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霸坍塌

来源 :财经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eonk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台湾的“红顶商人”,王又曾素有“九命怪猫”之称,在他倾力构建商业帝国过程中,曾数次涉险,然而都平安渡过,此次他还能延续“九命”的好运吗?
  
  1月底,台湾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管理委员会(FSC,金管会)的新任负责人胡胜正正式履新,这似乎标志了由台湾王氏家族商业帝国——力霸集团倒闭事件引发的连锁地震已经开始。
  身为台湾的“红顶商人”,王又曾素有“九命怪猫”之称,在他倾力构建商业帝国过程中,曾数次涉险,然而都平安渡过,此次他还能延续“九命”的好运吗?政、商、民都在观望,已经逃离台湾并被公开通缉的他,在这条路上似乎越滑越远。
  根据台北地检署的公告,对王又曾和他老婆金世英的通缉时效长达25年,完成时间为2031年5月,这对于年届80的王又曾来说,不知道该作如何感想,是对台湾检方对他寿命的超常预估表示感谢,还是对此次恐怕很难安然脱身表示叹息?
  湖南的“九命怪猫”
  故老相传,“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说的是湖北人做生意厉害,“九命不死”,这句话用在王又曾这个湖南人身上,却也贴切。
  1927年出生于长沙的王又曾,早期发家史一直是个谜,目前流传的版本是他舅舅开有一家百货店,他从小就在里面当学徒,帮人打水、送毛巾、添饭,18岁时独立出来,自己做老板,从事日用品、棉纱批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赴台,据传,当时他已有二百两黄金的资产,也就是他的第一桶金。
  王又曾到台湾后,拿出一百两黄金借给朋友经营毛巾生意,后来朋友经营不善倒闭,王自己接手,这是他发迹的开始。此后,他辗转舞厅、酒吧等行业,开始了漫长的商旅生涯。
  这期间,虽然评论说他“脑子灵活、做生意灵光”,然而纵览他赴台之后十几年的经商历史,除了稳当,并未见他取得多大成绩。实际上他事业最关键的转折点,是戴上“红顶”。
  给王又曾戴上“红顶”的翁明昌(即华隆集团董事长翁大铭的父亲)就是嘉面和力霸公司的前董事长。王又曾结识翁明昌之后,很快就成为骨干。
  1977年,翁明昌猝然去世,当时翁大铭年仅27岁,王又曾毫不客气地“帮助”他接手了力霸和嘉面两家公司的经营权,从此王又曾踏上了平步青云之路。
  1982年开设力霸百货,1986年成立力霸饭店,1992年政府开放新银行执照,王又曾立刻开设中华商业银行,接着买下友联产险等金融周边事业,短短数十年,他迅速扩充事业版图,将自己的势力插入到了建材、百货、食品、金融保险等十几个行业,拥有5家上市公司,总资产号称超过3000亿元新台币(约合750亿人民币)。
  不仅如此,在事业成功后,他开始大力经营工商团体,参与、掌控各企商同业公会,前后担任4届商总理事长,最后还把商总理事长棒子交给儿子王令麟,因而在企业界间惹出“万年理事长”、“商总家天下”的议论。
  
  “九命”源自何处?
  近些年来,大陆的家族企业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传承和接班的问题。对此,王又曾很轻松地就解决了,因为他有4个老婆、8个子女。
  所以,2001年中风之后,他丝毫没有恋权,除了保留中华商业银行的业务,其他产业全部交了出去,包括太太和子女,一个也没拉下(详见配图),自己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当然,这都是“新闻界”给与的评价。
  王又曾很善于利用“新闻界”,这一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显露。当时王又曾提出担任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一职,时任“经济部长”的赵耀东认为他并非正统商业起家,在商界的分量不够,不足以领导大家,所以表态反对。
  表态一出,王又曾立刻通过政界朋友和新闻界向赵施压,迫得赵无法,只好表示同意。也是从这时起,王开始积极向媒体发展,现在岛内的主要电视台之一的东森电视台就是王家的产业。而在他担任商业领袖之后,任何记者的询问电话都他都会给与回电,颇得新闻界好评。
  不仅仅操控舆论,王的眼光还体现在他并不想做个没有顶戴的“红顶”,所以他是台湾唯一一位主动谋求政治地位的商人。1993年国民党十四大召开时,他以工商界最高票当选中央委员。1995年,他顺利地进入国民党决策核心。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要求子女从政,其二房所生的次子王令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89年,台湾进行第一届增额“立委”选举,王又曾让王令麟出马参选,并强调:“你若没选上,比王家死了一个人还严重”。结果王令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顺利当选。此后,王令麟在“立法院”广交朋友,将一些小派别整合成“国会功能改革促进会”,成为令人瞩目的一颗“新星”。
  梳理到这里,不难看出,王又曾的“九命”实际上是建立在“舆论”和“顶戴”之上的,拥有了自己的媒体和立法委员的王又曾,想少条命都难。
  
