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读物。激发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需要不断优化和整合各种要素,为幼儿营造舒适、愉悦、激励的氛围,提供多样的阅读材料,探索多样的阅读方式,开展多维的阅读活动,构建家园、社区阅读大平台,让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使枯燥的早期阅读变成幼儿的主动“悦”读。
[关键词]绘本;阅读;教学
绘本也即图画书。它是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展现低幼儿童视野中的审美世界图景,并能与低幼儿童这个接受主体产生积极的、有意义的互动效应的一种读物。
在早期阅读中,幼儿主要是通过绘本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绘本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非常接近、非常契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低幼儿童自己的书,是他们了解世界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精神产品。我们开展绘本“悦”读研究,就是要使幼儿被动的、枯燥的早期阅读活动,变为幼儿主动的、愉悦的阅读体验,享受快乐的阅读过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创设开放的幼儿“悦”读环境
阅读是个体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阅读者与阅读材料、阅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阅读兴趣的激发与习惯的形成更多的取决于个体周围的环境,所以教师创设适宜幼儿阅读的环境与氛围,提供丰富的绘本资源,让幼儿主动有效地与环境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物质环境的创设。我园整体环境布置就是一个色彩缤纷、想象丰富的绘本世界。漫步在幼儿园,就好像在翻看一页一页的绘本。师生们边走边看,边看边想,沉浸在图画带给我们的遐想里,流连忘返。活动室墙面、扇扇玻璃窗、普通的木板门,经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装扮,或展现主题进程,或展示幼儿作品,或突显季节变化,无处不是画,处处显真情。
各班为幼儿创设一个光线充足、大小适宜、相对安静的阅读区域,让幼儿自主阅读,设有“书香长廊”、“小小书吧”、“我爱读书”等活动区域。所有的书都放在孩子们伸手可及、取放自如的书架或书袋里,地上铺着泡沫垫,再加上松软的动物靠垫,为幼儿营造了自在、休闲的阅读环境。
心理环境的创设。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坚持以“亲和、愉悦、激励”为基本宗旨,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进行积极引导和正面示范,注意随时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与他们一起讨论,支持、鼓励他们的大胆讲述。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对阅读本身感兴趣,并把阅读变成自觉的“悦”读行为。
阅读时间的保障。绘本的阅读既体现在集体教学、区域活动中,也渗透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中。集体教学为阅读提供了规范,共享绘本带给我们的感性知识、情感体验以及幼儿间相互启发式的学习。区域活动、过渡环节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阅读与交流的机会,争取了更多的阅读时间,教师也可能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给予个别幼儿适当的支持与指导。“阅读无处不在,时时都可阅读”,阅读就在幼儿身边,让阅读成为幼儿最喜欢做的事。
2 提供多样的幼儿“悦”读材料
只有多样化的阅读资源,幼儿才能获得多元的阅读体验。在提供阅读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各种主题、体裁、风格的绘本的平衡,并根据幼儿的需求、能力定期更换和调整。
主题多样化:涉及自我成长、同伴交往、生活经验、自然环境、亲子关系、生命教育等都可选取,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讨论话题,可让孩子得到多元的知识和多元的情感体验。
体裁多样化:童谣、故事、诗歌、散文等不同文体,不同的呈现方式,可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形式多样化:边看边听、边看边想、边看边说、边看边演,阅读不只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甚至是触觉的,同时借助教师的讲述、碟片的演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内容层次化: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绘本。小班选择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突出,情节简单有趣,句子结构简洁短小的大画面绘本。中大班幼儿视野更加开阔,想象力迅速发展,画面相对复杂一些,可以是篇幅较长,情节较为曲折的童话故事。
陈列方式多样化。小班幼儿取阅比较随意,目的性不强。因此,我们将适合小班幼儿的绘本平铺放置,让幼儿一眼就能看到书的封面,学着有意识地选择绘本。中大班幼儿已经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绘本,那么,我们就把书进行分门别类叠放或竖放,让幼儿到自己喜欢的类别中挑选。
3 探索多样的幼儿“悦”读方式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幼儿的主动行为。只有在多样的阅读方式的指导下,幼儿才能产生阅读的欲望,养成阅读的习惯,掌握自主阅读的基本能力。
把握时间。幼儿入园之前,阅读或多或少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幼儿入园之后,教师就要尽早让幼儿参与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识书的结构,通过封面认识不同的绘本;知道怎么拿书,懂得按顺序逐页翻书;安静看书,建立起和大人共读图书的习惯;爱护图书,知道看完书要让它回家,等等。
