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下面谈一谈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1 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1 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
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 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 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 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1.2 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
小学体育教材中的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 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 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 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 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 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1.3 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
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 其它方法更加簡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 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1.4 过渡性游戏的设计。
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 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 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 ,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
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 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 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2 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 、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
2.3 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
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 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2.4 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
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 ,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情绪和 意志等心理指标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心理负荷适当,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 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1 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
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 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 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 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1.2 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
小学体育教材中的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 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 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 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 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 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1.3 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
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 其它方法更加簡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 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1.4 过渡性游戏的设计。
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 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 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 ,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
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 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 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2 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 、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
2.3 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
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 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2.4 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
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 ,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情绪和 意志等心理指标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心理负荷适当,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