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尔苏人的还山鸡节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30f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抬头望,巨大的银河穿过深邃广阔的天空,从我们头顶倾泻下来,真像一道气势磅礴的瀑布。那晶亮闪耀的密集星群,恰似瀑布飞溅的水花。“美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艾温·威·蒂尔在《夏游记趣》一书中,用唯美的文字抒发出自己对星空中广袤银河的印象。
  在三四川省石棉县一个鲜为人知的堡子,当地自称为“尔苏人”的老人们与我围坐在一起。山风吹过远处轮廓朦胧的崇山峻岭,吹过我眼前宁静而漆黑的尔苏堡子,坐在素尔(当地巫师的自称)汤福华家的晒坝上,天上缀满闪闪发光的星星,像细碎的流沙铺成的银河斜躺在灰蒙蒙的天宇上。大地已经沉睡了。汤福华的父亲与堡子中几位老人与我闲聊着,谈话中,其中一位老人突然抬头看了看天空,用手一指天宇上那条群星浓稠的光条,“我们尔苏人称银河为‘错阔妈姆’,‘妈姆’尔苏语意为母亲,‘错阔妈姆’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所有人都要回到那里去,‘错阔妈姆’,也就是‘回到母亲居住的地方去’。”
  四川省石棉县位于横断山脉腹地,是我国西部民族走廊上的重要驿站,因其藏彝通道上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汉、藏、彝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背景下,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文化。县内藏族人口10000多人,以松林河为界分上下八堡,松林以北居住着说“木雅语”的术雅藏族,松林河以南居住着说“尔苏语”的神秘的尔苏藏族。每逢农历的冬月,“还山鸡节”这个类似汉族春节的节庆,便会在蟹螺乡尔苏藏族中年复年地上演。这一天,不仅有蟹螺堡子全体尔苏人最为庄重的祭祖祈福仪式,也是全堡子载歌载舞、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狂欢之节”。
  “还山鸡节”这一名称,是一个现代才兴起的他称。按照尔苏人的传统说法,尔苏话为“姑(儿)扎子”,后来受汉文化影响,尔苏人用汉语将之翻译叫做“烧袱子”,意为“上山祭祖”。在蟹螺乡原属“下八堡”的蟹螺堡、安二坡、白路塔三个堡子,节庆是在鸡月(即农历八月)初九至十二之间轮流举行。按尔苏生肖推算的方法,从初九至十二,四年一轮,即今年如果是初九开始过,明年就是初十开始,第四年又回到初九。这是一种类似古夏历的历法,以寅为正月,八月为鸡月。鸡月初一属猴,为猴日,以下初九至十二的四天分别为龙、蛇、马、羊日。“姑(儿)扎子”即在这四天当中循环进行。按蟹螺堡子尔苏藏人过去的习惯,过了“姑(儿)扎子”,人的年龄就增加了一岁。
  
  守望银河的土著
  
