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数学教学四维目标整合的策略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as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新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从过去的偏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这单一的目标转向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维合一的多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四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是优化教学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四维目标;整合策略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维合一的多元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使数学课堂教学不仅限于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关注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1]。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整合,使多维教学目标和谐统一,从而助推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把握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
  新课标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是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根据“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思考与态度”四个维度来建构展开的。四个维度目标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缺一不可。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其他三个目标的载体,实现其他三个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全面可持续提升的必要条件,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双基”培养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开发。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要跳出认知技能的条条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如应用题教学不仅仅是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分析;计算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概念教学不是让学生去记住一些概念、定义和公式。
  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轴对称”时,教学目标不能仅定位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怎么画轴对称图形”。新课程教学目标应当定位于让学生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之美,把学生引出教室,离开课本到现实生活中观察、发现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亲自感受到所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好数学知识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1)观察国旗图案,问: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吗?(2)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学生欣赏图片——人民大会堂、故宫、中山陵、埃菲尔铁塔等等,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问: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建筑是对称的?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对称建筑的图片,在同学之间交流。再让学生观察一下,能在你居住的环境周围找到对称建筑吗?(3)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之一,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出示一系列剪纸,让学生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问:你知道是怎么剪成的吗?你想剪出一个漂亮的图案吗?准备怎么剪?
  这样,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轴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并借助人文知识背景把这些概念抽象巩固在数学学科的知识框架内,从而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并创造美,初步体验了数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数学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明确具体课时教学目标,实现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整合
  所谓显性目标,就是课堂教学中可以及时检测到的目标,即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如学生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会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等。所谓隐性目标,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的教学方法、渗透的数学思想以及对学生进行的能力培养及习惯养成,即发展性领域的目标,如了解转化思想,学会自主探究,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在学习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前者忽视后者,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的。在实践中,我们要求一节课既有可检测的显性目标,也要有隐性目标,两者形成多层次教学目标的相互照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除法”第二课时“分橘子”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竖式进行正确计算。这是可检测的显性目标[2]。隐性目标有: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在利用分物过程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精神和独立思考意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注重显性目标,那就是只注重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充分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不能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学习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快乐。教师如果只注重隐性目标,让学生一味地动手练习分物,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而忽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提炼与巩固,就不会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两者相互照应,才能既使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又能实现高效教学。
  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并重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忽视知识技能目标而热衷于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目标的教学。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学的基石,只有夯实基石,我们才能借助知识和技能这一载体,实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因此,教学中要以显性目标为主线,将隐性目标穿插其中。以教学“长方形面积”为例,其显性目标为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其隐性目标是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在尝试、交流、讨论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通过设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能力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整合
  当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教师就需要针对如何达到目标去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過程,最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
  教学时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去操作实践,去和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精神等。   如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按教材选定的一种算法进行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学会,然后进行强化训练,把算法看作对学生的“规定”,把会算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然而错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掌握算法,熟练正确计算”训练的层面上,应定位于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多样化,探求算法最优化”的教学目标。新课程的计算教学是把算法看作学生的“创造”,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算理,通常会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计算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交流中确认修正算法,以理解算理,允许学生在练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再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比较反思,优化算法。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是只听教师讲解,而是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建构知识,不仅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
  如“认识分数”单元中“分一分(二)”[4]的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单位“1”是一个整体,由许多物体组成的集合也是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表示;2.在经历运用分数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发展抽象思维,在实际剪分正方形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探究、交流、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3.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首先让学生拿出平均分成9份的正方形纸,涂上3种不同的颜色,并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将涂色的小正方形剪下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会发现“虽将整体分成个体,但总量并没有变”,掌握并深化了单位“1”的概念。從涂、剪、比中,学生发现单位“1”的特征,然后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激发了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感和成功感。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应是多个维度的整合,它体现出对人的培养的全面要求,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从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唯一目标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上来。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而且应着眼于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与目标,更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蒋玉国.把握四大观念设计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例谈[J].基础教育参考,2017(10):50-52.
  [2]胡仰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8):103.
  [3]苏奕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3):106-107.
  [4]孙柏尧.找回教学目标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01):42-44.
其他文献
笔者在小学语文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发兴趣,营造气氛,作业自由,评价民主,是比较得心应手、深受欢迎、立竿见影的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一是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有老师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要担当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服务的责任,首要的是构建起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课程体系。  早在1997年,刚刚诞生一年的京源学校就在校内创办了为爱好美术的孩子提供特长教育的书画院。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美、享受美、创造美的需要与日俱增,社会生活中需要大量具有美术专长和艺术创造力的人才。而当时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相关文件精神,2007年秋,北京市普通高中将全面进入课程改革。这次课改不同于以往学科内容、教学方式的局部调整,而是涉及到课程体系设置、学校管理、考试评价升学制度、教师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等方方面面的一次系统变革。对众多的一线教师来说,系统的变革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随着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全面进入,一线教师到底作何感想,有何认知,同时
2005年3月,40岁的特级教师王欢开始执掌府学小学这所历史名校的帅印。3年多来,富有思想、作风稳健的王校长把府学引领到了又一个高峰。    通过“管理驾驶舱”实现高效管理    在调任府学小学之前,王欢校长曾经当过东城区北池子小学、和平里四小的语文教师,还当过东城区小教研中心副主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使王欢校长在处理学校事务时既立足实际,又颇具前瞻思想。  几年来,王欢校长在工作中逐
【摘要】课堂提问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问题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课堂提问,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实施策略。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实施现状展开分析,进而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实施策略,旨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实施策略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
教育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提出在社会建设中,要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动员和激励教育工作者努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连日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主要领导及直属单位领导和各处室部门负责同志,一起进行了多次集中学习,并
【摘要】随着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的更新,教师更加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境式教学具有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开展具体的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情境式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强化
【摘要】“引领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扎实推进”是当代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文章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结合语文版初中教材,着力从三方面分析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期达到让青少年“不忘初心,赓续传统,砥砺前行”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不忘初心,守本创新,创造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
【摘要】教学《金色花》,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也让学生了解想象,深入文本赏析想象,最后走进生活,以想象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教学设计便是让学生回归生活,把动情点以想象的方式流淌出一首首赞歌,把阅读教学投射到生活力增长的方向上。  【关键词】想象;真情;生活力  《金色花》这首诗是泰戈尔谱写的重塑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精彩诗篇。泰戈尔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
【摘要】随着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及学校教育系统的改革,馆校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例,介绍了馆校合作模式,分析了这种模式的特点,同时指出其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馆校合作;博物馆;学校  博物馆与学校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主动调整自身的行为策略,促进合作并实现教育产品的供给。然而,在实践层面上,博物馆依然并非介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博物馆和学校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