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画中笔触的特性无论从形式感、还是表现力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笔触是画面结构的表现,同时也是把画家思想、精神及其情绪呈现于观众眼前的一种途径。本文着重通过分析几位画家作品中的笔触来阐述笔触的“概括性”和“指向性”在油画创作活动过程中的运用及作用。
【关键词】:油画笔触;概括性;指向性
油画材料的特性决定了油画画面表现的多样性,笔触作为油画元素的表现手法之一,在油画创作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艺术价值已引起油画界高度关注。学者已对油画笔触的力度美、表现力、节奏感等特性已做出了众多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个案的分析,阐明油画中笔触的概括性和指向性所产生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油画创作活动过程中的运用及作用。
一 笔触的概括性
在早期的油画作品中,画家往往受雇佣者的要求尽可能的做到逼真,如繁琐的衣褶、精美的珠宝、晶莹剔透的皮肤等,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不禁被画家精湛的表现能力所折服。但后期的绘画中,由于人性的解放,油画中的“个性”因素在印象主义时期被彰显。笔触的表现力开始被人认可,其艺术价值逐渐被大众接受。在古典油画中,画家们往往将笔触隐藏,就衣褶表现来说,例如,安格尔的油画,人物皮肤画的细腻透白,宫廷丝绸质地的衣褶被画家塑造的近乎完美,我们被这样绘画功底所震撼,但画家将笔触消除,我们看不到画家用笔的方向,看不到痕迹。如图一
图一:霍松维勒女伯爵
画面同镜面一般光滑,这样的绘画给人典雅、精致的美感。画家精心雕刻画面中的裙子和衣褶,将每一个体积塑造的近乎逼真。我们可以感受画家在画这繁琐的衣褶时,屏住呼吸,用笔小心翼翼的绘画状态,画家在视觉上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逼真的三维画面,这样的画往往工程量大、耗时久。
当代画家对于自我的独特性的追求和内心情绪的表达,使得画家们都致力于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赵培智在油画中对笔触的运用别具一格,如图二,同样是一副半身的肖像画,衣服的表现手法却大不同于古典绘画,画家用大笔触刷过,在结构的关键转折地方用重色的笔触交代,这样的绘画方式简单干练。如果我们将真人的衣褶呈现在面前,衣服里褶子形成的绘画元素丰富多样,但画家用干练、扎实的笔触将衣服整合成为一个面。这样的绘画方法不会给欣赏者带来太过单调的印象,画家的“简单”只是用笔方式的简单。省去了像古典绘画中安格尔那样尽力将每一个小的细节都表现的淋漓尽致的绘画步骤,转而表现大的气氛。赵培智这样的绘画看似画面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在繁琐中提炼精髓。这样率真大胆的笔触,仍然建立在画家对于人体或物体结构的熟知。古典的绘画是将笔触隐藏,而笔触却是将繁琐的细节整合,画法其实并不简单无细节,这种笔触所表现的是另外一种“细节”。
二 笔触的指向性
笔触的指向性,在油画材料的厚薄上也可以体现出来。在油画的绘画活动过程中画家们常常在亮面或者是画面中空间的最前面采用厚堆笔触,观赏者的视线能在第一时间关注到被笔触的“厚堆”所表现出来物体的体积和画面的中心。古典的绘画往往将暗面提前预留好,在亮面处绘画,所以这样的绘画画面依然很薄。而现代的在油画创作活动中我们可以大胆的在暗部用色,在亮面时可以用笔直接挑一层厚厚的颜料摆放在亮面。
笔触为视觉而服务,画家们已不满足运用透视的知识在二维空间中塑造三维空间,而是利用笔触的厚堆在二维空间中生成三度空间。在生活中我们往往用箭头的指向代表方向,在绘画中每一笔的摆放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松散的笔触给人舒适放松的视觉享受,色彩的冷暖表达了受光背光。到位的笔触摆放则需要依照事物内在结构的关系来安排自身的走向和连接。例如图三
索罗拉这幅作品小女孩的衣服在海风中飘动,结合松动的笔触将衣服这种柔软的质感表现的到位。在迎风的正面,小女孩的右腿上,裙子被风吹的贴在大腿,此处画家用了一种向上弓起的弧形用笔,到位的表示出了大腿的体积结构,指示出了内在的结构。在海浪中,几条红线的转折指示出了海浪的起伏转折,画家的用笔方向可以看出画家直率的笔触直接贴合海浪的走向,表现出海浪的涌动感。在靠近小船的那根红色线指示的笔触里,画家直接用一笔大的笔触贯通,加之画家准确的用色,将倒影表现的另一番味道,假想如果索罗拉用古典的技法描绘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没有笔触,海浪被描绘的逼真至极,在阳光下的小女孩皮肤晶莹剔透,裙子被塑造的精致,沙滩上的沙子也被细心的描绘。这样的绘画不失为一副经典的作品,但笔触给人带来的松动感,冲击力却似乎没有了。
结 语
油画带来的艺术美感来源于其材料、画面、用笔技法等,笔触作用和效果在现代油画创作活动过程中受到画家频繁的使用。笔触所展现出来的“语言魅力”受其不同的特性影响,本文分别从笔触的概括性和指向性进行案例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探析笔触在现代油画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带来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尧.油画的笔触和机理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05.
[2] 潘磊.油画笔触的演变及其审美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04.