  在石棉当地的尔苏堡子中,每逢农历八月尔苏人最大的节庆“还山鸡节”[当地自称“姑(儿)扎子”]上,尔苏人的巫师(当地自称“萨巴”与“素尔”)总会领头唱起节庆的主题歌《觉那妈姆》,其开篇唱道:“先有天,后有地,有了天地,有了山。有了山,有了水,有了草,有了树,有了土,有了石,后来有了人间。有了人间,就有了我们祖先。”这是属于尔苏人的创世史诗,在歌词中,尔苏人认为自己族群的历史可一直追溯至创世之初。在他们的传说中,东方有一片白色的大海,海浪滔天,海中有块巨大的白石头屹立不动,光芒四射。后来,从白石中跳出来一个人,称为“米日吴纳日”,意为黑脑袋的人,同时从石缝中又跳出来各种各样的神。在尔苏人最为古老的民间传说中,地球被称为“麦萨”,他们不仅知道“麦萨”是圆的,而且他们还知道“麦萨”能够“格拉”,即会旋转。尔苏人祖祖辈辈一直流传着个关于地球形成与人类起源的神秘传说:认为先有了“麦萨”然后才有地表的壳,然后出现了山峰,有了土。有了土才有了各种植物,然后才有了各种动物。而人是猴子变的,猴子里的一种黑头猴子吃了盐,身上、脸上的毛全褪了,演变成了今天的人类。但历史的真实永远不等于文学的创作,一首创世史诗也回答不了人们对于尔苏人诸多谜团的疑问。
  尔苏人世代口口相传一个秘密:“我们尔苏人是不能说根的,说了就会被迫杀!”他们一代又一代刻意隐瞒着自己部族的来龙去脉,那个不能被外人知晓的大秘密,在久远的过去,慢慢伴随着最初的知情者烂在心中、带进坟墓,若干世代以来,所有的后人仅被允许记得他们是避战乱与屠杀逃亡到深山之中。如今,真相早已归于大地,尔苏堡子中只流传下需要保守秘密的誓言,这一切犹如一件陈旧的衣服,躯体早已离去,衣服便变成了一件高悬的空壳。尔苏人的祖先切断了所有关于来源的秘密,但在他们古老的传说中曾有过自己的王国,当时,中央是西夷帝国(尔苏人的国)、东方是汉人的帝国、北方有楚罗布(还不是帝国)、西方有卡拉克国,南方是红黑保倮(不是帝国,保倮是上世纪50年代前对彝族的称呼,上世纪50年代后因其包含有歧视语意而弃用);也有传说他们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支部族,被松赞干布打败后逃亡至此,祖先怕儿女们受累,于是向儿女们隐瞒真相;还有一种说法,他们以前曾住在成都平原,尔苏人的诗歌和唱经里每卷必出现岷江、峨眉山等地名应是佐证。尔苏人保存的37卷经中,每卷的开头都会念“岷江沱沱哈古什”,这说明他们的族源与古羌人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
  在尔苏人自己割断的历史中,传说与神话,同样充满了离奇与未知。在尔苏人眼中,《觉那妈姆》不仅是一部民间口头流传的创世史诗,“觉那妈姆”本人就是尔苏人的造物主,他创造了世界,也发明了尔苏文那至今让人感到神秘万分的原始图画文字,为尔苏文制定了神秘的“十二兽”历法。在四川甘孜地区尔苏人的神话传说中,他们认为“觉那妈姆”来自于“错阔妈姆”,“错阔妈姆”就是如今天文学中我们通称的银河。“错阔妈姆”在他们那里也表示“到母亲所在地去”的意思,尔苏人建房子都要由萨巴(尔苏人巫师的自称)根据银河的方位来选定位置、方向。国内罕见的原始图画文字——萨巴图文,十分原始的宗教信仰,带传奇色彩的天文学知识,让人不可思议的创世神话,横断山中数百年隐姓埋名的离奇史事,这一切,使尔苏人的形象变得如月晕般愈来愈神奇而迷幻。
  2008年9月,在四川石棉县蟹螺乡江坝村5组尔苏藏族人的“还山鸡节”上,当萨巴王志全唱起《觉那妈姆》中的创史史诗时,一群身着尔苏传统服饰的妇人坐在会场外的三根长条凳上,她们开心地闲聊着什么,不时弯下腰拿起身边的啤酒瓶,仰头喝上一口。在她们的头顶,白云悠悠,远山沉寂,大地无语。“还山鸡节”的会场上,王志全刚唱了一小段《觉那妈姆》,便住口了,他退了回来,站在那群妇人身旁,一脸严肃,沉默不语。《觉那妈姆》在这一刻戛然而止了——“宛如獐子正在奔跑,突然停滞”。
  在尔苏人的皮肤下面有一场梦未能进行:他们的祖先到底是谁,从哪里迁徙而来?他们的“还山鸡节”意味着什么?亡者的“开路”仪式要将逝者的灵魂最终送到何方?“还山鸡节”仪式上多处出现的石板难道仅仅只是一块简单的宗教祭祀用品?