  帝国的崩塌
  2006年12月29日,台湾力霸集团底下的两家公司“力霸”和“嘉食化”,向台湾法院申请整顿,台湾证券交易所遂决定让这两家公司股票停止交易。然而,直到2007年1月4日,力霸集团才对外公告这个消息。
  消息发出之后,台湾民众一片恐慌。力霸集团旗下的“中华商业银行”本来就运营情况不好,受“力霸”和“嘉食化”财务危机的影响,发生了挤兑风潮,5天之内,被提走现金500亿新台币,这还是在台湾当局宣布接管,“行政院长”、“财政部长”、“金管会主委”、“央行总裁”联名作保的情况下发生的。
  目前,“中华商业银行”账上原本100多亿元新台币的“股东权益”被清零。此外,“力霸风暴”使力霸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的股价暴跌,直接引发了台湾各产业连锁风暴,台湾股市重挫近百点。
  事件发生后,台湾当局为了调查该集团是否涉嫌掏空或内线交易,紧急发函“入出境管理局”,将集团创办人王又曾等19人限制出境。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早在2006年12月30日,也就是“力霸”和“嘉食化”向岛内法院申请重新整顿的第二天,王又曾就携带家眷离开了台湾。离开前还以旗下关系企业名义向“中华商业银行”贷款8亿元台币,这笔资金也随他们一起离开了台湾。
  当然,事件远未结束。随着调查的深入,有关部门发现,情况比他们预计的还要严重的多得多,力霸集团的亏空金额可能超过上千亿新台币:“力霸”公司亏空250亿,“嘉食化”亏空250亿,“中华商业银行”亏空400亿,亚太固网亏空300亿,“力华票券”亏空40亿。
  据台湾媒体报道,王又曾及其家族成员至少涉及背信、伪造文书、诈欺及违反银行法、证券交易法、商业会计法等罪。外界质疑,力霸集团内企业间近年来频繁的资产移转行为,是精心策划的脱产甚至掏空计划,即把坏的资产或负债全部套给两家申请重整的企业。
  


  台湾工商业界公开表示,力霸集团的垮台,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台湾公司的治理标准,同时开始质疑成立30个月的金管会在台湾经济中的作用。
  为此,陈水扁一方面强调,“金融改革”并没有失败,只是尚未完成,一方面又不得不于1月20日表示,将会改组“内阁”,以缓解压力。
  实际上,民众对于陈水扁的怀疑显然超过了商业界,众多股民在股市风暴中血本无归、尤其是“中华商业银行”的中小股东,损失颇大,民众开始怀疑这位“红顶商人”的弊案中是否存在“官商勾结”现象,台湾《联合晚报》1月9日发表社评说,正是陈水扁让“红顶商人”继续嚣张,力霸老总王又曾“掏空资产,债留台湾,全民埋单”已经成为定局,而这一切的根源正在于陈水扁家庭的乐于让这些“企业家”攀附。
  
