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家长及教师对课堂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责任与义务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需努力探索优质课堂的构建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不断推进教育模式优化和课程改革。笔者现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构建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提出个人看法,旨在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精心预设,预留空间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充分预设是构建优质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骨干,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水平等做到预先了解,助于教师明确课堂推进的路线,避免教师在课堂中手忙脚乱的现象发生。如笔者在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时,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5张同样的纸条,将其分别分为2、4、6、8、10份,并涂上红色表示1/2、2/4、3/6、4/8、5/10,将纸条贴到黑板上,让同学比较5张纸条中红色的长度,引导学生比较这5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最终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引入了课题后,随机提问:“同学们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设疑,并认为学生不可能答全或答对,但有个学生立即回答:“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一样”。教师不置可否,只好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那商不变性质是什么?”随即请该同学回答此问题,并请其他同学做补充。最终学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以商不变性质的格式为模板,总结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尽管此课堂未按照教师预设的环节进行,但教学比较自然流畅,同时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2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效果,构建优质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与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易于从中获取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情境中认真思考,钻研问题。如笔者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首先创设情境:“本学期学校组织郊游,学校为我们级部(共4个班级)共准备了220瓶水,同学们分下,每个班可以分几瓶?”学生们积极思考,都跃跃欲试。第一位同学说:“可以把220瓶水平均分为4个班,每个班可以分得55瓶。”随后第二位同学经举手示意后,回答:“我觉得这样分不合理,如果4个班中人数不一样,岂不是有的同学分不到水喝?”答毕,同学们议论纷纷,颇有争辩的趋势,笔者顺势引导:“既然平均分不合理,那应该怎么分呢?”同学们经过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后认为按照班级的人数来分是合理的。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将数学知识还原为形象生动地场景,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增加乐趣,并收获成功的喜悦。
3 重视合作学习,健全认知结构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立足于课堂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其逐步构建认知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因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量有限,对于类似基础概念性的知识可以采用接受式教学,没有探讨的必要。如在教授1cm3、1 dm3、1m3等体积单位的认识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获知,短时间内获取更大量的信息,使之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并总结出客观规律。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如笔者在教授“圆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各种圆后,提问:同学们可以用哪些方法画圆?之后让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有的拿出硬币放在本子上画圆,有的用圆规画圆,有的用尺子绑上线画圆等,同学们相互配合,奇思妙想,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讲解方法,取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助于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4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新课标强调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有效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单一的课堂内容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动态传播,将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若采用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传统手段,很难将知识点讲清楚。但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等方法,使学生观察动态的过程,容易得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又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示:“班级中每排坐了8个小朋友,共有6排,这个班里的同学乘车去郊游,有两种乘车方法:(1)不包车,每个座位3元。(2)包车,50个座位全买,每个座位2.5元。请你帮这个班级算下,怎么乘车更省钱?此时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很快算出包车更省钱。还有同学回答,包车的话,还有2个座位空着,可以再招人上车,每个座位卖2.5元,还能多省5元。因此,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点,还真正学以致用,积极思考,使之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构建优质的数学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1 精心预设,预留空间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充分预设是构建优质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骨干,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水平等做到预先了解,助于教师明确课堂推进的路线,避免教师在课堂中手忙脚乱的现象发生。如笔者在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时,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5张同样的纸条,将其分别分为2、4、6、8、10份,并涂上红色表示1/2、2/4、3/6、4/8、5/10,将纸条贴到黑板上,让同学比较5张纸条中红色的长度,引导学生比较这5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最终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引入了课题后,随机提问:“同学们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设疑,并认为学生不可能答全或答对,但有个学生立即回答:“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一样”。教师不置可否,只好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那商不变性质是什么?”随即请该同学回答此问题,并请其他同学做补充。最终学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以商不变性质的格式为模板,总结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尽管此课堂未按照教师预设的环节进行,但教学比较自然流畅,同时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2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效果,构建优质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与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易于从中获取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情境中认真思考,钻研问题。如笔者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首先创设情境:“本学期学校组织郊游,学校为我们级部(共4个班级)共准备了220瓶水,同学们分下,每个班可以分几瓶?”学生们积极思考,都跃跃欲试。第一位同学说:“可以把220瓶水平均分为4个班,每个班可以分得55瓶。”随后第二位同学经举手示意后,回答:“我觉得这样分不合理,如果4个班中人数不一样,岂不是有的同学分不到水喝?”答毕,同学们议论纷纷,颇有争辩的趋势,笔者顺势引导:“既然平均分不合理,那应该怎么分呢?”同学们经过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后认为按照班级的人数来分是合理的。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将数学知识还原为形象生动地场景,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增加乐趣,并收获成功的喜悦。
3 重视合作学习,健全认知结构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立足于课堂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其逐步构建认知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因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量有限,对于类似基础概念性的知识可以采用接受式教学,没有探讨的必要。如在教授1cm3、1 dm3、1m3等体积单位的认识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获知,短时间内获取更大量的信息,使之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并总结出客观规律。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如笔者在教授“圆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各种圆后,提问:同学们可以用哪些方法画圆?之后让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有的拿出硬币放在本子上画圆,有的用圆规画圆,有的用尺子绑上线画圆等,同学们相互配合,奇思妙想,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讲解方法,取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助于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4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新课标强调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有效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单一的课堂内容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动态传播,将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若采用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传统手段,很难将知识点讲清楚。但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等方法,使学生观察动态的过程,容易得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又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示:“班级中每排坐了8个小朋友,共有6排,这个班里的同学乘车去郊游,有两种乘车方法:(1)不包车,每个座位3元。(2)包车,50个座位全买,每个座位2.5元。请你帮这个班级算下,怎么乘车更省钱?此时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很快算出包车更省钱。还有同学回答,包车的话,还有2个座位空着,可以再招人上车,每个座位卖2.5元,还能多省5元。因此,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点,还真正学以致用,积极思考,使之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构建优质的数学课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