  
  神树遮盖的“朗格(儿)比”
  
  9月7日,对于石棉县西部崇山峻岭之中蟹螺乡江坝村5组的65户尔苏人而言,堡子和大山四周的景况与往日相比并无异样。尔苏人把这天称为“朗格(儿)比”,其意义相当于汉族的大年三十,这一天,不仅 是尔苏“还山鸡节”的序曲,众多与“还山鸡节”紧密相关的仪式,也使之成为“还山鸡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午9:00,王复香便将头天泡好的5斤酒米从脸盆中捞了出来,倒入蒸笼中。厨房炉腔里熊熊燃烧的柴火映红了坐在灶前管火的朱有亮的面庞。合家过年的准备工作正式开始了。不久后,烟雾缭绕的厨房内升腾起阵阵糯米的清香。
  这天中午11:30,新堡子外的碾房沟畔,溪水清流,鸟鸣阵阵。67岁的汤明秀正蹲在溪边向一个大木桶中的水。这是尔苏人各家各户必须准备的净水。依照当地的古老习俗,净水必须是山上泉水或溶洞口流出的山水。取水所在的地方,出堡子要翻两道梁子,过两条沟,大约有10里的路程。而背水一般要用木桶或老鹰罐、双耳罐,用长衫的腰带托住水桶的底部做成肩带背水。背回来的净水还要经过萨巴或素尔念咒加持,山泉水就变成了神水,当地称之为“节气水”。据说人喝下此水可以得清净,无病无灾。对于“还山鸡节”而言,这些背回家并念咒后的净水,最为主要还是用于这天的各种清净仪式。
  将净水背回家中,汤明秀也开始准备蒸酒米了。一阵忙碌后,她终于能够清闲回到内室换好尔苏妇女的传统服饰:头缠两丈长的黑色纱帕,外穿青色布料的长衫,围上边子绣花的围腰,腰间系上银质八卦链子的围腰链。纱帕作为尔苏人代表性的服饰,在当地很有讲究,一般而言,年轻女人头上围白帕子,40岁以上的妇女则用黑帕,而彩色的围腰则是尔苏妇女节日的“新衣”,平时很少穿用。穿戴好节日的盛装后,汤明秀从厨房中拿出家中的簸箕,准备去河边洗簸箕了。与尔苏人“还山鸡节”日子的认定一样,节日期间切仪式的选址与安排,都必须由萨巴或素尔(均为当地尔苏人的巫师)认定。当汤明秀与一群同样穿着尔苏民族服饰的老妇人,三三两两手拿簸箕站在马路边徘徊不定时,王志全大手一挥,指向堡子的上方:“就在神树林前的溪水边洗吧。”
  萨巴王志全手指的神树,在碾房沟溪水旁,那是两株紧邻的郁密参天的大树,附近有一座小石桥。据介绍,至今,尔苏人仍然处于原始宗教信仰阶段,无固定的偶像,更没有为神职开设的专门施教场地,没有成形的教条、理论,他们认为石头是灵物,能通神、鬼、人,能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能驱除邪祟,引来善福。为了祭祀祖宗,同时祈求神灵保佑,居住在石棉境内的尔苏人以堡为单位,都有自己的神山,神山上有四季常青的松、柏等树,名为神树,村民人人敬之。依当地古老习俗,每家都要派一个人到河坝上方一点的溪水里去洗簸箕,但今年的洗簸箕活动,大家在公路边左等右等,稀稀落落只未了g位妇女。1:30,王志全抬起头看了看天,又回头意味深长看了一下堡子,手一挥,一行人便上路了。胸挂串珠、手中左右舞动羚羊角的王志全在前面开路,汤福华手端木斗随后,他不时停下脚步,将养麦子撒向土地。妇女们排成一行,手举簸箕,沿逶迤的河道缓缓而行。来到神树林下,溪水边,妇女们排成面对面的左右两排,跪下洗一会儿簸箕,然后起身放声歌唱尔苏人的《感恩歌》:“我们的节日像山间岩石上的花,越看越好看。山上没有花,整座山就不好看。