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婚姻在重婚罪中的认定

来源 :经济与法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婚罪中,一方已经结婚并领取结婚证,成为合法婚姻关系,另一方又以事实婚姻来破坏已经成立的合法婚姻,这种行为究竟是否成立重婚罪呢。在探讨此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把一些基本问题解释清楚,在我国何为重婚罪,重婚罪的罪与非罪的区别何在,对这些基本概念梳理之后,笔者将结合重婚罪争论之处写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事实婚姻;重婚罪;罪刑法定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被告人赖某(女)于1998年与曹某结婚,婚后彼此感情较好,并生育三个子女。2001年赖某与该村村民肖某勾搭成奸,关系暧昧。2005年,赖某与肖某以其去外地打工,并正式以夫妻名义同居。事后曹某得知情况,将此事报告公安机关,遂检察机关以重婚罪提起公诉,法院最终将赖某以重婚罪定罪。
  我国刑法中,将重婚罪放在侵害公民人身权利一节中规定,根据《刑法》13条规定,我们可以得知犯罪行为侵害的不只是公民个人的权利,亦是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才将其纳入犯罪的视野中。在此案中,涉及重婚罪中,一方已经结婚并领取结婚证,成为合法婚姻关系,另一方又以事实婚姻来破坏已经成立的合法婚姻,这种行为究竟是否成立重婚罪呢。在探讨此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把一些基本问题解释清楚,在我国何为重婚罪,重婚罪的罪与非罪的区别何在,对这些基本概念梳理之后,笔者将结合重婚罪争论之处写出自己的观点。
  二、重婚罪的理解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首先我们理清重婚罪的定义,犯罪构成以及它罪与非罪的区别。
  所谓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依据法律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罚。该原则作为限制司法权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刑法理论中可谓源远流长,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标准。依据该原则的要求,并根据现行刑法第258条之规定,我们可以得知,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1.重婚罪的犯罪构成
  首先犯罪的主体,所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罪犯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个人或单位。在重婚罪中,刑法第250条规定,重婚罪的主体有两种人,一是已有配偶,在其配偶没有死亡或离婚之前,又与他人结婚的人:另一种是本人虽然没有结婚,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其结婚的人。对“配偶”这一概念,一种意见认为,配偶即合法婚姻中的丈夫或妻子。根据婚姻法规定,只有经过婚姻登记的才为合法婚姻,没有取得结婚证的、以夫妻夫系共同生活的不为合法结婚,因此,双方均不能称为有配偶之人他们与无配偶的人结婚不为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们一方结婚,对方亦不为重婚。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配偶除指合法婚姻中的丈爹夫或妻子外,也指事实婚姻中的丈夫或妻子。他们均可称为有配偶者。如与他人结婚,都构成重婚。二说对配偶理解的分歧,主要反映在是否承认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上。可见,要正确认定重婚罪的主体,确认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乃关键所在.笔者认为,事实婚姻应为有效婚姻。
  其次是犯罪的客体,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害的法益。即为刑法保护的各种利益,在我国刑法中被视为社会关系。在重婚罪中,该行为侵害的是公民的配偶权及我国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再次,犯罪的客观方面,所谓的犯罪客观方面是指侵害法益的行为。重婚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有配偶而重婚,或与有配偶之人结婚。对重婚行为的理解,在审判实践中也有两种认识:一种意见认为,重婚必须是有配偶者与他人或他人与有配偶者隐瞒真相非法进行结婚登记。另一种意见认为,隐瞒已结婚真相而又登记结婚无疑是重婚行为。未予登记,但其双方确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相待而同居生活的行为,亦是重婚行为。笔者认为,前一种意见以形式要件作为是否重婚行为的界限是以形式否定内容,以现象否定本质,因而是错误的。如果仅仅将形式上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登记才认定为重婚罪,则我们所规定的重婚罪保护配偶权及我国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无法得以保障。后一种意见是从本质上区分是否重婚的界限,与禁止重婚的目的相一致、与立法精神相符,从实际上堵塞了漏洞,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最后,犯罪的主观方面。所谓犯罪主观方面,是指实施犯罪行为时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理态度。故意的心理态度,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犯罪行为的发生,而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过于自信致使危害结果发生,或者应该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致使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根据刑法250条规,明知他人有配偶与之结婚的或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视为重婚罪。这里的明知即为一种故意的心理态度。
