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守疗法对Colles骨折桡骨长度丢失情况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kinh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保守法对Colles骨折桡骨长度丢失及其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采用先石膏后夹板固定,B组先夹板后石膏固定。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桡骨长度丢失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固定法对于挠骨长度丢失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临床有效率上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关节外Colles骨折的临床应用上,夹板后石膏功能位固定疗效显著,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手术方案。
  [关键词] Colles骨折;挠骨长度丢失;保守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205-02
  Colles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叫为常见的闭合性骨折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挠骨远端2~3 cm处[1]。其具有发病率高(占骨折患者的20%以上),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危害性大的特点[2]。此外挠骨长度对保持正常的腕关节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因此在保持挠骨长度的基础上寻找一种高效的方法治疗Colles骨折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两种保守的治疗方法:先石膏后夹板固定和先夹板后石膏功能位固定对80例Colles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挠骨丢失长度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80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经严格检查和诊断确诊为Colles骨折,所有患者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了协议书,自愿充当本次研究的志愿者。本研究在以患者意愿为前提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4岁,平均(55.3±5.4)岁;左腕21例,右腕19例;其中l型骨折15例,2型骨折8例,3型骨折4例,4型骨3例,5型骨折3例,6型骨折3例,7型骨折4例;B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9~74岁,平均(54.4±6.9)岁;左腕22例,右腕18例;其中l型骨折13例,2型骨折7例,3型骨折5例,4型骨4例,5型骨折5例,6型骨折2例,7型骨折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在两组患者离骨折处5~10 mL的位置注射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之后再用正骨八法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整复。A组患者进行先夹板后石膏固定,即用先用夹板固定整复后的腕关节于轻度掌屈尺偏位,14 d后用石膏替换夹板对腕关节进行再次固定。B组患者进行先石膏后夹板固定,即用先用石膏固定整复后的腕关节于轻度掌屈尺偏位,14 d后用夹板替换石膏对腕关节进行再次固定。同时做好对患者术后的观察与复健工作,防止手指肿胀和水泡的产生。
  1.3 观察及评价方法[4]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桡骨丢失长度。并根据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标准将手术疗效按其临床表征分为3类:优(骨折处无反常活动、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在14 d内骨折处未出现变形,综合评分为3~8分),良(骨折处有轻微疼痛、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比较清晰、在14 d内骨折处未出现大幅度变形,综合评分为9~20分),差(骨折处疼痛剧烈、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清晰、在14 d内骨折处曾出现较严重变形,综合评分为>21分)。本研究认为手术优和良都可认为手术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不符合者采用t检验。P<0.05时表明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Colles骨折挠骨丢失长度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挠骨的长度进行测量发现,A组40例患者其治疗前挠骨的平均长度为(6.53±0.25)mm,整复四周后其长度为(3.23±0.45)mm,损失长度范围为:5.01~2.91 mm,
  损失的平均值为:3.32mm;B组40名患者其治疗前挠骨的平均长度为(6.55±0.23)mm,整复四周后其长度为(3.13±0.49)mm,损失长度范围为:5.03~2.89 mm,损失的平均值为:3.31 mm;经先夹板后石膏固定的A组患者与先石膏后夹板固定的B组患者的挠骨丢失长度相比,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数据表明,经治疗后,A组40例患者有效率为92.5%,而B组40例患者有效率仅为87.5%。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Colles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因骨质疏松所引起的闭合性骨折。Colles骨折一般多发于桡骨远端处,且移位处朝向背面[5]。其类型主要可分为“关节外型”和“关节内粉碎型”两类。Colles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准确,固定方法科学,预防继发成角移位[6]。目前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法和临床手术疗法。临床手术疗法主要分为闭合穿针外固定法,外固定架固定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骨替代物移植法等多种方法。而保守治疗主要是利用小夹板或是石膏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再结合后期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并因其操作简单、快捷、损失少已逐渐成为治疗Colles骨折的主流[7]。目前在保守治疗法领域又具体分为先夹板后石膏固定法和先石膏后夹板固定法两种。在治疗过程中骨的丢失是难以避免的,一般来说女性的骨丢失长度一般高于男性,这主要是个人体质导致骨质疏松的状况严重程度有关。本研究采用先夹板后石膏固定法和先石膏后夹板固定法对80例Colles骨折患者进行了保守治疗,并对手术的临床有效率、挠骨丢失长度做了对比性研究,结果显示先夹板后石膏固定法其临床有总效率明显高于先石膏后夹板固定法,在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2.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挠骨平均丢失长度分别为3.32 mm和3.31 mm,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先夹板后石膏固定法在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应用在不增加挠骨丢失长度的基础上具有有效性高、易操作、稳定性高的特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手术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钢,任高宏,王华民,等.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挠骨远端不定骨折初步报告[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5(2):99-101.
