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中的漠漠“茶时光”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an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凡喝茶有些年头的茶客,自不免见识过形形色色的各类茶馆。有些茶馆装饰豪华,馆中多是名贵家具古玩和富丽的装潢,让人领略茶的贵气和卓尔不凡。此类茶馆,多见于一些百年老店或时下著名茶企的形象店面;有些茶馆则是以古朴儒雅见长,琴棋书画应有尽有,是更着意于烘托茶文雅的气质;有些则以简朴别致为尚,馆内不事装点,但有斗笠、草席、石磨等诸般,兼有农野情趣,主人大概着重的是体现茶的“清净无为”。
  据说旧时北京的茶馆,就分有“书、酒、清、野”四类。在每日里都演述日夜两场评书的,叫“书茶馆”,多是文化人汇集的场所。“开书不卖清茶”,是为书茶馆的标语。而卖茶也兼卖酒,同时卖花生米、豆腐花等小饮食的,叫做“酒茶馆”。专门供游人歇脚和生意人谈事集会的。称作“清茶馆”。而位处荒郊野村,为老百姓提供劳作后的一杯清饮,既而侃侃家常与收成并驱除疲劳的,则叫做“野茶馆”。
  茶馆形形色色,其样态差异,似乎取决于主人的心地见识和目的的不同。在茶的制作上面,常有“茶如其人”的总括。茶馆的模样,应该也是这个道理的。
  但若将目光锁定于时下市区街头上那大大小小的各类茶店,则不免有风格大同小异之感。其装饰和物件,多数更像是不明就里的表面抄袭。虽则也有古玩,也常有琴棋书画的风雅古朴,但是总使人觉得异样,因其背后所含,实则无非是茶主人所有意构建的各类“卖点”而已。
  在市面上,似乎很难找到一家这样的茶馆,真正的清净无为,你可以没有任何需要购买的压力,心中也不会有主人会怀疑和介意你只是来这里“蹭茶喝”的担忧,同时又可以单纯地向一些亦师亦友的博学之士,作交流和学习,甚或倾诉和撒欢。
  “汇文茶时光”茶馆,位于福州的闹市区。其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轻松”。读者或许会疑惑,闹市中的一间小茶馆,如何能够使^“轻松”起来呢?当然,这里所谈的轻松,并非单指熟客而言,而是任何进^这家茶馆的人,大概都会有的一个印象。
  通常人们最觉得放松的地方是在自己的家里,因为家是独立的一隅空间,基本上可以等同于肆无忌惮。但这却未必是真正的轻松。轻松,实则意味着心地不受情感、欲望以及各类念头所干扰牵扯的某种“自由”。它不尽然是对纷繁世务的彻底摆脱,而更是对于这些的一种忽视。哪怕是短暂的视之而不见,不受其干扰的忽视,都能让人体验到真正的轻松。
  “汇文茶时光”的轻松首先体现在其装饰上,它并没有时下常见的那种其实反而让人觉得有点“高压”姿态的古朴和儒雅。简单的,当街一个小店,店门就很不起眼,透亮的玻璃装饰。进店,是狭而且长的空间,粉刷成绿色的墙壁,一台三层的白色架子沿着左墙而立,上面罗列有几款茶叶、数枚雅致茶器,并有些许书籍。中间横排几张松木茶几,围拢着温馨小座椅。墙角处常有燃香,在舒缓的音乐声中,青烟袅袅,茶气蒸蒸。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这便是这座茶馆的“一进”之“欢喜地”。
  既而是“二进”,却是一条约十五米长的走廊。青灰地板,靠墙一排格致的壁橱,摆满了花花草草。另一侧的,是特地开启的几扇小窗,清晨时,一抹阳光透射而进,花草也视之而欢喜跃动。时而风吹青帘动,更致整条走廊清凉而疏通。这是“二进”之“清凉天”。
  茶馆的“三进”,则是“又一村”的一片豁然开朗。宽敞明亮的一座大厅,两间雅室。厅中,两排长长的木桌,端头处各置一茶几,中间摆茶,木桌两侧是整齐摆放的高椅。四面墙壁,一色雪白,其中一面上镶有数张各地的风光摄影,而对面正对着的,则是屏风相隔的两间茶室。与走廊相接的墙角处,有一张仅半尺高的方形茶桌,沙石和果蔬点缀,临于窗下,是对于进入“三进”的别致“接引”。这里的氛围,更像是一位哲人“讲经布道”的教室。这便是这家茶馆的“三进”之“至简境”。
  茶馆的主人老柴,是位博学清通之士。时常来这里的人,都自觉地称呼他为“柴博士”。
  “柴博士”这个人,长相像个佛教的头陀,光头,髭须黑白相间,性格内蓄,文气重,谈吐不凡。常有凛然的正气,待人却清和之极。其人如松,也如兰。正如他所构筑的这一处轻松特异的茶馆。
  来这家茶馆的茶客并不尚多,但都似乎有一共同的特征——率性、寡言、诚恳。
其他文献
读徐渭的字,恍如在一条古道上行走,有清冷之气嗖嗖而来。可能这与熟悉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吧。晚年的他,狂放不羁,孤傲淡泊,如此复杂的经历与个性反映在笔墨上,就是浮华散尽,唯剩凝重与苍茫。然而,2012年的深秋,我在浙江上虞县的碑廊里见到的《煎茶七类》刻石,改变了我此前的看法。其字温暖扑面,如同与久未谋面的老友邂逅于一座藏于深巷的老式茶楼里,把盏品茗,开怀谈心,有暖暖的阳光穿过木格子的窗户照进来,温暖惬意
