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课程团队初步完成了对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课程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精品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充分共享。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新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开。2006年我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获批为国家精品课程,目前,在原有的国家精品课程基础上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已初步完成,并入选2013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对原有精品课程的深入开发优化与充分共享。
1.本课程内容与特色
1.1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阐明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探讨疾病本质,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联系,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课程内容包括: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基本病理过程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②常见炎症性疾病、常见肿瘤及常见心身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床联系。③疾病概论。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胆红素代谢紊乱等基本病理过程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⑤常见器官功能衰竭。
由于精品资源共享课服务对象由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为主,因此本课程建设的内容包含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两大部分,涵盖本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习指导与在线自测等,更注重资源优化与共享,更注重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需求。
1.2 课程特色
根据医学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我们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设计与创新,制订了课程-内容-方法-技能-素质有机结合的“五合”教学模式。
1.2.1 课程整合
在本科院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两门课程,前者主要是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后者主要是从功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但任何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都有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变化,三者不可分割。因此,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合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1.2.2 内容整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内容较多,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①根据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我们把本课程内容分为三个知识模块,即绪论和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疾病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变化,并对每个知识模块的职业能力、师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提出了具体要求;②根據疾病的本质,我们把病理学课程主要内容归纳为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心身疾病。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加深了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1.2.3 方法综合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打破注入式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先后探索实践了“三步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病例讨论法”、“目标教学法”、“置疑导读法”、“P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主编并出版了多媒体整体化教材,这套教材主媒体是教科书,辅媒体有自测题和教学光盘,三者有机结合,集文体、图像、声音于一体,给学生多感官的综合刺激,体现了21世纪教学的创意和特点,提高了学习效果。
1.2.4 理实结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实践有密切联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并自编了实验指导和临床病例分析,实训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体标本和切片的病变特点,而且要求学生把大体标本、切片和临床病例有机的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病理生理学实验由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并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课程坚持开放病理标本陈列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临床病理标本。并加强实践技能考核,把病理标本和切片考核成绩列入总评成绩,提高了学生参加实验实训的积极性和实践技能。
1.2.5 素质融合
我校在教学工作中提出了整体育人的教育理念,其内涵包括:①思维方式整体化;②教育主体整体化;③教育客体整体化;④教育内容整体化;⑤教育过程整体化;⑥人才评价整体化。据此,本门课程在教学中融入了整体育人的要求,创建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包括:①传授专业知识,启迪科学思维;②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求实作风;③强化职业道德,提高人文素质。在期末考试、考核中,融入了知识、能力、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确定达成标准。本课程通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塑造了“人格健全、德术双馨”的实用型医卫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0-85.
[2]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5-10.
[3]朱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0(10):101-104.
[4]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77-81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25)
作者简介:女,1980年1月出生,讲师、硕士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医药学院病理教研室(湖南 怀化418000)。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新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开。2006年我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获批为国家精品课程,目前,在原有的国家精品课程基础上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已初步完成,并入选2013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对原有精品课程的深入开发优化与充分共享。
1.本课程内容与特色
1.1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阐明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探讨疾病本质,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联系,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课程内容包括: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基本病理过程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②常见炎症性疾病、常见肿瘤及常见心身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床联系。③疾病概论。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胆红素代谢紊乱等基本病理过程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⑤常见器官功能衰竭。
由于精品资源共享课服务对象由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为主,因此本课程建设的内容包含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两大部分,涵盖本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习指导与在线自测等,更注重资源优化与共享,更注重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需求。
1.2 课程特色
根据医学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我们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设计与创新,制订了课程-内容-方法-技能-素质有机结合的“五合”教学模式。
1.2.1 课程整合
在本科院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两门课程,前者主要是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后者主要是从功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但任何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都有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变化,三者不可分割。因此,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合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1.2.2 内容整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内容较多,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①根据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我们把本课程内容分为三个知识模块,即绪论和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疾病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变化,并对每个知识模块的职业能力、师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提出了具体要求;②根據疾病的本质,我们把病理学课程主要内容归纳为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心身疾病。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加深了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1.2.3 方法综合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打破注入式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先后探索实践了“三步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病例讨论法”、“目标教学法”、“置疑导读法”、“P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主编并出版了多媒体整体化教材,这套教材主媒体是教科书,辅媒体有自测题和教学光盘,三者有机结合,集文体、图像、声音于一体,给学生多感官的综合刺激,体现了21世纪教学的创意和特点,提高了学习效果。
1.2.4 理实结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实践有密切联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并自编了实验指导和临床病例分析,实训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体标本和切片的病变特点,而且要求学生把大体标本、切片和临床病例有机的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病理生理学实验由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并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课程坚持开放病理标本陈列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临床病理标本。并加强实践技能考核,把病理标本和切片考核成绩列入总评成绩,提高了学生参加实验实训的积极性和实践技能。
1.2.5 素质融合
我校在教学工作中提出了整体育人的教育理念,其内涵包括:①思维方式整体化;②教育主体整体化;③教育客体整体化;④教育内容整体化;⑤教育过程整体化;⑥人才评价整体化。据此,本门课程在教学中融入了整体育人的要求,创建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包括:①传授专业知识,启迪科学思维;②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求实作风;③强化职业道德,提高人文素质。在期末考试、考核中,融入了知识、能力、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确定达成标准。本课程通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塑造了“人格健全、德术双馨”的实用型医卫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0-85.
[2]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5-10.
[3]朱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0(10):101-104.
[4]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77-81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25)
作者简介:女,1980年1月出生,讲师、硕士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医药学院病理教研室(湖南 怀化418000)。