一个堡子没有女孩子,堡子就不好看了……”悠扬的歌声,甜美的歌喉,纯朴的曲调,渲染出尔苏人的欢乐与自豪。与王志全熏簸箕及锅中烫刷把的行为相比,同属于洁净体系的洗簸箕活动,不仅是一种真正的全堡子参与的集体性仪式,而且从头到尾充满了世俗的欢娱。妇女们边洗边唱,高兴时竟像儿童一般在水边戏水逗乐,水花四处溅起来,周围观看的男子慌忙东躲西藏,妇女们又是一阵爽朗的大笑。簸箕洗完后,队伍重装排列整齐,王志全依然领头,妇女们手端滴着水珠的簸箕,边唱《感恩歌》边走回堡子:“我们的节日像春天的花,就好看了。冬天来了,叶子掉了,山就不好看了。爹爹的恩情还得了,妈妈的恩情还不完……”
  2:00,一身节日盛装的妇人们手捧簸箕回到新堡子公路边的平坝上,村民早已烧好了一堆柴火,妇女们又依次将洗好的簸箕在柴火上面过一下,让火烟熏一下簸箕,以此表示明日装祭品的器具经过熏沐,得以清净。洗簸箕仪式终告完成。然后,妇人们将各自回家,捞出事先蒸熟的酒米,——装入簸箕中。
  碾房沟畔,一个巨大的石臼早已放置于一处空坝中。几个小孩子好奇地围着石臼来回打量,萨巴汤福华拿着一个巨大的木杵来回舞动,引发旁边观看的村民们一阵笑声。下午2:30,马路边上,手端簸箕的朱有亮与老伴王复香,一前一后的身影慢慢由小变大。这是今天堡子中第一户来舂糍粑的家庭。到达平坝后,王复香将蒸好的酒米从簸箕中倒入石臼,手拿木杵的汤福华便开始劳作起来。尔苏人“还山鸡节”中的春糍粑仪式开始了。
  依照传统,尔苏人舂糍粑的仪式更近于是一项每家每户必须参加的集体活动,这种活动与洗簸箕一样,共同的参与强调了均等和公平。春糍粑,一般是男的拿木杵上下用力舂糍粑,女人们则在一旁不断地翻石臼中的糍粑,直到把糍粑春黏。起码在这次活动中,春糍粑的男性入选是不固定的,有兴趣上去一试身手的年轻人都可以参加,而在一旁翻动糍粑的女性则固定由所春糍粑家庭的成年妇女担当。
  15分钟过后,糍粑春好了,王复香将舂成一团如酸奶般柔软而洁白的糍粑团装入簸箕中,然后用一个空啤酒瓶上下挤压糍粑团,将之摊开成一大饼,用刀切成巴掌大的条块。糍粑切好后,恭恭敬敬端回家中,放于二楼堂屋上神龛所在的位置。然后,倒上一杯白酒,在一块瓦片上依次放上签签、几小块糍粑条和纸钱,焚烧后以祭祀祖先与亡灵。这种祭祀和舂糍粑一样,是今天堡子中每户人家必须完成的事务。
  
  白公鸡的守望者
  
  9月7日这天下午,主持完洗簸箕与舂糍粑仪式的萨巴王志全回到自家位于蟹螺新堡子的家中。他从厨房拿起一把小砍刀,用手轻轻在刀刃上刮了刮,试了试刀口后,有些生锈的小刀让他眉头皱了一皱,他匆忙走出大门,在屋外墙角块长方形的沙岩石前停下了脚步,半弓下腰,一手紧握刀柄,一手小心翼翼地压住刀尖,用力将刀刃压在沙岩石块上来回磨擦。终日在屋外日晒夜露的磨刀石,伴随着磨刀“沙沙”的声响,表层的苔藓与石粉一层又一层纷扬落地。几分钟后,刀刃泛出雪白的亮光,王志全又用手轻轻在刀刃上刮了刮,满意地起身返回厨房,他从碗柜中拿出两个白色的小碗,登上二楼的客厅,在王家客厅角上有一个木梯子,直通向三楼,楼上山墙处开有一个窄小的窗口,当地称为“天门”。登上木梯后,王志全将两只空碗放在“天门”的窗台上,同时供奉一块沾满白色鸡毛的白石头“觉”。再度返身下楼,他又来到厨房,手拿一块瓦片,在炉膛中,用火钳夹出熊熊燃烧的小块木柴,放入瓦片中间,然后,把一根根短小的木签签堆积上去,用嘴轻轻吹了吹,瓦片中的木签签点烧了。