  [2] 李金洲,田中青,田崇军.小型“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Colles骨折47例[J].荷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16(24):6.
  [3] 秦泅河,王振军,郑学建,等.Ilizarov张力一应力法则矫正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度屈膝畸形1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1(10):715-718.
  [4] 汪新民,钟世镇,赵卫东,等.挠骨掌倾角改变对挠腕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10,23(4):352-354.
  [5] 喻鑫是,张先龙,曾炳芳.低频可探性微动影响长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7(8):744-746.
  [6] 姜保国,龙奎元,张殿英,等.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策略[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25(3):864-866.
  [7] 安贵生,荣国威,贡小英. 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33(8):398-401.
  (收稿日期:2013-05-1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髓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本院2008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的37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护理经验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组37例患者随访12个月~3年,患者均康复,其6例在治疗后1年复发,通过进一步清除感染灶及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后,患者治愈。 结论 通过手术清除坏死病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相应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治疗骨髓炎,疗效可靠。  [关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药房药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明确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方法 根据我院门诊药房收集的信息反馈,从医院层面、药师层面以及患者层面分析,探讨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结果 药患纠纷的发生与医师因素(处方不规范、开错处方)、药师因素(服务态度不佳、调剂差错等)、患者因素、退药因素、药品价格因素等有关。 结论 为预防药患纠纷的发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措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对1例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女,18岁,右手腕部皮肤包块十年,显微镜下皮肤鳞状上皮角向下延伸,真皮层及皮肤附属器周围由小到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免疫标记:LCA(+++),CD3 、CD38,CD138、MUM-1(++),CD20散在阳性,C
期刊
[摘要]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长期存在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脱节的问题,将转化医学的理念引入到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改变传统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在确定培养目标、探索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复合型医学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构建。  [关键词] 转化医学;研究生教育;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62-02  转化医
期刊
[摘要] 随着以多媒体数码显微互动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系统应用,为血细胞形态教学搭建了一种全新的、多维动态的教学方式,不但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知识交流更加快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有效的解决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矛盾,对提高血细胞形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现代教育技术;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R446.1
期刊
[摘要] 目的 调查深圳市突发性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有效调查问卷为135份,将其所得分数与健康人群或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 与正常健康人群比较,突发性聋患者SF-36各个维度计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心理健康、情感职能、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 方法 选择1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入拉西地平组(66例)和联合治疗组(62例),均测量血压,并检测baPWV。拉西地平组口服拉西地平4~8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在服用拉西地平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每日1次,6个月后再次测量血压及baP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CTA个性化使用对比剂的可行性。 方法 2799例CCTA患者病例以体重指数(BMI)分为(BMI0.05)。见表2。  在检查中,患者受检时,静脉给药后,受检者无明显异常感觉或仅感觉到轻度热感,仅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荨麻疹症状,给予相应对症处置。  3 讨论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已经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对比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手术联合化疗治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的对比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25例采用手术治疗联用化疗治疗方法,作为联合组,余27例单纯采用化疗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 结果 联合组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4.0%、24.0%;对照组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8.1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比较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 结果 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白细胞、血小板均有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