动静交替。把阅读和游戏、表演、绘画、音乐、手工等结合起来,重现书中角色和情节,激发阅读的兴趣,延伸阅读行为。如讲完一个故事,大家就一起画故事、剪纸偶,扮人物,从中体验故事人物的情感,理解故事形成的过程,帮助幼儿找到阅读的感觉,最大限度地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由于看、听、说、玩全方位的参与,幼儿就更加亲近图书,喜爱图书,热爱阅读了。
“悦”读与观察。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从读画开始。有的幼儿拿着绘本,一下翻到后面,一下翻到前面,就说看完了,要求换一本。这时,教师的鼓励和引导特别重要,要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每页画面上的人物和背景,并把观察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幼儿看到书上的兔子,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兔子,就准备随意的翻过去。而我们就要引导他观察画面的细节,思考有关兔子的问题:颜色、数量、喜欢吃什么、有什么本领、它在干什么……这样,就把一个画面激活了。让幼儿懂得,原来每个画面里都藏着很多的秘密,我们要把它说出来,并将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到自由阅读中去。
“悦”读与认字。小中班幼儿一般只对图画感兴趣,但到了大班,由于认知水平的提高,幼儿开始对抽象的文字也发生了兴趣。我们就因势利导,增加一些阅读方法,如在幼儿会背诵儿歌的基础上,我们发给幼儿有儿歌文字的绘本,幼儿很快就“对号入座”;教师为幼儿逐字朗读图下的文字,重复多次之后,随着对故事情节和语言的熟悉性增加,幼儿也能学到相应的文字,这是我们为了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所采取策略。
4 开展多维的幼儿“悦”读活动
幼儿的阅读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看”,还要与多样的活动结合起来,使活动贯穿于阅读过程的始终,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热情。
制作小书: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自编 的故事,画在一页一页的纸上,订成一本“我的故事”。幼儿根据主题活动(如奥运、安全教育周),把收集到的照片、报纸等资料,编辑成自己的“特刊”。把废旧绘本上的形象剪下来,经过重新编排,粘贴在白纸上,创编一个动听的故事。这些制作教师或父母帮助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装订成册。幼儿在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体验着阅读的快乐与成功。
图书流转:现在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配有一些绘本,孩子看了一两遍之后,都闲置在家里。那么怎样把这些绘本发挥出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我们想到了图书流转。首先在班级小组内进行,每位幼儿都带绘本到幼儿园,与本组内各个幼儿轮流交换,再是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换,最后是班与班之间的互换。教师协调、记录流转的全过程。这些绘本既可以在幼儿园阅读,也可以带回家与父母亲子共读。不仅节约了资金,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而且大大增加了年轻的父母与孩子进行读书交流的机会。
读讲比赛:为了展示幼儿的阅读收获,幼儿园和各年龄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每个幼儿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复赛、决赛,成为幼儿园的“故事大王”;再如“手拉手”活动,大班的孩子与小中班的孩子一起,共读一本书,提供了他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感受小老师的幸福。还有各年龄段的活动,如小班“我认识的童话人物”,中班“童谣PK”、“故事接龙”,大班“我图我讲”、“读书自助团”等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现自己的阅读能力,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与价值。
5 构建幼儿大“悦”读平台
要让阅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园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指导。家庭是他们接受早期文学熏陶的重要场所,幼儿早期家庭的阅读环境直接影响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持续性,“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我们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张贴资料等形式,征得家长观念上的认同,给孩子渲染一个爱读书的“书香家庭”氛围,激发孩子从小想读书的良好愿望;定期陪孩子购买一些图书,每天保证20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看书姿势,懂得爱护书,每次看完及时整理等。
盘活家庭社会资源。科学引领幼儿阅读,还需进一步整合家庭、社会资源,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为幼儿创造机会了解更多阅读信息,参与更多与阅读相关的活动,进而提升幼儿的阅读体验,产生源源不断的阅读动力。
组织幼儿参观小学生的早读活动,在朗朗读书声中,幼儿流露出了向往的表情,感到了书的神奇和魅力;参加小学的“读书周”、“艺术节”活动,与低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看书,交流读书的体会,感受“书香校园”的氛围;与图书馆、书店联系,为幼儿办理借书证、会员卡,鼓励家长带领孩子邀游在书的海洋里,接受更多的阅读信息……相信孩子会在更大的空间、更系统的阅读环境中,爱阅读,会阅读,让书成为朋友,伴随孩子的一生。
参考文献