一股杉木树的清香味伴随着缭绕烟雾升腾弥漫开来。王志全手端烟雾缭绕的瓦片在前,一脸严肃的汤福华双手紧紧抓着只白公鸡在后,师徒两人登上三楼,来到“天门”前。“还山鸡节”前的白鸡祭礼活动正式开始了。“我们自古以来,都是用白鸡公祭祀家神。”在王志全的兄弟王志文 眼中,“还山鸡节”前一天“杀白鸡公”是整个堡子里件神圣的大事。“‘朗格(儿)比’的祠礼必须用白色雄鸡,不能用其他替代。在过去,堡子中每家都喂养白鸡公,而且要自己留种,进行纯种交配。各家事先都需早做准备,哪家如果缺了白鸡公,就会心慌,节前必须想方设法准备好,不行就只有购买、相互调剂,买方不能讲价钱,卖方给多少、给什么都行。”在他的回忆中,昔日,蟹螺堡子称为“放山鸡”的白鸡公祭祀家神活动是每家每户都必须参与的大事情,这是个堡孑 年之中家祭仪式最为隆重的形式,但如今,许多东西都简化淡漠了,在我随机的采访中,堡子中的村民和王志全一样,都会先烧签,再供上祭品糯米糍粑、酒、腊肉,在“天门”外的封山上奉上香杉或青冈枝(神树枝),但一般不会再牺牲白鸡公了。很快,王志全已经在“天门”边挂好了一串长长的佛珠与羊皮鼓,从汤福华手中接过白公鸡,他左手紧握白公鸡的爪子,右手一把又一把扯下白公鸡的鸡毛撇向四方,口中不停念唱着经文,身后的汤福华手端一碗白酒,伴随着师父的节奏,不时用手指沾上白酒弹向空中。“不管堡子中其他人怎样,萨巴今天是必须要杀白公鸡祭家神的。”对于今日场面有些冷清的“放山鸡”,王志文语气中并没有多少抱怨,起码在他肴来,自己的兄弟——萨巴王志全——把“放山鸡”仪式搞了,等于这个堡子也完成了这一仪式。而在心中,我却突然间感觉到:巫师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族群或村寨文化的排头兵,而在另一种背景下,他们又会成为一个族群或村寨文化最为坚定,抑或也是最后的守望者。
  幽暗的楼顶上,四周黑乌乌一片,只有从窄小“天门”透进的一丝光亮照在王志全师徒两人身上。王志全念唱经文的声音渐渐宏亮而悠长起来,他手扯一把鸡毛沾在“觉”上。然后双手恭恭敬敬将白公鸡平端在胸前,一动不动,一段又一段背诵着尔苏的经文。不久,他将鸡脖子卷了起来,用刀飞快抹了一下。白鸡公挣扎了一番,鲜血便流淌下来,王志全将鸡血首先滴在“觉”上,等他收身时,汤福华早已准备好了一个空碗,端放在鸡脖子下面。王志全边放鸡血边继续念经,不时扯起把白色的鸡毛沾在滴满鲜血的“觉”上。然后,是将鸡血滴上神枝,在神枝上沾鸡毛,依次在“天门”窗台上切下白公鸡的嘴壳,翅膀尖尖、脚爪尖放上窗台,最后他费力探出身体,将烧签签的瓦片、“觉”和青冈树神枝放入山墙外那块伸出当地也称“封山”的石板之上。
  半个小时后,同样的“放山鸡”仪式在蟹螺新堡子素尔汤福华家屋外的晒坝前又上潢了一次。在汤家“放山鸡”前、汤福华的父亲手提白公鸡,在一个塑料盆前,仔仔细细将白公鸡洗净了一番,然后将鸡交给自己的儿子。汤家的“放山鸡”,主要由素尔汤福华操作,王志全显然已经从内心接受了这个徒弟,从头到尾、他一边唱念经文,一边指导着汤福华操作。只是用白公鸡鲜血与鸡毛祭“觉”时,王志金系自登场。看得出,“放山鸡”仪式中,起码在祭祀“觉”这个隆重而庄严的片断,在当地传统中,必须由威信最高的萨巳出面施行。