  崩塌的背后
  早在2000年“政权”轮替后,国民党丧失了执政地位,昔日的“红顶商人”纷纷失去依靠,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王又曾也是其中之一。在陈水扁当选之后,他曾公开表示,担心陈水扁会逼得“大家都得去跳海”。
  然而,他的手段显然远比其他“红顶商人”厉害,陈水扁当选之后,他很快就取得了“新政府”的信任,事业上再次干得风生水起。据统计,陈水扁上台至今共计“出访”11次,有7次都由力霸总裁王又曾亲自陪同。马英九认为,陈水扁这一作法使台湾的金融机构、金管单位碍于“高层关系”,不断批准给王又曾纾解资金困难,终至爆发无法收拾的“力霸案”,所以陈水扁应当负全责。
  而陈水扁则表示,根据台湾检方调查,王又曾“挖墙脚”的动作早在2004年就发生过。2004年,王又曾曾汇款300万美元(约台币一亿元)到大陆的力霸分公司,由程鹏飞等人负责处理。检方认为,这一证据说明,王又曾可能从多年前起,就陆续将掏空的资金藉由个人的账户转账汇出台湾。
  当然,面对陈水扁的“凌厉”攻势,王又曾也不甘示弱。有关方面指出,王又曾及妻子金世英虽然身在美国,但十分关注台湾媒体的报道,而且不满台当局大规模约谈王家子女,认为此举如赶尽杀绝,对于扁当局不念情分多有埋怨,故有意将这次金融事件引爆成政治事件。
  分析人士指出,王又曾夫妇显然不愿继续处于被动挨打的劣势。由于王又曾过去和陈水扁来往密切,可能掌握着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事情,因此研究如何逼迫陈水扁停止攻势,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反击是很容易的。
  对于王又曾的离去,王令麟表示,“父亲在上海养病,身体好转就会回台面对一切。”对此,台湾一位评论人士调侃道:“辜濂松也说,辜仲谅在哈佛的课程结束后就会返台面对一切。陈由豪也说,台湾的司法若中立,就会返台面对一切。刘松藩也说,身体好了,也会返台面对一切。去年只有一个笨蛋返台面对一切,目前在牢房,那人叫梁柏熏。王又曾会返台面对一切?”
  责任编辑 何小曼邮箱:Jxl2110@126.com
其他文献
从开始尽职调查,到联想叩开国资大门,再到将其赴港上市,前后仅一年半。而将国有资产民营化,一直是冰山下的躁动。在目前国企产权改革的形式和路径又陷争议的背景下,联想上演了一场中国玻璃的资本大戏。     由联想第五少帅—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主导的一桩收购案,同时也成为联想创始人柳传志从实业家向资本家的角色转换。这桩收购案就是弘毅投资收购苏玻集团,即是后来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玻
期刊
“在这个关口上忽然来清算土地增值税,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在这个关口上忽然来清算土地增值税,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北京一家开发商的高层管理人士愤愤地对记者说,但眼神中又尽是无奈。   对于开发商,每一次政策的“收紧”都意味着一轮“洗牌”之变。而这一次,“洗牌”的力度非同寻常。  1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
期刊
市场在巨大的抛售压力下,终于低下了高昂的“牛头”,高潮也漫漫趋于平静    上证综指在巨大的入市资金推动下屡创新高,几近历史新高3000点。这是一场资本市场的盛宴,在这场久违的盛宴之中,过去的一年中或多或少有所收益的投资者虽然成为赢家,但最大赢家却不是他们,而是上市公司的“大非”、“小非”股东们——苦候多年等到了全流通之时,在股价上涨的最高潮时恰到好处地抛出手中的股票,成功套现。  而在收获了巨大
期刊
家乐福在亚洲的日本、韩国全面退出也是近些年的事情。但12年来,唯独在中国大陆市场所向披靡,而现在,随着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的关闭,这一神话也终于结束    2007年1月30日,暖冬里的好天气使得古城西安仿佛提前进入小阳春。  在古城南郊商业圈繁华的小寨西路上,“家乐福”显眼的红蓝色标志已经被悬挂在了东方大酒店紧隔壁安南城一侧的顶端,装修工人们搭建起一个巨型的金属架,正准备张贴 “家乐福”的大幅标志
期刊
《财经观察》:您认为2007年中国创投行业的增长点主要是哪几个行业?   康中迈:一般来说,VC关注的行业都是未来三到五年股票市场的主角。像高科技、新能源、医疗,在美国是三到五年以前就已经关注了,现在都是市场的主角,目前来说,国内的则还是刚刚兴起,按照美国的经验,这几个行业的增长是值得关注的。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服务业,包括银行、保险、金融等。目前,我国的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只有
期刊
在众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者当中,红杉中国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张帆和沈南鹏可以说是珠联璧合,有媒体称他们是梦幻组合。虽然有时剑走偏锋,但结果常是出人意料,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片叫好声!  红杉中国在资本市场甫一亮相,就吸引了媒体的眼光——2006年以来,业界最看好的两大领域,一是各类社区门户,二是以P2P引发的行业应用。而红杉中国在该两大领域均有大额投资。红杉中国第一个公开的案例,是业内名人齐向东主导的奇
期刊
钟良是投资界的新人,入行才一年,却已经是华登国际的投资总监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对于投资行业的规则以及挑选项目的标准,他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心得。在一次创投论坛上碰面之后,他很爽快地敲定了采访时间。跟他交谈很轻松,因为他不喜欢使用过多的术语和概念。    紧盯“冷门”  “2007年,我会关注一些看起来不太热但又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当记者问到接下来的一年他会重点投资哪些方面的项目时,他如此答道。 
期刊
经过了2006年的狂欢,2007年创投行业的“爆点”会在哪儿?谁又将是下一个Google?  问这个问题的有创业者,有企业家,还有创投基金合伙人,面对机会无限的中国市场,大家都在寻找Google这样的金矿。纵览2006年创投行业的市场表现,专家们惊呼,如同北美淘金热一样,2007年,将是中国创投行业的淘金年。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浪潮。”如华盈创投创始合伙人钟晓林所言,改革开放之后,外资利用国内基
期刊
在2007年,这个号称为百年不遇的中国“金猪年”里,花旗银行正力图将“浴火重生”的广发行打造成“金猪”    在2007年,这个号称为百年不遇的中国“金猪年”里,花旗银行正力图将“浴火重生”的广发行打造成“金猪”。  在经历过一场堪称世界银行竞购大战之后,“谁来执掌广发行?”这个悬念终于揭晓,有着超强政府人脉和经济实力的花旗-中国人寿竞标团最终取得控制权,由花旗集团牵头的投资团队以32亿美元入股广
期刊
继TMT后,下一个投资热点是什么?    继TMT后,下一个投资热点是什么?还有哪一个行业能诞生出丁磊、张朝阳这样的个人英雄?或者说,下一个Google在哪儿?  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一向占据VC投资大头的IT领域份额创下了最低纪录:62%。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与2006年全行业投资金额大幅上涨不同,2006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投入IT行业的资金持续下滑。  IT业投资热度在持续地下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