  2.罪与非罪的区别
  犯罪是指对于社会具有危害性的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根据《刑法》13条但书的规定,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对于一种行为是否为犯罪,要从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及社会危害性等方面综合考量。不能仅仅从犯罪的概念,形式主义的理解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因为将一种行为规定为犯罪,一方面保护了受害者的法益,另一方面对于行为人而言要面临的是严厉的刑事责任。所以,一种行为是否为重婚罪,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考量。
  
  1、包办、买卖婚姻。
  第三者(包括父母)违反婚姻自主原则.包办他人婚姻形成的婚姻关系是包办婚姻。如童养媳婚、转亲、换亲等。买卖婚姻是指第三者(包括义母)以获取则财物为目的,把妇女作为婚姻交易之标的,强迫他人缔结的婚姻关系。上述婚姻当事人为反对包办、买卖婚姻一而.与自己满意的第三人结婚,不能认为是重婚行为。这是因为,这两种婚姻关系的缔结直接违背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主原则,不符合实质要件,因而是无效的,违法的,法律不予保护。所以,在无效婚姻的基础上再缔结的婚姻关系就无所谓“重”。当然,如果这两种婚的当事人先通过法院宣告其婚姻关系无效,再去结婚,则更恰当。但他们一般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不必苛求。
  2、不堪丈夫及与其共同生活的夫家其他人一贯、经常的虐待而重婚的行为。一贯、经常的虐待行为是犯罪行为,如当事人为避免本人的人身遭遇实际存在的危险的威胁而重婚,带有“紧急避险”的色彩,因而不宜以重婚罪论处。但是,采取其他办法为逃离夫家、揭发控告也可以避免遭受危险威胁,所以又不完全符合“急紧避险”的条件,故此,不能认为这种行为是完全合法。正因为处于这种矛盾状态,所以在审判实践中对因这种原则而重婚的应慎重处理,区别对待,具体分析。
  3、因被欺诈而与有配偶者结婚不能以共犯论。这是因为被欺诈者主观上并不明知对方是有配偶者、主观上缺乏该罪的故意,故不能以共犯论。
  4、因遭受自然灾害,为生活所迫外流谋生而重婚。基于这种动巩而重婚的,应与基于封建思想、资产阶级思想而重婚的相区别。前者是被迫不得已而为之,因而较之后者社会危害性比较小,只要当事人一认识到其行为的违法性,不宜作犯罪处理。对与后夫(妻)婚姻关系的存废、则应依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及有关民事政策处理。
  5、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离婚案件中,不懂法律手续或一方不明知对方上诉而与他人结婚的。这种情况的重婚,多是行为人不懂法所引起,其主观恶性不大,也不宜作犯罪处理,只需撒销婚姻关系即可。
  四、总结
  对于重婚罪中的“结婚”,究竟理解为事实婚姻还是法定婚姻,这就涉及对于罪刑法定的原则的理解问题。罪刑法定原则,在理论上有两种看法,一是形式上的罪刑法定,即按照刑法的明文规定形式上理解犯罪行为的含义。之所以要形式上理解,是因为在封建时期,刑法被视为一种专制工具,具有肆意、任意性、残酷性、不平等性。因此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限制司法权力的滥用,要求从形式上对于罪刑法定进行严格解释。因此对于重婚罪,从形式上理解,仅仅法定婚姻才是刑法上保护的对象,事实婚姻不成立重婚罪。二是从实质上理解罪刑法定原则,规定某一行为为犯罪,其目的是为了对法益的保护。因此在行为侵害了法益的情况下,也允许适当的类推解释。所以,从实质罪刑法定的角度看,事实婚姻亦成立重婚罪。
  笔者认为,对于罪刑法定是从形式上理解还是实质上理解,要从一国实质情况出发,盲目的偏重于哪一方都不符合刑法实际性原则。我国一直以来重视对犯罪实质上的理解,对于行为造成了社会危害性才成立犯罪,显著轻微的行为排除犯罪的范畴。因此对于重婚罪的理解,我们应该从实质上看,事实婚姻是对公民配偶权的侵害,也是对我国一夫一妻制度的破坏,应当将该行为纳入重婚罪的范畴中。
  
  参考文献:
  [1] 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人民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
  [2] 赵秉志主编《侵犯公民民主权利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322 页
  [3] 赵秉志主编《中国刑法案例与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第 371 页。
  [4] 丁支勤“论事实婚之重婚罪的构成”,《郑州大学学报》,2000 年版第 7 期,第150 页。
  [5]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论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安徽大学学报》,2005 年1月第1期,第76页。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新时期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作为知识、信息、智慧、创新能力的源泉和载体,已经代替物质资源成为了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 因此,做好对人才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搞好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和基业常青的基础。本文指出了目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就此提出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作为我国的财政收支原则。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政府的职能也随之改变,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应改变现有的财政观,采用西方所推崇的“以支定收”的财政收支原则。究竟是选择“以收定支”,还是“以支定收”,一直是理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我国财政体制和经济环境以及“以支定收”原则的分析,来探析我国财政观的选择。  关键词:财政观;以收定支;以支定收