  整场“放山鸡”祭祀中,老实本分的汤福华一开始就缩手缩脚,忐忑不安的他还是出了事仪式进行到切白公鸡脚爪尖尖时,他颤抖不已的手拿着刀来回晃动,他手忙脚乱,前两只鸡脚爪尖尖用力一刀切下去,鸡脚爪尖尖飞出去了老远。到第三个时,他便切不下去了,有些手足无束、王志全着急了,快步向前,一把夺过汤福华手中的刀,边轻轻用刀在鸡脚爪尖尖上来回切割边用尔苏语向他交代着要领。汤福华主持的“放山鸡”仪式又继续前行,仪式快结束前,王志全手提白公鸡、一把将之抛了出去。一团白光在空中划出一道醒目的抛物线、瞬间,“砰”地一声,白公玛重重掉在地上。王志全快步向前,仔细察看了一下鸡头的万向,一丝笑容浮在了他的脸庞:“鸡头向南,大吉!”这次鸡卜的结果,让这位堡子中如今最权威的萨巴十分满意。毕竟,在“朗格(儿)比”这一天、洗簸箕与春糍粑的活动带有更多世俗与娱乐的色彩,而只有“放山鸡”,从头到尾、都充满宗教的虔诚与压严,这不仅是“还山鸡节”祭祖先的序曲——即每家每户先祭家神,更为重要的事实在于,萨巴的神圣空间只有凭借类似的纯粹仪式才能得以真正存在与认同,作为自己的徒弟,让汤福华学会“放山鸡”的一切操作手段与施法过程,对于他萨巴身份的确立无疑是非常关键的。
  
  原始苍劲的“姑(儿)扎子”
  
  9月8日,“姑(儿)扎子”(“还山鸡节”)终于来临了。堡子每户早已准备好了一系列供品:腊肉与香、纸钱,白酒与一碗米饭,一个鸡蛋,几块糌粑。将其全部盛于一簸箕内。在“萨巴”王志全和“素尔”汤福华念经作法完毕后,唐全军站在家中屋前的平坝上,面对神山吹啊了海螺号。尖锐的号角声打破了堡子的宁静,“姑(儿)扎子”正式开始了。
  各家各户听到号声后,由主家男人将盛满供品的簸箕用头顶到集合地,然后由全利最有威望的长者带路,按迁居的先后顺序依次排队上山。全部人抵达尔苏人的神山“鸡菩萨杠杠”山后,将田两位长者清点人数,然后烧上一堆大火,两位长者手持火把站在火堆两边,以示必门,所有上山的人都经过大门,表示祖宗同源,意为同进一道门,以示全堡子团结,依次过门后,主家男人将供品在火堆上旋转一圈,以示清洁。进门完后,依次在祖先始祖碑“觉”前排列,然后有长者指定供奉灵位,各家将供品按先后顺序摆放在各自灵位前,并将少许供品抹于“觉”上,抹毕,由最具威望的长者向“觉”祷告一番,然后所有的人都跑到“觉”前磕头,并由长者进行一番祝福,向跪拜者头上抛散糌粑面。之后,各家用白香杆架或十字架,上面放上少许供品烧在自己祖先的灵位前,并再次磕头。磕毕,全体起立、口呼“哦非”,并持食品同四万扬撒(表示召唤亡灵回),至此,上山拜访仪式基本完成。所剩食品将由长者按山上人头,每人一份(不分主客、大小)以示有福同享。
  回家的路上,众人口呼“哦非”以示吉祥如意,同时唱起了“始祖碑”歌。一直唱到集中出发地。等顶簸箕的男子,——回到家中,放下簸箕再返采时,在“鸡菩萨杠杠”山半山腰老堡子的一处空旷的场坝上,“姑(儿)扎子”活动的鬲潮已经拉开了序幕,人们在场坝中央扎起个术三叉,三叉上放上一块瓦片,瓦片上燃起香,一叉上挂上一条糍粑和根腊肉,三叉下面放上一罐坛坛酒。先由领唱的人用脚踢一块专门在河坝里拣的白石头。然后男女开始对歌,大家边唱边舞。舞蹈进行到一半时,“萨巴”汤福华头戴法冠,带领着众人使用羊皮鼓和法铃,边唱边跳,加入其中。最后,3个尔苏男人脸上抹满糍粑灰,由汤福华领头,一人拿簸箕装满垃圾,一人背背篼,一人拿持利刃,表演起“驱厉鬼”的原始傩舞。在一阵让人眼花缭乱,同时也惊心动魄的傩舞表演结束后,王志全飞快跑入场地中央,将三叉木一把抓起,返身来到场坝边,将之用力抛入山中,而在另一边,汤福垡同时也将傩舞表演时的簸箕和背篼抛入空中。