[3] 韩洪伟.油画笔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4]苏剑雄.简论油画笔触之美[J].美苑,1998(06):44-46.
[5] 熊炜.油画笔触的发展与审美特性[J].2005(02):92-97.
【关键词】:油画笔触;概括性;指向性
油画材料的特性决定了油画画面表现的多样性,笔触作为油画元素的表现手法之一,在油画创作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艺术价值已引起油画界高度关注。学者已对油画笔触的力度美、表现力、节奏感等特性已做出了众多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个案的分析,阐明油画中笔触的概括性和指向性所产生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油画创作活动过程中的运用及作用。
一 笔触的概括性
在早期的油画作品中,画家往往受雇佣者的要求尽可能的做到逼真,如繁琐的衣褶、精美的珠宝、晶莹剔透的皮肤等,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不禁被画家精湛的表现能力所折服。但后期的绘画中,由于人性的解放,油画中的“个性”因素在印象主义时期被彰显。笔触的表现力开始被人认可,其艺术价值逐渐被大众接受。在古典油画中,画家们往往将笔触隐藏,就衣褶表现来说,例如,安格尔的油画,人物皮肤画的细腻透白,宫廷丝绸质地的衣褶被画家塑造的近乎完美,我们被这样绘画功底所震撼,但画家将笔触消除,我们看不到画家用笔的方向,看不到痕迹。如图一
图一:霍松维勒女伯爵
画面同镜面一般光滑,这样的绘画给人典雅、精致的美感。画家精心雕刻画面中的裙子和衣褶,将每一个体积塑造的近乎逼真。我们可以感受画家在画这繁琐的衣褶时,屏住呼吸,用笔小心翼翼的绘画状态,画家在视觉上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逼真的三维画面,这样的画往往工程量大、耗时久。
当代画家对于自我的独特性的追求和内心情绪的表达,使得画家们都致力于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赵培智在油画中对笔触的运用别具一格,如图二,同样是一副半身的肖像画,衣服的表现手法却大不同于古典绘画,画家用大笔触刷过,在结构的关键转折地方用重色的笔触交代,这样的绘画方式简单干练。如果我们将真人的衣褶呈现在面前,衣服里褶子形成的绘画元素丰富多样,但画家用干练、扎实的笔触将衣服整合成为一个面。这样的绘画方法不会给欣赏者带来太过单调的印象,画家的“简单”只是用笔方式的简单。省去了像古典绘画中安格尔那样尽力将每一个小的细节都表现的淋漓尽致的绘画步骤,转而表现大的气氛。赵培智这样的绘画看似画面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在繁琐中提炼精髓。这样率真大胆的笔触,仍然建立在画家对于人体或物体结构的熟知。古典的绘画是将笔触隐藏,而笔触却是将繁琐的细节整合,画法其实并不简单无细节,这种笔触所表现的是另外一种“细节”。
二 笔触的指向性
笔触的指向性,在油画材料的厚薄上也可以体现出来。在油画的绘画活动过程中画家们常常在亮面或者是画面中空间的最前面采用厚堆笔触,观赏者的视线能在第一时间关注到被笔触的“厚堆”所表现出来物体的体积和画面的中心。古典的绘画往往将暗面提前预留好,在亮面处绘画,所以这样的绘画画面依然很薄。而现代的在油画创作活动中我们可以大胆的在暗部用色,在亮面时可以用笔直接挑一层厚厚的颜料摆放在亮面。
笔触为视觉而服务,画家们已不满足运用透视的知识在二维空间中塑造三维空间,而是利用笔触的厚堆在二维空间中生成三度空间。在生活中我们往往用箭头的指向代表方向,在绘画中每一笔的摆放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松散的笔触给人舒适放松的视觉享受,色彩的冷暖表达了受光背光。到位的笔触摆放则需要依照事物内在结构的关系来安排自身的走向和连接。例如图三
索罗拉这幅作品小女孩的衣服在海风中飘动,结合松动的笔触将衣服这种柔软的质感表现的到位。在迎风的正面,小女孩的右腿上,裙子被风吹的贴在大腿,此处画家用了一种向上弓起的弧形用笔,到位的表示出了大腿的体积结构,指示出了内在的结构。在海浪中,几条红线的转折指示出了海浪的起伏转折,画家的用笔方向可以看出画家直率的笔触直接贴合海浪的走向,表现出海浪的涌动感。在靠近小船的那根红色线指示的笔触里,画家直接用一笔大的笔触贯通,加之画家准确的用色,将倒影表现的另一番味道,假想如果索罗拉用古典的技法描绘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没有笔触,海浪被描绘的逼真至极,在阳光下的小女孩皮肤晶莹剔透,裙子被塑造的精致,沙滩上的沙子也被细心的描绘。这样的绘画不失为一副经典的作品,但笔触给人带来的松动感,冲击力却似乎没有了。
结 语
油画带来的艺术美感来源于其材料、画面、用笔技法等,笔触作用和效果在现代油画创作活动过程中受到画家频繁的使用。笔触所展现出来的“语言魅力”受其不同的特性影响,本文分别从笔触的概括性和指向性进行案例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探析笔触在现代油画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带来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尧.油画的笔触和机理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05.
[2] 潘磊.油画笔触的演变及其审美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04.
[3] 韩洪伟.油画笔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4]苏剑雄.简论油画笔触之美[J].美苑,1998(06):44-46.
[5] 熊炜.油画笔触的发展与审美特性[J].2005(02):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