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020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比较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 结果 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白细胞、血小板均有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自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44-03
  换血术(exchange transfusion,ET)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直接、快速的有效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救治。但以前常采用的换血术主要有经脐静脉插管法、外周动静脉同步手动抽血法。而我院采用的是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术,该换血法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实施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术共32例。男18例,女14例。20例为足月儿,12例为早产儿。体重为1.8~4.0 kg,生后13 h~7 d,出生后0~2 d 11例,3~5 d 17例,5 d以上4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22例,母婴Rh血型不合溶血4例,新生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症3例,败血症1例,不明原因2例。患儿换血前均达到换血指征[1]。
  1.2 方法
  1.2.1 换血术前准备 换血前均予补充碳酸氢钠、白蛋白及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并于术前禁食4~6 h或抽空胃内容物,鲁米那镇静,开放1条动脉通道、2条静脉通道(3条通道均不位于同一肢体,动脉通道接三通管),复温所供血液。
  1.2.2 所供血液的选择 ABO血型不合溶血时选择O型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与AB型新鲜冰冻血浆的重组血;RH血型不合溶血时选择RH阴性、ABO血型与患儿相同之血源的重组血;其他原因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换血时可采用同型浓缩红细胞与同型新鲜冰冻血浆的重组血。换血量为150~180 mL/kg(约为患儿全血量的2倍)[2]。浓缩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按2∶1~3∶1(即:HGB<145 g/L,150 mL红细胞配75 mL血浆,反之配50 mL血浆)。
  1.2.3 换血 每次安排医生、护士各1名专职负责换血。患儿置予开放式辐射台,取仰卧位,固定四肢,行心电监护。开放的两条静脉通道,一条连输血管道,选用输液泵(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制造的TERUFUSION输液泵TE-171型)控制输血速度;另一条连输液管道,选用其他普通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以备输注药物用。动脉通道三通管外侧两端,一端连肝素生理盐水(5 U/mL)管道,选用普通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另一端连排血管道,接以无菌PVC输液袋,选用输液泵(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制造的TERUFUSION输液泵TE-171型)控制排血速度。静脉端输血与动脉端排血自动同步进行,输血速度最初2 mL/min,渐增至4~5 mL/min;肝素生理盐水速度为30 mL/h,保证出入液体量相等(含血液)。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每5分钟记录1次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每15分钟记录1次血压、体温,每30分钟记录1次快速血糖。由专职医生记录生命体征及出入量,根据生命体征监测情况调整换血速度,由专职护士完成具体护理操作。换血完成前改为常规泵速继续多输入约10~15 mL/kg重组血[3]。2~3 h内完成换血。换血后继续光疗,禁食至少6 h,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
  1.2.4 监测指标及术后处理 换血开始、换血中途及结束时留血样送检:换血前后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及血培养等。换血中查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等。术后12 h再次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同时注意嗜睡、拒乳、烦躁、尖叫、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对换血术前后血常规、胆红素、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换血术前中后血常规、胆红素、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
  患儿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白细胞、血小板均有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术前后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在32例进行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术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3例,发生低钙血症2例,发生代谢性酸中毒1例。所有32例均在换血前后进行了血培养,除因败血症所致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换血前培养出致病菌外,其余所有血培养结果均为无菌生长。
  3 讨论
  3.1 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术较其他换血术安全性更高,操作更简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最多见,由于新生儿脑膜屏障功能发育不够完善,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时就可透过脑膜屏障,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新生儿发生脑神经系统受损[4]。而换血术可及时大幅降低血中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同时又能换出体内的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过去采用的经脐静脉插管法,操作复杂,可致患儿平均动脉压和脑血容量、颅内压较大的波动[5],且可发生肝脏出血及腹主动脉受损等情况[6]。临床现已很少使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是在20世纪末才开始应用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是外周动静脉同步手动抽血法,但经动脉抽血有可能损伤动脉[3]。而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术是近年才开始的一种新兴换血方法,该方法进一步消除了血压波动、人为误差等因素,Hein[7]认为,换血速度控制在5 mL/(kg·min),输血和排血等容同步进行,速度同步,血压的波动范围极小,而且整个换血过程是在封闭回路中自动进行,不存在反复抽血、更换注射器的过程,故减少了感染、空气栓塞、动脉损伤等并发症,并进一步简化了操作,节省了人力、物力。   3.2 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术疗效好,安全性高
  在32例采用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术的患儿中,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下降(P<0.01),疗效良好。白细胞、血小板换血前后亦有明显下降,主要考虑为换血所采用的是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搭配的重组血,含白细胞与血小板较低,换血过程中稀释所致,通常可自行恢复,无需特殊处理。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换血前后明显上升,考虑为换血结束前多输入约10~15 mL/kg重组血纠正了贫血及换血术中换出体内的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及毒素,减轻溶血所致。故换血完成前再输入一定量重组血能很好的预防和纠正贫血。而在换血过程中血糖波动非常小,进一步说明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术对患儿刺激性较小。
  换血术目前在新生儿疾病治疗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除了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已被用于败血症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如梁桂林等[8-9]报道了换血术在治疗败血症中的应用,李晖等[10]报道了换血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等。而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术较之经脐静脉插管法、外周动静脉同步手动抽血法安全性更高,操作更简单,在新生儿治疗中值得推广。但换血过程中仍应注意无菌操作,严密观察各管道的通畅情况,并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各项检测指标及神经系统的变化,且尽可能保证供血新鲜,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如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313,656-661.
