服务的功能,更要在新形势下承担如战略规划与管理和强化社会冲突管理等新职能,最终实现人口管理战略的服务化、法制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四、结语
城市人口问题是城市化加速发展期间的必然现象,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是实现社会管理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人口在城市中从事着各项职业活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享受着城市提供的各项服务,城市人口的发展与管理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客观分析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的现状、了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通过有效对策及时创新地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王春兰,杨上广.从上海看大城市人口政策调整[J].中国经济报告,2013(03):75-79.
[2]张圣友.以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市人口管理[J].学习月刊,2012(06):36-38.
[3]陈丰.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研究[J].求实,2008(12):43-45.
[4]杨宏山.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01):109-113.
作者简介:李新秀(1990.01—)女。民族:汉,山东省滨州市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