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层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old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中国—印尼农民工调查数据(RUMiC)2008年的数据分析得出,中国城镇居民出现了一定收入分层,分层呈现底盘很大,中间一般大,而顶端较小的“烛台”结构。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异较大,上层农村居民的收入分别是中上层、中下层、下层的2.09倍、3.33倍、6.31倍。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决定因素,发现教育水平、性别、自我雇佣在决定各个阶层城镇居民收入的过程中都是非常显著的因素,但各因素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应根据不同收入阶层的个性特征构建差别化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关键词:城镇居民;社会分层;收入分层;自雇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17-03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加,同期,伴随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基尼系数从0.23增至0.39,增长了约1.7倍,年均增长率为3.6%,高于同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增长速度[1]。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问题的关键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是什么?针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于收入差距的测度和差距原因的探析。通过对收入差距水平的测度,已有研究的判断基本一致,即无论是城镇总体收入差距,还是区域间、群体间收入差距,都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对于收入差距的原因有从地区间、行业间以及其他各个角度进行研究[2~3],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结论。在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背后,城镇居民群体内部发生分化在所难免,并且这种内部分化主要体现在收入分层上,因此研究城镇居民收入分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所用数据为中国—印尼农民工调查数据(RUMiC)2008年的数据,中国部分的调查为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联合国家统计局开展的,该调查在中国的九个省市展开。2008年的调查包括三个群体,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农民工,本文所用的是城镇居民数据库,该数据库一共收集了城镇4 999户和14 699人,舍弃最近一周没有参加工作的个体,最后使用的样本量为6 942个。
  一、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层状况
  收入分层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狭义的,按工资收入分层;另一类是广义的,按总收入分层,即除了工资,还包括资本收入、租金、转移性收入以及养老金等收入,本文的收入分层是广义上的收入分层。
  对于收入分层的标准,本文将借鉴张涛(2007)根据武汉市农民工的收入数据进行的分层,该文献确定农民工的收入分层标准为: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归为下层收入者,月收入800元~1 200元的归为中下层收入者,将月收入1 200元~2 000元的归为中上层收入者,月收入高于2 000元的归为上层收入者[4]。
  但如果照搬上述标准,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调查时间、区域、人群都有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我们根据两组数据的月收入的均值进行相应的调整,张涛(2007)统计出来的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水平是1 269.86元,RUMiC (2008)数据中城镇居民的月平均收入水平为2 285元,因此根据平均值的差异,重新确定了城镇居民收入分层标准:收入低于1 440元的为下层,收入介于1 441元~2 159元的为中下层,收入介于2 160元~3 599元的为中上层,收入超过3 600元的为上层。
  根据上述分层标准,城镇居民收入分层及各阶层特征(如下页表1所示):
  下页表1汇报了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层状况及各阶层特征。从下页表1可以看出下层、中下层、中上层、上层的比例分别为37.17%、25.27%、22.76%、14.81%,下层和中下层的比例为62.44%,表明中国城镇劳动者中低收入群体仍占了绝大多数。从收入分层情况来看,被调查者呈现底盘很大,中间一般大,而顶端较小的“烛台”结构。
  从月收入情况来看,这几个阶层的差异较大,下层、中下层、中上层、上层的月收入水平分别为930元、1 759元、2 804元、5 864元,上层分别是中上层、中下层、下层的2.09倍、3.33倍、6.31倍。从家庭总收入情况来看,差异略小,上层分别是中上层、中下层、下层的1.53倍、2.02倍、2.81倍。反映家庭经济状况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消费,各个阶层之间也有较大差异,上层分别是中上层、中下层、下层的1.38倍、1.71倍、2.25倍。消费的差异要小于家庭总收入和个人月收入,也符合经济学的边际消费递减的规律。
  表1同时报告了各阶层的基本特征,从中可以看出这几个阶层的平均年龄没有明显差异,男性比重有较大差异,下层仅占45.35%,而上层占72.57%,据此我们判断男性比重的差异是导致各个阶层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可以改进的地方就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层,这样就可以避免类似问题。收入越高的阶层,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长,
  从工作性质来看,上层从事自雇的比重最高,为12.65%,下层的比重最低,为6.82%,在笔者的另外一篇文章中,发现自雇劳动者的收入要普遍高于工资性部门劳动者的收入,这或许能部分的解释城镇居民收入分层。下层劳动者中打零工、无合同临时工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其他几个阶层。从各个保险的拥有情况来看,下层劳动者的保障程度最低,其次是中下层,中上层和上层的保障程度不相上下,但都高于下层和中下层。如果考虑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这几个阶层的社会分层趋势更明显。
  二、不同阶层的收入决定因素
  本研究借鉴经典的明瑟收入函数,构建个体的收入方程,具体的函数形式如下:
  下页表2汇报了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决定方程的回归结果。因变量是城镇居民月收入对数,自变量包括年龄、经验、教育水平、性别、婚姻状况以及工作类型,此外,方程中还控制了城市固定效应。从回归结果来看,教育水平、性别、自我雇佣在决定各个阶层城镇居民收入的过程中都是非常显著的因素,但各个变量在系数上会有一些差异。   首先看收入与年龄的关系,对于下层和中上层城镇居民而言,随着年龄的提高,收入先是短暂的上升,随后就不断下降,中下层和上层劳动者中这一趋势不明显。经验会显著影响下层和中下层劳动者的收入,对于下层劳动者而言,随着经验的提高,收入一直在提高;但对于中下层劳动者,随着经验的提高,收入先上升,但后面也会逐渐下降。
  教育回报率在各个阶层之间也有一定差异。无论对于哪个阶层,教育程度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中上层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其他几个阶层,系数为0.016,这意味着在上层城镇居民中,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收入水平将提高0.016%。中上层、中下层、下层的系数分别为0.006、0.003、0.012,意味着,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中上层、中下层、下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分别提高0.6%、0.3%、1.2%。
  此外,无论是哪个阶层的劳动者,女性的收入水平均要显著低于男性,这也回应了我们上文提到的假设,即下层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之所以低,主要原因在于下层劳动者中女性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几个阶层。
