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也要动脑创新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uh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情感因素,认真设计情感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观察探究、研读感悟、人格熏陶等,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语文情感活动推进到“春风化雨”的境界。而这种培养也 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乐于钻研,勤于动手,从而培养了创新精神。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也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语文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创新教学与创造力培养呢?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应该是当前公认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当前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若能运用多种信息传递的工具,无疑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本人不揣浅陋,试以个人的语文教学实践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靠的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和一张嘴来进行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激情。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和思考方面有较大的缺陷,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进行创新教学与创造力培养,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习惯了左脑思维,因为重左轻右,左右脑发展不协调,大脑潜能未能很好地挖掘出来,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语文教学则很好地引导学生双脑并用,大脑的潜能就能得到较好开发。而多媒体教学就是把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引入课堂教学。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比之传统的教师讲课,形式更多样化,也更新颖,可以营造气氛,创设某种特定的情景,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画面的形象、逼真、系统且有色彩的展示出事物的变化过程,从而更有利于集中精神。我讲读《胡同文化》时,我拿出到北京旅游时拍摄的一大组相片,通过实物投影放大投影出来,并以我的现场解说,绘声绘色,令学生兴趣大增,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了。
   二、观察探究,开拓新课堂,突出创新教学
   语文的知识范围是无边无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供直观的、多彩的、生动的画面,创设情景,激趣引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更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效果。所以多媒体教学对于人类的文化底蕴、人文内涵都能充分体现。,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还能让他们看到事物的直观形象甚至演示过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受信息,大大地加快学习的速度,拓宽课堂的教学容量。这样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壮美进行赞赏,这是一次审美的渗透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最好诠释。
   多媒体教学的容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容量所无法比拟的。既可以在归纳中心思想的几种方法时,综合运用了电脑演示软件相关内容、幻灯制作总结方法列举、光盘播放范例文章的伴音朗读、实物投影文章等多种电教手段,尤其是实物投影,把例文投影出来,让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回答题目应在哪里找,而且随着教师手中的笔在文中移动、评点、诱导,而积极思考、参与讨论,主动学习,比单纯的教师讲读效果要好多了。
   三、开展活动课,情动辞发,培养创新精神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时时处处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心中探究和表达的欲望,使他们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培养创造能力。
   学校以外,可以开展活动课教学。所谓活动课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活动教学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认知活动中的地位,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主张学生由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发现知识。因此,语文教学应以课本为主要内容,在教学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等原则指导下选一些学生喜爱的课题来开展活动课,充分解放学生,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这是带有创新、发现性质的学习。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对他们所不知道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发现,才能主动实现对客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提高,才能促使学生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创设自由开放的大语文课堂,在这基础上通过创设更多讨论交流的机会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来达到这一目的。多媒体的使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乐于钻研,勤于动手,从而培养了创新精神。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早年所倡导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其他文献
如何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如何让课程改革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如何让课程改革收到预期成效,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已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那么,课堂教学的方向该由谁来把握,课堂教学的效果将由谁来决定,课堂教学评价起着关键的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
期刊
观看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感触很多,受到的启发也很多。反观平常的教学,的确存在很多弊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比比皆是,围绕考试指挥棒转的课枯燥无味,热热闹闹的课改课却甚是作秀,等等。01年搞课改以来,大家下意识地都会以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以三维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但表现出的教学行为还是老一套,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不出来,更谈不上落实“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宗旨。确切地说,这一宗旨应该是为
期刊
一到周末,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大型服务类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喜欢看孟非对整个节目的掌控,特约嘉宾对男女嘉宾分析,黄菡温柔体贴的“圆场”……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开放式教学,如果能集他们三人智慧于一体,那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轻松的、幽默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正是由于这些思考,我一直在学习着,反思着,实践着……  研究开放式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新一轮教学改革也已全面展开。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亦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其中,中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明确具体地指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中外名著成为中学生阅读的热门。然而,热点是热点,热门归热门,真正阅读文学名著的学生并不多。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推行新课改的这一方案的实施?让我们的学生走近名著,笔者愚见:  
期刊
课外练笔是语文课外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大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书写质量的提升、现代汉语语感的增强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与思想素质的培养。因此,重视有效的课外练笔对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在实际的课外练笔过程中,这一有效的自学活动常常收益甚微,甚至留于形式:随笔篇幅短小,草草了事;选材陈旧,老生常谈;练笔没有针对性,无的放矢;遣词造句随随便便
期刊
语文的积累真的可以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歌唱、相声、话剧、猜词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的非常妥帖。可谓是说学逗唱皆成文章。也可能是笔者对这些东西比较热衷的缘故,笔者就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思考和做法,谈一谈各种艺术形式特别是传统艺术与语文知识积累的结合。   一、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语文的知识内容   1.文言词语。古典戏曲的唱词类似于古典诗歌,语言凝练丰富,戏曲唱
期刊
在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中,“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是常见题型。各类辅导书上讲的相应解题技巧往往是“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意”,方法技巧看似简单,但学生此题得分往往较低,除了长期阅读,增强理解能力以外,对解题方法技巧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一、翻译关键成分   关键词是指理解一个句子最关键的成分,往往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成分,或者含义丰富的修饰成分。这些关键词往往形象、含蓄、深奥
期刊
什么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上海师大附中曾经对八个班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学生更喜欢激情飞扬的课,“幽默感、亲和力、感情”是他们最认同的三大因素。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激情飞扬”,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气场要强大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其言
期刊
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来看,强调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主张在写作中进行富有创意的思想表达,注重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这是设计者关注的重心。但在如何培养想象力的策略上,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实施方案,没有落实想象力培养的操作环节。所以我认为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本身缺乏独立的训练系统,带有极强的被动性。   作文训练作为单元中的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在整体中起到呼应和补充的作用,就无法使
期刊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好学生的听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我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曾作过一些摸索,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未必成熟的心得。为了和广大语文教师共同作好这项工作,因而不计浅疏,撰成小文,谨问学于同行同道倘能起到引玉的作用,那我就幸甚莫名了。   一、把握好学生说话的心理   高中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高中生答问发言十分被动勉强,常常“闭口不谈”、“启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