  依尔苏人原来的流程,歌舞与傩舞表演完后,大家还要集体喝坛坛酒。坛坛酒开坛仪式师傅先喝,然后其余的人按蜚分高低、年龄大小的顺序喝酒。全堡子的人都要参与。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听老人讲家族史,还互相插话、互相补充。而这一切共食行为与场坝表演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都由大家共同准备。但今天的“姑(儿)扎子”,与传统相比,在许多地方早已萎缩和变异了。10分钟后,当汤福华从场坝边的唐家洗完脸,御下一身法事行头再回到场坝时,除了一些嬉戏的学龄前儿童与坐在场坝四周随意聊天晒太阳的人们外,“姑(儿)扎子”原始而狂热的气氛,已蒸发得无影无踪。
其他文献
半日花就像深宫的丽妃,在一年之中悄然生长、蓄势待发,然后在半日之内灿然开放,迅即凋零,不赶日出,不等日落。韶华虽如白驹过隙,却也好过朝九晚五的人群,每天早晚大迁徙,难得浮生半日闲。在半日花那里,得失不计较,长短也不重要,即使等到花儿都谢了,也不过半日而已。在这争奇斗艳的花花世界里,不必说,半日花定是个濒危稀有的物种。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    半日花在中国的发现是出人意料的。有首歌这样唱到:
期刊
哲学告诉人们的一个常识就是:理性思维企图把整个世界转化为精神的世界,在这个镜像世界中,控制其把握世界本质的基本手段就是思想。与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一样,要达到对精神镜像的体认就必须把握其思想特质。也就是说,思想是精神的动词,是精神得以成立的“第一推动力”。但思想是无法成为“绝对思想”的,思想一旦绝对化,就跟思想的初衷毫无关系了,就一定会成为戕杀思想的利器。并且很容易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相混淆。纳入这
期刊
在恒久的时空起点,宇宙创世爆出世间最早的光。它是最初的神,历经亿万年,恒远地长存于天地人世,寂静地穿透万物。直到有了人类的诞世,将它变成人类精神世界的修辞语汇。大德兰修女承接的神性之光,刺透她心,却“甜美”、“温和”。康德对此神性之光敬而远之,将其高置于头顶仰望,并对人世道德心生了另一重敬畏。牛顿,直接就把这束光放在了科学的案台上,分解成了光谱供世人研看。  于是,光魅隐,诸神退。    修女的狂
期刊
身体是事件被铭写的表面,是自我被拆解的处所,是一个永远在风化瓦解的器具。  ——福柯  光,成就了“美人”之美。美人,在各种光下显现迥异的容颜:她们是阳光普照的大地上闪烁原始生殖光辉的浑圆母神,她们是希腊圣殿与梦境中美与欲的化身,她们是月光下以妖娆的舞姿褪去七层纱衣的莎乐美,她们是灯光下容颜标准无暇的封面女郎……她们更迭交替,她们粉墨登场。她们被光辐射,修饰,扭曲,遮掩,藏匿……她们出现在文字里,
期刊
熊猫卡用户指南  什么是熊猫卡  熊猫卡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旅游局、成都文旅集团承办的“关爱天府成都体验最佳旅游”专项旅游活动的唯—载体和平台,是成都的城市通卡。    熊猫卡类型  1、熊猫金卡  2、熊猫镀卡    熊猫卡使用方法  1、适用对象:  持非四川省内公安机关签发的身份证的国内人士,持其它有效身份证明的港澳台人士和外籍人士。  2、使用方法及范围:  (1)“熊猫金卡”仅限