期刊
摘要:本文依据重要性原则,选取了董事会治理相对重要的三个方面,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将它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董事会治理;经营绩效  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机构,在公司治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代理人,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以及投资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与管理,对下董事会是经理层的委托人,对经理人员进行监督与评价。董事会治理包括董事
期刊
摘要:农业的发展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问题,而政府的有些人员把农业的波动性都依赖到农业保险发展的不完善。殊不知农业保险只是农业发展的锦上添花,而不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雪中送炭。本文通过对农业发展的描述和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的描述揭示单独依靠农业保险无法解决实际的农民民生那个问题。最后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够给农业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商业保险;政府;小额信贷  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农业
期刊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产品诸如余额宝、P2P、第三方支付对传统银行业务带来冲击和影响,但又蕴藏着机遇与风险,一方面它是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其准入无门槛、行业无准则、监管无机构的“三无”现状也隐藏了巨大的信用风险。针对理财产品、信贷平台、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提出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理财要依托电商生态网络进一步扩张,将医疗服务等多层次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融入该生态网络,提升交易
期刊
摘 要:利用2011—2016年我国高技术上市企业数据,基于损失规避理论视角,探讨核心高管权力对研发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核心高管权力对研发投资存在负向影响,且影响强度呈动态变化。非沉淀冗余对核心高管权力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弱化调节效应。企业性质、非沉淀冗余与核心高管权力对研发投资具有三项交互作用: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非沉淀冗余对核心高管权力与研发投资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强。  关键
期刊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我基本国情的改变,人民的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不断的加强,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一轮又一轮的进行,改革中国企的定位越来越清晰,日前,国资委发言人透露,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将使国企向两个方向集中: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公益性国企的概念一经提出,成为经济界乃至管理学界广泛关注,“十二五”改革的主要思路把国企的“公益性”功能与“商业性”功能分开,但是国有企业先天性的角色冲突却是无法分
期刊
摘要:作为我国休假制度改革而出现的“黄金周”假期是我国特色文化的产物,在“黄金周”期间,由于假期时限较长必然会造成公众因休息时间充裕而出现旅游、购物等出行热潮,随之而来必然会带动社会群体性及财产性犯罪概率的提升,这就给“黄金周”期间的治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文即从“黄金周”治安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制度构建的建议。  关键词:治安管理;“黄金周”;流动人口  一、“黄金周”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种犯罪呈现出多发态势,犯罪频率越来越高,区域不断扩大,犯罪手段也日益多样化、智能化;犯罪分子越来越狡猾,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再加上我国正处于一个矛盾多发期,很有可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保持这种犯罪高发的状态。所有这些,都给侦查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侦查工作越来越困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侦查机关如果还是继续抱有旧的观念而不提升侦查意识,继续沿用旧的侦查模
期刊
提要:食品安全风险公告从形式上看既包含依职权的公告,又包含依申请的公告行为;从内容上看既包含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的公告,也包括风险议题的公告;依作用可分为负面的风险公告和正面的风险公告。针对不同的风险公告,应该构建听证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和行政救济制度作为配套制度以保障食品安全风险公告制度的完整性。此外在风险公告的过程中还应坚持合法性原则、效率性原则,以及准确性和完整性原则。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