期刊
2013年初春的一天,万佛寺和往常一样,香客如云,很是热闹。但在方丈的禅茶书斋里,却是另一番的景象,广霖大和尚和“赖氏红茶”掌门人赖培华先生一行正安静地细品一款特制的“赖氏红茶”。  在一番慢啜细品后,广霖大师对这款红茶赞誉有加,评价“此茶真乃人间仙露也!”。在大师的询问下,赖培华先生侃侃道出一段沉睡近两百年,鲜为人知的“赖氏红茶”的历史。  清道光年间,17岁的赖氏先祖赖维顺,在家乡晓洋(今福建
期刊
“无”是一个很可爱的字眼,因为只要无了。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产生的,要在土地上种玫瑰花,就得先把杂草除掉;盖房子也是从无中起造的。您说:“不是的,有些只是改造。原本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经过一番心情改造与努力,现在已天天过得很高兴。”但这也是把先前的坏心情排除掉了才重新塑造的新乐园呀。  我爱极了这个“无”字,于是在构想了一个类似性质的“茶会作品”时,就想把它叫做“无茶会”。但
期刊
“香”,它的存在形式很特别,摸不着看不到,要用嗅觉和味蕾去细心捕捉。生活中受人追捧的美食、赏心悦目的鲜花、富有个性又带着些神秘色彩的茶品中,都能闻见大自然馈赠予人们的馨香。在人类智慧的创造之下,这些“香气”發挥到了极致。在品茶时,更多的茶客热衷于去捕捉茶中那清冽鲜爽的花香,却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茶中似有似无的瓜果香。其实,沉淀在花香之后的瓜果香能为茶的滋味增色,让融合了瓜果甜香的茶滋味更加绵长、充满
期刊
洗春  茶品:冰岛生茶  茶席设计:玩茗堂老九  茶具:台湾老岩陶煮水壶、台湾土陶盖碗泡茶组、孟宗竹茶托、软木壶承、湘西苗族土布蜡染、纳西东巴手编土布  春日,叶已绿,草还枯,春意渐浓。湖畔,水如碧玉山如黛,让人不忍打搅这清宁。土陶、土布设席,取“道法自然”之意,采新发绿芽枝条,用烧过树根为香,几缕淡烟,与茶香相融,嗅之,竞让人颇有出尘之感。一席茶洗尽浮华,春的气息,想来也有这一味吧。  青·花 
期刊
新北市坪林的文山包种茶,集香、浓、醇、韵、美于一身而闻名。在质量的鉴别上,首重香气且须带有明显的花香,其次滋味要活泼甘醇,再者茶汤要呈亮丽的绿黄色。坪林乡前乡长郑金连表示,坪林包种茶曾是上世纪50年代台湾外销东南亚最夯的商品,当时坪林人只作批发,将黄片与梗剔除后,由茶贩载至大稻埕再分装为小包。  尽管今天早已卸任乡长职务,但郑家却始终传承优良的制茶技艺,胞弟郑添福不仅连续多年勇夺坪林包种茶特等奖,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茶界兴起茶文化复兴风潮,经过三十多年各方的投入工作,茶文化今呈蓬勃的态势:茶界充满各类积极创新的经营手法,人们对茶文化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论说,社会也更加相信和尊重茶学家、茶人与茶道艺术家们的个人价值和力量,与40年前之喝茶情况相比成了鲜明的对照。但由于各地的茶文化现象引发之变化不尽相同,时段也並不一致,我们观察到:茶文化如果要再往前迈进,摆脱茶停留在漫不经心的日常饮
期刊
关于茶的音乐听过很多张,每张各有千秋,就像一壶茶摆在那儿,每个人能品出每个人的感受,音乐也是。把一种滋味表现成一种意趣、意境,考验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审美和修养、触类旁通的超然想象力,也还考验听者心有灵犀或者心有戚戚的领悟。听了一张不算太老的生僻专辑叫《午后红茶》,就想说说感受。  红茶的颜色是红色,可是,关于红茶的音乐是什么颜色呢?或许,就是刘悦的专辑《午后红茶》里这种清淡去火、恬然自若的色彩,随着
期刊
闻香品茗时,总喜欢欣赏些小清新的物件,认为茶是清雅之物。唯有色彩淡雅、造型柔美的器物才与之匹配。后来在越来越多品茶之所见到茶客们喜用厚重的铁壶煮水或用深色的陶罐煮茶,虽然少了几分清新,倒也多了几许古朴与醇和。  这一季,春末夏初之时,友人小苏带来了几款名为“铁锈釉”的茶器套组,它们敦厚的造型、颗粒粗糙而又有光泽的深棕色釉面,讓人为之眼前一亮。  看着这些极富个性的器具,我们想到了辩证学里说的“任何
期刊
那块刻着“莲花荼襟太丙元子”的摩崖石刻。足以使人无限牵念。一直以来我就有这样的心愿,亲手触摸并感知那些时间的沧桑,这一次终于成行。  其实莲花峰离城市并不远,虽然在行政上划归于泉州南安,实际上离古老的泉州城更近一些。莲花峰至今仍盛产石亭绿茶,二月的春风,桃李已俏枝头,茶香应该也近了。从福州到泉州。乘坐飞驰的动车,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南安丰州镇上桃源故间,物事皆见古风,古镇又以桃源村遗风为浓,古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