期刊
我魂萦梦绕的甘孜文化馆小院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在旧友的陪同下,我被告知已经站在文化馆的院门前面,基本的地形地貌让我相信的确是从前的街道。  昔日的高原小城,道路两旁是低矮的土墙、或者是有青砖显露的住房的墙体,间或出现的院门是对这些单 线条恰到好处的点缀。门无例外都是那种用几根圆形生铁棒焊接而成再涂上浅色油漆的铁门,即便在大门紧锁的日子里,铁门另一边的一切景致都可以尽收眼底
期刊
图 梁 斌    我想象中的清明雨是黑色的,沉重的,承载着死去的魂灵。现实中,清明雨是如此的透亮,夹带着丝丝凉意。我在清明的雨中回到了故乡——那个叫长汀的地方。傍晚时分,车子下了高速公路后,开进群山环抱的长汀城,看上去十分宽阔的道路两旁,都是一些工业开发区和高楼林立的新住宅区,这是长汀的政客们引以为荣的地方。我希望看到的是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当年所说的那个“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或者说是我童年记忆中
期刊
我从成都抵达峨眉山山麓时,仅用了1小时40分钟。由于出行较晚,最后一抹夕光已经在高大的雪松之巅溶散,将山腰的云染成一树桃红。下泻的流光与瑜珈河两岸的灯火在山凹处相接,火树银花的夜光,顺着溪水奔腾而下,逐渐汇聚成一个辉煌的灯市。在参天的雪松间步行,大片大片的积雪与云层相互交织,铁青色的岩石捧起大把的积雪,就这样高举着,不知道等老了多少光阴。第二天我终于站到了气象万千的峨眉金顶之上。而就在这里,我邂逅
期刊
1943年6月6日,海德格尔为纪念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所作《返乡——致亲人》的演讲中,准确地提出了“家园意识”。他评述了《返乡》一诗:“在这里,家园意指这样一个空间,它赋予人一个处所,人唯有在其中才能有‘在家’之感,因而才能在其命运的本己要素中存在。这一空间乃由完好无损的大地所赠予,大地为民众设置了他们的历史空间。大地朗照着‘家园’,如此朗照着的大地,乃是第一个‘家园’天使。”  1980年以来
期刊
艺术品替那些不擅表达的人说出他们的感受。“艺术家与孩子对画”就是一场关于表达和倾听的交流试验,构建“艺术家一城市中的孩子一灾区的孩子”在绘画艺术上的交流平台,直抵内心。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不再面对废墟沉默着悲伤,灵魂的色彩最终战胜了悲伤和恐惧,更坦然地生活。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成都的城市节奏早已经恢复了正常,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像往年一样,提早进入了夏天。身边谈论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