[1]章红,解读低幼绘本读物,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2]李轶雄,书香校园——建设模式与实践案例,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2007
[关键词]绘本;阅读;教学
绘本也即图画书。它是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展现低幼儿童视野中的审美世界图景,并能与低幼儿童这个接受主体产生积极的、有意义的互动效应的一种读物。
在早期阅读中,幼儿主要是通过绘本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绘本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非常接近、非常契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低幼儿童自己的书,是他们了解世界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精神产品。我们开展绘本“悦”读研究,就是要使幼儿被动的、枯燥的早期阅读活动,变为幼儿主动的、愉悦的阅读体验,享受快乐的阅读过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创设开放的幼儿“悦”读环境
阅读是个体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阅读者与阅读材料、阅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阅读兴趣的激发与习惯的形成更多的取决于个体周围的环境,所以教师创设适宜幼儿阅读的环境与氛围,提供丰富的绘本资源,让幼儿主动有效地与环境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物质环境的创设。我园整体环境布置就是一个色彩缤纷、想象丰富的绘本世界。漫步在幼儿园,就好像在翻看一页一页的绘本。师生们边走边看,边看边想,沉浸在图画带给我们的遐想里,流连忘返。活动室墙面、扇扇玻璃窗、普通的木板门,经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装扮,或展现主题进程,或展示幼儿作品,或突显季节变化,无处不是画,处处显真情。
各班为幼儿创设一个光线充足、大小适宜、相对安静的阅读区域,让幼儿自主阅读,设有“书香长廊”、“小小书吧”、“我爱读书”等活动区域。所有的书都放在孩子们伸手可及、取放自如的书架或书袋里,地上铺着泡沫垫,再加上松软的动物靠垫,为幼儿营造了自在、休闲的阅读环境。
心理环境的创设。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坚持以“亲和、愉悦、激励”为基本宗旨,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进行积极引导和正面示范,注意随时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与他们一起讨论,支持、鼓励他们的大胆讲述。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对阅读本身感兴趣,并把阅读变成自觉的“悦”读行为。
阅读时间的保障。绘本的阅读既体现在集体教学、区域活动中,也渗透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中。集体教学为阅读提供了规范,共享绘本带给我们的感性知识、情感体验以及幼儿间相互启发式的学习。区域活动、过渡环节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阅读与交流的机会,争取了更多的阅读时间,教师也可能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给予个别幼儿适当的支持与指导。“阅读无处不在,时时都可阅读”,阅读就在幼儿身边,让阅读成为幼儿最喜欢做的事。
2 提供多样的幼儿“悦”读材料
只有多样化的阅读资源,幼儿才能获得多元的阅读体验。在提供阅读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各种主题、体裁、风格的绘本的平衡,并根据幼儿的需求、能力定期更换和调整。
主题多样化:涉及自我成长、同伴交往、生活经验、自然环境、亲子关系、生命教育等都可选取,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讨论话题,可让孩子得到多元的知识和多元的情感体验。
体裁多样化:童谣、故事、诗歌、散文等不同文体,不同的呈现方式,可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形式多样化:边看边听、边看边想、边看边说、边看边演,阅读不只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甚至是触觉的,同时借助教师的讲述、碟片的演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内容层次化: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绘本。小班选择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突出,情节简单有趣,句子结构简洁短小的大画面绘本。中大班幼儿视野更加开阔,想象力迅速发展,画面相对复杂一些,可以是篇幅较长,情节较为曲折的童话故事。
陈列方式多样化。小班幼儿取阅比较随意,目的性不强。因此,我们将适合小班幼儿的绘本平铺放置,让幼儿一眼就能看到书的封面,学着有意识地选择绘本。中大班幼儿已经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绘本,那么,我们就把书进行分门别类叠放或竖放,让幼儿到自己喜欢的类别中挑选。
3 探索多样的幼儿“悦”读方式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幼儿的主动行为。只有在多样的阅读方式的指导下,幼儿才能产生阅读的欲望,养成阅读的习惯,掌握自主阅读的基本能力。
把握时间。幼儿入园之前,阅读或多或少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幼儿入园之后,教师就要尽早让幼儿参与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识书的结构,通过封面认识不同的绘本;知道怎么拿书,懂得按顺序逐页翻书;安静看书,建立起和大人共读图书的习惯;爱护图书,知道看完书要让它回家,等等。