  从工作类型看,是否自我雇佣对中下层、中上层、上层劳动者的收入影响较大,对下层劳动者影响不大,中下层、中上层、上层的系数分别为0.048、0.053、0.243,由于回归方程中作为参照组的是临时工,这一结果意味着,这几个阶层从事自我雇佣劳动者的月收入水平分别比临时工高4.8%、5.3%、24.3%。是否合同工对下层和中下层劳动者的收入影响较大,系数分别为0.128、0.027,这一结果意味着,对于下层和中下层劳动者,合同工的月收入水平分别比临时工高12.8%、2.7%。
  三、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中国—印尼农民工调查数据(RUMiC)2008年的数据分析得出,中国城镇居民出现了一定收入分层,分层呈现底盘很大,中间一般大,而顶端较小的“烛台”结构。
  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异较大,上层农村居民的收入分别是中上层、中下层、下层的2.09倍、3.33倍、6.31倍。其他两个反映家庭经济状况的指标在这几个阶层中的差异略小,从家庭总收入情况来看,上层分别是中上层、中下层、下层的1.53倍、2.02倍、2.81倍。从家庭总消费情况来看,各个阶层之间差异更小,上层分别是中上层、中下层、下层的1.38倍、1.71倍、2.25倍。
  本文接着分析了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决定因素,从回归结果来看,教育水平、性别、自我雇佣在决定各个阶层城镇居民收入的过程中都是非常显著的因素,但各因素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以上结论呼吁根据不同收入阶层的个性特征构建差别化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参考文献:
  [1] 薛守刚,周云波.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研究——以天津为案例从人口特征的角度所进行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3):42-61.
  [2] 江小涓,李辉.中国地区之间实际收入差距小于名义收入差距——加入地区间价格差异后的一项研究[J].经济研究,2005,(9).
  [3] 陈钊,万广华,陆铭.行业间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J].中国社会科学,2010,(3):65-76.
  [4] 张涛.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层及其影响:以收入分层为视角——武汉市农民工思想道德调查分析报告[J].青年研究,2007,(6):30-35.
  [责任编辑 王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地方行政立法和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之间的关系,须视不同的习俗而定。地方行政立法之于有的习俗之保护,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之于另外一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之于某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既不是必要条件,也并非充分条件。所以,对于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各地方可能既须行政立法,也更须审慎立法。立法太多、太滥,可能反而不利于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以宁夏穆斯林用品市场的规范研究为出发
期刊
摘 要:一流的企业制造标准,二流的企业制造品牌,三流的企业制造产品,四流的企业输出劳务。PBI作为产品品牌差异化识别,它所做得正是从创建标准的高度构造差异化的产品品牌识别。为那些在实力、规模难以争得绝对第一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曲线制胜的战略模式。  关键词:差异化;竞争优势;PBI;产品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022-03  在产品高度
期刊
摘 要:“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农民工回流的趋势也日渐明显,甚至在中国一些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如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回流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它是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劳动经济理论的视角,探讨西部劳动人口回流的原因,分析劳动人口回流对东、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劳动人口回
期刊
摘 要:难道是财务问题如此严重地阻碍了现场表演艺术的发展,以致这种艺术体验形式可能会被淘汰?鲍莫尔注意到了其中的基本矛盾:工资是表演艺术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增长速度比整体经济的工资增长速度慢;然而,现场表演的成本增长速度比其他行业快。他不认为通货膨胀、限产超雇、管理不善是这一矛盾的原因,而将这种差异归因于现场艺术的每工时生产力从来没有,也无法像普遍性经济的每工时生产力那样提高。  关键词:表演
期刊
摘 要:2008年中国重启地方政府债券,将其重新带入人们的视野。从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展谈起,介绍美国和日本的地方债券,进行相关经验教训的总结、比较与借鉴,针对性地提出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券;国际比较;美国;日本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118-02  一、地方政府债券概述  地方政府债券是指地方政府
期刊
摘 要:以河南省范县为例的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刻不容缓。转型过程中,范县面临着各种困境与矛盾:结构失衡与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失业与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人力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财政困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为范县中长期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依赖型;转型;困境;县域经济;河南省范县  中图分类号:F
期刊
摘 要: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然而,准则中并未给出两者实际的会计核算科目,给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明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分别从“道不同不相为谋”、“殊途同归”、“公布于众”三个方面给予辨析。  关键词:利得;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中图分类号:F810
期刊
摘 要:社区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以华师石牌校区某学生为例,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该学生社区交往与社区空间满足感的形成过程,并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阐释个人与环境存在互动关系,即二者同时决定了个人的社区交往空间布局。  关键词:社会学习理论;个人;社区;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07-0
期刊
摘 要:以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为例,通过问卷和走访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分析当地发展农家乐的优势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家乐;可持续发展;临安市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37-03  “农家乐”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一个旅游项目[1],它以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是一种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民俗文化以及农村生活为基本资源的
期刊
摘 要:分析社会网络的特殊形式关系网络的特点,内容以及在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对腐败的影响,认为关系网络的交流、交换和示范作用促成了腐败的发生。  关键词:关系网络;社会网络;腐败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89-02  一、交易腐败是腐败类型之一  腐败有很多类型。首先,腐败可根据收益分类。许多公共权力的滥用引起参与者的金钱利益。贪污、贿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