  [2] 黄西林,李小萍,李明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6):516-518.
  [3] 胡劲涛,谢宗德,陈平洋,等.NICU中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换血治疗[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6):492-494.
  [4] 孙长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09,20(5):296-299.
  [5] Hammerman C,Kaplan M,Vreman HJ,et al.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in neonatal ABO isoimmunization: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efficacy[J].Biol Neonate,1996,70(2):69-74.
  [6] 王红宇,王金元,刁敬军.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2):240-241.
  [7] Hein HA.Partial exchange transfusion in termpolycyemia neonate:absence of associate with sever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J].Pediatrics,1987,80:75.
  [8] 梁桂林.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败血症[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 (7):766-767,770.
  [9] 吴文红,招建华,李锐钦,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败血症[J].广东医学,2002,23(3):285.
  [10] 李晖.新生儿全换血术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J].小儿急救医学,2002,9(2):108-109.
  (收稿日期:2013-04-2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多点按压法与药物法治疗急性非创伤性下腰痛的疼痛评分和腰椎活动度,探讨多点按压法的疗效。 方法 160例急性非创伤性下腰痛的门诊患者,年龄20~50岁,分为多点按压组与药物组,各采用多点按压法与药物法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1 d、7 d、14 d的疼痛评分和腰椎活动度进行t检验法统计学处理。 结果 多点按压组与药物组治疗后1、7、14 d疼痛评分比较(P均<0.01),差异具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髓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本院2008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的37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护理经验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组37例患者随访12个月~3年,患者均康复,其6例在治疗后1年复发,通过进一步清除感染灶及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后,患者治愈。 结论 通过手术清除坏死病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相应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治疗骨髓炎,疗效可靠。  [关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药房药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明确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方法 根据我院门诊药房收集的信息反馈,从医院层面、药师层面以及患者层面分析,探讨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结果 药患纠纷的发生与医师因素(处方不规范、开错处方)、药师因素(服务态度不佳、调剂差错等)、患者因素、退药因素、药品价格因素等有关。 结论 为预防药患纠纷的发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措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对1例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女,18岁,右手腕部皮肤包块十年,显微镜下皮肤鳞状上皮角向下延伸,真皮层及皮肤附属器周围由小到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免疫标记:LCA(+++),CD3 、CD38,CD138、MUM-1(++),CD20散在阳性,C
期刊
[摘要]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长期存在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脱节的问题,将转化医学的理念引入到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改变传统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在确定培养目标、探索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复合型医学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构建。  [关键词] 转化医学;研究生教育;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62-02  转化医
期刊
[摘要] 随着以多媒体数码显微互动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系统应用,为血细胞形态教学搭建了一种全新的、多维动态的教学方式,不但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知识交流更加快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有效的解决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矛盾,对提高血细胞形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现代教育技术;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R446.1
期刊
[摘要] 目的 调查深圳市突发性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有效调查问卷为135份,将其所得分数与健康人群或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 与正常健康人群比较,突发性聋患者SF-36各个维度计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心理健康、情感职能、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 方法 选择1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入拉西地平组(66例)和联合治疗组(62例),均测量血压,并检测baPWV。拉西地平组口服拉西地平4~8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在服用拉西地平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每日1次,6个月后再次测量血压及baP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CTA个性化使用对比剂的可行性。 方法 2799例CCTA患者病例以体重指数(BMI)分为(BMI0.05)。见表2。  在检查中,患者受检时,静脉给药后,受检者无明显异常感觉或仅感觉到轻度热感,仅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荨麻疹症状,给予相应对症处置。  3 讨论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已经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对比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手术联合化疗治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的对比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25例采用手术治疗联用化疗治疗方法,作为联合组,余27例单纯采用化疗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 结果 联合组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4.0%、24.0%;对照组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8.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