动静交替。把阅读和游戏、表演、绘画、音乐、手工等结合起来,重现书中角色和情节,激发阅读的兴趣,延伸阅读行为。如讲完一个故事,大家就一起画故事、剪纸偶,扮人物,从中体验故事人物的情感,理解故事形成的过程,帮助幼儿找到阅读的感觉,最大限度地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由于看、听、说、玩全方位的参与,幼儿就更加亲近图书,喜爱图书,热爱阅读了。
“悦”读与观察。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从读画开始。有的幼儿拿着绘本,一下翻到后面,一下翻到前面,就说看完了,要求换一本。这时,教师的鼓励和引导特别重要,要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每页画面上的人物和背景,并把观察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幼儿看到书上的兔子,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兔子,就准备随意的翻过去。而我们就要引导他观察画面的细节,思考有关兔子的问题:颜色、数量、喜欢吃什么、有什么本领、它在干什么……这样,就把一个画面激活了。让幼儿懂得,原来每个画面里都藏着很多的秘密,我们要把它说出来,并将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到自由阅读中去。
“悦”读与认字。小中班幼儿一般只对图画感兴趣,但到了大班,由于认知水平的提高,幼儿开始对抽象的文字也发生了兴趣。我们就因势利导,增加一些阅读方法,如在幼儿会背诵儿歌的基础上,我们发给幼儿有儿歌文字的绘本,幼儿很快就“对号入座”;教师为幼儿逐字朗读图下的文字,重复多次之后,随着对故事情节和语言的熟悉性增加,幼儿也能学到相应的文字,这是我们为了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所采取策略。
4 开展多维的幼儿“悦”读活动
幼儿的阅读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看”,还要与多样的活动结合起来,使活动贯穿于阅读过程的始终,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热情。
制作小书: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自编 的故事,画在一页一页的纸上,订成一本“我的故事”。幼儿根据主题活动(如奥运、安全教育周),把收集到的照片、报纸等资料,编辑成自己的“特刊”。把废旧绘本上的形象剪下来,经过重新编排,粘贴在白纸上,创编一个动听的故事。这些制作教师或父母帮助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装订成册。幼儿在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体验着阅读的快乐与成功。
图书流转:现在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配有一些绘本,孩子看了一两遍之后,都闲置在家里。那么怎样把这些绘本发挥出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我们想到了图书流转。首先在班级小组内进行,每位幼儿都带绘本到幼儿园,与本组内各个幼儿轮流交换,再是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换,最后是班与班之间的互换。教师协调、记录流转的全过程。这些绘本既可以在幼儿园阅读,也可以带回家与父母亲子共读。不仅节约了资金,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而且大大增加了年轻的父母与孩子进行读书交流的机会。
读讲比赛:为了展示幼儿的阅读收获,幼儿园和各年龄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每个幼儿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复赛、决赛,成为幼儿园的“故事大王”;再如“手拉手”活动,大班的孩子与小中班的孩子一起,共读一本书,提供了他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感受小老师的幸福。还有各年龄段的活动,如小班“我认识的童话人物”,中班“童谣PK”、“故事接龙”,大班“我图我讲”、“读书自助团”等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现自己的阅读能力,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与价值。
5 构建幼儿大“悦”读平台
要让阅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园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指导。家庭是他们接受早期文学熏陶的重要场所,幼儿早期家庭的阅读环境直接影响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持续性,“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我们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张贴资料等形式,征得家长观念上的认同,给孩子渲染一个爱读书的“书香家庭”氛围,激发孩子从小想读书的良好愿望;定期陪孩子购买一些图书,每天保证20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看书姿势,懂得爱护书,每次看完及时整理等。
盘活家庭社会资源。科学引领幼儿阅读,还需进一步整合家庭、社会资源,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为幼儿创造机会了解更多阅读信息,参与更多与阅读相关的活动,进而提升幼儿的阅读体验,产生源源不断的阅读动力。
组织幼儿参观小学生的早读活动,在朗朗读书声中,幼儿流露出了向往的表情,感到了书的神奇和魅力;参加小学的“读书周”、“艺术节”活动,与低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看书,交流读书的体会,感受“书香校园”的氛围;与图书馆、书店联系,为幼儿办理借书证、会员卡,鼓励家长带领孩子邀游在书的海洋里,接受更多的阅读信息……相信孩子会在更大的空间、更系统的阅读环境中,爱阅读,会阅读,让书成为朋友,伴随孩子的一生。
参考文献
[1]章红,解读低幼绘本读物,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2]李轶雄,书香校园——建设模式与实践案例,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